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拜金女-《明暗法则》

  赵坤的落网如同捅了马蜂窝。尽管警方行动迅速,消息封锁严密,但犯罪团伙显然通过某种内部预警机制或赵坤失联本身,敏锐地察觉到了危险。他们意识到,“小卉”不仅没有屈服,反而可能已经与警方合作。

  沉寂了不到半天,一场针对小卉的、更加恶毒和疯狂的反扑,如同溃堤的浊浪,汹涌而来。

  首先是小卉本人的社交账号。她的微信、qq突然涌入大量陌生人的好友申请和辱骂消息,各种不堪入目的词汇和人身攻击充斥着她的收件箱。紧接着,在一些匿名的校园论坛、本地的八卦贴吧里,开始出现大量关于“东海理工某w姓女生”的帖子。

  帖子的内容极具煽动性和误导性:

  「八一八那个借了裸贷还装清纯的w姓学姐!」

  「现在的女大学生真是又当又立,借钱买包包的时候不想想后果?」

  「拜金女活该!自己爱慕虚荣欠了债,还有脸报警?」

  「据说照片很劲爆哦,有没有兄弟众筹一波,把照片买出来共享?」

  这些帖子刻意隐去了小卉的全名,但院系、年级等细节却模糊地指向她,足以让认识她的人对号入座。帖子下面,水军带节奏,不明真相的网友跟风辱骂,偶尔有微弱的声音为其辩解,也迅速被淹没在污言秽语之中。

  更可怕的是,有人将小卉被模糊处理、但依稀能辨认出轮廓和宿舍背景的不雅照的局部(如下巴、手臂等)和马赛克极薄的版本,开始在一些境外色情网站和加密聊天群内传播、叫卖!并附上了小卉真实的姓名、学校和专业!

  “他们怎么敢!他们这是要彻底毁了小卉!” 林晓看着老周监控到的网络舆情报告,气得浑身发抖,眼泪在眼眶里打转。这种利用舆论进行公开处刑的方式,比直接的威胁更残忍,它旨在彻底摧毁一个女孩的社会人格和生存空间。 她几乎能想象到小卉此刻正面临着怎样的地狱。

  苏晴第一时间联系小卉,发现她的手机已经关机,微信和qq也全部处于离线状态。

  “不好!小卉可能崩溃了!”苏晴脸色煞白。

  “联系她室友!立刻!确认她的人身安全!”余年当机立断,同时联系王警官,“王队,对方在进行疯狂的舆论报复和隐私泄露,受害者情绪可能极端不稳定,请求立刻派女警和心理辅导员介入,确保其绝对安全!”

  幸运的是,警方和校方反应迅速。当苏晴通过校方联系到小卉的辅导员和室友时,她们已经在宿舍找到了蜷缩在床角、目光呆滞、不言不语的小卉,她的手机被扔在地上,屏幕碎裂——那是在看到网络上的滔天恶意后,她绝望地砸坏的。

  她被立即送往学校心理咨询中心,由专人进行保护和心理疏导。但网络上的浊浪,已然形成。

  “我们必须反击!”林晓擦掉眼泪,眼神变得坚定而锐利,“不能让他们这样肆意污蔑!我们可以发声明,澄清事实,揭露他们的阴谋!”

  “没那么简单。”余年摇头,语气凝重,“在这种舆论漩涡里,单纯的辟谣效果有限,甚至会引发更激烈的反弹。人们往往只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拜金女’、‘活该’这种标签,很容易迎合某些人的阴暗心理。我们现在下场辟谣,很可能被对方引导成‘洗地’、‘公关’,反而坐实了他们的部分指控。”

  “那怎么办?难道就眼睁睁看着小卉被他们这样毁掉吗?”林晓不甘心地问。

  “当然不。”余年目光冷静,大脑飞速运转,“舆论战,我们不能被对方牵着鼻子走。他们想把水搅浑,把焦点转移到对受害者的道德审判上,我们就要把焦点拉回到犯罪本身!”

  他迅速部署:

  “苏晴,你以记者身份,联系几家靠谱的、有公信力的媒体,不是去辟谣小卉的个人情况,而是从宏观角度,撰写深度报道,揭露‘裸贷’产业链的运作模式、其巨大的社会危害性,特别是他们如何利用舆论胁迫受害者、逃避法律打击的新手段。要将这件事,定性为有组织犯罪对公共安全和社会秩序的挑战,而不是一个孤立的女大学生的‘私德’问题!”

  “老周,固定所有网络诽谤、侵犯隐私的证据,追溯发帖源头和水军Ip,这些都将成为未来指控他们诽谤罪、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有力证据。同时,尝试技术手段,尽可能屏蔽、举报那些传播最广、影响最恶劣的帖子和图片。”

  “林晓,你协助苏晴整理法律依据,重点研究关于网络暴力、诽谤、侵犯隐私权的相关法条和判例,以及如何为受害者主张精神损害赔偿。我们要让外界看到,法律是站在受害者这一边的!”

  “那我们呢?我们能为小卉做什么?”林晓追问,她渴望能直接为那个正在承受痛苦的女孩做点什么。

  “我们正在做。”余年看着她,眼神深邃,“彻查此案,将每一个参与其中的罪犯绳之以法,彻底铲除这个毒瘤,就是对小卉,以及所有像她一样的受害者,最好的支持和保护。 让正义得到伸张,让罪恶受到惩罚,这才是能真正洗刷污名、抚平创伤的方式。”

  他顿了顿,补充道:“同时,通过官方渠道,向校方和警方建议,对此类针对受害者的网络暴力行为进行严厉的法律追究,抓几个典型,以儆效尤。要让那些人知道,网络不是法外之地,他们的每一次点击和辱骂,都可能带来法律的代价。”

  浊浪滔天,试图淹没个体的声音。但余年知道,越是如此,越不能自乱阵脚。他必须用更强大的事实、更坚定的法律意志,在这片污浊的舆论泥潭中,开辟出一条通向光明的道路。这不仅是为了小卉,更是为了对抗这种试图用舆论杀人于无形的卑劣手段。

  风暴已然升级,从暗处的敲诈勒索,转向了明处的舆论绞杀。这场战斗,关乎一个人的清白,更关乎正义能否在喧嚣中依然发出它应有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