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章 全国笑柄,反面典型诞生记-《名义:让你整改,你气疯达康书记》

  财经峰会结束后的第三天,北莞市一家不起眼的咖啡馆里。

  一位戴着黑框眼镜的年轻男人正对着笔记本电脑,手指在键盘上敲得飞快。

  他叫吴迪,《财经前沿》杂志社的深度报道记者。

  “量子管理……宇宙书记……”

  吴迪越写越兴奋,甚至忍不住笑出声来,引得旁边几桌客人纷纷侧目。

  这次北莞之行,本以为又是一趟听陈词滥调的无聊出差。

  没想到却挖到了一个天大的宝藏!

  北莞市委副书记孙连城,为了“搞活”国企,竟然提出了基于“量子纠缠”理论的员工激励方案。

  什么随机配对,绩效捆绑。

  简直比最荒诞的网络小说还敢编!

  更绝的是,这个方案在北莞企业家圈子里,已经成了公开的笑柄。

  那位未来创世的龙总,在峰会私人酒会上绘声绘色地把这事当段子讲。

  一边比划着手势,一边模仿孙连城的语调:“同志们,我们要用量子的力量,让企业实现跃迁式发展!”

  满堂哄堂大笑。

  有人笑得差点把红酒喷出来,说那位孙书记脑子进水了,天天琢磨宇宙,把人都琢磨傻了。

  吴迪的记者直觉告诉他——这不仅仅是个笑话,这是绝佳的新闻选题!

  它完美戳中了当下社会的痛点:一些领导干部为了追求所谓的“创新”,脱离实际,搞虚头巴脑的形式主义。

  “有了!”

  吴迪眼睛一亮:“标题就叫——《国企改革的”量子跃迁“还是”走火入魔“?——北莞”宇宙书记“的惊人实验》”

  文思泉涌,下笔如有神。

  他用极尽辛辣和讽刺的笔调,详细描述了“量子纠缠管理模型”的荒诞内容。

  然后引用多位匿名企业家的嘲讽,将孙连城塑造成一个不学无术、好高骛远的“神经病领导”形象。

  文章最后,他还不忘升华主题,痛心疾首地质问:

  当我们的改革需要脚踏实地的实干家时,为什么庙堂之上,却出现了这样的“宇宙书记”?

  这究竟是改革的悲哀,还是时代的闹剧?

  稿子写完,吴迪自己读了一遍,满意得不得了。

  有话题,有爆点,有深度,绝对能火!

  他甚至开始幻想这篇文章会带来多少点击量,会不会成为现象级爆款。

  两天后。

  这篇深度报道通过杂志社官方新媒体账号发布,就像投入平静湖面的深水炸弹。

  瞬间在网络上炸开了锅!

  短短几个小时内,阅读量突破百万,转发评论数呈几何级数增长。

  “我靠,量子纠缠?这位书记是不是《三体》看多了?建议和三体人谈判去!”

  “笑死我了,建议跟美国神棍对线,别来祸害国企了。”

  “宇宙的尽头是编制,编制的尽头是玄学,我悟了!”

  “北莞人民发来贺电,喜提'宇宙书记'一枚!”

  “这要是我们领导,我当场就辞职,太侮辱智商了。”

  各种段子、表情包层出不穷,网友们的创造力被彻底激发。

  有人制作了“宇宙书记语录”。

  有人画了孙连城和薛定谔的猫的合影。

  还有人恶搞了一个“量子管理培训班”的招生广告。

  孙连城和他那套“量子理论”以一种他完全没想到的方式,火遍了全国。

  几乎一夜之间,他就成了“奇葩领导”、“神经病干部”的代名词。

  微博热搜榜上,#宇宙书记#、#量子管理#、#北莞神经病干部#等话题轮番霸榜。

  孙连城本人,还是从秘书小陈那里知道这件事的。

  那天上午,小陈拿着手机,脸色煞白地冲进办公室。

  声音都在发抖:“孙书记,您……您上新闻了,还是全国性的……而且……而且还上热搜了……”

  孙连城正在悠闲地喝茶,听到这话,差点被茶水呛到。

  他连忙放下茶杯,接过手机一看。

  差点没乐出声来!

  屏幕上,那篇报道的标题格外醒目,下面密密麻麻的评论更是让他眼前一亮。

  “写得好啊!鞭辟入里,振聋发聩!”

  孙连城在心里默默给这位叫吴迪的记者点了个赞:“这位吴记者真是慧眼如炬!”

  成了全国闻名的神经病?

  太好了!

  这下总该没人再对我抱有不切实际的期望了吧?

  离被扫地出门,又近了一大步!

  孙连城越看越开心,甚至忍不住哼起了小曲。

  他甚至开始盘算,等被免职之后,是先去西藏看星星,还是去夏威夷看星星。

  或者干脆去南极,那里的星空一定更纯净。

  小陈在一旁看得目瞪口呆。

  心想:孙书记这是被气傻了吗?怎么还笑得这么开心?

  “小陈啊,”孙连城放下手机,春风满面地说道,“你说我这个人,是不是特别有网红潜质?”

  小陈:“……”

  孙书记,您这反应也太奇怪了吧?

  就在孙连城美滋滋地规划着自己的“退休”生活,甚至开始研究各地天文观测点时。

  远在京城的一间办公室里,另一场与他命运相关的讨论正在进行。

  国家某部委的大楼里,灯火通明。

  一个名为“国企改革创新思路”的征文大赛组委会,正在进行最后的案例汇编工作。

  办公室里堆满了各种文件资料,几个工作人员正在加班加点地整理材料。

  年轻的工作人员小李,正百无聊赖地刷着网页,寻找可以收录的素材。

  作为这次征文大赛的资料收集员,他的任务就是搜罗全国各地有关国企改革的案例和思路。

  突然,他看到了那篇关于孙连城的报道。

  眼睛一亮!

  “哎,主任,您来看这个!”他招呼着自己的领导,语气中带着兴奋。

  中年主任走过来,扶了扶眼镜,仔细看完了整篇文章。

  也乐了:“这都什么乱七八糟的,现在的干部,想象力真是越来越丰富了。量子纠缠?这是把物理学当管理学了?”

  小李挠了挠头,试探着说:“主任,我觉得……这虽然是个笑话,但……它能不能当个反面教材?”

  “反面教材?”

  主任愣了一下,放下了手中的咖啡杯。

  “对啊!”小李越说越觉得自己的想法妙,眼睛都亮了起来。

  “咱们这次征文,不就是为了集思广益,同时也为了纠正一些错误的改革倾向吗?”

  “这个'量子管理',简直就是典型的反面案例啊!”

  “它深刻反映了部分干部在改革中脱离实际、盲目追求'高大上'理论的错误倾向。”

  “把它收录进去,附上这篇报道,再把网上能找到的方案文本也附上,专门开一个'引以为戒'的章节。”

  “让所有参赛者都看看,搞改革不能这么瞎搞。”

  “这警示意义,比一百篇正面说教的文章都强!”

  “而且您看,这个案例现在这么火,关注度这么高,用它来做反面教材,肯定印象深刻!”

  主任沉吟了片刻,来回踱了几步。

  最后点了点头:“嗯……你这个想法,还真有点意思。”

  “正反结合,才能让大家看得更清楚。”

  “而且这个案例确实很典型,代表性很强。”

  “行,就这么办!你把材料整理一下,收录到案例汇编里去。”

  “记住,要做好分类标注,明确标明这是反面案例。”

  “好嘞!”小李兴奋地应了一声,立刻开始动手。

  他一边搜集资料,一边暗自得意:这下可有好戏看了,也不知道那位“宇宙书记”知道自己要被当成反面典型后,会是什么反应。

  就这样。

  孙连城费尽心机搞出来的“作死方案”,连同那篇让他成为全国笑柄的报道,以一种极其不光彩的方式,被堂而皇之地放进了国家级评审的案头。

  在孙连城自己都不知道的情况下。

  他的“大作”,即将迎来一群中国最顶级头脑的审阅。

  而这些顶级的专家学者们,会对这个“量子管理”方案做出怎样的评价?

  又会给孙连城的命运带来怎样意想不到的转折?

  这一切,都还是未知数。

  唯一可以确定的是——

  孙连城那个“被扫地出门”的美好愿望,恐怕又要落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