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容文远在舱中静养了五日。其间,苏清婉对外只宣称他是探查岛屿时吸入瘴气、又因心力耗损过度而病倒,并未提及时空畸点的骇人真相。船队在他的精神指引脱困后,已驶离那片诡异海域数百里,重归碧波万顷的正常航道。
这五日里,慕容文远虽身体虚弱,精神却因那日强行梳理能量、又与双凤玦深度共鸣而变得异常敏锐。他不再试图去理解那本“天书”中高深莫测的知识,而是将心神沉入从“鬼哭屿”带回的合金盒子,反复观摩那几块刻有奇异纹路的骨片和金属碎片。
在一种半冥想的状态下,他脑海中不断回放着那日感应到的、畸点周围混乱的能量流,以及双凤玦白光织就的、蕴含秩序的无形纹路。渐渐地,那些原本看似杂乱的骨片纹路,在他眼中开始呈现出新的意义——它们并非单纯的装饰或原始星图,而是一种极其简化和抽象的能量场分布图与空间稳定性标识!
某些特定的螺旋和波浪组合,似乎标识着类似“畸点”那样的天然时空薄弱点或能量富集区;而另一些几何符号,则可能代表着相对稳定的“安全”航路。这并非航海图,而是一张描绘着这个世界“背景网格”的潜在风险图!
这个发现让他背脊发凉,却又豁然开朗。古人或许不明其物理原理,但凭借经验或某种原始的感应,将那些容易迷失、发生怪事的海域,以这种方式记录了下来!而双凤玦,正是解读乃至一定程度上干预这“背景网格”的钥匙!
他挣扎着坐起,铺开苏明月所绘的《南海诸蕃略图》,又取来航海常用的更路簿(针经簿),将骨片上解读出的信息与现有航线一一对照。果然,几处被老舟师标记为“凶险”、“易迷航”的传统险地,都与骨片上标识的“不稳定”区域大致吻合!而一条骨片上用相对平直线条标注的、偏南的路径,则避开了所有这些区域,指向大食方向。
这条路径,比传统商路更远,似乎绕行甚多,但若真能避开所有天然险地,其安全性将远超现有航线!这或许就是那失落文明留下的、更为优化的航路“遗产”!
他将自己的发现告知了已能下床轻微活动的慕容文远。慕容文远靠在榻上,听着苏清婉的叙述,看着她眼中因新发现而闪耀的光芒,苍白脸上露出一丝欣慰的笑意。
“看来,我们此行,收获远不止商业利益。”他声音依旧虚弱,但精神尚可,“这份‘遗泽’,若能善加利用,意义非凡。”
“只是,这条新航路从未有人走过,风险未知。”苏清婉冷静地指出骨片路径与现有海图的差异部分,“而且,如何向船队众人解释我们为何要突然改变航向,舍弃成熟路线,转而探索一条虚无缥缈的‘新路’?”
慕容文远沉吟片刻,道:“无需解释全部。可对外宣称,我在病中反复研究海图与古籍,结合那日迷雾脱困的感悟,推测出一条可能更为安全、能避开传统险地的南路航线,愿以身家性命担保,倡议船队一试。至于信与不信……”他看向苏清婉,“需借你之威信,与我共同力排众议。”
苏清婉与他目光交汇,瞬间明白了他的意图。这是要将超自然的发现,转化为符合常理的“洞察”与“决断”。
“好。”她毫不犹豫地点头,“待你身体稍好,我们便召集各船主事商议。”
又休养了两日,慕容文远已能自如活动,只是内力恢复缓慢,双凤玦也依旧沉寂,不再散发任何能量波动,仿佛那次极限消耗后的沉睡。
船队主事会议上,慕容文远提出了改走“南路”的建议,果然引起了轩然大波。以蒲氏几位老海客为首的保守派强烈反对,认为舍弃成熟航线是拿全船队的身家性命冒险,简直是疯了。
慕容文远并未争辩,只是将那张标注了新路线的海图展开,条分缕析地指出传统航线上几处已知险地的季节风险、海盗出没概率,以及新航线可能节省的时间(因避开逆流与险地绕行)与提升的整体安全性。他言辞恳切,逻辑清晰,更以自己“重病初愈便殚精竭虑”的姿态,博取了不少同情与信任。
最终,苏清婉一锤定音:“苏家船队,愿为先锋,率先驶入新航线。蒲氏船队可暂循旧路,我们约定在大食港口汇合,以验证此路优劣。”她将风险揽于自身,既展现了魄力,也给了蒲氏选择余地。
蒲宗孟派来的代表见苏家态度如此坚决,又念及慕容文远此前展现的种种不凡,最终同意分出一部分船只与苏家共同探索新路,其余则按原计划航行。
决议已定,庞大的联合船队在海面上缓缓分作两股。慕容文远与苏清婉站在“逐浪号”船头,看着渐行渐远的另一支船队,心中并无太多波澜。他们手握先贤(或许是外星文明)遗泽,如同在迷雾中拥有了微光指引的航标。
“走吧,”慕容文远轻声道,目光投向南方那片未知的蔚蓝,“让我们去看看,这条被遗忘的古老航路,究竟通向怎样的未来。”
苏清婉站在他身侧,海风吹起她的发丝,眼神坚定而明亮。无论前路如何,探索的序幕已经拉开,而他们,是执笔之人。
这五日里,慕容文远虽身体虚弱,精神却因那日强行梳理能量、又与双凤玦深度共鸣而变得异常敏锐。他不再试图去理解那本“天书”中高深莫测的知识,而是将心神沉入从“鬼哭屿”带回的合金盒子,反复观摩那几块刻有奇异纹路的骨片和金属碎片。
在一种半冥想的状态下,他脑海中不断回放着那日感应到的、畸点周围混乱的能量流,以及双凤玦白光织就的、蕴含秩序的无形纹路。渐渐地,那些原本看似杂乱的骨片纹路,在他眼中开始呈现出新的意义——它们并非单纯的装饰或原始星图,而是一种极其简化和抽象的能量场分布图与空间稳定性标识!
某些特定的螺旋和波浪组合,似乎标识着类似“畸点”那样的天然时空薄弱点或能量富集区;而另一些几何符号,则可能代表着相对稳定的“安全”航路。这并非航海图,而是一张描绘着这个世界“背景网格”的潜在风险图!
这个发现让他背脊发凉,却又豁然开朗。古人或许不明其物理原理,但凭借经验或某种原始的感应,将那些容易迷失、发生怪事的海域,以这种方式记录了下来!而双凤玦,正是解读乃至一定程度上干预这“背景网格”的钥匙!
他挣扎着坐起,铺开苏明月所绘的《南海诸蕃略图》,又取来航海常用的更路簿(针经簿),将骨片上解读出的信息与现有航线一一对照。果然,几处被老舟师标记为“凶险”、“易迷航”的传统险地,都与骨片上标识的“不稳定”区域大致吻合!而一条骨片上用相对平直线条标注的、偏南的路径,则避开了所有这些区域,指向大食方向。
这条路径,比传统商路更远,似乎绕行甚多,但若真能避开所有天然险地,其安全性将远超现有航线!这或许就是那失落文明留下的、更为优化的航路“遗产”!
他将自己的发现告知了已能下床轻微活动的慕容文远。慕容文远靠在榻上,听着苏清婉的叙述,看着她眼中因新发现而闪耀的光芒,苍白脸上露出一丝欣慰的笑意。
“看来,我们此行,收获远不止商业利益。”他声音依旧虚弱,但精神尚可,“这份‘遗泽’,若能善加利用,意义非凡。”
“只是,这条新航路从未有人走过,风险未知。”苏清婉冷静地指出骨片路径与现有海图的差异部分,“而且,如何向船队众人解释我们为何要突然改变航向,舍弃成熟路线,转而探索一条虚无缥缈的‘新路’?”
慕容文远沉吟片刻,道:“无需解释全部。可对外宣称,我在病中反复研究海图与古籍,结合那日迷雾脱困的感悟,推测出一条可能更为安全、能避开传统险地的南路航线,愿以身家性命担保,倡议船队一试。至于信与不信……”他看向苏清婉,“需借你之威信,与我共同力排众议。”
苏清婉与他目光交汇,瞬间明白了他的意图。这是要将超自然的发现,转化为符合常理的“洞察”与“决断”。
“好。”她毫不犹豫地点头,“待你身体稍好,我们便召集各船主事商议。”
又休养了两日,慕容文远已能自如活动,只是内力恢复缓慢,双凤玦也依旧沉寂,不再散发任何能量波动,仿佛那次极限消耗后的沉睡。
船队主事会议上,慕容文远提出了改走“南路”的建议,果然引起了轩然大波。以蒲氏几位老海客为首的保守派强烈反对,认为舍弃成熟航线是拿全船队的身家性命冒险,简直是疯了。
慕容文远并未争辩,只是将那张标注了新路线的海图展开,条分缕析地指出传统航线上几处已知险地的季节风险、海盗出没概率,以及新航线可能节省的时间(因避开逆流与险地绕行)与提升的整体安全性。他言辞恳切,逻辑清晰,更以自己“重病初愈便殚精竭虑”的姿态,博取了不少同情与信任。
最终,苏清婉一锤定音:“苏家船队,愿为先锋,率先驶入新航线。蒲氏船队可暂循旧路,我们约定在大食港口汇合,以验证此路优劣。”她将风险揽于自身,既展现了魄力,也给了蒲氏选择余地。
蒲宗孟派来的代表见苏家态度如此坚决,又念及慕容文远此前展现的种种不凡,最终同意分出一部分船只与苏家共同探索新路,其余则按原计划航行。
决议已定,庞大的联合船队在海面上缓缓分作两股。慕容文远与苏清婉站在“逐浪号”船头,看着渐行渐远的另一支船队,心中并无太多波澜。他们手握先贤(或许是外星文明)遗泽,如同在迷雾中拥有了微光指引的航标。
“走吧,”慕容文远轻声道,目光投向南方那片未知的蔚蓝,“让我们去看看,这条被遗忘的古老航路,究竟通向怎样的未来。”
苏清婉站在他身侧,海风吹起她的发丝,眼神坚定而明亮。无论前路如何,探索的序幕已经拉开,而他们,是执笔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