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C+的评分-《重生2004:打造湖人新王朝》

  ### **第131章 c 的评分**

  选秀大会后的第二天,各大体育媒体的评价如同预料般汹涌而至,而焦点之一,便是洛杉矶湖人队那令人费解的操作。ESpN官网的头条位置,赫然挂着名为《2005选秀评级:湖人思路混乱,仅获c 》的长篇分析文章。

  埃尔塞贡多训练馆,陈昊的办公室内。库普切克将一份打印出来的文章放在办公桌上,脸色有些不太自然。陈昊则好整以暇地端起咖啡,示意库普切克一起看。

  文章的作者是ESpN的资深选秀专家查德·福特,他以毒舌和精准着称。文章开头简要回顾了湖人的三个选择:

  “洛杉矶湖人在昨晚的选秀大会上拥有三个选秀权。他们用首轮第10顺位选择了圣约瑟夫大学的双能卫德隆特·韦斯特,一个安全但上限不高的选择;随后,他们令人费解地送走了可靠的轮换球员德文·乔治和部分现金,从太阳换来首轮第30顺位,选择了佛罗里达大学的白人内线大卫·李;紧接着,他们在次轮第39顺位跳过了几位更有即战力的大学球员,选择了高中生得分后卫蒙塔·埃利斯。”

  紧接着,福特开始了他的犀利点评:

  “让我们来解析一下湖人管理层的逻辑——如果他们真的有逻辑的话。他们用乐透签选了一个侧翼,然后付出一个即战力换来了一个运动能力存疑、防守端可能成为漏洞的内线,最后再用一个宝贵的次轮签选择了一个身材瘦弱、需要大量球权且与球队核心科比重叠的高中生后卫。”

  “德隆特·韦斯特或许能成为一个合格的替补,但用10号签选择他,价值略显不足。大卫·李?他的篮板和终结确实不错,但在NbA级别的身体素质面前,他能发挥几成?更何况他们为此送走了德文·乔治,一个能防守能投三分的锋线。最令人困惑的是蒙塔·埃利斯,我承认他的高中集锦很炫酷,但这里是NbA,不是密西西比州的高中联赛。他的打法与科比·布莱恩特如何共存?难道湖人指望一个165磅的高中生去防守联盟那些强壮的后卫吗?”

  “总结:湖人似乎既想补充即战力(韦斯特),又想赌博潜力(李和埃利斯),但最终的结果是阵容构建思路不清,选择的球员特点重叠(韦斯特和埃利斯都是得分后卫)或存在明显短板(李的防守)。考虑到他们为此付出的资产(乔治和一个未来的次轮签),我们只能给这次选秀操作打出**c **的评分。除非出现奇迹,否则很难看到这三个新秀能对湖人重返季后赛做出实质性贡献。”

  库普切克读完,叹了口气:“查德·福特代表了主流观点。今天《体育画报》、《今日美国》的评分也差不多,都在c到b-之间。认为我们错过了更好的选择,比如当时还在的丹尼·格兰杰(在第17顺位被步行者选中)。”

  陈昊放下咖啡杯,脸上非但没有怒色,反而露出了意味深长的笑容。他拿起那份评分报告,轻轻弹了弹纸张。

  “c ……查德·福特,希望几年后你还能记得你今天写的每一个字。”陈昊的语气带着一丝戏谑,“米奇,你知道什么是最美妙的吗?”

  库普切克疑惑地看着他。

  “最美妙的就是,”陈昊站起身,走到窗边,看着训练场上已经开始进行恢复性训练的球员们,“当所有人都看衰你,用所谓的‘专业’和‘逻辑’来批判你的时候,你手里却握着他们根本想象不到的底牌。这种打脸的感觉,会比一帆风顺更有成就感。”

  他转过身,眼神明亮:“他们用现在的尺子丈量未来,而我们,看得见未来。大卫·李的篮板和高效,蒙塔·埃利斯的速度和得分爆炸力,这些在福特眼里是‘疑问’和‘风险’,但在我们眼里,是尚未打磨的钻石。至于韦斯特,他至少能提供我们需要的侧翼深度,这不亏。”

  库普切克被陈昊的自信感染,情绪也放松了一些:“那……我们需要回应吗?一些媒体希望我们就选秀思路进行说明。”

  “不必。”陈昊果断摇头,“现在说什么都是苍白的。行动是最好的回应。告诉公关部门,发一个简短的官方声明,基调就是‘我们满意选秀结果,相信新秀的潜力,期待他们在湖人成长’,套话就行。不要与任何媒体进行论战,保持神秘感,也保持……谦逊(至少表面上是)。”

  “我明白了。”库普切克点头。

  “把这份c 的评分复印几份,”陈昊指了指桌上的文章,嘴角勾起一抹弧度,“等夏季联赛开始后,贴在更衣室的布告栏上。不是用来打击士气,而是用来激励。让我们的新秀看看,外界是怎么看待他们的。有时候,轻视和质疑,是最好的燃料。”

  库普切克愣了一下,随即明白了陈昊的用意。这是要激发新秀的斗志,尤其是大卫·李和蒙塔·埃利斯这两个被重点“关照”的球员。

  “好的,陈总。”

  库普切克离开后,陈昊再次拿起那份c 的评分报告,仔细地看了一遍,然后小心地将其折叠好,放进了抽屉里。这不是一份耻辱,而是一份纪念品,一份在未来用来提醒自己和所有人,眼光和勇气远比世俗的评价更重要的纪念品。

  他知道,通往成功的道路上,必然布满质疑的荆棘。而这次c 的评分,只是第一丛。他期待着,期待着这些年轻的荆棘,在未来被他的新秀们用实打实的表现,一脚踩平的那一天。好戏,才刚刚开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