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 疑云再起,暗中布局-《名义:让你整改,你气疯达康书记》

  侯亮平以为祁同伟的手段不过如此。

  却没料到,这场心理战才刚刚拉开帷幕。

  京州市公安局技术侦查办公室内,气氛诡异。

  赵东来戴着白手套,用镊子翻动着一个普通快递包裹。

  包裹里是一本崭新的《汉东省旅游指南》。

  没有夹层,没有异味。

  “第五个了。”

  陆亦可双臂抱胸,眉头紧锁。

  “全都寄往侯亮平家附近小区的丰巢柜,收件人写着'侯先生'。”

  “书、茶叶、儿童拼图……全是些不值钱的玩意儿。”

  赵东来没有说话。

  他拿起高倍放大镜,凑近包裹一角那枚邮票。

  “有意思。”

  “怎么了?”

  “你看这邮戳。”

  赵东来指着上面模糊的印记。

  “油墨的渗透方式和压力克数,跟我们国内邮政系统自动盖戳机的不一样。”

  “而且这邮票,虽然是国内发行的普通邮票,但背胶的成分有细微差异。”

  “更像是某些收藏市场上流出的版本。”

  他放下放大镜,目光锐利起来。

  “寄件地址写的是本市虚构地址。”

  “但包裹的物流轨迹,最初扫描信息却是在邻省小中转站凭空出现的。”

  “手法很专业。”

  “像是在刻意模拟一个普通的国内包裹。”

  陆亦可的心沉了下去:“你的意思是……”

  “寄件人很可能在境外,或者有非常成熟的境外渠道。”

  赵东来得出结论。

  “他不想让我们追踪到源头。”

  “但又故意在邮票和邮戳上留下这种痕迹。”

  “像是在炫耀,又像是在传递某种信息。”

  “什么信息?”

  “他在说——”

  赵东来脱下手套,表情凝重。

  “他能把手伸到任何地方,包括侯亮平的家门口。”

  “但他只送来这些无害的东西,这才是最让人不安的。”

  “他在玩猫鼠游戏。”

  “他在测试我们的反应,也在消磨我们的精力。”

  侯亮平得知这个结果时,表现得异常平静。

  他只是走到窗边,看着楼下来来往往的车辆。

  对手的段位比他想象的要高。

  也更阴险。

  恐吓信和这些包裹,就像两种不同的毒药。

  一种烈性,一种慢性。

  目的都是为了扰乱他的心神,让他陷入无休止的被动防御中。

  敌人可能在境外,也可能就在汉东。

  利用这个障眼法,让他疑神疑鬼。

  他必须把生活和工作彻底隔离开。

  他相信陆亦可和赵东来能处理好家里的安全问题。

  而他,要把全部精力投入到案子上。

  此刻,祁同伟正站在自己办公室的窗前。

  以同样的姿态俯瞰着脚下的城市。

  他刚刚得到消息——侯亮平去了林城,见了林坤。

  “他开始查李达康了。”

  程度站在他身后,低声汇报。

  祁同伟的嘴角浮现出一丝冷笑。

  鱼儿上钩了。

  他布下的匿名信,就像撒向池塘的鱼饵。

  精准地击中了侯亮平那“不放过任何一个疑点”的性格。

  “火候还不够。”

  祁同伟转过身,眼中闪烁着算计的光芒。

  “侯亮平这种人,不见棺材不掉泪。”

  “光有怀疑不够,要给他'证据'。”

  他从抽屉里拿出一个加密U盘,扔给程度。

  “这里面是一些真假参半的材料。”

  “有当年欧阳菁银行账户和山水集团的资金往来记录。”

  “也有一些会议纪要。”

  “想办法,用更'可靠'的渠道,送到侯亮平的案头。”

  祁同伟补充道:“让他觉得,这是他自己努力挖出来的线索。”

  “我要让他和李达康彻底对立起来。”

  “京州这潭水,越混越好。”

  就在汉东官场暗流涌动之时,京州市委副书记孙连城的办公室里,却是一片祥和。

  他刚刚完成了一份惊世骇俗的报告。

  《关于建立京州市近地轨道空间碎片观测及早期预警体系的可行性报告》。

  “小王啊,你来看。”

  孙连城指着报告中的一张星图,对秘书循循善诱。

  “这叫熵增定律,宇宙万物最终都会归于混乱和无序。”

  “官场的形式主义是这样,天上的垃圾也是这样。”

  “我们不能只盯着脚下的Gdp,还要仰望星空!”

  “要有大格局!”

  他清了清嗓子,念出报告的核心论点。

  “本项目旨在通过'长期观测,适时预警'的原则。”

  “对潜在的、可能对我市通讯、气象等领域造成'非对称'威胁的太空垃圾进行战略性监控。”

  “这是一个具有前瞻性和战略意义的科研项目!”

  “是城市安全体系从地面到太空的立体化延伸!”

  小王听得目瞪口呆。

  他实在无法将办公室的文件清理和天上的卫星碎片联系起来。

  但更让他震惊的是——

  这份报告连同专项资金的申请,竟然一路绿灯,被批准了。

  市财政局和发改委的领导们看着那笔预算,面面相觑。

  谁都知道孙连城最近因为光明峰项目,成了李达康书记口中的“大智若愚”典型。

  没人敢在这个时候去触霉头。

  他们只能私下里嘀咕。

  孙副书记这格局,确实已经超前到他们无法理解的维度了。

  高育良的书房里,兰香依旧。

  他没有去关心宇宙,他只关心人。

  他约见的是沙瑞金曾经的一位老部下。

  如今在省党校担任闲职的一位老同志。

  两人没有谈论眼下的反腐风暴。

  而是聊起了明史。

  从朱元璋的铁腕反腐,聊到张居正的“一条鞭法”改革。

  “瑞金书记是个念旧的人,也是个原则性极强的人。”

  老同志呷了口茶,看似闲聊。

  “他最欣赏的,就是那种敢于任事、勇于担当的干部。”

  “最厌恶的,就是两面三刀,私下里搞小动作的人。”

  高育良点点头,没再多问。

  他已经得到了想要的答案。

  沙瑞金要的是彻底的清算。

  任何试图蒙混过关、寻找退路的行为,都将被视为“小动作”。

  看来,祁同伟这颗棋子,不仅保不住,还可能反噬自身。

  他必须尽快切割。

  李达康的办公室里,气氛压抑。

  他已经知道侯亮平去过林城。

  林坤那个书呆子,这么多年过去了,怕是还记着当年的事。

  他烦躁地在办公室里来回踱步。

  他记不清自己抽了多少根烟。

  他回忆起那个会议,赵立春那不容置疑的眼神。

  还有自己当时那一点点可笑的坚持。

  他没有贪一分钱。

  他只是在那个巨大的权力机器面前,选择了低头。

  他告诉自己,这是为了京州的发展。

  为了保住更多想干事的人。

  但现在,这段历史要被翻出来了。

  侯亮平那双眼睛,像手术刀一样,要把他所有的伪装都剖开。

  这让他感到一种久违的不安。

  不是对权位的担忧,而是对他一直引以为傲的“坦荡”人设的威胁。

  省委常委会上,沙瑞金的发言让这种不安达到了顶点。

  “我们有的干部,嘴上喊着为人民服务,报告写得比谁都漂亮。”

  “但一到关键问题,一到需要承担责任的时候,就开始打太极,推诿扯皮。”

  沙瑞金的目光扫过全场,不怒自威。

  “我再说一遍,在其位,谋其政,尽其责!”

  “对那些不担当、不作为的干部,组织部、纪委要坚决调整,绝不姑息!”

  每一个字,都像鞭子一样抽在李达康心上。

  几天后,几封新的匿名信,通过一个看似可靠的内部渠道,转到了侯亮平的办公桌上。

  信里的内容比之前更加详尽。

  甚至附上了几张模糊的银行流水单复印件。

  矛头无一例外地指向李达康。

  暗示他不仅知情,甚至可能深度参与其中。

  为妻子的银行和山水集团牵线搭桥。

  侯亮平看着这些“证据”,笑了。

  祁同伟,你真是煞费苦心。

  他将这些信纸整齐地叠好,放进抽屉。

  他知道,这是敌人为他精心准备的剧本。

  想让他按照剧本去演,去跟李达康死磕。

  但他偏不。

  他拿起桌上的电话,拨通了市委书记办公室的号码。

  “我是侯亮平,我想预约一下。”

  “明天上午去拜访李达康书记,有些工作需要当面向他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