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7章 完了!被当成祖师爷供起来了!-《名义:让你整改,你气疯达康书记》

  飞机降落白云机场。

  孙连城踏上东粤省的土地,呼吸到那股熟悉的、混杂着潮湿与繁华的空气,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总算逃出来了。

  汉东那一个月,是一场光怪陆离的噩梦。

  他觉得自己就是个被不断吹胀的气球。

  被李达康、侯亮平他们不由分说地捧上高天,每天都提心吊胆,生怕哪天“砰”地一声,炸个粉身碎骨。

  现在,他回来了。

  回到了他熟悉的北莞,回到了那个可以安心看星星、研究宇宙的办公室。

  他已经想好,这次回来,一定要加倍低调,彻底“消失”在组织的视野里。

  最好是找个清闲的部门,每天看看报纸喝喝茶,再也不和汉东,不和李达康,扯上任何关系。

  怀着这份对“咸鱼”生活的美好憧憬,孙连城回到了北莞市委大楼。

  然而,当他走进办公楼大厅时,就察觉到气氛不对劲。

  门卫老张看见他,远远地站直了身子。

  脸上是恭敬的笑容,甚至带着几分敬畏。

  走廊里遇到的几个年轻干部,也都纷纷停下脚步,冲他点头致意,口中喊着“孙书记好”,眼神里是藏不住的好奇与崇拜。

  这待遇,可跟他去汉东之前完全不同。

  以前的他,在市委大楼里,基本就是个半透明的存在。

  孙连城心里咯噔一下,预感不妙。

  他不动声色地回到自己的办公室,推开门,里面一尘不染,显然是有人精心打扫过。

  他刚把公文包放下,还没来得及喘口气,办公室的门就被敲响了。

  “请进。”

  门开了,走在最前面的,赫然是市委书记叶重。

  紧随其后的,是市长高建。

  孙连城眼皮一跳,整个人都懵了。

  北莞的一把手和二把手,联袂出现在他这个排名靠后的副书记办公室里“慰问”,这是什么阵仗?

  太阳从西边出来了?

  “连城同志,欢迎回来!辛苦了!”

  叶重满面春风,主动伸出手,紧紧握住孙连城的手,用力地摇了摇。他的手温暖有力,言语间充满了熟稔和亲近。

  “叶书记,高市长,您二位怎么来了?快请坐,快请坐!”孙连城受宠若惊,连忙招呼。

  高建也走了过来。

  这位曾经拍着桌子骂他“胸怀宇宙”的市长,此刻脸上没了昔日的锐气和不耐。

  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混杂着欣赏与钦佩的复杂神情。

  “连城同志,这次去汉东,你可是为我们北莞,为我们整个东粤省,都争了大光啊!”高建的声音里带着感慨,“我们都听说了,你在谈判桌上,以一己之力,扭转乾坤,保住了数十亿的国有资产。高,实在是高!”

  孙连城听得头皮发麻,连忙摆手:“高市长言重了,都是汉东的同志们领导有方,我就是去凑了个热闹,纯属侥幸,侥幸。”

  “哎,连城同志,过分的谦虚可就是骄傲了。”

  叶重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示意他坐下,自己则和高建一左一右地坐在了沙发上。

  这架势,活脱脱一出“三堂会审”。

  叶重喝了口茶,慢悠悠地开口:“连城啊,你可能不知道,你不在的这一个月,我们北莞市委,都快养成一个新习惯了。”

  孙连城心里一紧:“什么习惯?”

  叶重和高建对视一眼,高建接过了话头,语气自嘲:

  “但凡遇到重大决策,尤其是那种牵扯面广、看不清方向的难题,大家讨论来讨论去,最后总会有人问一句——”

  “‘如果孙书记在,他会怎么看?’”

  噗——

  孙连城刚喝到嘴里的一口茶,差点喷出来。

  他强行咽下去,被呛得满脸通红,剧烈地咳嗽起来。

  如果孙书记在,他会怎么看?

  他会躺在办公室的椅子上看,看天花板,看窗外的云,看手机里的星象图。

  这句话,把孙连城刚建好的心理防线,炸得粉碎。

  他惊恐地发现,自己非但没有“消失”。

  反而以一种更离谱的方式,成了北莞官场的“精神图腾”。

  他在汉东的“奇功”,经过口耳相传,早已在北莞官场发酵成了一个神话。

  什么“宇宙估值法”,什么“企业暗物质”,这些细节没人搞得清楚,但这不重要。

  重要的是结果——孙连城凭着几句谁也听不懂的话,把一群精明强干的德国人说懵了,为国家挽回了巨大损失。

  这个结果,完美印证了北莞干部们对他的一个猜想:孙连城就是个“福将”。

  运气好到不讲道理。

  一个人的能力再强,也有极限。

  但运气,是玄学,是无法预测的变量。

  在复杂的政治博弈中,一个“福将”的存在,其价值甚至超过十个“干将”。

  于是,孙连城在北莞的地位,发生了一种微妙而深刻的变化。

  他不再是那个被边缘化的“天文爱好者”,而是隐隐然凌驾于本土派(以叶重为首)和改革派(以高建为首)之上,成了一个超然的、吉祥物般的存在。

  叶重和高建心里都跟明镜似的,如今的北莞,谁能得到孙连城的支持,哪怕只是名义上的支持,谁就能在未来的政治格局中,占据绝对的主动权。

  拉拢,必须拉拢。

  于是,一场没有硝烟的“孙连城争夺战”,悄然打响。

  从第二天开始,孙连城的办公室就变得门庭若市。

  上午,市委书记叶重提着一小罐茶叶,溜达了过来。

  “连城啊,尝尝这个。”叶重把一个古朴的锡制茶叶罐放在桌上,“武夷山母树大红袍,老朋友送的,一共也没几两。你这次劳心费神,喝这个,安神。”

  叶重坐下来,不谈工作,只聊养生和地方文史,言语间尽是关心。

  孙连城嘴上连声道谢,心里却叫苦不迭。

  他哪懂什么茶道,平时喝的都是办公室发的茉莉花茶,一大把撒进搪瓷缸子里,一泡就是一天。

  这金贵的“母树大红袍”,给他喝,纯属牛嚼牡丹。

  等叶重一走,他就把那罐茶叶塞进了抽屉最深处。

  下午,市长高建夹着一本精装书,敲开了他的门。

  “连城同志,没打扰你研究宇宙吧?”高建开了个玩笑,将手里的书递过去,“这是最新出版的《全球宏观对冲策略与风险控制》,里面有几个观点,我觉得很有意思,跟你那套‘宇宙估值法’有异曲同工之妙。你看看,我们交流一下。”

  孙连城接过那本砖头一样厚的经济学专着,翻了两页,满眼的函数模型和金融术语,看得他头晕眼花。

  他连连点头:“好书,好书,我一定拜读。”

  高建走后,孙连城随手把书放在桌边。

  他发现办公桌的一条腿有点不稳,垫了几张纸都没用。

  他瞥了一眼手边这本精装硬壳的《全球宏观对冲策略与风险控制》。

  厚度,刚刚好。

  于是,这本凝聚了全球顶尖金融智慧的专着,被他垫在了桌子腿下。

  世界,终于清静了。

  对于两派势力的示好,孙连城采取了“三不”原则:不主动,不拒绝,不负责。

  茶叶他收下,回头就忘了放在哪个角落;书他也收下,用来解决实际问题。

  态度上,对谁都客客气气,谁也不得罪,谁也不亲近。

  他只想赶紧回到之前那种被所有人遗忘的“躺平”状态。

  他甚至开始怀念起当初被高建拍着桌子骂的日子。

  那时候,他虽然憋屈,但至少是自由的,是安全的。

  现在的他,像是动物园里的大熊猫,被所有人围观、投喂,看似尊贵,实则失去了所有的自由。

  这种被架在火上烤的日子,让他度日如年。

  他每天走进办公室,都感觉自己不是来上班,而是来“上朝”的,要随时准备应付两位“大人”的明争暗斗。

  然而,他想保持中立,但现实却不允许。

  一周后,一份红头文件送到了他的案头。

  他保持中立的幻想,彻底破灭。

  文件是市委办公厅下发的——《关于召开全市领导干部理论学习会的通知》。

  这本是常规活动。

  但孙连城看到通知时,心脏重重一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