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姑娘因何发笑?-《大秦,我,最尊太子,召唤不良人》

  宫墙外风声鹤唳,却无人知晓,真正能左右局势的,唯有这位冷面将军麾下的白甲军。

  韩宇拿到药方后立即前往御医院,请御医查验方子的真伪。

  御医仔细检查后确认无误,并对这副配方的精妙赞叹不已。

  确认药方安全后,韩宇这才放心回府。

  他暗自思忖:\"父王一定要挺住,太子之位还未定下!\"回府后立即命人煎药。

  经过几个时辰的熬制,汤药终于完成。

  韩宇端着药碗匆匆赶往王宫。

  \"四公子!\"白亦非望着他匆忙的背影,脸上浮现出讥讽的冷笑。

  \"父王,这是儿臣特意为您熬制的汤药。

  \"韩宇轻手轻脚地扶起韩王安,小心伺候他服药。

  谁知汤药刚下肚,韩王安突然瞪大双眼,不可置信地盯着韩宇,随即喷出一口黑血,直挺挺地倒了下去。

  \"父王!四公子,发生什么事了?\"...

  同一时刻,紫兰轩内。

  韩非独自饮酒,神情恍惚。

  \"九公子,王上病重,您怎么还有闲情在此饮酒?\"面对询问,韩非叹息道:\"有四哥照料父王...明明病情已见好转,不知为何突然恶化。

  \"他甚至怀疑其中是否有蹊跷,但御医坚称是旧疾复发。

  \"大事不好!九公子!\"张良慌忙推门而入,\"王上驾崩了!\"

  此刻的新郑城中谣言四起。

  接二连三的变故令朝野震动:秦国使臣遇害、太子来访、左司马刘意被杀;百越废太子天泽作乱,大将军姬无夜遇刺;太子意外溺亡;如今韩王又突然暴毙...

  有人说是久病不治,有人猜测另有隐情。

  但朝廷迟迟未给出明确说法。

  最该给出解释的御医们此刻战战兢兢——他们先前明明诊断王上病情好转,如今该如何交代?

  然而朝堂之上,不少人的视线却不约而同地投向了四公子韩宇。

  外人或许不知内情,但这些朝中重臣又岂会不明白?御医的验尸结果明明白白——韩王是遭人毒杀。

  更令人心惊的是,那致命的毒药竟在韩宇亲手煎熬的汤药中被发现。

  一时间,朝堂上争议四起。

  有人断言这就是韩宇所为,也有人坚持认为这是栽赃陷害——毕竟韩宇早已开始代行朝政,以韩王对他的器重,继位本是水到渠成之事,何必为此犯下弑君杀父的滔天大罪?

  张开地此刻已是心力交瘁。

  作为相国,他本该主持大局,可韩王的突然驾崩让他方寸大乱。

  望着风雨飘摇的韩国朝堂,这位老臣只觉天崩地裂。

  韩王之死如同惊雷炸裂,整个韩国顿时陷入动荡。

  按常理,国君暴毙后应当由太子监国、稳定朝局,同时彻查死因,择日举行新君登基大典。

  可如今这条例却成了空谈——太子早已离世,而韩王在世时又因病情反复,迟迟未能确立新储君。

  虽然韩宇确实在代行朝政,但终究名不正言不顺。

  朝臣们曾多次进谏请立储君,却都被韩王搪塞过去,如今更是随着君王驾崩成了无解之局。

  按说此刻本该由群臣共议,推举最合适的公子继位——在这风雨飘摇之际,韩国已容不得半点拖延。

  可就在追查韩王死因时,一个意外发现再次震惊朝野:在韩王寝宫中,竟搜出一份盖着御印的密诏。

  无人知晓这诏书是否真出自韩王之手,但就其内容而言,倒更像是一份遗命而非正式诏书。

  这份突如其来的密旨,又将这场王位之争推向了更深的迷雾之中。

  韩王安的遗书中透露出他对局势的清醒认知,深知姬无夜及其掌控的夜幕组织在军政谍报方面势力庞大,企图操控整个韩国并清除异己。

  长期以来,韩王安一直想削弱姬无夜的势力,为此他暗中扶持相国张开地,可惜最终未能成功。

  在姬无夜和太子相继离世后,他察觉到自己身体日渐衰弱,精力远不如前,隐约意识到事情并不简单。

  面对死亡,韩王安坦然直言。

  他担忧自己死后,野心勃勃的白亦非无人制约。

  白亦非手握兵权,无论谁继承王位,朝政大权最终都会落入他的掌控。

  而一旦白亦非独揽大权,以他的性格,必定会铲除异己,祸乱朝纲,甚至导致韩国数百年基业毁于一旦。

  正因如此,韩王安在临终前与白亦非达成交易,让他支持四公子韩宇继位,以此暂时稳住他。

  遗诏中,他明确让韩宇登基后务必设法铲除白亦非,同时安排红莲离开韩国,最好能跟随嬴天衡前往秦国,以确保她的安全。

  韩宇即位后,应由相国张开地全力辅佐,其余公子也应协助新君治理国家。

  韩王安还特意嘱咐韩宇勤政治国,并让韩非永远远离韩国。

  在遗书的最后,韩王安解释了为何一直疏远韩非——他怀疑韩非勾结外人,对自己图谋不轨。

  即便死后,他仍不放心让韩非留在韩国,生怕他会威胁韩宇的统治。

  “红莲,父王永远爱你!”这是遗书的最后一句话。

  然而,这份遗书的真伪难以确认,因为其中透露的信息过于惊人。

  在许多人心目中,韩王安远非明君,若他真有如此谋略,姬无夜一党也不至于坐大至此。

  更令人唏嘘的是韩非的处境——生前不受父王信任,死后仍被提防,甚至被担心会抢夺韩宇的王位。

  同为子嗣,待遇却天差地别。

  但真假有时并不重要,关键在于人们愿意相信什么。

  只要众人认定它是真的,那它便是真的;反之,即便是事实,若无人认可,它也会被视为虚假。

  张开地在韩王安的寝宫中发现了一份遗诏,这让他看见了一个扭转han国局面的契机。

  han国亟待变革,虽然韩非比起韩宇更胜任君王之位,但张开地却无意扶持韩非。

  原因清晰明了——韩非与嬴天衡过从甚密,若他登基,han国恐将倾覆。

  而野心勃勃的韩宇绝不会屈从于秦国。

  这份加盖了韩王印玺的遗诏明确指定由韩宇继位,张开地自然认定其真实可信。

  然而亲近韩非的朝臣提出了质疑:这只是一份加盖印玺的遗书,并非正式遗诏。

  在论据不足的情况下,他们转而指控韩宇涉嫌弑君,以此阻挠其继位。

  面对近在咫尺的王位,韩宇岂能拱手相让?这份诏书必须是真实的!而韩非的支持者则紧咬一点不放:韩宇是否谋害了先王?这个弑父嫌疑始终如影随形地缠绕着韩宇。

  朝堂之上顿时剑拔弩张。

  韩王安遗体尚未入殓,群臣却因这份突然出现的遗诏忘却了君王,为各自私利争执不休。

  就在此时,韩非挺身而出!

  虽然身为司寇的韩非权势不及韩宇,支持者也不如对方众多——特别是韩宇还获得了白亦非与张开地的拥护,更持有指定其继位的遗诏。

  但韩非此次上朝,正是为了这封遗诏。

  无论遗诏真假,韩宇都已陷入困局。

  为改变han国命运,让百姓免于战火,韩非必须登上王位。

  革新han国是他的夙愿,也是他归来的初衷。

  出人意料的是,韩非并未直接质疑遗诏真伪,而是提议先妥善料理先王后事,再彻查韩王之死是否与韩宇有关。

  这番言论让对峙的双方暂时平息了争执,转而和和气气地商议起治丧事宜。

  目睹此景,韩宇心中愈发沉重。

  他明白,待丧仪结束,真正的较量才会开始。

  他既要洗脱弑父罪名,更要设法战胜韩非。

  此刻的平静,不过是暴风雨来临前的短暂停歇。

  韩王安突然离世,丧葬事宜由白亦非与张开地等人共同商议安排妥当。

  王室事务处理完毕后,韩非特意去安抚了妹妹红莲。

  在众多公子公主中,红莲最为悲痛,毕竟她曾是韩王最疼爱的掌上明珠。

  当韩非回到紫兰轩时,嬴天衡一行人早已等候多时。

  张良来得最早,只是静坐一旁并未饮酒。

  \"诸位倒是清闲,我可忙得脚不沾地......\"韩非闻到酒香,紧绷的神色终于舒缓几分。

  唯有在此处,他才能卸下防备,远离朝堂纷争。

  他自斟自饮,一杯接一杯。

  张良欲言又止:\"韩兄,祖父他......\"想到祖父张开地公然拥护韩宇,而自己却支持韩非,这让他处境尴尬。

  韩非摆摆手:\"子房不必多言,相国大人为国尽忠,我岂会记恨?你该想想如何向他解释才是。

  \"

  \"我......\"张良语塞,确实不知从何说起。

  卫庄放下酒盏:\"遗诏之事我们已知晓,如今朝堂局势如何?\"

  韩非苦笑:\"局面非我所愿,但王位之争势在必行。

  四哥他......\"

  卫庄冷声道:\"妇人之仁!张开地既已表态,必有纷争。

  \"

  \"有诸位相助,何惧之有?\"

  卫庄目光扫过张良:\"相国虽权重,但白亦非执掌兵符,这才是你的依仗!\"提及兵权,众人神色俱凛。

  在绝对武力面前,任何权谋都显得苍白。

  嬴天衡举杯:\"韩兄须早作决断,新时代拉开序幕已迫在眉睫。

  若你难以下定决心,我们愿代为效劳!\"

  韩非眼中闪过挣扎:\"父王遗诏要手足同心。

  四哥虽不亲近,终究血脉相连。

  同室操戈......\"

  ---

  嬴天衡嗤笑一声,“天真!你们表面上是兄弟,实则早已势同水火,即便你心慈手软,他日他也必会对你痛下杀手!”

  韩非目光一沉,反问道,“殿下,若换作是你,当如何抉择?”

  “本宫绝不会让此事发生。

  ”嬴天衡指尖轻叩案几,语气森然,“安分者尚可留得一命,若有异心者……斩!”

  他眼底闪过一丝讥讽。

  嬴政子嗣众多,不过同父而异母,若真有人蠢蠢欲动,不必他出手,嬴政自会清理门户。

  卫庄抱剑冷睨韩非,“优柔寡断,这便是你永远不及他的缘由。

  ”

  酒过三巡,韩非独自从紫兰轩走出。

  夜风刺骨,他需要一场彻骨的清醒。

  ---

  ###韩王安的灵柩最终落葬于新郑城外一处荒丘。

  此处虽风水上佳,却因仓促赶工,陵墓简陋异常。

  按礼制,新君继位后当重修陵寝,然如今储位空悬,朝堂暗流汹涌,无人敢在葬仪上耗费过多心力。

  出殡当日,新郑长街尽染缟素。

  诸位公子垂首扶棺,红莲公主数次哭至气绝。

  无论韩王安生前如何,于她而言,终究是位慈父。

  棺椁入土时,红莲指甲深深抠进掌心,泪痕斑驳的脸颊上血色尽褪。

  她仍不愿相信,那方漆黑棺木中躺着的是曾轻抚她发顶的父亲。

  然而新郑城的阴影里,无数双眼睛正冷眼旁观这场葬礼。

  对韩王安而言,这是人生的终章;

  对韩国而言,却是乱局的序幕。

  当陵墓封土被一锹锹掩实时,紫兰轩的珠帘后突然传来一声轻笑。

  焰灵姬指尖缠绕着火蝶,眉梢眼底俱是快意。

  韩非蓦然转头,“姑娘因何发笑?”

  “不该笑么?”焰灵姬将火蝶碾碎在掌心,眸中映着跳动的烛火,“当年他挥师百越时,可没给过我的族人哭丧的机会。

  ”

  ---

  半个月后,韩王安丧期方过,朝堂风云骤起。

  相国张开地率先发难,力主先王遗命属实,痛斥韩非勾结外敌,高举韩宇继位的大旗。

  纵使韩宇并非他心中明君之选,此刻却不得不选——总好过让han国随韩非一同并入秦土。

  韩非党羽自是不依。

  遗书岂能作数?何况韩宇弑父之嫌尚未洗清!有人当即反咬一口,指认这遗书乃张相国亲手伪造。

  这些所谓\"忠臣\"的心思,韩非岂会不知?他们图的不过是一条退路。

  han国迟早要亡,届时唯有攀附嬴天衡亲信的韩非,方能保命。

  否则,谁会在意一个无权无势的落魄公子?

  眼看两派剑拔弩张,韩非忽地轻笑一声:\"张相国说得对,我这般浪荡子,原不该肖想王位。

  \"满朝哑然间,他话锋一转:\"可事关han国存亡,我亦不得不争——不如请白将军与张相国各自表态,看看众卿心意如何?\"

  群臣瞠目。

  这人是疯了吗?

  这里提供一种重新表述的

  局势突变,局势陡然逆转。

  他竟在这样的关键时刻做出如此决断。

  莫非他不明白白亦非与相国张开地皆是拥护韩宇之人?

  这无异于主动认输认败。

  旁侧的张开地须发颤动,身形微晃。

  他凝视着韩非,眼中满是困惑,完全无法理解九公子为何作出这般抉择。

  这位聪慧过人的公子究竟在谋划什么?

  \"九公子!\"

  \"您这是意欲何为?\"

  情绪激动之下,原本支持韩非的朝臣们已顾不得上下尊卑,纷纷出言指责。

  简直难成大事!

  他们拼死抗争,他却率先放弃!

  众人心中怒意翻涌。

  若真依韩非所言让韩宇继位,他们此前的所有努力都将付诸东流。

  韩宇与白亦非同气连枝,一旦登基必会赶尽杀绝。

  思及此,众人愈发愤懑难平。

  \"此事无需再议,诸位开始表态吧。

  \"

  \"唉......\"

  见韩非如此坚决,众人心知劝说无果,只得无奈妥协。

  但每个人脸上都写满绝望,认为败局已定。

  \"本相拥护四公子韩宇继位!\"

  随着张开地表态,其党羽纷纷应和。

  韩宇面上掩不住得意之色。

  白亦非与张开地皆站在自己这边,韩非还有什么胜算?

  此刻,所有人目光都聚焦在白亦非身上,只待他表态便可定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