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鸾”案以吴天的认罪伏法、项目清算和部分投资者追回损失而暂告段落。媒体热度迅速消退,如同潮水退去,只留下沙滩上些许痕迹。对余年团队而言,这是一次成功的狙击,但每个人都清楚,那盘踞在深海下的巨兽只是暂时蛰伏。
没有太多时间休整,所有人的注意力都转向了苏晴带来的那个更为沉痛、也更加贴近地面的新案件——隐藏在象牙塔内的“裸贷”陷阱。
会议室的白板上,贴上了那几张打了马赛克依旧触目惊心的照片。当苏晴介绍完基本情况,说到放贷方以公布不雅照威胁,甚至逼迫性偿还时,林晓猛地攥紧了手中的笔,指节因用力而泛白。
“畜生!” 她几乎是咬着牙低声骂了一句,胸口剧烈起伏着。比起“青鸾”案那种充斥着数据和资本的冰冷算计,这种直接、肮脏地践踏年轻女孩尊严和人生的手段,更让她感到一种生理性的厌恶和愤怒。她想起了自己刚毕业时也曾面临经济压力,更能想象那些被困在校园里的学妹们是多么无助和恐慌。这种利用人性最脆弱之处进行掠夺的行径,在她看来,比徐文渊、吴天之流更加卑劣。
“这是一个典型的,利用受害者羞耻心和社会压力进行控制的案子。”余年目光扫过白板,语气沉重,“法律上,这种行为涉嫌敲诈勒索罪、诈骗罪,传播淫秽物品牟利罪,甚至可能涉及强迫卖淫罪。但一切的前提是,我们能拿到证据,并且,受害者愿意站出来。”
“小卉是目前我们唯一的突破口,”苏晴指着“小卉”的名字,“但她现在情绪极不稳定,通过中间人表示,对方给她的最后期限是三天后,如果还不上滚雪球般累积到五万的债务,他们就会把照片发给她通讯录里的所有人。”
“五万?她最初借了多少?”林晓的声音带着难以置信的颤抖。
“据她说,最初只借了三千,为期一周,利息五百。到期还不上,利滚利,加上各种‘逾期费’、‘管理费’,不到一个月就变成了五万。”苏晴的声音里同样带着压抑的愤怒。
“这就是吃人的高利贷!专门挑最软弱的学生下手!”林晓的语气激动,她看向余年,“余老师,我们一定要管,必须把这些躲在网络后面的蛆虫揪出来!” 经历过表弟小斌的霸凌事件,她对于弱势者被欺凌有着更深的共情和更强的保护欲。这个案子,触碰了她内心最不能容忍的底线。
余年看着林晓因愤怒而涨红的脸,点了点头。他理解她的情绪,这种直接的恶,往往更能激发人的正义感。
“这是明显的‘套路贷’,不受法律保护的高利贷。”余年指出,“但问题的关键不是债务本身,而是他们手中的照片。我们必须稳住小卉,让她知道,她不是一个人,法律可以保护她。”
他迅速分配任务:
“苏晴,你是女性,沟通更有优势。通过中间人,尽一切可能取得小卉的信任,争取与她直接见面。向她保证,我们会保护她的隐私,并寻求法律途径解决,目标是彻底删除照片,追究放贷方责任,而不是帮她‘还钱’。”
“林晓,”余年看向她,“你负责研究近期类似校园贷案件的判例,特别是关于电子证据(如聊天记录、转账记录)的采信标准,以及如何界定敲诈勒索情节。同时,梳理本市关于打击‘套路贷’的相关政策和联合执法机制。你的愤怒,要转化成让这些混蛋伏法的法律武器。”
“我明白!”林晓用力点头,眼神坚定,立刻打开电脑开始检索资料,仿佛要将所有的怒火都倾注到接下来的工作中。
“老周,追踪‘菁英财富’和‘大学生互助金’这两个名号在网络上的踪迹,尤其是那些隐秘的社交群组和论坛。尝试进行虚拟接触,摸清他们的操作流程和可能使用的通讯工具,但绝对不要打草惊蛇,尤其不能暴露小卉。”
行动立即展开。然而,困难远超想象。
苏晴那边,尽管中间人极力劝说,小卉依然充满恐惧,只同意进行加密文字交流,拒绝见面或语音。她反复强调:“没用的,他们什么都知道,他们说如果我发现报警,立刻就把照片公布出去……我完了……”
老周的网络追踪也步履维艰。对方使用的社交账号都是“一次性”的,频繁更换,沟通用语充满暗号和行话,资金流向几经周转,最终消失在难以追溯的网络支付黑洞或虚拟货币地址中。他们像幽灵一样,游走在法律的边缘。
林晓查阅了大量案例,发现此类案件定罪的关键在于形成完整的证据链:证明借贷关系存在(合同\/聊天记录)、证明对方实施了敲诈勒索行为(威胁内容)、证明资金往来(转账记录),以及最核心的——证明对方持有并威胁使用不雅照。而最后一点,往往最难固定证据,因为受害者通常不敢在对方发出威胁的初期就果断报案留存记录。
她将自己整理的难点和法律要点形成简报,眉头紧锁:“余老师,苏晴姐,法律条文是清晰的,但落到实际操作,尤其是取证环节,太难了。受害者的恐惧是我们最大的障碍。”
第三天下午,小卉的“最后期限”将至。苏晴的加密聊天界面,小卉的情绪濒临崩溃:「他们又发消息了!说明天中午十二点前看不到钱,就先发给我爸妈和我辅导员!我该怎么办?!我是不是只能去死了?」
消息后面,甚至附上了一张模糊的、对方发来的她通讯录截图片段,证明他们并非虚言恫吓。
压力如山般压来。
林晓看着那行绝望的文字,眼圈微微发红,她猛地站起来:“我们不能就这么等着!能不能想办法先稳住对方?或者……”她看向老周,“能不能通过技术手段先屏蔽掉对方可能发布的渠道?”
余年看着屏幕上那绝望的文字,知道不能再等下去了。他拿起电话,直接联系了之前因“青鸾”案有过合作的、市局经侦支队一位相对开明且负责网络犯罪的王警官。他隐去了小卉的真实信息和裸照细节,但清晰描述了“套路贷”结合“裸照威胁”的犯罪模式、紧迫的时间节点以及对方可能造成的严重社会后果。
“王队,情况紧急,这已经不是简单的经济纠纷,而是严重的刑事犯罪,可能涉及有组织的黑恶势力,目标是在校大学生,影响极其恶劣。我们需要警方介入,进行隐蔽初查和技术支持,在保护受害者隐私的前提下,固定对方敲诈勒索的证据。”
王警官在电话那头沉默片刻,显然在权衡。此类案件敏感且取证复杂,但余年描述的严重性不容忽视。“余律师,我需要更具体的、可以立案的依据。光有描述不够。”
“证据我们正在努力获取,但需要时间,而受害者等不起。对方明天中午就要行动。”余年语气凝重,“我请求警方能至少先对受害者提供的对方联系方式进行必要的监控和溯源,为我们争取时间和创造取证条件。这可能是阻止一场悲剧的关键。”
最终,在王警官的谨慎授权和严格限定下,警方同意启动初步的、非正式的技术协查,主要针对小卉提供的那个进行威胁的账号进行定位和通信记录分析。
与此同时,余年让苏晴给小卉发去最后一条信息,也是最后的鼓励和指令:
「小卉,我是律师余年。我们已联系警方介入调查。现在,我需要你做一件事,这很难,但这是保护你、也是将坏人绳之以法的关键:冷静下来,将对方所有威胁你的聊天记录(不要删除!)、转账记录、以及他们展示你通讯录的截图,全部完整截图保存。如果可以,尝试引导对方在文字中再次明确承认他们持有你的照片,并以此作为威胁手段。记住,你不是在孤军奋战,我们和警方都在你身后。你的勇气,是刺向黑暗最锋利的刀。」
信息发出后,会议室陷入了紧张的等待。林晓坐立不安,来回踱步,时不时看向苏晴的电脑屏幕,焦急地等待着那个可能决定一个女孩命运的回音。
校园贷的案件,从一开始就陷入了受害者沉默、罪犯隐蔽、取证艰难的泥沼。这不仅是一场法律战,更是一场心理战。余年知道,他们面对的,是一群利用人性弱点、毫无底线的蛆虫。而要战胜他们,不仅需要专业的法律手段,更需要极大的耐心和智慧,去唤醒受害者内心那几乎被恐惧吞噬的勇气。
沉默的尖叫,如何才能被法庭听见?这将是比面对楚啸天更加曲折和考验人性的征程。而团队中每个人的不同反应和投入,将是这条征途上不可或缺的力量。
没有太多时间休整,所有人的注意力都转向了苏晴带来的那个更为沉痛、也更加贴近地面的新案件——隐藏在象牙塔内的“裸贷”陷阱。
会议室的白板上,贴上了那几张打了马赛克依旧触目惊心的照片。当苏晴介绍完基本情况,说到放贷方以公布不雅照威胁,甚至逼迫性偿还时,林晓猛地攥紧了手中的笔,指节因用力而泛白。
“畜生!” 她几乎是咬着牙低声骂了一句,胸口剧烈起伏着。比起“青鸾”案那种充斥着数据和资本的冰冷算计,这种直接、肮脏地践踏年轻女孩尊严和人生的手段,更让她感到一种生理性的厌恶和愤怒。她想起了自己刚毕业时也曾面临经济压力,更能想象那些被困在校园里的学妹们是多么无助和恐慌。这种利用人性最脆弱之处进行掠夺的行径,在她看来,比徐文渊、吴天之流更加卑劣。
“这是一个典型的,利用受害者羞耻心和社会压力进行控制的案子。”余年目光扫过白板,语气沉重,“法律上,这种行为涉嫌敲诈勒索罪、诈骗罪,传播淫秽物品牟利罪,甚至可能涉及强迫卖淫罪。但一切的前提是,我们能拿到证据,并且,受害者愿意站出来。”
“小卉是目前我们唯一的突破口,”苏晴指着“小卉”的名字,“但她现在情绪极不稳定,通过中间人表示,对方给她的最后期限是三天后,如果还不上滚雪球般累积到五万的债务,他们就会把照片发给她通讯录里的所有人。”
“五万?她最初借了多少?”林晓的声音带着难以置信的颤抖。
“据她说,最初只借了三千,为期一周,利息五百。到期还不上,利滚利,加上各种‘逾期费’、‘管理费’,不到一个月就变成了五万。”苏晴的声音里同样带着压抑的愤怒。
“这就是吃人的高利贷!专门挑最软弱的学生下手!”林晓的语气激动,她看向余年,“余老师,我们一定要管,必须把这些躲在网络后面的蛆虫揪出来!” 经历过表弟小斌的霸凌事件,她对于弱势者被欺凌有着更深的共情和更强的保护欲。这个案子,触碰了她内心最不能容忍的底线。
余年看着林晓因愤怒而涨红的脸,点了点头。他理解她的情绪,这种直接的恶,往往更能激发人的正义感。
“这是明显的‘套路贷’,不受法律保护的高利贷。”余年指出,“但问题的关键不是债务本身,而是他们手中的照片。我们必须稳住小卉,让她知道,她不是一个人,法律可以保护她。”
他迅速分配任务:
“苏晴,你是女性,沟通更有优势。通过中间人,尽一切可能取得小卉的信任,争取与她直接见面。向她保证,我们会保护她的隐私,并寻求法律途径解决,目标是彻底删除照片,追究放贷方责任,而不是帮她‘还钱’。”
“林晓,”余年看向她,“你负责研究近期类似校园贷案件的判例,特别是关于电子证据(如聊天记录、转账记录)的采信标准,以及如何界定敲诈勒索情节。同时,梳理本市关于打击‘套路贷’的相关政策和联合执法机制。你的愤怒,要转化成让这些混蛋伏法的法律武器。”
“我明白!”林晓用力点头,眼神坚定,立刻打开电脑开始检索资料,仿佛要将所有的怒火都倾注到接下来的工作中。
“老周,追踪‘菁英财富’和‘大学生互助金’这两个名号在网络上的踪迹,尤其是那些隐秘的社交群组和论坛。尝试进行虚拟接触,摸清他们的操作流程和可能使用的通讯工具,但绝对不要打草惊蛇,尤其不能暴露小卉。”
行动立即展开。然而,困难远超想象。
苏晴那边,尽管中间人极力劝说,小卉依然充满恐惧,只同意进行加密文字交流,拒绝见面或语音。她反复强调:“没用的,他们什么都知道,他们说如果我发现报警,立刻就把照片公布出去……我完了……”
老周的网络追踪也步履维艰。对方使用的社交账号都是“一次性”的,频繁更换,沟通用语充满暗号和行话,资金流向几经周转,最终消失在难以追溯的网络支付黑洞或虚拟货币地址中。他们像幽灵一样,游走在法律的边缘。
林晓查阅了大量案例,发现此类案件定罪的关键在于形成完整的证据链:证明借贷关系存在(合同\/聊天记录)、证明对方实施了敲诈勒索行为(威胁内容)、证明资金往来(转账记录),以及最核心的——证明对方持有并威胁使用不雅照。而最后一点,往往最难固定证据,因为受害者通常不敢在对方发出威胁的初期就果断报案留存记录。
她将自己整理的难点和法律要点形成简报,眉头紧锁:“余老师,苏晴姐,法律条文是清晰的,但落到实际操作,尤其是取证环节,太难了。受害者的恐惧是我们最大的障碍。”
第三天下午,小卉的“最后期限”将至。苏晴的加密聊天界面,小卉的情绪濒临崩溃:「他们又发消息了!说明天中午十二点前看不到钱,就先发给我爸妈和我辅导员!我该怎么办?!我是不是只能去死了?」
消息后面,甚至附上了一张模糊的、对方发来的她通讯录截图片段,证明他们并非虚言恫吓。
压力如山般压来。
林晓看着那行绝望的文字,眼圈微微发红,她猛地站起来:“我们不能就这么等着!能不能想办法先稳住对方?或者……”她看向老周,“能不能通过技术手段先屏蔽掉对方可能发布的渠道?”
余年看着屏幕上那绝望的文字,知道不能再等下去了。他拿起电话,直接联系了之前因“青鸾”案有过合作的、市局经侦支队一位相对开明且负责网络犯罪的王警官。他隐去了小卉的真实信息和裸照细节,但清晰描述了“套路贷”结合“裸照威胁”的犯罪模式、紧迫的时间节点以及对方可能造成的严重社会后果。
“王队,情况紧急,这已经不是简单的经济纠纷,而是严重的刑事犯罪,可能涉及有组织的黑恶势力,目标是在校大学生,影响极其恶劣。我们需要警方介入,进行隐蔽初查和技术支持,在保护受害者隐私的前提下,固定对方敲诈勒索的证据。”
王警官在电话那头沉默片刻,显然在权衡。此类案件敏感且取证复杂,但余年描述的严重性不容忽视。“余律师,我需要更具体的、可以立案的依据。光有描述不够。”
“证据我们正在努力获取,但需要时间,而受害者等不起。对方明天中午就要行动。”余年语气凝重,“我请求警方能至少先对受害者提供的对方联系方式进行必要的监控和溯源,为我们争取时间和创造取证条件。这可能是阻止一场悲剧的关键。”
最终,在王警官的谨慎授权和严格限定下,警方同意启动初步的、非正式的技术协查,主要针对小卉提供的那个进行威胁的账号进行定位和通信记录分析。
与此同时,余年让苏晴给小卉发去最后一条信息,也是最后的鼓励和指令:
「小卉,我是律师余年。我们已联系警方介入调查。现在,我需要你做一件事,这很难,但这是保护你、也是将坏人绳之以法的关键:冷静下来,将对方所有威胁你的聊天记录(不要删除!)、转账记录、以及他们展示你通讯录的截图,全部完整截图保存。如果可以,尝试引导对方在文字中再次明确承认他们持有你的照片,并以此作为威胁手段。记住,你不是在孤军奋战,我们和警方都在你身后。你的勇气,是刺向黑暗最锋利的刀。」
信息发出后,会议室陷入了紧张的等待。林晓坐立不安,来回踱步,时不时看向苏晴的电脑屏幕,焦急地等待着那个可能决定一个女孩命运的回音。
校园贷的案件,从一开始就陷入了受害者沉默、罪犯隐蔽、取证艰难的泥沼。这不仅是一场法律战,更是一场心理战。余年知道,他们面对的,是一群利用人性弱点、毫无底线的蛆虫。而要战胜他们,不仅需要专业的法律手段,更需要极大的耐心和智慧,去唤醒受害者内心那几乎被恐惧吞噬的勇气。
沉默的尖叫,如何才能被法庭听见?这将是比面对楚啸天更加曲折和考验人性的征程。而团队中每个人的不同反应和投入,将是这条征途上不可或缺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