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4章 不畏权贵的楷模,与他死去的作死梦-《名义:让你整改,你气疯达康书记》

  孙连城眼前一黑,差点当场昏过去。

  他瘫在椅子上,一动不动。

  办公室里,交通局长、科技局长和纪委的刘书记还站在那里。

  他们脸上的表情,已经从最初的狂热,升华到了一种近乎于宗教般的虔诚。

  他们亲眼见证了神迹的诞生。

  就在刚才,国家部委的电话,为他们书记那神鬼莫测的布局,盖上了来自最高层级的官方认证。

  专利!

  国家发明专利!

  一个全新的技术流派!

  开山鼻祖!

  这几个词,像是滚滚天雷,劈在他们天灵盖上,劈得他们灵魂都在颤抖。

  他们看向孙连城的眼神,已经不能用“崇拜”来形容。

  那是一种凡人仰望神只的目光。

  原来,书记他老人家早就洞悉了这个项目的真正价值!

  他不是在北莞搞试点,他是在为整个国家的社会治理体系,开辟一条全新的通天大道!

  “书记……您……”

  交通局长捧着报告的手在抖。

  他感觉自己手里的不是报告,是准备呈给开国皇帝的劝进表,而他自己,渺小得连捧起它的资格都没有。

  孙连城极其艰难地,一寸一寸地转动着自己僵硬的脖子,骨节发出不堪重负的轻响。

  他看着眼前这三位北莞市响当当的实权领导。

  他们脸上那种“我们懂了,我们全都懂了”的表情,让他尾椎骨升起一股寒意,瞬间窜遍全身。

  不,你们不懂。

  你们什么都不懂!

  他张了张嘴,喉咙干涩,一个音节都发不出来。

  他想解释,想嘶吼,想告诉他们这全都是一个天大的、荒谬绝伦的误会。

  可他能说什么?

  说那个让他舌头打结的“基于社会公民道德指数的动态道路优先权分配方案”,是他喝多了对着键盘一通乱敲的产物?

  说那套被誉为“社会行为动力学算法”的核心逻辑,是他参照小时候玩过的《魂斗罗》三十条命秘籍瞎编的?

  说出去,有人信吗?

  不。

  他们不会信。

  他们只会觉得,这是“神”在考验他们的虔心,然后脑补出更深邃、更宏大的万字解读,来证明自己的领悟力又上了一个新台阶。

  孙连城绝望地闭上了眼睛。

  他无力地挥了挥手,声音嘶哑,字字干涩。

  “报告……先放这儿吧。”

  “我……累了。”

  “是是是!书记您辛苦了!”

  “我们不打扰您休息!”

  “书记您一定要保重身体,北莞的未来,不,国家的未来,还需要您来掌舵!”

  三位局长如蒙大赦,又像是领到了神谕,小心翼翼地退出了办公室,还体贴地为他带上了门。

  门关上的那一刻,整个世界的喧嚣都消失了。

  孙连城一个人坐在空旷的办公室里,死寂,冰冷。

  他的人生,和他发明的那个该死的红绿灯一样。

  在红与绿之间疯狂闪烁,频率越来越快,越来越快……

  最后,在一阵剧烈的电流过载声中。

  啪的一声。

  彻底短路,黑屏了。

  不知过了多久,孙连城才从一片混沌中挣扎着醒来。

  他走出办公室,打算去楼下透透气。

  当他踏入市委大院的那一刻,他立刻察觉到气氛的诡异。

  院子里那棵百年老樟树还是那棵树,花坛里的月季还是那个月季,但所有看见他的人,眼神都变了。

  一个刚入职不久的年轻科员,正抱着一摞文件匆匆走过。

  看到孙连城,那年轻人的脚步猛地一顿,整个人僵在原地,随即胸膛挺得笔直,目光灼灼地行注目礼。

  直到孙连城走过去很远,他才敢长出一口气,继续挪动脚步。

  不远处,几个其他部门的处长正在树下聊天。

  看到孙连城的身影,树下的谈笑声瞬间消失,几位处长不约而同地住了嘴。

  他们远远地对着孙连城点头,腰杆不自觉地弯了下去。

  那不是平级之间的问候。

  是参拜。

  甚至连看守大门的保安老张,那个平时只会懒洋洋抬起眼皮看一眼车牌的退伍老兵,在看到孙连城走近时,竟然猛地站直了身体,抬手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

  孙连城浑身一僵。

  他能从那些目光中,清晰地读出复杂的情绪——崇拜,敬仰,好奇。

  但更多的是一种……若有若无的恐惧。

  他们怕的不是孙连城这个人。

  他们怕的是孙连城身上那层“官场柯南”的光环,那面被省纪委亲自擦亮的“照妖镜”。

  在他们眼里,孙连城已经不是一个普通的市委副书记。

  他是一个行走的“纪委探针”。

  一个能让特权阶级闻风丧胆的“阳谋大师”。

  谁也不知道,今天跟他擦肩而过,明天会不会就因为家里哪个不开眼的亲戚,喜提省纪委“上门喝茶”大礼包。

  “不畏权贵、智斗特权”的楷模形象,已经像钢印,深深烙在了市委大院每一个人的心里。

  孙连城感觉自己不是走在洒满阳光的院子里。

  他正行走在聚光灯下的舞台中央,每一道目光都像一根无形的线,将他牢牢地钉死在那个“伟大光明正确”的神坛上,动弹不得。

  就在这时,市委书记叶重的秘书快步走了过来,姿态恭敬。

  “孙书记,叶书记请您去他办公室一趟。”

  孙连城的心,又往下沉了半截。

  该来的,终究还是来了。

  叶重,这位空降北莞、以稳健着称的市委一把手,对孙连城之前搞的那些“花活儿”一直持保留态度。

  孙连城能感觉到,叶重看他的眼神里,总带着一丝审视和不认同。

  这也是孙连城敢于搞砸“道德红绿灯”项目的底气之一。

  他觉得,只要自己闹得够出格,这位务实的书记,一定会第一个站出来叫停,然后顺理成章地把他发配到某个清水衙门养老。

  可现在……

  走进叶重那间宽大而简朴的办公室,孙连城第一次感觉到了压力。

  叶重亲自从办公桌后走出来,脸上是一种孙连城从未见过的,既欣赏又感慨的复杂神情。

  他没有握手,而是指了指旁边的待客沙发。

  “连城同志,坐。”

  孙连城拘谨地坐下,后背挺得笔直。

  叶重亲自给他倒了杯茶,这个举动让孙连城更加不安。

  “这几天,辛苦了。”叶重在对面坐下,目光沉静地看着他。

  “还好,都是分内工作。”孙连城挤出一句标准答案。

  叶重笑了笑,摇了摇头。

  “连城同志,以前,是我看走眼了。”

  孙连城的心脏猛地一抽。

  只听叶重继续说道:“你的手段,看似无为,实则蕴含雷霆。一个交通项目,引而不发,却精准地撕开了一个潜藏极深的腐败口子,把一个副厅级干部拉下马。整个过程,有理有据,顺应民心,让对方哑口无言。这种手腕,我自问也做不到。”

  叶重的声音里带着真诚的感慨。

  “北莞有你,是北莞之幸啊。”

  孙连城感觉自己的喉咙被堵住了。

  他能说什么?

  说那一切都只是意外?说他只是想放个烟花,结果不小心引爆了军火库?

  在叶重这样的人物面前,任何解释都显得苍白无力,甚至会像是在故作姿态,欲盖弥彰。

  他憋了半天,最终只能从牙缝里挤出四个字。

  那声音里,带着他自己才能听懂的疲惫和认命。

  “顺其自然。”

  是的,只能顺其自然了。

  他已经放弃挣扎了。

  然而,这四个字落入叶重的耳朵里,却让他瞳孔微微一缩。

  他看着孙连城那张略带疲惫却异常平静的脸,眼神瞬间变了。

  他品味着这四个字。

  顺其自然。

  这不是消极的听天由命。

  这是何等强大的自信!

  这是一种“天道在我,邪不压正”的豁达与从容!

  他仿佛看到,孙连城在设计这个计划时,就已经预料到了一切。

  他知道,只要把这面“照妖镜”立起来,那些内心肮脏的魑魅魍魉,就一定会自己撞上来。

  他不需要主动出击,只需要静静等待,让规律和正义,自然而然地发挥作用。

  “好一个‘顺其自然’!”

  叶重重重地点了点头,眼神中的欣赏几乎要溢出来。

  “连城同志,你的境界,比我想象的还要高!”

  孙连城彻底麻木了。

  他感觉自己说什么都是错,做什么都是对。

  他被这个世界用误解和赞誉,一针一线地,为他缝制了一件他永远也脱不下来的华美龙袍,将他牢牢地困死在了这个他亲手搭建,却又无比憎恨的神坛之上。

  从叶书记办公室出来的时候,孙连城感觉,自己的人生,完了。

  他回到自己的办公室,反锁上门,拉上厚重的窗帘。

  整个世界,瞬间陷入一片伸手不见五指的黑暗。

  只有他自己知道,这片黑暗,才是他内心最真实的写照。

  他像个幽灵一样,飘到办公桌前,拉开最底层那个上了锁的抽屉。从一堆他准备用来种花的工具书下面,他拿出了一份文件。

  一份他早就写好,却一直没机会递交的文件。

  《引咎辞职报告》。

  借着从门缝里透进来的微弱光线,他默默地看着那几个自己亲手写下的、力透纸背的大字。

  报告的内容他早已烂熟于心。

  “……因本人能力不济,德不配位,在‘智慧交通’项目上好大喜功,脱离实际,造成了极其恶劣的社会影响和资源浪费,本人深感愧疚,无颜面对组织和人民的信任,特申请引咎辞职,恳请组织批准……”

  每一个字,都曾是他精心设计,是他对未来躺平生活最美好的期盼。

  可现在,这些字句,像一根根烧红的钢针,刺得他眼睛生疼。

  这次“作死”尝试,再一次,以一种他完全无法理解、无法抗拒、无法控制的方式,走向了辉煌的、灿烂的、让他想死的成功。

  他的作死梦,和他本人一样,被牢牢地钉在了功劳簿的耻辱柱上。

  永世不得翻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