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6章 合作拓展新方向-《带着截教一飞冲天》

  地砖上的裂痕还留在原地,但路明已经不再看它。他手指在玉碟上划过,调出了另一份资料。画面切换,古籍残页缓缓展开,上面是模糊的符文和断裂的文字,标题写着“虚渊谱系”。他的目光停在其中一段关于能量本源的记载上,停留了几息,随即点下标记。

  灵简自动开始记录,一份新的文件生成:《跨域研能合作可行性草案》。他将“能量解析”与“法则实验”列为首要方向,光标在“潜在合作方”一栏停顿片刻,输入了三个名字——都是曾私下表达过兴趣的中立势力。

  李衡走进主殿时,路明正把最后一行字确认完毕。文书封存,灵简便安静下来。

  “你让我带回去审的章程,我看了。”李衡站在案前,声音平稳,“整体没问题,监察机制也合理。但我得说,现在推新项目,不是时候。”

  路明抬头看他,并未回应。

  “刚抓了阴蚀的人,各方还在观望。”李衡继续说,“这时候提新合作,别人会觉得我们急于转移视线,反而加深猜疑。”

  “他们本来就在猜。”路明开口,“不管我们做什么,都会被解读成有目的。等他们自己定调,不如我们先定。”

  “可这个领域太陌生。”李衡皱眉,“连基础定义都不统一,怎么谈合作?技术差异大,利益分配更难平衡。一旦出问题,可能连累现有项目。”

  “所以才要早点开始。”路明站起身,走到投影台边,“外界不了解,才会怕。越拖,误解越深。我们现在不提,等他们从别处听说,只会觉得我们在隐瞒。”

  李衡沉默了一下:“你是想用这个议题,把主动权拿回来?”

  “不是拿回来。”路明说,“是从一开始就别让出去。”

  两人之间安静下来。殿外风声轻响,吹动了角落的灯焰,光影在墙上晃了一下。

  李衡叹了口气:“我知道你的意思。但信任刚稳住,经不起再试一次。万一哪个环节出错,之前所有努力都白费。”

  “不会白费。”路明转身面对他,“上次的事已经证明,藏不住。既然如此,不如反过来做——把最让人不安的东西摆出来,让他们看到我们不怕查。”

  “可这不是安全审查。”李衡语气加重,“这是前沿研究,牵扯太多未知。谁也不知道下一步会打开什么门。”

  “正因为未知,才需要一起走。”路明的声音没有起伏,“一个人摸索,容易偏;一群人走,哪怕慢,方向也不会错。”

  李衡盯着他看了几秒,终于点头:“你说服我了。但我还是那句话——节奏不能乱。先稳住现有合作,再慢慢引入新议题。”

  “我已经安排好了。”路明走回案前,重新调出玉碟,“明天闭门会议,第一项是审议章程,第二项是发布声明。第三项,我会提一句‘未来可探索方向’,只点不展,留个口子。”

  “然后呢?”

  “然后等反应。”他说,“谁感兴趣,自然会问。谁紧张,也会露出态度。我不急着拉人进来,只想看看哪些人愿意听我说完。”

  李衡想了想:“如果没人接话?”

  “那就说明时机没到。”路明合上玉碟,“等下一次。”

  李衡没再说话。他从袖中取出那份章程副本,放在案上:“我补充了两条建议,你看看要不要加进去。”

  “哪两条?”

  “一是双轨监督的具体轮值周期,二是违约申诉的响应时限。”李衡说,“细节越清楚,执行时越少争议。”

  “可以。”路明伸手接过,“我会让执事整理进终稿。”

  李衡点头,转身准备离开。

  “李衡。”路明忽然叫住他。

  “还有事?”

  “谢谢你回来这一趟。”路明看着他,“很多人这时候会选择避风头,你没有。”

  李衡顿了顿:“我是信你,不是赌运气。”

  说完,他迈步离去,脚步声渐渐远去。

  殿内只剩下路明一人。

  他坐回主位,再次打开玉碟,调出过去十年的对外交流数据。屏幕上列出数十次合作案例,按领域、持续时间、中断原因分类统计。他重点查看了技术共享类项目,发现一个规律:凡是早期就公开部分成果的,后续稳定性明显更高;而那些初期保密、后期才披露的,大多在中期出现信任波动。

  他把这条结论记下,又翻出近三年内部实验日志的目录。几十项记录排列整齐,大部分标注为“非密级”或“可择期公开”。

  他选中几项基础观测结果,设定导出范围,排除核心参数,保留过程框架。影巡接到指令后立刻开始处理,预计明日闭门前能完成初步整理。

  做完这些,他靠在椅背上,闭眼片刻。

  再睁眼时,目光落在桌角的一枚旧灵简上。那是五年前一位访客留下的,内容是一段关于能量共振的推演模型。当时没人重视,后来被归入冷档。前几天他在查资料时偶然翻到,发现其中有个计算方式,和最近一次矿道波动的频率曲线高度相似。

  他拿起灵简,插入读取槽。画面亮起,数据滚动。他一边看,一边在旁边空白玉片上写下几个关键词:**示利、引问、分阶、共参**。

  写完后,他把这四个词圈了起来,然后在下方补了一句批注:先让对方看到好处,再引导他们提出问题。答案不必一次给全,分阶段释放,才能维持参与感。

  他把玉片推到一侧,准备明日会议时带上。

  这时,殿外传来轻微响动。一名执事在门口低声通报:“北境监测站发来例行报告,盲区信号未再出现,地下灵脉运行平稳。”

  “知道了。”路明答,“继续盯紧,有任何异常立即上报。”

  “是。”

  执事退下。

  殿内重归安静。

  路明起身走到窗前。夜色笼罩洪荒大地,远处山影连绵,天空中有几颗星隐约可见。他看了一会儿,没有久留,转身回到案前。

  他取出一张空白玉碟,开始录制一段简短口述。内容是关于“未来合作可能性”的初步构想,语言简洁,不提具体技术,只讲合作逻辑和开放态度。录完后设为加密传输,接收对象包括那三支中立势力的联络人。

  发送键按下,光流一闪而逝。

  他坐下,盯着桌面。

  玉碟边缘还残留着刚才那段口述的余光,微微闪烁。

  他知道,明天会议上,有人会质疑,有人会沉默,也有人会悄悄记下他说的每一个字。

  而他要做的,不是说服所有人。

  只是让那少数愿意往前走的人,看见一条可以起步的路。

  他的手指轻轻敲了两下桌面。

  然后停下。

  窗外风停了。

  灯焰静止。

  玉碟的光映在他脸上,一半明亮,一半沉在暗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