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五金乡的粮荒,李长生肯定顶不住的-《重生1988,我有个随身农场》

  秀美像被踩了尾巴的野猫一样跳了起来。

  她瞪眼怒视着朱永贵道:

  “朱永贵,你到底想做什么!

  我们家以后可怎么办啊。

  你看看咱们家现在过的什么日子。

  喝点绿豆汤都要去别人家蹭。

  还蹭不到。

  你再看看那个李长生,看看那个许青缨。

  你看他们……”

  说到后面,秀美跺了跺脚,把脸别到了一边去。

  朱永贵皱起了眉头。

  他自然知道自己最近过的什么稀里糊涂的日子。

  但他能有什么办法。

  他已经很努力了。

  可是他没有李长生那种狗屎运气啊。

  他瓮声瓮气的将这些都告诉了秀美。

  他希望秀美能理解他。

  不料,秀美听完后,立马道:“你猪脑子呀。

  他这么短的时间,赚这么多钱,哪里会是一句运气就能说得过去的。

  你找他套套话呀。”

  “问过了。”朱永贵想起来就来气,道,“这个李长生,真是奸猾。

  有次他跟人抢货,衣服被撕坏了。

  我和葛壮问他进货渠道,他喊我给他买衣服。

  真是离谱。”

  秀美皱起了眉头:“这么过分?”

  “是啊。”朱永贵叹道,“我是什么法子都试了。

  前边运气不好,但谁家孩子天天哭啊。

  该我走运了!

  老婆,我挣钱了后,我也给你买个镯子!

  比李长生老婆的好的镯子。”

  打开了话匣子,朱永贵也哄起了秀美。

  “这还差不多。”秀美嗔怪道,“这样,我再问问家里,看看能不能再借点钱过来。

  我听说了,现在市场是什么都能卖得出去。”

  “嗯,葛壮都在张罗着卖地了。”朱永贵道。

  “那你们两个有事好好商量,拿不定主意的,就回来和我商量。

  咱们人多力量大。”秀美道。

  秀美在想着怎么发家致富,五金乡的李振江却是愁着怎么才能吃饱。

  五金乡虽说名有五金,却是个穷得叮当响的乡。

  乡里10万余人,大多依靠农业为生。

  风调雨顺的年份,温饱没什么问题,遇到像今年这样的大旱,很多家庭光靠地里种的粮食就不够吃了。

  有在外打工赚钱的,就拿钱去购买物资,维持家里的生计。

  屋漏偏逢连夜雨。

  这些天,物价开始疯涨,让他们手里的钱一天天贬值。

  这还只是轻的。

  李振江发现,最近两天,集市上很多东西都买不到了。

  问就是没货。

  一种饿肚子的焦虑肆意弥漫开来。

  今天赶集,李振江天没亮就起床到乡里的集市上采购。

  他饿一饿没什么关系。

  他还是一名乡村教师。

  他有不少孩子家里也没多少吃的了。

  学生们吃不好,那就没精神学习。

  知识就是力量。

  李振江不想孩子们因为这些糟心事而耽误了上课。

  跟李振江一样,五金乡的乡民们,一个个揣着现金来集市采购。

  可惜,今天更加离谱。

  米面粮油通通缺货。

  许多人低着个头离开。

  有些人咬着牙做着心理斗争。

  还有有些人站在了五金乡最大的供销社门口,一个个举着钱嚷嚷着问:

  “高档油我也要!”

  “有没有米?”

  “还有啥吃的,米面粮油都可以!我都要!”

  供销社工作人员喉咙都要喊哑了。

  喝了一口水继续喊:“没有了,什么都没有了!

  你们不要再往里挤了!今天真的什么都卖完了!”

  绝望。

  李振江眼神空洞。

  昨天已经有学生为了少吃点东西,没有赶来上课。

  今天怕是又要少几个。

  “这活儿没法干了,吃都吃不饱,还干个屁。”有个身形有些健硕的汉子骂骂咧咧道。

  李振江知道这人。

  是乡里水泥厂的工人。

  厂里吃不饱……

  那真是干个屁。

  这不是态度问题,这是真的干不动。

  “听说这次乡里会来一个能人。

  她在县里搞得到油。”

  “听说有什么用,这些人来也只是镀金。

  谁会管咱们死活?”

  “要不去县里看看?兴许还能买到油。”

  “油确实有,高档油,价格高得要死。

  而且,米是真没有,我昨天就去了县里了。”

  “那咋办啊,咱们乡这水泥厂污染大,有些地本来就不产粮。

  加上干旱,难不成活活饿死啊。”

  一群人嘀咕了起来。

  供销社的工作人员赶紧把门关了。

  大家饿急眼了,指不定把他给打上一顿。

  李振江在集市溜达了一圈,什么都没买到。

  早上9点,回到教室。

  本来就不多的学生,有起码三分之一没来。

  李振江的面色很是凝重。

  珠县。

  章亚维的表情也很是凝重。

  她又深入调查了一下她即将履职的地方。

  情况比她之前了解得严重很多。

  五金乡的土壤很特别。

  起初,五金乡搞过花卉公司。

  那边特别好养家。

  可惜市场不吃这一套,花卉公司倒了。

  那老板也是跟个神经病一样,突发奇想,想着拿那土搞水泥……

  于是,五金乡出现了一个水泥厂。

  水泥厂的污染很严重。

  还有一些小的陶瓷作坊。

  这些工业加起来,导致五金乡有相当大的一片区域根本产不出粮。

  现在五金乡的老乡们基本处于粮荒的状态。

  寻常年月,他们大不了花点车费,从县里或是隔壁乡镇买。

  今年大旱,加上物价暴涨,他们有钱都买不到东西。

  章亚维拿着笔,在笔记本上写了一堆东西,又画了一堆圈圈。

  然后所有东西都用几根线拉到了一边,指向那个最大的圈。

  圈里有三个字。

  李长生。

  伸手扶额,章亚维轻轻摇头。

  自己这个弟弟目前只能拿出油,还有白糖……

  大米这东西,是真不好弄。

  就算能弄到,他能弄多少啊。

  那可是一个乡啊。

  10万人,10万张嘴要吃饭。

  那得多少大米。

  不能把压力全压在他身上啊。

  他也不容易,上回抢油,衣服都被撕成布条了。

  章维亚想了想,起身出门。

  她先去找老师想想办法。

  这一关,她一定要闯过去。

  不光是为了自己的面子,她看着那些数据背后的一个个家庭,也是于心不忍。

  尤其是作为校长,对学生相关特别敏锐。

  目前五金乡的粮荒已经影响到学生们上课了。

  课都上不了,何谈未来?

  还有未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