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机械飞升?-《幕后黑手:我在星际挖矿养国家》

  医疗室内。

  墙上挂着一幅幽默的标语:为科学惊喜做好准备,但别让惊喜击倒你。

  经过半小时的休息,乔纳森的脸色已经趋于正常。

  “见笑了。当初那名大使和我说,是物理学圣杯,万万没想到是元圣杯,后面还接了一个超级元圣杯。这里真的是所有科学家梦寐以求的科研天堂啊。”乔纳森感慨道。

  沃尔科夫点了点头表示同意。

  层层递进的研究物品。

  可以调试时间流速,百分百真实的虚拟世界。

  科研人员唯一需要考虑的,就是要研究什么项目好呢。

  至于伦理、经费、政治等等一切可能干扰科研人员思路的问题,都被一只无形的大手拦在罗布泊实验综合体之外。

  夏国的科研人员,居然早早就进驻了如此让人羡慕的纯粹科学乌托邦之中。

  乔纳森再次深呼吸平复自己的心情,询问道:“方便问一下,如果我想研究负质量物质理论,需要什么手续吗?”

  工作人员解释道:“距离我们最近的一号存储箱,需要经历60小时的旅途,所以要求科研人员拥有强壮的体魄并进行适应性训练,也因为这个原因,目前一号存储箱尚未有科研人员进驻。”

  乔纳森看了眼自己的胳膊,因为常年久坐,不爱运动的原因,他的身体偏瘦。

  想来短期内是很难达到要求了。

  而且负质量物质多少会涉及到物理常数修改,哪怕去了也不一定能研究透彻。

  “那我先加入空间门理论的项目组,具体研究的方向,我需要考虑一下。”乔纳森下定决心道。

  “我加入磁单极子理论的项目组。”沃尔科夫在一旁说道。

  对沃尔科夫来说。

  磁单极子提供了一个丰富的拓扑问题框架,能充分发挥他在流形拓扑和纽结理论中的专长。

  还没等工作人员说话,乔纳森又提了一个新的问题:“我能问一下,核心区域里,有关于生物强化或者人体机械化改造的项目吗?”

  沃尔科夫有些诧异地看着乔纳森。

  乔纳森叹了口气,解释道:“我毕竟已经五十多岁了,相比起运动我更喜欢动脑,如果可以的话,我并不介意对自己的身体进行改造。”

  “这……”工作人员犹豫了一瞬,解释道:“的确有相关的研究,而且植入式的机械部件已经进入现实验证期,不过能否进行人体改造,这个可能要等上级的讨论,我无法给您保证。”

  “毕竟涉及到健康人体的永久性改造,审批流程非常严格,需要医学、伦理学和安全部门的联合评估……”

  另一边,刘学军所负责的实验室内。

  小白鼠原本的尾巴,变成了一条闪烁着有银灰色光泽的机械尾巴。

  也不知道是故意的还是不小心弄错的图纸,稳态钛合金制造的尾巴末端是一个小型流星锤。

  小白鼠的头部则接受了手术,接入了侵入式脑机接口,背部则固定着一块黑色的设备,用于为小鼠的机械尾巴供能。

  观察箱内层亚克力板,则被小白鼠的新尾巴砸得坑坑洼洼。

  “小白鼠的体温正常,机械尾巴的散热插件顺利将小白鼠体内的热量散发到空气中。”一名科研人员正在记录相关的实验数据。

  而这条机械尾巴,正是刘学军团队模仿小白鼠尾部功能制造出来的。

  具备散热、保存体温、调节身体平衡的作用。

  得益于原子级加工中心的出现,现阶段稳态钛合金不再需要一体化锻造,可以根据图纸直接定制。

  使稳态钛合金可以制造更加精密的设备。

  “可惜了,小白鼠还没习惯尾巴的平衡,我觉得应该把流星锤改为即插即用的方式,先让小白鼠适应金属尾巴,再加上武器功能。”另一名科研人员说道。

  “即插即用……你不会想做成通用接口,可以适应各种武器装备吧?”

  “也不是不行……”

  “……”

  “对了,教授布置的课题,有什么想法没?”

  “你说应力遮蔽效应?”

  “对。”

  “还能有什么想法,稳态钛合金刚度太高了,导致与其连接的天然骨得不到必要的力学刺激,从而逐渐萎缩、退化,最终导致植入体松动。我能想到的,就是把小白鼠全身骨头都换了,能解决99%的问题。反正现在植入体做了纳米级蚀刻处理,细胞能识别并在上面生长。”

  “这小白鼠的身体会变得多么坚硬啊……”

  “其实也有其他办法,你可以去材料学领域的实验室,催催我们实验室定制的材料。”

  “告辞!”

  材料领域的实验室和能源领域的实验室,并列罗布泊实验综合体最重要的实验室。

  毕竟,材料关乎到各个领域能否顺利进行下去。

  这也导致材料领域实验室的材料申请单每页十行的情况下,有上百页。

  即便现在材料学不再是一个靠运气的学科,还有加工中心的加持。

  但材料学科的理论才刚刚成型不久,定制特定的材料依旧需要等上许久。

  如果你在材料学科有熟人还好,要是没有熟人,还敢去催,说不定申请订单会被暗调位置。

  什么?

  你说万一申请的材料对项目很重要怎么办?

  核心区的材料申请,有哪个是不重要的?

  真正优先级最高的材料申请,都是吴柏笙亲自对接。

  因此,在核心区形成了一个共识:催谁都可以,千万不要去催材料。

  “对了,教授呢?”科研人员看着仅有两人的观察室,询问道。

  “在手术室给小白鼠更换机械消化系统,也不知道能不能成功。”

  科研人员想起之前认识的一个新朋友。

  他说想换一个纯机械消化系统,试试生吃菌子是什么味道来着。

  “希望能成功。”科研人员喃喃自语道。

  (好孩子不要模仿,菌子一定要煮熟了吃,不认识的菌子千万不要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