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7章 孙书记的“檄文”,领导干部的“圣经”!-《名义:让你整改,你气疯达康书记》

  孙连城松开了死死按住桌子的手。

  他缓缓直起身。

  他没有再看马建国,而是用一种近乎于瞻仰遗容的目光,重新审视着眼前的“老伙计”。

  他的眼神,从桌面那道丑陋的胶带划痕,移动到边缘开裂、露出黄色刨花板芯的包边,再到那条微微晃动、仿佛随时会跪下的桌腿。

  “马主任。”

  孙连城开口,声音很平,却像一颗钉子,直直地钉进了马建国的耳朵里。

  “你先让他们把新桌子抬出去。”

  “给我一支笔,一张纸。”

  马建国一愣。

  他预想了孙书记会发火,会甩脸子,甚至会直接赶人。

  唯独没想到是这个反应。

  写东西?

  在这种剑拔弩张的时刻?

  难道……孙书记是要亲笔写一份批示,处分自己?

  马建国的心脏猛地一缩,但紧接着,一股莫名的、受虐般的激动涌了上来。

  领导要动笔,说明事情已经进入了更深的层次。

  这是考验,更是天大的机遇!

  “好的,孙书记,我马上办!”

  马建国精神陡然一振,立刻转身,对着两个工人挥了挥手,压低声音。

  “快,先把新桌子送到隔壁会议室暂放,别打扰孙书记思考!”

  然后,他亲自跑到孙连城的办公桌前,拉开抽屉,取出一支崭新的英雄牌钢笔,又从文件柜里抽出一叠雪白的稿纸。

  他双手捧着,像捧着圣旨一样,恭恭敬敬地放到孙连城面前。

  孙连城看都没看他一眼。

  他拿起钢笔,拧开笔帽,在稿纸的顶端,写下了几个字。

  《论一张旧桌子的“历史包浆”与“精神传承”》

  马建国伸长脖子,偷偷瞥了一眼。

  只看到“包浆”两个字,他的脑子“嗡”的一声就炸了。

  包浆?

  那不是古玩界的词儿吗?

  孙书记这是要把一张破办公桌,当成他妈的传世古董来论?

  这……这是何等高深莫测的境界!

  他不敢再看,脚底抹油般地悄悄退到门口,顺手带上了门。

  自己则像个忠诚的卫兵,笔直地守在门外。

  办公室里,只剩下孙连城和他的“老伙计”。

  他提笔,下笔,几乎没有停顿。

  这不是创作,这是呕吐。

  他要把这辈子见过的、听过的所有形式主义的陈词滥调,所有虚头巴脑的宏大叙事,全都浓缩进这篇文章里,然后糊在马建国脸上。

  “何为桌?器物也。何为新桌?工业品也。其木虽良,其漆虽光,然其性冰冷,其魂未开。置于案前,人与物,两相隔阂,不过一交易耳。”

  很好,先给新桌子定了性——没灵魂的工业品。

  “然,旧桌不然。”

  他笔锋一转,开始深情地讴歌自己的破桌子。

  “观吾此桌,桌面之裂痕,非残也,乃岁月之沟壑,刻录无数子夜之思索;漆面之褪色,非旧也,乃历史之包浆,浸润无数晨昏之汗水。其腿之微晃,非损也,乃饱经风霜后之坚韧,于不动声色间,化解万钧之力。此非一桌,乃一镜,一史,一无声之良师。”

  写到这里,孙连城自己都快写吐了。

  他仿佛看到这张破桌子在他笔下活了过来,成了一位仙风道骨、满腹经纶的老者,正捋着胡须对他点头微笑。

  他强忍着胃部的翻涌,继续往下写,开始对当下的浮躁风气进行痛心疾首的批判。

  “今世风浮躁,人心不古。多有效颦西子,喜新厌旧之徒,以奢华为荣,以焕新为能。见物有瑕,非思修补,而欲弃之。此非惜物之道,实乃精神之懒惰,信仰之贫瘠也!一张桌子都不能始终如一,何以对党和人民坚守初心?!”

  一个问句,直接把换桌子这种屁事,上升到了对党和人民是否忠诚的政治高度。

  孙连-城自己都佩服自己的无耻。

  这简直是降维打击。

  最后,是总结,是升华。

  他要让这张破桌子,在今天,彻底封神。

  “故,此桌于我,非一物,乃一戒尺,一警钟!每当我手抚其痕,便能感其温度,忆其来路。它时刻提醒我辈,从何处来,向何处去。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桌不换,非为节俭,乃为守心也!守此桌,便是守住我们的精神阵地!”

  写完最后一个字,孙连城把笔一扔,整个人都虚脱了。

  他看着这篇一气呵成的短文,通篇充满了慷慨激昂的排比和掷地有声的质问,完美地展现了一个思想僵化、偏执迂腐、热爱上纲上线的老古董形象。

  这篇文章,简直是他作死生涯中的一座丰碑。

  是形式主义的巅峰之作。

  他拿起稿纸,吹了吹未干的墨迹,走到门边,一把拉开了门。

  守在门口的马建国和小王都吓了一跳。

  “小王。”

  孙连城面无表情地将稿纸递过去。

  “孙书记。”秘书小王赶紧接过。

  “这篇文章,一个字都不要改,送到市府内部刊物《北莞新风》编辑部,让他们今天就排版,明天见报。就说是我的署名文章。”

  他要让所有人都知道,他孙连城,就是这么一个恋旧、节俭、无可救药的“老顽固”。

  他要把自己彻底钉死在这个人设上,谁也别想把他撬下来。

  “好的,书记,我马上去办!”

  小王捧着那几页还带着墨香的稿纸,感觉手里的不是纸,而是孙书记的半辈子,沉重无比。

  马建国在一旁,已经彻底石化了。

  他终于明白了,自己错得有多离谱。

  他想换掉的,哪里是一张桌子?

  他想换掉的,是孙书记的初心,是孙书记的信仰,是孙书记那神圣不可侵犯的精神阵地啊!

  他简直是机关里的千古罪人!

  第二天,《北莞新风》一出,立刻在市府大院里炸开了锅。

  这本平时只有在开会前才有人拿来垫屁股、或者喝茶时垫杯子的内部刊物,今天被疯抢一空。

  从普通科员到各局局长,几乎人手一份,都在拜读那篇奇文——《论一张旧桌子的“历史包浆”与“精神传承”》。

  “我的天,这思想高度,简直捅破天花板了!”

  “我昨天还嫌我办公室的椅子旧,想打报告换个新的。看完孙书记的文章,我脸红啊!我这是精神上的懒惰!信仰上的贫瘠!”

  “谁说不是呢?咱们现在条件好了,但艰苦奋斗的根不能丢啊!一张桌子,都能被孙书记看出这么多门道,这才是真正的党性修养!”

  “我决定了,我们科室那几张旧桌子都不换了!还要组织集体学习,深刻领会孙书记的‘包浆精神’!”

  整个市府大院,仿佛一夜之间,都掀起了一股“恋旧”的复古风潮。

  大家看自己办公室里的旧文件柜、旧沙发、旧茶杯,都觉得顺眼了许多。

  仿佛那上面都闪耀着“历史包浆”的圣光。

  而风暴的中心,市府办公室主任马建国,在自己的办公室里,读了这篇文章不下二十遍。

  每读一遍,他的脸就红一分,额头的汗就多一分。

  他感觉孙书记的每一个字,都像一把锥子,狠狠扎在他的心上。

  “精神之懒惰”、“信仰之贫瘠”、“何以对党和人民坚守初心”……

  他越读越羞愧,越想越后怕。

  他不仅没有领会领导的深意,反而差点好心办了坏事,成了破坏领导“守心”的罪魁祸首。

  他坐不住了。

  他拿起笔,铺开稿纸,怀着无比沉痛和愧疚的心情,写下了一份三千字的深刻检讨。

  写完检讨,他看都没看一眼那套被他寄予厚望的花梨木新桌,直接让工人拉回了仓库。

  然后,他捧着检讨书,敲响了孙连城的办公室门。

  “孙书记,我……我来向您做深刻检讨。”

  马建国站在孙连城面前,头几乎垂到了胸口,声音里带着明显的哭腔。

  孙连城正悠闲地喝着茶,享受着初步胜利带来的宁静。

  他接过检讨书,扫了一眼,只见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自我批判的字句,什么“思想觉悟不高”、“政治站位不稳”、“服务意识庸俗化”等等。

  他心中乐开了花,脸上却是一副风轻云淡、宽厚长者的表情。

  “马主任,言重了嘛。”

  他把检讨书放到一边。

  “你也是一番好意。文章,只是我个人的一点不成熟的感悟,大家探讨,探讨嘛。”

  马建国听到这话,更是感动得眼泪都快下来了。

  看,这就是领导的胸襟!

  明明是自己犯了天大的错误,领导却还反过来安慰自己。

  “不,孙书记,是我的问题!”

  “您的文章,对我们全体后勤服务人员,乃至全市干部,都是一次深刻的灵魂洗礼!我回去一定组织办公室全体人员,深入学习,坚决贯彻‘包浆精神’,杜绝铺张浪费的庸俗风气!”

  孙连城点点头,心里已经笑得快要抽筋。

  送走了感激涕零的马建国,办公室里又恢复了宁静。

  换桌子的事,再也无人敢提。

  孙连城靠在椅子上,轻轻晃动身体。

  那“吱呀吱呀”的声音,此刻听来,是如此的悦耳动听。

  他伸出手,温柔地抚摸着桌面上那道被胶带覆盖的裂痕。

  他的第四次作死计划,初步成功。

  这一次,他终于尝到了一丝胜利的甜美滋味。

  这张破桌子,果然是他的护身符,他的“咸鱼之道”最坚实的堡垒。

  这一次,总该稳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