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年的简短声明,在汹涌的恶评浪潮中,连一丝涟漪都未能激起,反而被解读为“心虚”、“苍白无力的辩解”。网络暴力如同失控的野兽,疯狂撕扯着他过往积累的一切声誉。“东海良心律师”的光环碎裂,取而代之的是“业界毒瘤”、“讼棍余”的污名。
更沉重的打击接踵而至。
东海市律师协会经过“初步调查”,认为余年在处理“吴天案”中,“未能尽到审慎核查义务,在事实依据尚不充分的情况下,贸然向他人发送内容可能引致误解的律师函,其行为确有不当,对律师行业形象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最终,律协作出“训诫”处分,并要求其提交书面检讨。
“训诫”本身并非严厉处罚,但在这个时间点,无异于官方给余年的“罪名”盖上了一枚灰色的印章。一些原本还在观望的客户,开始委婉地终止合作;几家曾邀请他担任法律顾问的小型企业,也发来了解约函;甚至连社区法律服务中心,都感受到了来自上级主管部门的微妙压力,周主任找他谈了一次话,语气虽然依旧客气,但意思很明显,希望他“近期低调一些,注意影响”。
世态炎凉,在这一刻展现得淋漓尽致。往日称兄道弟的同行,如今避之不及;曾经受益于他帮助的人,此刻也大多选择了沉默。余年感觉自己像是一座被潮水抛弃的孤岛,四周是冰冷、黑暗、充满恶意的海水。
办公室里,堆积的不再是卷宗,而是无形的压力和无处不在的排斥感。林晓努力维持着日常工作,但眼神中的担忧和迷茫日益加深。老周依旧在暗中调查,进展缓慢,对手显然做了充分的防备。
余年变得异常沉默。他常常一个人坐在办公室里,不开灯,就在渐暗的天色里,一动不动,像一尊失去温度的雕像。他的眼神不再是以前的清澈坚定,也不再是短暂的愤怒,而是一种深不见底的、混合着疲惫、冰冷和某种正在疯狂滋长的东西的幽暗。
苏晴来看过他几次,看着他这副模样,心疼不已,试图开解:“余年,别这样,我们都知道你是被冤枉的!这只是暂时的困难……”
“冤枉?”余年抬起头,看着苏晴,嘴角扯出一个极其难看的、近乎扭曲的笑容,“重要吗?苏晴。结果就是我输了,一败涂地。他们用最肮脏的手段,赢了。而我,像个傻子一样,抱着那些书本里的道理,被人按在地上摩擦。”
他的声音沙哑,带着一种令人心寒的平静。“《传习录》教我‘致良知’,可我的‘良知’被人当成弱点肆意利用;《毛选》教我依靠群众,可‘群众’轻易就被煽动,成了攻击我的刀剑;《孙子兵法》教我‘知己知彼’,可我连自己会栽在这样一个拙劣的陷阱里都预料不到!”
他猛地站起身,走到书架前,抽出那几本被他翻烂了的书,手指用力到骨节发白。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我看是,读万卷书,不如被人捅一刀明白得快!”他的声音陡然拔高,带着压抑不住的戾气,“这个世界的运行规则,根本就不是书本里写的那样!他们不讲规则,不讲底线,他们只讲输赢!只讲谁更狠,谁更毒!”
“余年!你别这样!”苏晴被他眼中那陌生的疯狂吓到了,上前抓住他的胳膊,“你不能因为一次挫折就否定一切!我们还有机会,还可以……”
“机会?”余年甩开她的手,眼神冰冷地注视着她,“用什么争取机会?用我已经被玷污的声誉?用我那套被人当成废纸的‘光明正大’?还是用你那些可能引来更多麻烦的调查报道?”
他逼近一步,气息喷在苏晴脸上,带着一种绝望的灼热:“苏晴,你醒醒吧!我们之前太天真了!以为靠着证据、靠着法律、靠着所谓的正义感就能赢。可你看看,楚啸天现在还好好的,钱家父子还在逍遥法外!而我,这个试图维护规则的人,却快要被规则碾碎了!”
他指着窗外,声音低沉而危险:“他们不是在跟我打官司,他们是在用整个社会的势,来压我,来磨灭我!他们想让我跪下,让我认输,让我变得和他们一样烂!”
余年的胸膛剧烈起伏,眼中血丝密布,那是一种精神濒临崩溃边缘的挣扎。良久,他仿佛用尽了所有力气,颓然坐回椅子上,声音变得异常嘶哑和疲惫。
“你走吧,苏晴。让我一个人静一静。”
苏晴看着他如同被抽去灵魂的样子,泪水终于忍不住滑落。她知道,眼前的余年,内心正在经历一场可怕的风暴,一场足以摧毁过去所有信仰的风暴。
苏晴离开后,办公室彻底陷入了死寂和黑暗。
余年独自坐在阴影里,像一头受伤的野兽,在舔舐着鲜血淋漓的伤口,同时,也在黑暗中,默默地磨砺着自己的爪牙。
他拿起笔,在空白的纸上,缓缓写下了几个字。不再是“知行合一”,也不是“寻找渡河之舟”。
那字迹,带着一股森然的寒意,仿佛淬毒的刀锋——
以血还血,以牙还牙。
笔尖划过纸张,发出沙沙的声响,在这寂静的夜里,如同毒蛇潜行的低语。
光,似乎真的熄灭了。取而代之的,是从绝望深渊中,悄然燃起的、幽暗的复仇之火。这把火,将不再区分光明与黑暗,它的唯一目的,就是燃烧,就是毁灭,就是将那些曾经践踏过他、构陷过他的敌人,一同拖入这无间地狱。
余年的转变,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多次挫折累积、信念崩塌后的必然结果。当坚守的正义成为笑话,当热忱的心肠被反复利用,那把名为“法律”的剑,在他手中,或许将展现出截然不同的锋芒。
更沉重的打击接踵而至。
东海市律师协会经过“初步调查”,认为余年在处理“吴天案”中,“未能尽到审慎核查义务,在事实依据尚不充分的情况下,贸然向他人发送内容可能引致误解的律师函,其行为确有不当,对律师行业形象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最终,律协作出“训诫”处分,并要求其提交书面检讨。
“训诫”本身并非严厉处罚,但在这个时间点,无异于官方给余年的“罪名”盖上了一枚灰色的印章。一些原本还在观望的客户,开始委婉地终止合作;几家曾邀请他担任法律顾问的小型企业,也发来了解约函;甚至连社区法律服务中心,都感受到了来自上级主管部门的微妙压力,周主任找他谈了一次话,语气虽然依旧客气,但意思很明显,希望他“近期低调一些,注意影响”。
世态炎凉,在这一刻展现得淋漓尽致。往日称兄道弟的同行,如今避之不及;曾经受益于他帮助的人,此刻也大多选择了沉默。余年感觉自己像是一座被潮水抛弃的孤岛,四周是冰冷、黑暗、充满恶意的海水。
办公室里,堆积的不再是卷宗,而是无形的压力和无处不在的排斥感。林晓努力维持着日常工作,但眼神中的担忧和迷茫日益加深。老周依旧在暗中调查,进展缓慢,对手显然做了充分的防备。
余年变得异常沉默。他常常一个人坐在办公室里,不开灯,就在渐暗的天色里,一动不动,像一尊失去温度的雕像。他的眼神不再是以前的清澈坚定,也不再是短暂的愤怒,而是一种深不见底的、混合着疲惫、冰冷和某种正在疯狂滋长的东西的幽暗。
苏晴来看过他几次,看着他这副模样,心疼不已,试图开解:“余年,别这样,我们都知道你是被冤枉的!这只是暂时的困难……”
“冤枉?”余年抬起头,看着苏晴,嘴角扯出一个极其难看的、近乎扭曲的笑容,“重要吗?苏晴。结果就是我输了,一败涂地。他们用最肮脏的手段,赢了。而我,像个傻子一样,抱着那些书本里的道理,被人按在地上摩擦。”
他的声音沙哑,带着一种令人心寒的平静。“《传习录》教我‘致良知’,可我的‘良知’被人当成弱点肆意利用;《毛选》教我依靠群众,可‘群众’轻易就被煽动,成了攻击我的刀剑;《孙子兵法》教我‘知己知彼’,可我连自己会栽在这样一个拙劣的陷阱里都预料不到!”
他猛地站起身,走到书架前,抽出那几本被他翻烂了的书,手指用力到骨节发白。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我看是,读万卷书,不如被人捅一刀明白得快!”他的声音陡然拔高,带着压抑不住的戾气,“这个世界的运行规则,根本就不是书本里写的那样!他们不讲规则,不讲底线,他们只讲输赢!只讲谁更狠,谁更毒!”
“余年!你别这样!”苏晴被他眼中那陌生的疯狂吓到了,上前抓住他的胳膊,“你不能因为一次挫折就否定一切!我们还有机会,还可以……”
“机会?”余年甩开她的手,眼神冰冷地注视着她,“用什么争取机会?用我已经被玷污的声誉?用我那套被人当成废纸的‘光明正大’?还是用你那些可能引来更多麻烦的调查报道?”
他逼近一步,气息喷在苏晴脸上,带着一种绝望的灼热:“苏晴,你醒醒吧!我们之前太天真了!以为靠着证据、靠着法律、靠着所谓的正义感就能赢。可你看看,楚啸天现在还好好的,钱家父子还在逍遥法外!而我,这个试图维护规则的人,却快要被规则碾碎了!”
他指着窗外,声音低沉而危险:“他们不是在跟我打官司,他们是在用整个社会的势,来压我,来磨灭我!他们想让我跪下,让我认输,让我变得和他们一样烂!”
余年的胸膛剧烈起伏,眼中血丝密布,那是一种精神濒临崩溃边缘的挣扎。良久,他仿佛用尽了所有力气,颓然坐回椅子上,声音变得异常嘶哑和疲惫。
“你走吧,苏晴。让我一个人静一静。”
苏晴看着他如同被抽去灵魂的样子,泪水终于忍不住滑落。她知道,眼前的余年,内心正在经历一场可怕的风暴,一场足以摧毁过去所有信仰的风暴。
苏晴离开后,办公室彻底陷入了死寂和黑暗。
余年独自坐在阴影里,像一头受伤的野兽,在舔舐着鲜血淋漓的伤口,同时,也在黑暗中,默默地磨砺着自己的爪牙。
他拿起笔,在空白的纸上,缓缓写下了几个字。不再是“知行合一”,也不是“寻找渡河之舟”。
那字迹,带着一股森然的寒意,仿佛淬毒的刀锋——
以血还血,以牙还牙。
笔尖划过纸张,发出沙沙的声响,在这寂静的夜里,如同毒蛇潜行的低语。
光,似乎真的熄灭了。取而代之的,是从绝望深渊中,悄然燃起的、幽暗的复仇之火。这把火,将不再区分光明与黑暗,它的唯一目的,就是燃烧,就是毁灭,就是将那些曾经践踏过他、构陷过他的敌人,一同拖入这无间地狱。
余年的转变,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多次挫折累积、信念崩塌后的必然结果。当坚守的正义成为笑话,当热忱的心肠被反复利用,那把名为“法律”的剑,在他手中,或许将展现出截然不同的锋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