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太子万胜-《大秦,我,最尊太子,召唤不良人》

  御书房密议

  退朝后,嬴政终觉心绪不宁,急召嬴天衡三人觐见。

  若不得太子亲口保证,他实难安枕。

  \"天儿,\"嬴政劈头便问,\"你须与寡人交底——此战真有胜算?\"

  王翦亦忍不住蹙眉。

  太子虽曾灭韩亡燕,可前者靠釜底抽薪之策,后者倚白起复生之威,何曾真刀真枪对阵?如今竟要以十万兵力伐赵......

  \"把握?\"嬴天衡漫不经心道,\"儿臣连兵书都没读完,谈何胜算?\"

  \"逆子!\"嬴政拍案怒喝,\"既知无能为力,还敢妄言出征!\"

  王翦急忙劝谏:\"殿下此番确实孟浪......\"

  \"急什么?\"嬴天衡悠哉把玩腰间玉佩,\"儿臣虽不通兵法,可王老将军不是现成的统帅么?让他执掌兵权便是。

  \"

  王翦闻言眼前发黑:\"殿下!老臣这把骨头......\"

  (

  嬴政忍不住笑出声来:“三十万?你拿得出来凑齐四十万吗?”

  “眼下秦国能调动的兵力最多二十万……”

  “没问题!”嬴天衡干脆地点了点头。

  “你刚才还说不行……等等,你说可以?!”

  “王翦将军不是需要四十万大军才能攻下赵国吗?那我就给他凑够四十万!”

  嬴政眉头紧皱:“你先是夸口十万大军灭赵,现在又要凑四十万,这……”

  嬴天衡淡然反问:“谁说只能用秦国现有的兵力?”

  王翦一脸疑惑:“太子殿下,难不成您还藏着三十万大军?”

  嬴政目光一沉。

  果然,这小子背地里又藏了东西,这次更过分,居然藏了三十万大军!

  嬴天衡解释道:“你们是不是忽略了一个人?”

  “谁?”

  “白亦非!”

  “是他!”

  “当初离开新郑时,我命他按兵不动,暗中将白甲军扩充至三十万。

  加上他们,四十万大军不就齐了吗?”

  王翦顿时松了口气:“那就稳了!有四十万大军,老臣必能拿下赵国!”

  “如今对外宣称我们仅有十万兵力,赵国必定轻敌,这三十万大军将成为一支奇兵!”

  “太子殿下高明!”

  “老臣早就说过,太子殿下深谋远虑,岂会做无把握之事?哈哈哈……”

  嬴政:“……”

  嬴天衡:“……”

  内史腾:“……”

  你刚才可不是这么说的。

  三日后,咸阳风起云涌。

  天下瞩目的风云人物——太子嬴天衡再度率军出征。

  与此同时,一则消息迅速传遍天下:秦国太子嬴天衡领兵十万,扬言半年内灭赵。

  这一日,八万普通士卒、一万百战穿甲军、一万玄甲军,共计十万大军浩浩荡荡离开咸阳,直指赵国边境……

  半月后,秦军抵达边境。

  漳水之畔,战云密布

  河对岸,赵军严阵以待,秦赵两军隔水相峙。

  旌旗猎猎,黑云压境,方圆百里气氛凝滞。

  天下各方势力纷纷关注,嬴天衡对阵李牧,究竟孰胜孰负?

  李牧坐镇赵国,屡次救国于危难,受封武安君,乃当世顶尖兵家名将。

  诸子百家将白起、廉颇、王翦、李牧并列为百年来最强统帅,誉其为三百年来最杰出的将领。

  面对如此对手,嬴天衡……能赢吗?

  朝野上下皆知,秦国此番兵锋所指,欲同时横扫两国。

  武安君白起已悍然挥师伐齐,而太子嬴天衡更亲率十万铁骑,扬言半年之内踏平赵国。

  尽管嬴天衡骁勇无双,世人却对其统兵之能不置可否。

  邯郸,赵宫

  赵偃 急召群臣,共议御敌之策。

  朝堂之中,丞相郭开位居百官之首,权势滔天。

  昔日忠臣如禁军统领李同、大司空毛遂、御史大夫蔺玉等,皆遭其党羽排挤,或贬黜,或归隐。

  赵偃 对郭开宠信之甚,几近荒谬,令其权倾朝野,远超han国姬无夜、秦国吕不韦之流。

  赵偃 心中所惧,并非嬴天衡的十万大军。

  赵国尚有李牧坐镇,兵马亦不下二十万。

  真正令他寝食难安的,是白起!

  如今白起率四十万雄师伐齐,齐国覆亡已成定局。

  一旦齐地尽归秦土,白起调转兵锋,赵国必将腹背受敌。

  届时纵使李牧有通天之能,亦难挽狂澜。

  赵偃 追悔莫及,早知今日,当初便不该允秦借道。

  如今灾祸临头,方知廉颇、李牧谏言之明。

  可若当初拒绝秦军,只怕自己早已身首异处……

  郭开上前奏道:“王上,李牧将军正率十万精兵与嬴天衡对峙,必令秦军铩羽而归!”

  言罢,他神色恳切,未敢暗中挑拨。

  值此存亡之际,即便 赵偃 再宠信于他,亦不容半点异心。

  此刻, 赵偃 最需的,便是一线希望!

  赵偃 沉吟片刻,决然道:“传令!赵国已至生死存亡之秋,举国备战,务必击退秦军!封李牧为三军统帅,再遣司马尚增兵十万驰援,誓破秦军!”

  原本为求稳妥, 赵偃 欲遣廉颇领兵增援。

  奈何廉颇正代李牧戍守北疆,抵御匈奴,分身乏术。

  更何况,若调离廉颇,纵退秦兵,匈奴铁骑趁虚南下,赵国亦将万劫不复!

  赵偃 厉声喝道:“传旨李牧!寡人予他兵马、粮饷、军械,唯有一令——务必大败秦军,绝不容败!”

  郭开躬身附和:“王上英明神武,李牧将军必不负所托,秦军必败!”

  满朝文武齐声赞颂——

  “王上圣明!”

  “王上如旭日普照赵国,恩泽苍生!”

  大王英明神武可比当年赵武灵王更胜一筹,得遇明君实乃赵国百姓之幸。

  \"微臣对主上的仰慕之情如江河奔涌不息,似春潮澎湃难抑...\"

  殿内谀辞如潮,这些郭开的心腹都是经过精心调教的,舌绽莲花之际直把赵偃夸得心神荡漾。

  看来寡人当真圣明!

  这般赞誉着实悦耳...

  再多说些...

  \"哈哈哈...\"

  赵偃开怀大笑,挥袖传令:\"备宴!召集歌姬乐师,今夜寡人要与众卿痛饮至天明!\"

  心头大患既除,他便彻底放纵起来。

  赵偃全然不知危机将至,只顾沉湎酒色...

  郭开高声喝道:\"都聋了吗?还不速速准备!乐起!舞来!\"

  群臣齐声拜谢:\"谢主上赐宴!\"

  ......

  漳水之滨,二十万大军隔河对峙。

  嬴政负手立于岸边,明珠夫人身裹湛蓝鱼尾裙,风韵万千。

  \"殿下,白起将军已率三十万大军开拔,为隐蔽行踪需放缓速度,尚需时日方能抵达。

  \"

  \"出发了便好。

  \"嬴政低声自语。

  身后王贲蒙恬两位年轻将领英姿勃发,卫庄抱剑冷眼望向赵军阵地。

  \"无妨,本太子虽言半年灭赵,实则无需许久。

  \"

  转而问道:\"魏楚两国可有异动?\"

  明珠夫人柔声禀报:\"楚国虽感危机,却因内政纷扰尚未决断是否援赵。

  我们的人已在暗中周旋,应无大碍。

  \"

  \"魏国如何?\"

  \"魏王假已派五万兵马支援赵国,其中含五千魏武卒,由披甲门典庆统率。

  \"

  嬴政冷笑:\"魏王假自寻死路!既如此,灭赵之后即刻伐魏!\"

  \"传令典韦率玄甲军一万,全歼这支援军!\"

  \"要让魏赵两国都看清形势!\"

  \"遵命!\"明珠夫人躬身领命。

  漳水两岸,战旗猎猎。

  嬴天衡负手立于河畔,目光如电穿透水雾,锁定对岸那道挺拔身影。

  \"李牧!\"他声音里带着久违的兴奋,\"你终于肯现身了。

  \"

  河面映出两道倒影。

  赵国统帅李牧按剑而立,甲胄在阳光下泛着冷光。

  这位年过半百的老将脚步稳健,战袍在风中翻卷如云。

  \"将军三思!\"司马尚一把拽住李牧臂甲,\"秦太子武功深不可测......\"

  李牧抬手打断副将,指向波涛汹涌的河面:\"你看这漳水天险,能挡住他半分吗?\"话音未落,对岸已传来龙吟般的邀战:

  \"素闻武安君胆略过人,可敢与孤当面叙话?\"

  \"正合我意!\"李牧大笑按剑,震得甲叶铮铮作响。

  秦军阵前,王翦急得额头冒汗:\"殿下千金之躯......\"

  \"将军多虑了。

  \"嬴天衡翻身上马,燕云十八骑如影随形。

  十万铁甲同时顿戈,山呼海啸般的战吼震得河水倒流:

  \"风!风!大风!\"

  铁盾砸地激起尘烟,长戈如林指向苍穹。

  嬴天衡一骑当先,马蹄踏破晨雾,惊起两岸飞鸟盘旋。

  肃杀之气骤然翻腾,十万铁骑齐刷刷收住脚步,血勇罡风呼啸着扫过战场前沿。

  嬴天衡率领燕云十八骑与无双鬼在距城楼数百步之遥勒马驻足。

  城池之下,李牧眉峰微蹙,身后五百甲士紧扣兵器,盾阵如墙、箭矢上弦、铁骑蛰伏、枪戟林立,尽显百战精锐之姿。

  嬴天衡声如洪钟:“李将军果然豪胆,本宫原以为你会避而不见!”

  李牧昂首回应:“能领教秦太子高招,乃李某三生之幸。

  殿下既下战帖,李某岂有退缩之理?”

  嬴天衡目光扫过那严阵以待的五百精兵,语带讥诮:“将军这般如临大敌,莫非惧怕本宫这寥寥数人?还是说...将军存心要与本宫比划比划?”

  李牧背脊挺得笔直:“若殿下执意切磋,李某自当舍命相陪!”

  他暗自思忖:这嬴天衡敢以十余人直面我军,除却其深不可测的武力,身旁那十八骑定非等闲之辈。

  但五百虎贲围剿十余人,焉有败理?

  嬴天衡随意摊手:“既然将军盛情难却,本宫便成全你!”

  李牧冷哼一声:“李某不屑以多欺少,殿下不妨再调些人马,免得落人口实!”

  “胜负未分便妄言战果?”嬴天衡纵声长笑,“将军当心,话说太满容易咬了舌头!”

  两道锐利目光在半空交锋,空气仿佛凝固。

  突然,两人齐声暴喝:“请!”

  五百赵卒以刀击盾,声震九霄:“杀——!”

  李牧倏然跃离马鞍,稳稳落在战车顶端。

  随着令旗挥动,盾阵推进如铜墙铁壁,箭雨蓄势待发,铁骑两翼包抄,长枪兵结阵突进——虽只五百人,却似千军万马奔涌而来!

  远处观战的王翦愕然失色:“怎就突然动起手来?李牧用兵如神,当年我观摩其战阵多次,自叹弗如。

  殿下此番实在鲁莽!”

  蒙恬叹道:“李牧将军堪称赵国柱石,更是华夏英豪。

  戍守北疆二十载,独挡狼族十万大军。

  昔年雁门关一役,更是大破二十万异族联军,斩首十万级。

  若非殿下横空出世,他本该是六国头号名将,亦是我大秦东进最大劲敌。

  ”

  而今时局已变——不仅赵国武安君复生,大秦杀神白起亦重临世间。

  兵家英杰,各有通天手段。

  王翦与项燕皆为兵形势家,讲究以势取胜,统帅大军如臂使指,兵力越多越能展现其威,因此统兵之数,对他们而言自是不嫌多。

  李牧与白起则属于兵权谋家,战术诡谲多变,正奇相辅,常常令人防不胜防。

  然而,白起是个异类,既能统御五十万大军,亦能诡计百出,将两派之长熔于一炉。

  王翦与李牧统兵风格迥异,兵力多少直接影响胜负,各自的优势难以发挥,若论兵法造诣,二人实难分出高下。

  此刻,战场之上,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于这场比斗的结果。

  虽只是一场小规模交锋,可胜者必将士气大涨,尤其是秦国——若嬴天衡麾下这十九人真能击溃五百赵军精锐,秦军斗志必将大振。

  试想,区区十几人便能击败五百敌军,赵军二十万之众,又凭什么与秦军十万抗衡?

  嬴天衡目光冰冷,沉声喝道:“杀!”

  ◆

  “李牧已布下军阵,太子殿下仅有十几人,此战恐难取胜……”

  王翦眉头紧锁,心中忧虑。

  果然,李牧挥动令旗,五百士卒结阵而立,他腰间佩剑未出,却已气势逼人:“击溃秦军,扬我国威!”

  赵军齐声呐喊,但脸上多少有些尴尬。

  对方不过二十人,谈何“击溃”?即便胜了,也羞于提起!至于败——可能吗?五百对二十,怎么输?

  “杀!”

  嬴天衡一声令下,燕云十八骑与无双鬼同时行动。

  燕云十八骑行如疾风,猛如烈火,所过之处,生机尽灭,一旦出手,便无回头之路!

  未及近身,十八骑已挽弓射箭,随后冲入军阵,拔刀劈砍,所向披靡。

  “好一支凶悍铁骑!”

  李牧眼神凝重,燕云十八骑的实力远超他的预料,更令人震撼的是——这十八人竟全是大宗师!

  他心中暗骂:失算了……

  嬴天衡这个怪物,自身已是天下无双,手下竟还藏着如此可怕的力量。

  这五百精锐,今日怕是要全军覆没……

  就在李牧暗自叹息之际,一道庞大的身影疾冲而来,大地震颤,无双鬼挥舞狼牙棒杀入人群,一棒之下,血肉横飞,其恐怖力道无人能挡。

  更可怕的是——赵军的刀剑砍在他身上,竟连一丝伤痕都未能留下!

  刀刃划过,连一道浅痕都留不下。

  金属碰撞声不绝于耳…

  火花迸射!

  “这就是披甲门的横练功夫?”

  李牧死死盯着无双鬼,注意到他体表流转着若隐若现的金芒。

  无双鬼本就拥有先天强横的体魄,即便不修硬功也可硬接利刃。

  更遑论嬴天衡还赐予他锤炼肉身的秘法。

  莫说寻常兵刃,即便是风胡子剑谱记载的神兵也难以伤他分毫。

  在战阵之中,无双鬼简直如同妖魔…

  刀枪不入,杀伐之势却凶厉绝伦!

  除非能禁锢他的行动,否则根本无计可施。

  但想要制住无双鬼,大宗师远远不够,除非请动天人境强者…

  可天人强者何等稀罕?纵有存世,谁会为区区一个无双鬼动用这般底蕴?

  “太子万胜!风!大风!”

  “太子万胜!风!大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