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遗嘱听证会-《重生2004:打造湖人新王朝》

  **第16章 《遗嘱听证会》**

  旧金山高等法院的某间民事法庭,气氛庄严肃穆。深色的木质墙壁,高悬的星条旗与加州州旗,以及法官席那象征权威的高背椅,无不透露出法律的神圣与冰冷。

  陈昊坐在原告席(实质上的继承人席)上,身旁是西装革履、神情凝重的安德森律师和李明律师。他穿着一身王凯提前为他准备的、合体的深色西装,头发梳理得一丝不苟,年轻的脸上刻意保持着符合年龄的些许紧张,但眼神深处却是一片沉静的湖泊。

  对面,坐着几位代表不同“异议方”的律师,以及两位自称是陈启明远房表亲的中年男女,他们看向陈昊的目光充满了审视、怀疑,甚至隐隐的敌意。其中一位秃顶、眼神锐利的律师,是代表一个名为“启明教育基金会”的机构,该基金会由陈启明早年捐赠设立,但在遗嘱中被大幅削减了后续资助额度。

  旁听席上,陈伯拄着拐杖,正襟危坐,面无表情,如同一位沉默的守护者。王凯和几位核心资产管理人也都在场,气氛凝重得仿佛能拧出水来。

  端坐于法官席的是一位头发花白、面容严肃的非裔女法官,维多利亚·汉森法官。她敲了下法槌,宣布听证会开始。

  “本庭今天就已故陈启明先生的遗嘱认证及遗产分配事宜进行听证。请申请人律师陈述。”汉森法官的声音平稳而具有穿透力。

  安德森律师站起身,清晰地阐述了遗嘱的有效性、陈昊作为唯一主要继承人的合法性,并提交了经过公证的遗嘱文本、dNA亲缘关系鉴定报告以及一系列资产证明文件。

  “反对,法官大人!”对方那位秃顶律师,名叫理查德·莫里斯,立刻站了起来,语气咄咄逼人,“我方认为,这份遗嘱是在陈启明先生晚年精神状态不稳定、受到身边人(他意有所指地看了一眼陈伯)不当影响下签署的!将一个价值超过百亿美元的帝国,交给一个年仅十九岁、毫无管理经验、甚至之前与死者毫无接触的中国少年,这完全不符合常理,也违背了陈启明先生一贯谨慎的行事风格!这无疑会导致家族财富的巨大风险和管理上的灾难!”

  莫里斯律师的指控极为尖锐,直接将矛头指向了遗嘱的真实性和陈昊的能力。

  “我方要求对陈启明先生立遗嘱时的精神状态进行追溯性评估,并建议法庭考虑设立更为稳妥的遗产管理机制,例如由专业信托机构托管,直至这位……陈昊先生,证明他具备相应的能力!”莫里斯继续说道,他身边的两位“远房表亲”也频频点头。

  庭上的目光瞬间聚焦到了陈昊身上。质疑、怜悯、好奇、冷漠……各种视线交织,压力如同实质般涌来。

  安德森律师立刻予以反驳,出示了陈启明先生立遗嘱时多位医生出具的精神状况良好证明,以及陈伯等见证人的证词,强调遗嘱是陈启明先生清醒且自主的决定。

  双方律师就此展开了第一轮激烈的交锋,引经据典,唇枪舌剑。

  汉森法官耐心听取着双方的陈述,偶尔提出关键性问题。

  随后,莫里斯律师将攻击的重点转向了陈昊本人。

  “法官大人,即便遗嘱有效,但我们不得不考虑继承人的适格性。一位十九岁的少年,如何能驾驭如此庞大的商业帝国?这不仅仅是财富,更是数千名员工的工作和责任!我们是否有理由相信,这位年轻人不会因为一个错误的决策,就导致巨大的损失,甚至让启明先生一生的心血毁于一旦?”

  他转向陈昊,语气带着一丝“循循善诱”式的嘲讽:“陈昊先生,请问您了解基本的财务报表吗?您知道如何评估一个投资项目吗?您对全球宏观经济,有哪怕最初步的认识吗?”

  这些问题,对于一个普通十九岁大学生而言,无疑是致命的。旁听席上传来细微的骚动,连汉森法官也看向了陈昊,等待他的回应。

  陈昊深吸一口气,在安德森律师准备开口代为辩解前,他抬起手,轻轻示意,然后自己站了起来。

  他目光平静地迎向莫里斯律师挑衅的眼神,也用流利的英语清晰地回答,声音不大,却足以让法庭的每一个人听清:

  “莫里斯律师,感谢您的关心。关于能力问题,我想,或许可以用事实来回答,而非仅仅基于年龄的臆测。”

  他顿了顿,目光转向法官,“法官大人,我能否借此机会,阐述一些我对当前经济形势的看法?这或许能部分回应莫里斯律师的质疑。”

  汉森法官眼中闪过一丝讶异,但点了点头:“可以,但请简明扼要。”

  陈昊微微躬身,然后再次看向莫里斯,以及全场所有带着质疑目光的人。

  智慧的较量,从暗处,转向了这庄严肃穆的明处。

  风暴,已然降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