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断尾求生-《明暗法则》

  “净土”安全屋内的空气仿佛凝固了。老周刚刚截获并破译了吴天与那个曼谷加密号码之间的一段紧急通讯。内容很短,却充满了山雨欲来的压抑。

  曼谷方面:「风声太紧,‘青鸾’恐难保全。确保‘核心’无虞,处理干净‘耗材’,必要时……弃车。」

  吴天:「明白。‘耗材’已失控,位置不明,正在全力搜寻。‘核心’转移程序已启动,但需要时间。」

  曼谷:「时间不等人。必要时,壮士断腕。」

  通讯到此戛然而止。

  “‘耗材’指的是周博士,”老周的声音带着冷意,“‘核心’应该是指通过‘青鸾’项目汇聚的资金,或者……是那些被剥离到‘未来生态’的真正有价值的技术成果。他们准备放弃‘青鸾’这个壳子了,要进行资产转移和切割!”

  “弃车保帅……楚啸天果然够狠。”余年眼神锐利如刀。对手的反应比他预想的更快、更决绝。一旦让他们完成切割,即便扳倒了“青鸾”项目,也可能无法伤及楚啸天的根本,周博士这颗棋子也将失去最大的价值。

  “我们必须阻止他们转移‘核心’!”林晓急道。

  “来不及了。”余年摇头,“他们的转移程序肯定有多重预案,我们很难精准拦截。现在最关键的有两件事:第一,确保周博士的绝对安全,他是活证据,是指控他们操纵骗局、胁迫犯罪的关键。第二,我们要抢在他们完成切割、并将所有脏水泼出来之前,主动出击,打乱他们的节奏!”

  他看向老周:“能追踪到他们所谓的‘核心’转移路径吗?哪怕只是大致方向?”

  “很难,他们用的肯定是高度匿名的通道,可能是加密货币,也可能是通过地下钱庄进行复杂对冲。我需要时间,而且不一定有结果。”老周坦言。

  “尽力而为。同时,重点监控吴天及其核心关联账户的所有异动,哪怕是最微小的资金流出也要记录。”余年下令。他知道这如同大海捞针,但任何线索都不能放过。

  就在此时,一直沉默地听着这一切的周博士,突然像是下定了某种决心,猛地抬起头,声音虽然依旧沙哑,却多了一丝破釜沉舟的意味:

  “我……我知道一些事!关于他们转移资金的……一些习惯!”

  所有人的目光瞬间聚焦在他身上。

  周博士舔了舔干裂的嘴唇,急促地说道:“吴天……他这个人疑心很重,但又迷信所谓的‘风水’和‘运道’。他曾经不止一次在我面前炫耀,说他有一个‘财库’,所有的关键周转,都会经过那里‘过运’,说是能‘钱生钱’……虽然我不清楚具体是哪里,但他提到过,那个地方和他早年发家的第一个工厂在同一片区,而且……需要用到一种很古老的、不联网的物理密钥!”

  古老的物理密钥?同一片区?老周眼中精光一闪,双手立刻在键盘上飞舞起来。

  “排查吴天名下及其直系亲属、早期合伙人名下,在城北老工业区范围内的所有不动产,特别是废弃或低度使用的仓库、厂房!重点筛选那些近期有异常能源消耗或网络虽未接通,但有维护记录的地点!”

  这是一个极其狭窄的搜索范围!相比于追踪虚无缥缈的网络资金流,寻找一个物理地点,显然更具操作性。

  与此同时,余年知道,总攻的时机必须提前了。不能再等对方完成切割。

  “苏晴,”他看向一直冷静记录和分析的苏晴,“我们手中关于‘青鸾’技术造假、吴天操纵数据的核心证据,尤其是周博士的证词和录音,整理得怎么样了?”

  “最核心的证据包已经准备就绪,随时可以释放。”苏晴肯定地回答。

  “好。”余年深吸一口气,做出了决断,“我们不能只被动防御了。老周,苏晴,林晓,启动‘惊蛰’方案。”

  “惊蛰”,取春雷惊百虫之意,寓意着以雷霆之势,主动揭开黑暗,打破僵局。

  “林晓,你立刻联系之前接触过、对‘青鸾’项目表示过兴趣,但态度相对谨慎的那几家产业资本和机构投资者,以匿名‘深喉’的方式,将技术造假的关键证据片段发送给他们。目标是引发他们内部的恐慌和调查,从内部瓦解‘青鸾’的融资基础。”

  “苏晴,你通过绝对安全的渠道,将吴天涉嫌胁迫、欺诈的核心证据,以及部分指向‘未来生态’的线索,提交给经侦部门和证券监管机构。注意方式,确保证据链完整,但暂时隐去关于‘楚先生’的直接内容。”现在动楚啸天还为时过早,首要目标是钉死吴天和“青鸾”。

  “老周,你在确保自身绝对隐蔽的前提下,将‘青鸾’项目数据造假、周博士被胁迫的部分录音(经过处理),在特定的技术圈和风投圈匿名论坛释放出去。要让这把火,从底层先烧起来!”

  “而我,”余年目光扫过众人,最后落在周博士身上,“会准备一份完整的材料,以我个人和社区法律服务中心的名义,正式对吴天及‘青鸾’项目提起多重法律诉讼,包括商业欺诈、诽谤(针对之前的污名化视频)等。我们要把战场,拉到阳光下的法庭上!”

  一道道指令清晰明确,如同战鼓擂响。安全屋内,紧张的气氛被一种破釜沉舟的战意所取代。

  楚啸天想要“断尾”求生?余年偏偏要在他断尾之前,将这条尾巴狠狠钉死,还要顺着尾巴,扯出更多的血肉!

  风暴不再局限于暗处的较量,开始向着阳光照耀得到的地方,猛烈席卷而去。这场由余年主动掀起的“惊蛰”雷暴,将彻底打破东海看似平静的湖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