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赵国履灭-《大秦,我,最尊太子,召唤不良人》

  赵国,东方六国中实力仅次于秦楚的第二强国,军力强悍,曾与秦国正面交锋而不落下风,单兵战力更是冠绝六国,足以与秦军匹敌。

  即便如今衰落,其底蕴仍不容轻视。

  名将李牧,统兵之能丝毫不逊于秦国的王翦,被誉为军阵之神,是六国公认的绝世将才,曾以凌厉手段击溃北方异族二十万大军,堪称兵家大师。

  赵国倾尽国力,组建了二十余万精锐之师,皆是全副武装的正规军,绝非乌合之众或羸弱民兵可比。

  就是这样的赵国——战国七雄中排名第三的强国,居然……亡了!

  短短一个月内,李牧与廉颇被撤换;短短一日,二十万赵军葬身武安城;再一日,邯郸城破,赵偃被俘。

  赵国,就此灭亡……

  灭得突然,灭得猝不及防。

  连赵偃这位国君都未及反应,更遑论其余各国王室、诸子百家及江湖门派听闻此讯时的震撼。

  难以置信,彻彻底底的难以置信!

  此前,秦军与赵军对峙一月,双方皆未轻举妄动。

  然而,赵偃竟愚蠢到同时撤换李牧与廉颇,导致短短一日之间,赵国兵败如山倒……

  秦国灭赵已足以震动天下,但更令人震撼的是,秦国灭赵所用的兵力。

  当初,嬴天衡放言要以十万大军灭赵,世人皆以为痴人说梦。

  秦国虽有百万大军之名,但白起率四十万破齐,另有二十万分别镇守燕韩故土,余下四十万还需戍卫边疆。

  能抽调十万大军已属勉强,如何以区区十万之众击败赵国?

  两倍于己的赵军,再加上兵法大家李牧坐镇,半年内灭赵?绝无可能!

  然而,谁也没想到,嬴天衡暗藏了一支奇兵——整整三十万大军!

  赵国未曾防备,唯二能与之抗衡的王翦与廉颇又被赵偃免职,赵国如何抵挡?

  邯郸城内,诸子百家的分舵及江湖势力并未受到秦军为难。

  在嬴天衡的授意下,他们得以安然离去。

  邯郸城破,赵国覆亡的消息如野火燎原,顷刻间席卷列国。

  卫国朝堂,稀疏的臣僚中,公孙羽静立如松。

  卫王手握急报,指尖微颤:\"邯郸...赵国竟亡了!\"殿中哗然四起,众臣交头接耳:\"前日方才听闻李牧被囚,怎会转眼...\"

  公孙羽眼底波澜不惊。

  若非赵国骤亡,此刻他本该在府中弈棋。

  想到孙女丽姬的咸阳来信,老将军抚须垂目。

  卫国这艘破船,确实撑不了太久了。

  大梁城内,魏王假猛拍案几:\"荒唐!寡人的五万劲旅何在?\"竹简从颤抖的指间滑落,露出\"赵王被擒\"四字。

  阶下群臣面如土色——那里头可是有三百魏武卒!典庆的斧钺,终究没能在邯郸城头扬起。

  楚国郢都的铜雀台前,项燕凝视着北方舆图。

  三十万秦甲如黑云压境,他仿佛听见了武安君战鼓的余音。

  \"李牧若在...\"话到唇边终成一声长叹,惊飞檐角青铜风铃。

  楚王熊槐神色凝重,缓缓道:\"当初嬴政宣称只需十万大军半年内灭赵,满朝文武都当是痴人说梦...\"

  \"岂料这位秦王早有筹谋,不仅暗藏三十万精兵,更用反间计除去李牧、廉颇两员大将。

  一夜攻陷武安,直取邯郸生擒赵王!\"

  熊槐沉重叹息:\"此獠心机之深,实力之强,实在令人胆寒...\"

  \"谁能料到他暗藏多少杀招?\"

  \"纵观灭赵之役,步步为营,环环相扣。

  自咸阳城那句狂言出口时,便已布下天罗地网。

  \"

  \"明里示弱麻痹诸国,暗中调兵遣将。

  待三十万铁骑压境,赵国哪还有招架之力?\"

  \"这般算无遗策,叫人脊背发凉...\"

  项燕等重臣皆默然不语。

  眼下局势已令人绝望。

  赵齐相继覆灭,魏国更是岌岌可危。

  楚国退无可退,唯有一战。

  但即便拼死相抗,终究难逃生灵涂炭、国破家亡的结局。

  至于归降二字,谁又敢说出口?

  与此同时,邯郸郊外某处阴森地牢。

  \"这鬼地方怎的突然这般阴冷...\"

  \"地牢本就湿寒,有什么稀奇。

  \"

  此处与世隔绝,尚不知邯郸陷落的消息。

  逃命都来不及,谁还会顾得上这偏僻牢狱?

  李牧与廉颇正被囚于此。

  赵偃听信郭开谗言,将二人打入大牢。

  巡逻的禁卫未曾察觉,一队人马已悄然逼近。

  咔...咔...

  两名守卫突然僵立不动,外表看似无恙,实则五脏俱碎。

  变故来得太快,甚至来不及发出声响。

  典韦皱眉掩鼻,率众长驱直入,直逼地牢最深处。

  而被囚在此的李牧并非形单影只,老将廉颇正与他作伴。

  \"赵王待我等,可真是‘恩重如山’!\"

  铁链碰撞发出清脆的声响,李牧艰难地移动着脚步。

  廉颇面露忧色,\"武安君,赵国危在旦夕...\"

  李牧摇头苦笑,\"如今哪还有什么武安君?不过是个囚徒罢了!\"

  廉颇低头看着自己 的镣铐,语气中带着讥讽,\"我廉颇一生赤胆忠心,到头来竟落得这般下场!\"

  李牧叹息道:\"早就该看清了,这样的君王,这样的朝廷,赵国气数已尽。

  \"

  \"可你还是坚持到了最后,不是吗?\"廉颇问道。

  \"我所做的一切,不过是为了赵国百姓...哼,就等着在秦国的牢狱中与王上重逢吧!\"

  廉颇皱眉:\"你当真对赵国如此绝望?\"

  \"你我被囚,司马尚遭贬,朝中尽是庸碌之辈,如何抵挡秦军?\"李牧沉声道,\"我暗中观察嬴天衡多时,此人深不可测。

  他敢举兵十万来犯,必有万全之策。

  \"

  廉颇怒不可遏:\"郭开这奸佞误国!有朝一日我定要取他首级!\"

  \"若无此人从中作梗,你我何至于此?\"李牧冷笑。

  廉颇忽然压低声音:\"嬴天衡有意招揽你,作何打算?\"他心中已做好准备,若赵国覆灭,以李牧之才在秦国必有用武之地。

  李牧目光深邃:\"嬴天衡野心勃勃,他要的恐怕远不止这七国天下。

  \"说罢又转向廉颇,\"他既能招揽我,又岂会放过你?可愿同往秦国?\"

  廉颇仰天大笑:\"去便去!秦国连白起都能起死回生,重用如初,我这把老骨头难道还不如他?\"

  话音未落,地牢突然阴风骤起。

  守卫长剑出鞘,厉声喝道:\"大胆狂徒!\"

  \"杀!\"

  典韦率众杀出,刀光剑影间守卫尽数倒地。

  守卫统领慌忙带兵驰援,急切喊道:\"两位将军当心!定是冲着你们来的!\"

  众守卫虽奉命看守,内心却对两位老将军充满敬意。

  赵国栋梁之才,怎能就此陨落在这阴暗牢狱之中!

  铁血营救

  刀锋撕裂空气的锐响在地牢过道中回荡,玄甲锐士的横刀斩断精铁栅栏如同切豆腐般利落。

  李牧扶着斑驳石墙勉力站起,借着火把光亮打量这群不速之客,眼底泛起惊疑。

  \"究竟何方神圣?\"老将军沙哑的嗓音里带着警惕,\"若取老夫性命,何必摆这等阵仗?\"

  典韦甩去刃上血珠,铁甲铿锵作响:\"李将军误会了,奉太子令特来相救!\"

  \"秦国......\"李牧瞳孔骤缩,猛然抓住典韦臂甲,\"邯郸城.....\"

  \"昨夜已破!\"典韦声如洪钟,\"武安防线旦夕瓦解,赵偃此刻正在囚车!\"石壁回音中,廉颇手中镣铐当啷坠地,两位老将对视的眼里翻涌着滔天巨浪。

  正当众人踏出地牢时,典韦忽觉草甸幽光浮动。

  拨开枯草,一枚莹白光球正吞吐着月华似的清辉。

  \"倒是稀罕物...\"粗粝大手将其揣入怀中,\"走!殿下该等急了!\"

  邯郸王宫

  处理降臣的朱批猛然顿住,嬴天衡抬眼见典韦押着两名须发斑白的老将跨入殿门。

  李牧抱拳的指节捏得发白,却终究深深拜下:\"败军之将,见过太子。

  \"

  \"赐座。

  \"年轻储君搁下狼毫,案上竹简赫然写着《六国论》三个殷红篆字。

  殿角铜炉青烟袅袅,映得郭开方才求饶的血书格外刺目。

  “两位将军,此前多有得罪,为了大秦基业,只能委屈二位!”

  嬴天衡这句话等于直接挑明,先前郭开对他们的构陷全是他一手安排的。

  廉颇气得胡须直颤,却没有多言。

  毕竟这是对方的谋略,要怪只能怪自家君主不争气。

  若是赵偃能全心信任他们,嬴天衡的计策又怎会成功?

  李牧倒是豁达,淡然一笑:“殿下不必致歉,各为其主罢了。

  ”

  换作是他,面对这样的机会也绝不会放过,说到底只是立场不同。

  嬴天衡直截了当道:“想必两位已经明白我的来意,就不绕弯子了。

  ”

  “我想请二位加入大秦,为大秦而战!为人族而战!”

  李牧与廉颇相视一眼,眼中透着疑惑。

  为大秦效力他们理解,可这“为人族而战”又从何说起?

  “二位应当知晓,七国之外尚有匈奴异族。

  ”

  “但若我告诉你们,这方天地远比你们想象的更为辽阔呢?”

  “在更遥远的地方,还有无尽的疆土等待征战!”

  “即便一统此界,仍有数不尽的征途等着二位!”

  二人听得瞠目结舌,一时难以消化这些信息。

  嬴天衡没有过多解释,只是肃然道:“我以大秦太子的名义,邀请二位共同开创前所未有的仙秦盛世!”

  “我们的征途是诸天万界,是那高高在上的漫天仙神!”

  廉颇与李牧对视后,沉声道:“虽不知殿下究竟有何谋划,但听起来确实热血沸腾。

  ”

  李牧摇头苦笑:“老夫这把年纪,怕是看不到那一天了。

  ”

  嬴天衡闻言失笑:“李将军何必说这种话?连武安君我都能复活,寿命又算得了什么?”

  “跟着大秦,定让你们活到嫌命长为止!”说罢还眨了眨眼。

  李牧:“……”

  廉颇:“……”

  这世上还有人嫌自己命长?

  廉颇正色道:“殿下如此信任我们,就不怕将来背叛?”

  “疑人不用,用人不疑!”

  二人当即抱拳行礼:“李牧(廉颇),拜见太子殿下!”

  单是这份气魄,就胜过赵偃百倍!

  既已效忠,自然不会再起二心。

  再说赵国已亡,也算不得背主。

  447

  李牧和廉颇认为赵国覆灭并非他们的过错,反倒是赵国辜负了他们。

  在赵国灭亡之前,他们从未做任何对不起赵国的事,因此心中并无愧疚。

  即便如今投效秦国,他们仍希望能庇护赵国百姓。

  “殿下,请将郭开交由我们处置!”

  提及郭开,李牧与廉颇恨得咬牙切齿。

  若非此人,赵国不会如此迅速败亡,他们也不至于沦落至此。

  “可以。

  ”嬴天衡随意一挥手,“早就替你们备好了。

  ”

  两名玄甲军押着郭开步入大殿。

  “殿下!我曾为秦国立下功劳!”郭开面如土色,惶恐挣扎,“若非我相助,秦军岂能轻易攻破赵国?若将我交给李牧与廉颇,我必死无疑!日后谁还敢效忠殿下?”

  嬴天衡冷笑:“功劳?那不过是本太子用银子买来的!况且,你这等废物留着何用?偌大一个赵国都被你败尽,留你只会坏事。

  ”他舒展筋骨,懒洋洋道:“二位将军,郭开随你们处置。

  ”

  说完,嬴天衡转身离开,甚至“贴心”地关上了殿门。

  殿内很快传来郭开的凄厉求饶与惨嚎,显然李牧与廉颇的怨愤极深,下手毫不留情。

  “啧啧,自找的。

  ”嬴天衡回头瞥了眼典韦,“这次倒没办砸,出乎意料。

  ”

  典韦满脸委屈:“殿下,俺在您眼里就这么不中用?”

  嬴天衡认真点头:“嗯。

  ”

  典韦无言,只得从怀中掏出一枚发光圆球:“殿下,瞧瞧这是啥?”

  嬴天衡接过细看,虽辨不出名堂,却能感知此物不凡:“从哪儿弄来的?”

  “捡的!”

  “捡的?”嬴天衡狐疑。

  这宝物岂是随手可捡?

  典韦急忙解释:“真是地牢门口捡的!俺见它发亮还坚硬无比,连短戟都劈不坏,觉得是宝贝就带回来了!”

  嬴天衡眉头紧锁,典韦的实力他再清楚不过,若不是这光球足够坚固,怕是要被这莽夫毁掉。

  \"这光球...\"

  \"究竟是何物?\"

  嬴天衡在记忆中搜寻着,却对这东西毫无印象。

  更奇怪的是,球内竟蕴含着勃勃生机。

  忽然间,他灵光一闪。

  \"莫非这是...\"

  他霎时明白了什么,脱口而出:\"这是龙魂!\"

  嬴天衡恍然大悟,这发光的光球充满生气,不正是传说中的楼兰龙魂吗?而且还是只幼年貔貅!

  貔貅身具龙族血脉,若能悉心培养...

  嬴天衡神情凝重地注入一道内力,龙魂转眼间将内力尽数吸纳。

  典韦挠着头凑过来:\"殿下,您认出这是啥宝贝了?\"

  \"你这莽夫差点坏了大事!\"嬴天衡白了他一眼,\"若我猜得不错,这是只貔貅的龙魂!\"

  \"貔貅?!\"

  典韦双目圆睁,惊得说不出话来:\"那不是传说中的神兽吗?\"他立即瞪大眼睛盯着龙魂,想一睹神兽风采。

  可任凭嬴天衡如何灌输内力,龙魂只是不断吸收,却毫无变化。

  \"怎么回事?难道还不够?\"

  就在此时,嬴天衡忽然感受到一股熟悉的气息,体内似乎有什么被龙魂牵引而出。

  \"气运?\"

  他眉头微蹙,没想到唤醒龙魂竟需要气运相助。

  作为大秦太子,这点气运对他而言不过是九牛一毛。

  只见一道金光闪过,拳头大小的龙魂转眼化作一只金色小兽。

  这小家伙遍体金灿,周身布满玄妙纹路,头顶生着拇指大小的弯角,正用湿漉漉的大眼睛困惑地望着嬴天衡。

  \"太可爱了!\"

  典韦突然兴奋地凑过来,盯着小貔貅直乐。

  嬴天衡回过神来,打量着桌上的小家伙,心中疑惑更甚。

  这貔貅身为龙子,本该实力非凡,为何会出现在此?更奇怪的是,它望向自己的眼神总透着几分特别。

  转头看到典韦痴迷的模样,嬴天衡不由失笑。

  没想到这个铁塔般的汉子,竟对萌物如此着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