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1章 会议砍半,APP全删!基层干部:青天大老爷显灵了!-《名义:让你整改,你气疯达康书记》

  当晚十点,市府大楼顶层的会议室依旧亮着刺目的白光。

  市府办主任亲自坐镇,紧急召集了市直各机关单位的一把手,连夜开会。

  主题只有一个。

  传达、学习、参悟高市长关于孙连城书记“降盐”精神的最高指示。

  气氛庄重到了扭曲的程度。

  长条会议桌旁,坐满了北莞市最有权势的一批人。

  规划局的局长,交通委的主任,财政局的处长……这些平日里说句话地皮都要抖三抖的人物,此刻却个个腰杆挺得像受审,神情凝重,手里捧着那份让他们脑仁发疼的红头文件。

  像捧着一本无法理解的天书。

  “同志们,”市府办主任清了清嗓子,他那张脸上,此刻混合着一种连他自己都没完全搞明白的深刻,“今天,我们学习的这份文件,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它不仅是高市长对我们行政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更是孙—连—城—同—志……”

  他一字一顿,用咏叹调般的郑重念出那个名字,仿佛这三个字本身就蕴含着宇宙的法则。

  “……以他独特的宏观视角,为我们指明的改革方向。”

  会议室里死一样安静,只有空调机箱在固执地低鸣。

  所有人都低着头,视线几乎要将文件上那几个陌生的词汇烧穿。

  “降低行政系统盐度”。

  “恢复治理本味”。

  “清除味觉顽疾”。

  这到底是什么跟什么?

  城建局的张局长盯着这些词,大脑彻底宕机。他昨天才递交了一份“打造百里花廊,为城市增光添彩”的宏伟计划,预算八千万。

  这算不算“盐度超标”?

  会不会破坏了城市的“本味”?

  他越想,后背的冷汗就冒得越凶,那份报告在他眼里已经不再是政绩,而是一颗足以炸掉他乌纱帽的炸弹。

  卫生局的李局长则在疯狂回忆,难道是前段时间搞“文明城市卫生大扫除”,为了拍照好看,让环卫工给马路牙子刷白灰,做得太过火了?

  那是“盐”还是“味精”?

  没人敢开口问。

  文件的第一行,市长高建的名字,与那个神龙见首不见尾的“宇宙书记”孙连城并列。

  在北莞的官场语境里,这就是最明确的信号。

  一个,是正在被迅速神化的精神图腾。

  另一个,是手握实权的强势市长。

  这两人联手推出的东西,谁敢质疑,谁就是政治上的瞎子。

  会议开了整整两个小时,没人提出半句异议,只有此起彼伏的“深刻领会”和“坚决执行”。

  会议结束时,每个人的脸上都挂着相似的表情,一种混合了深度迷茫与绝对坚定的复杂神态。

  他们或许到散会都没搞懂“盐”到底是个什么玩意儿。

  但他们都清楚,一场风暴,要来了。

  ……

  第二天,一场轰轰烈烈的“降盐运动”,以一种近乎行为艺术的速度,在北莞全市范围内迅猛引爆。

  市教育局第一个响应。

  原定于本周末召集全市中小学骨干教师,进行为期两天的“新时期教学理念与师德师风建设”封闭式培训,请柬都发出去了。

  局长一夜没睡,反复研读那份“降盐”文件,眼珠子熬得通红。

  最终一咬牙,在清晨六点,亲自在工作群下发通知:培训取消!

  全市近两百个教师工作群,在周五的黎明时分,瞬间沸腾。

  “号外号外!周末的培训取消了!”

  “真的假的?我连换洗衣服和防猝死药都准备好了!”

  “通知截图来了!红头文件!千真万确!理由是‘切实为基层教师减负,避免不必要的会议盐分’!”

  “会议盐分?这是什么神仙词汇?不管了!万岁!老娘终于可以睡个懒觉了!”

  “天亮了!是哪位青天大老爷显灵了啊!”

  老师们欢呼雀跃,激动得差点在群里发红包。他们不知道孙连城是谁,但“降盐”这个词,在一天之内,成了他们心中最动听的福音。

  紧接着,市卫健委也动了。

  一纸《关于整合医疗系统移动应用,清理指尖上负担的通知》火速下发。

  通知要求,除了几个必要的国家级和省级应用,其余所有市、区级单位开发的,功能重叠、内容相似的App,限期三天内,全部合并或下架!

  市三院心内科的护士长王姐,手机里塞了整整三个屏幕的工作App,图标五花八门,全是各种“智慧医疗”、“健康上报”、“学习平台”。

  她每天上班第一件事,就是花半小时在这些App上签到、打卡、填报表,比查房还准时。

  看到通知后,她愣了三秒。

  然后,她毫不犹豫地长按屏幕,将那些她恨之入骨的图标,一个,又一个,拖进了手机屏幕顶端的垃圾桶里。

  当最后一个图标化为泡影时,她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感觉整个世界都清净了。

  这股风潮,如病毒般蔓延至最基层。

  城南街道办,几个年轻社工正对着一面墙的“工作成果展示板”唉声叹气。

  上面贴满了各种领导视察、入户慰问的摆拍照片,每周都要更新,p图的难度堪比商业大片。

  接到“降盐”通知后,街道办主任背着手走过来,只说了一个字:“撕!”

  “啊?”

  “全给我撕了!以后谁再搞这些虚头巴脑的东西,谁自己写检讨!”

  年轻人欢呼一声,几个人像饿狼扑食般冲上去,三下五除二就把那些形式主义的“遮羞布”撕得干干净净,露出了后面斑驳泛黄的墙皮。

  虽然丑,但每个人心里都觉得,这墙皮比任何精美的照片都看得舒坦。

  短短一周。

  北莞市的官场,生态骤变。

  每周一雷打不动的“工作例会”,砍了。

  每个月都要交的“思想动态汇报”,废了。

  下乡检查,不再提前三天打招呼,也不再要求准备满桌的水果和能当枕头的材料。

  基层干部们发现,他们的手机前所未有的安静,会议记录本几个星期都写不满一页,真正用来干活的时间,居然变多了。

  一股轻松而高效的空气,弥漫在北莞的各个角落。

  劫后余生的干部们奔走相告,激动地打听着这场“甘霖”的源头。

  很快,一个近乎神话的故事,在机关内部的茶水间、吸烟角、食堂饭桌上,悄然流传开来。

  “听说了吗?这事儿是孙书记一句话搞出来的。”

  “哪个孙书记?咱们新来的那位‘宇宙书记’?”

  “就是他!我听市府办的哥们儿说的,原话是‘孙书记一言而为天下法’!”

  一个刚从会议地狱里解脱出来的科员,瞪大了眼睛,像听评书一样凑过来:“怎么回事?快讲讲!”

  “那天中午,孙书记微服私访,就在咱们机关食堂吃饭。”爆料人压低声音,神情肃穆得像在传递地下情报。

  “他什么都没说,就尝了一口咱们食堂免费的咸菜……”

  “然后呢?”

  “然后他眉头一皱,缓缓吐出一个字:”

  “咸!”

  “就一个字?”

  “一个字,就够了!”爆料人一拍大腿,脸上写满了五体投地的崇拜,“你想想,那是谁?孙书记!他嘴里的‘咸’,能是咱们嘴里的‘咸’吗?”

  “他尝的不是咸菜,是咱们整个北莞的基层之苦啊!”

  “‘盐’多,负担重!他一口就品出来了!这叫见微知着,体察天心!”

  这个故事像长了翅膀,飞速扩散,并且在传播中不断被狂热的信徒们加工、润色。

  版本一:“孙书记吃的是红烧肉,他说‘盐多了,肉的本味就没了’,暗指现在考核太多,把基层工作的初心给搞没了!”

  版本二:“孙书记喝的是蛋花汤,他轻轻吹了口气说‘浮在上面的,未必是精华’,这是在敲打那些只做表面文章的‘漂浮’干部!”

  最终,所有版本都汇合成了一个深入人心的终极传说:孙连城书记心怀苍生,他用最朴素的方式,洞察了形式主义的本质,并以雷霆之势,发动了这场伟大的“降盐减负”运动。

  孙连城的形象,在广大基层干部心中,彻底封神。

  他不再是那个远在天边、不食人间烟火的玄学大师。

  他成了一个脚踩大地,眼含星辰,能为蝼蚁般的小人物发声的“活菩萨”。

  无数人对他感激涕零,甚至有人偷偷将他的照片设成了手机屏保,早晚参拜,祈求“从此开会少,下班早”。

  而这一切风暴的中心,被无数人顶礼膜拜的孙连城同志,对此,一无所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