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出岛去镇上-《穿越医药博士,在南岛当军嫂苟分》

  只是不知道这个补充的时间,是多久后可以补回来。

  反正她昨天开了一袋米,煮了一顿米饭后,今天把那袋米一称,一点也没有少还是25公斤。

  只不过,她暂时发现能补充的只有粮食、和厨房冰箱里的东西。

  像那天拿出来的那块花布,并没有补充回来。

  所以,空间里能够自动补充的东西应该不是全部。

  也不知还有哪些是消耗品,用完就没的。

  她只能慢慢去试。

  中午,徐慧琴给她送了一把白菜和两个白萝卜来。

  晚上,她炒一道蒜香白菜,再做一道砂锅焗牛尾鱼。

  她记得范桂香教过她这道鱼的做法。

  牛尾鱼肉质鲜嫩,没有细刺。

  梁晓悦处理好鱼,起锅烧油,放入葱姜蒜爆香。

  再把鱼下锅煎至两面金黄,加了酱油、糖、料酒等调料放进锅里炖煮。

  不一会儿,厨房里就弥漫着红烧牛尾鱼的香味。

  菜炒好后,再把米饭蒸上,蒸屉里放些螃蟹和螺贝一起蒸。

  沈行舟下班回来,手里还提着一个大纸箱。

  从外包装上就能看出,这是一台缝纫机。

  他一进屋就闻到了香味。

  “媳妇,今天做什么好吃的?这么香。”

  梁晓悦笑着从厨房走出来,“红烧牛尾鱼和蒜香白菜,快洗洗手吃饭。”

  看到沈行舟带回来的缝纫机,她笑道:“我还把这东西给忘记了。”

  沈行舟回,“我早上出门的时候带上钱和票,下班就去军人服务社里买回来了。晚点我把它组装起来。”

  两人坐在饭桌前,沈行舟尝了一口牛尾鱼。

  赞道:“媳妇,你做饭的手艺越来越好了,这牛尾鱼烧得太好吃了!鲜香嫩滑。”

  梁晓悦听了沈行舟的夸赞后心里美滋滋。

  “范嫂子说牛尾鱼很补。我就做了一条。”

  沈行舟道:“下班回来就有媳妇做的香喷喷的饭菜,这日子太幸福了。”

  两人一边吃一边聊着天,温馨的氛围在屋子里弥漫开来。

  吃完饭后,沈行舟也没有闲着。

  把昨天砍回来的那些竹子锯成段,有些竹子劈成薄薄的细竹条。

  梁晓悦问他:“你这是做什么?”

  “编几个晒渔获的架子。”

  “你还有这手艺?”

  “海岛上的兵什么都会一些。都是跟着军营里的篾匠学的。”

  沈行舟在门外燃起一支火把,坐在门口编竹架子。

  李斯同两口子也端着碗坐在门口吃饭,边跟他聊着天。

  他的动作娴熟,花了一个多小时。

  把劈成细条的竹子编成一个像床的竹架子。

  竹条排列较稀,他说这样上下通风,适合晒渔获。

  这两天的风很大,晒了两三天的马友鱼也有七八成干了。

  沈行舟把这些鱼块放进一个大坛子里,洒上白酒密封起来。

  这样可以保存久一些。

  想吃的时候随时取几块出来煎着吃。

  这几天晒的螺贝肉有些直接装袋。

  有的拌上盐和辣椒粉用小坛子装起来了。

  这些都是沈行舟亲自动手做的。

  梁晓悦诧异道:“你还会做这些?”

  “部队里每年9-11月会进行海捕,就会晒些鱼干和螺贝肉。我们都会帮忙一起做,做得多就学会了。”

  “看着你晒出来的这些螺贝肉颜色很漂亮,一看就好吃。”

  “这些干的螺贝肉可以炒着吃,也能拿来煲汤煮粥。你想吃就拿一些出来煮。”

  “好!”

  范桂香洗完碗来找梁晓悦。

  说接下来的几天是死汛期,不适宜赶海。

  她想出岛,把这几天晒的螺贝肉拿到镇上去换物资。

  问梁晓悦想不想出岛去镇上转转。

  梁晓悦看向沈行舟。

  沈行舟笑道:“看我干嘛!想去就跟范嫂子一起出去转转。”

  于是,她跟范桂香约好,明天一早跟她一起去镇上。

  他们这几天也晒了十几斤的青口贝肉。

  当地人把晒干的青口贝肉称作淡菜,也叫海虹干或青口菜。

  她跟沈行舟商量,决定把他们晒的淡菜也带到镇上的供销社里换点物资。

  码头的船早上七点钟从岛上出发,她们得赶在七点前到码头。

  晚上,两口子早早睡下了。

  翌日早上5:30,部队里的起床号响了。

  此时沈行舟起床洗漱完就去军营出早操了。

  梁晓悦睡到六点钟起床。

  洗漱完,去空间里取了几片面包和一瓶牛奶解决完早餐 。

  趁这个时间,她去空间里看了看昨天取出去的大米和零食。

  发现这些东西都补充回来了。

  她高兴不已。从空间里取了一个干净的布袋,装上淡菜干。

  6:30的时候,范桂香在门口喊她。

  她赶紧拎上淡菜干,锁上门就跟着范嫂子一起往码头而去。

  徐慧琴今天也跟他们一起去。

  她家这几天在红树林下地笼,也是收获颇丰。

  她自己也跟范嫂子一起每天赶海,捡了不少的螺贝类。

  今天也带出去换物资。

  范桂香和徐慧琴两人带的物资品类多一些。

  除了淡菜、螺肉、瑶柱、鱼干还有一桶新鲜螃蟹。

  只不过,每一样干货只有几斤。

  倒是新鲜螃蟹有十几斤。都是大个头的,一看就是在家里挑过的。

  她们一人挑一担。

  梁晓悦则是背着一个背篓跟在她们身边。

  三人往码头去的一路上,遇到了十来个妇女。

  她们也跟范桂香一样,挑着两个布袋子。

  见到范桂香和徐慧琴还会互相招呼。

  众人都询问着对方这些天赶海和下地笼的收获如何 。

  就听一个被称做吴嫂子的人问范桂香。

  “范同志,听说你家这些天的收获不错!”

  范桂香笑道:“赶海的收获跟大家差不我,一天捡个十几斤螺贝类的。

  倒是我家老李在红树林里下地笼一天能收获个几十斤的渔获。

  其中一个看起来二十几岁的妇女道:“范嫂子今天带出来的东西不少呢!都是这几天收获的吗?”

  “这几天哪能晒这么多出来?大部分是之前晒的。原本打算留着自己吃的。

  这几天地笼捕到的杂鱼多。这才能把这些拿出来,去换点日用品。”

  梁晓悦跟大家都不熟,她只是在上船的时候跟众人微笑着点了下头算是打招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