路明指尖在玉碟边缘轻点,那条隐蔽转运路径的轨迹图缓缓隐去。他没有下令追查,也没有召人通报,只是将数据标记为“样本一”,存入新命名的卷宗——《运行偏差溯源》。
密室门闭合的声响刚落,工程司主事、监察院执律与外交署参议已列席两侧。三人入座未语,目光皆落在案中央悬浮的一组光纹上——那是过去七日所有合作项目的流转节点图,红斑密集,错乱交织。
“从今日起,所有交接流程暂停非紧急项。”路明开口,声音不高,却压住了室内微弱的灵流嗡鸣,“我们不争对错,只查根源。”
工程主事眉头微动:“可南溟那边……”
“他们要产能,我们要稳定。”路明截断话头,“现在的问题不是谁拖了进度,而是为什么一推就崩。”
他抬手一引,光纹重组,三大故障节点依次亮起:频控系统回涌、原料调度延迟、监管权限模糊。每一点展开,都是数十条交错的日志记录。
“先看第一条。”他说,“接口频率差两个律,表面是技术参数,实则是标准未定。谁该按谁的来?何时定?由谁确认?这些问题,在第一次交接前,没人问。”
监察执律低头翻阅手录:“但当时双方都说‘暂依惯例’……”
“这就对了。”路明接过话,“‘暂依’就是没依,‘惯例’各执一词。一个以为对方会调,一个等着对方报,结果呢?设备自己扛不住,停工就成了必然。”
外交参议皱眉:“可南溟若早提需求,我们也能提前适配。”
“他们没提,是因为不知道我们会卡在这上面。”路明目光扫过三人,“而我们没提醒,是因为默认他们会照我们的规矩走。两方都以为有共识,其实什么都没说清。”
室内一时静默。
路明起身,走到墙前,掌心贴向投影阵。时间线倒流,自昨日需求清单回溯,逐层拆解每一项资源请求的源头。画面停在五日前一次简短传讯上——南溟仅言“火晶砂加量”,未附用途说明,也未标明时限紧迫性。
“他们不是隐瞒。”他指着那行字,“是根本没意识到我们需要这些信息。而我们呢?接到指令就往下派,从不追问背后逻辑。等到工坊停机,才反过来怪原料不到。”
他转身面对众人:“这不是某个人的错。是流程缺位。责任链条断裂的那一刻,问题就已经埋下了。”
监察执律缓缓点头:“所以……真正的漏洞不在执行,而在最初的合作框架?”
“正是。”路明回到案前,取出一枚空白玉简,“我们现在要做的,不是追究谁该负责,而是重建规则。让下次哪怕换一批人接手,也能照着同一套程序走下来。”
工程主事迟疑道:“可南溟未必愿意重谈基础条款。”
“不必重谈。”路明落笔刻写,“我们不改旧约,只立新规。设专项组,专管兼容事宜。他们提供原始设计,我们做本地化测试,双方共认一份技术白皮书。这不是要求,是服务。”
外交参议眼中闪过一丝明悟:“这样一来,他们既能保产能,又不用担责……反而会主动配合?”
“没错。”路明笔锋不停,“人不愿改,是因为怕吃亏。但我们若把‘整改’变成‘增效’,他们的态度自然不同。”
话音落下,玉简已刻完大半。他将其递出:“李衡明日就任组长,统合三方人力。你们各自选派两名精干,不得推诿。”
三人领命,正欲退下,监察执律忽又停步:“若他们依旧敷衍,或是继续暗中转运……”
“那就让他们看看后果。”路明淡淡道,“把这七日的数据整理成册,附上推演模型。告诉他们,这一次只是岩壁裂隙,下一次可能是地脉偏移。不是吓唬,是事实。”
待人离去,密室只剩他一人。玉碟微光映在脸上,映出一行刚刚接入的消息:北侧矿道夜间再有动静,运出物重量与前次相当。
他没有立即回应,而是打开《白皮书》草案,在首页写下第一句:“所有合作,始于标准统一。”
接着,他在下方列出三项原则:标准先行、数据共管、责任对等。每一项后都缀以实施细则雏形——联合校准机制、实时监测共享池、双签追溯制度。
写至中途,他停下笔,调出那份隐蔽路线图。两次行动,路径不同,终点一致。说明对方已有固定撤离方案,且刻意规避主巡线路。这种熟练度,绝非临时起意。
他将图像另存为“样本二”,并标注:“行为模式成型,反制需体系化应对。”
然后,他取出另一枚玉简,写上“协调会预案”四字,开始罗列议题顺序:先提技术适配,再议监管升级,最后抛出联合修复计划作为让步姿态。
他知道,南溟不会轻易接受约束。但只要他们还想产符纸,就绕不开洪荒的灵脉环境。而这个依赖,就是谈判的支点。
玉碟再度轻震,新的监测数据涌入。他扫了一眼,是东部地基工程的负荷曲线——仍在安全区间内波动,但备用阵列使用率较昨夜上升一成。说明内部压力正在累积。
他合上所有光幕,只留《白皮书》草案浮于案上。手指轻轻划过“责任对等”四字,停顿片刻。
这时,门外传来轻微脚步声。一名执事低声禀报:“李衡到了,在外候命。”
路明点头,将草案收入袖中,重新展开问题映射图谱。
“让他进来。”
执事退下,片刻后门开,李衡步入,拱手行礼。
路明未叫他坐,只问:“你看过接口频率的偏差报告吗?”
“看过了。”李衡答得干脆,“不只是两个律的事。他们的符文嵌套结构和我们不一样,长期运行必然产生共振畸变。”
“所以问题不止于标准,还在于设计逻辑?”
“正是。”
路明站起身,走到墙边,掌心再次贴上投影阵。
“那你告诉我,如果现在要建一套双方都能用的通用协议,第一步该做什么?”
李衡沉默几息,抬头道:“不是改谁,也不是迁就谁。是要找出两条体系里的最大公因数。”
路明看着他,眼神渐深。
“很好。”他说,“那你现在就开始找。”
        密室门闭合的声响刚落,工程司主事、监察院执律与外交署参议已列席两侧。三人入座未语,目光皆落在案中央悬浮的一组光纹上——那是过去七日所有合作项目的流转节点图,红斑密集,错乱交织。
“从今日起,所有交接流程暂停非紧急项。”路明开口,声音不高,却压住了室内微弱的灵流嗡鸣,“我们不争对错,只查根源。”
工程主事眉头微动:“可南溟那边……”
“他们要产能,我们要稳定。”路明截断话头,“现在的问题不是谁拖了进度,而是为什么一推就崩。”
他抬手一引,光纹重组,三大故障节点依次亮起:频控系统回涌、原料调度延迟、监管权限模糊。每一点展开,都是数十条交错的日志记录。
“先看第一条。”他说,“接口频率差两个律,表面是技术参数,实则是标准未定。谁该按谁的来?何时定?由谁确认?这些问题,在第一次交接前,没人问。”
监察执律低头翻阅手录:“但当时双方都说‘暂依惯例’……”
“这就对了。”路明接过话,“‘暂依’就是没依,‘惯例’各执一词。一个以为对方会调,一个等着对方报,结果呢?设备自己扛不住,停工就成了必然。”
外交参议皱眉:“可南溟若早提需求,我们也能提前适配。”
“他们没提,是因为不知道我们会卡在这上面。”路明目光扫过三人,“而我们没提醒,是因为默认他们会照我们的规矩走。两方都以为有共识,其实什么都没说清。”
室内一时静默。
路明起身,走到墙前,掌心贴向投影阵。时间线倒流,自昨日需求清单回溯,逐层拆解每一项资源请求的源头。画面停在五日前一次简短传讯上——南溟仅言“火晶砂加量”,未附用途说明,也未标明时限紧迫性。
“他们不是隐瞒。”他指着那行字,“是根本没意识到我们需要这些信息。而我们呢?接到指令就往下派,从不追问背后逻辑。等到工坊停机,才反过来怪原料不到。”
他转身面对众人:“这不是某个人的错。是流程缺位。责任链条断裂的那一刻,问题就已经埋下了。”
监察执律缓缓点头:“所以……真正的漏洞不在执行,而在最初的合作框架?”
“正是。”路明回到案前,取出一枚空白玉简,“我们现在要做的,不是追究谁该负责,而是重建规则。让下次哪怕换一批人接手,也能照着同一套程序走下来。”
工程主事迟疑道:“可南溟未必愿意重谈基础条款。”
“不必重谈。”路明落笔刻写,“我们不改旧约,只立新规。设专项组,专管兼容事宜。他们提供原始设计,我们做本地化测试,双方共认一份技术白皮书。这不是要求,是服务。”
外交参议眼中闪过一丝明悟:“这样一来,他们既能保产能,又不用担责……反而会主动配合?”
“没错。”路明笔锋不停,“人不愿改,是因为怕吃亏。但我们若把‘整改’变成‘增效’,他们的态度自然不同。”
话音落下,玉简已刻完大半。他将其递出:“李衡明日就任组长,统合三方人力。你们各自选派两名精干,不得推诿。”
三人领命,正欲退下,监察执律忽又停步:“若他们依旧敷衍,或是继续暗中转运……”
“那就让他们看看后果。”路明淡淡道,“把这七日的数据整理成册,附上推演模型。告诉他们,这一次只是岩壁裂隙,下一次可能是地脉偏移。不是吓唬,是事实。”
待人离去,密室只剩他一人。玉碟微光映在脸上,映出一行刚刚接入的消息:北侧矿道夜间再有动静,运出物重量与前次相当。
他没有立即回应,而是打开《白皮书》草案,在首页写下第一句:“所有合作,始于标准统一。”
接着,他在下方列出三项原则:标准先行、数据共管、责任对等。每一项后都缀以实施细则雏形——联合校准机制、实时监测共享池、双签追溯制度。
写至中途,他停下笔,调出那份隐蔽路线图。两次行动,路径不同,终点一致。说明对方已有固定撤离方案,且刻意规避主巡线路。这种熟练度,绝非临时起意。
他将图像另存为“样本二”,并标注:“行为模式成型,反制需体系化应对。”
然后,他取出另一枚玉简,写上“协调会预案”四字,开始罗列议题顺序:先提技术适配,再议监管升级,最后抛出联合修复计划作为让步姿态。
他知道,南溟不会轻易接受约束。但只要他们还想产符纸,就绕不开洪荒的灵脉环境。而这个依赖,就是谈判的支点。
玉碟再度轻震,新的监测数据涌入。他扫了一眼,是东部地基工程的负荷曲线——仍在安全区间内波动,但备用阵列使用率较昨夜上升一成。说明内部压力正在累积。
他合上所有光幕,只留《白皮书》草案浮于案上。手指轻轻划过“责任对等”四字,停顿片刻。
这时,门外传来轻微脚步声。一名执事低声禀报:“李衡到了,在外候命。”
路明点头,将草案收入袖中,重新展开问题映射图谱。
“让他进来。”
执事退下,片刻后门开,李衡步入,拱手行礼。
路明未叫他坐,只问:“你看过接口频率的偏差报告吗?”
“看过了。”李衡答得干脆,“不只是两个律的事。他们的符文嵌套结构和我们不一样,长期运行必然产生共振畸变。”
“所以问题不止于标准,还在于设计逻辑?”
“正是。”
路明站起身,走到墙边,掌心再次贴上投影阵。
“那你告诉我,如果现在要建一套双方都能用的通用协议,第一步该做什么?”
李衡沉默几息,抬头道:“不是改谁,也不是迁就谁。是要找出两条体系里的最大公因数。”
路明看着他,眼神渐深。
“很好。”他说,“那你现在就开始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