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矫枉过正稳字诀?我请风水大师来论证!-《名义:让你整改,你气疯达康书记》

  李达康的宣判,每一个字都像榔头,将贾德龙钉死在耻辱柱上。

  他不知道自己是怎么走出那间办公室的。

  只觉得从市委书记办公室到自己信息办主任办公室的这条走廊,比他从科员爬到今天这个位置的十年仕途还要漫长、还要冰冷。

  沿途遇到的每一个人,看他的眼神都变了。

  过去是敬畏,是讨好。

  现在,是同情,是幸灾乐祸,更多的,是一种看戏的玩味。

  他推开自己办公室的门,那块“市委信息办主任”的牌子,此刻无比刺眼。

  他走过去,一把将牌子从门上摘下,狠狠掼在地上,黄铜铭牌砸在地砖上发出一声刺耳的悲鸣。

  完了。

  一切都完了。

  他瘫坐在椅子上,脑子里一片混乱,各种画面交织闪现。

  有李达康冰冷的眼神,有同事们异样的目光。

  但最终,所有画面都定格在了孙连城那张古井无波的脸上。

  孙连城!

  都是因为他!

  如果不是他那份狗屁报告,自己怎么会落到这个地步?

  什么“数据黑洞”,什么“超新星爆发”,全是故弄玄虚的鬼话!

  贾德龙的拳头狠狠砸在桌上,指节瞬间通红。

  他认定,孙连城就是嫉妒。

  嫉妒自己的年轻有为,嫉妒自己深得书记器重。

  所以才用这种阴险毒辣的方式,在背后捅了自己一刀!

  那份报告,就是他递给李达康的刀!

  这股怨恨,像毒藤一样在他心里疯狂滋长,将他的理智层层绞杀。

  第二天,调令正式下来。

  贾德龙收拾好自己的私人物品,抱着一个小纸箱,准备离开这个他曾挥斥方遒的地方。

  临走前,李达康的秘书一个电话,又将他叫了回去。

  还是那间办公室,但李达康的态度,却比昨天缓和了许多。

  “德龙同志,坐。”

  李达康递过来一杯水,贾德龙连忙双手接过,姿态放得极低。

  “昨天,我对你的批评可能重了点。”

  李达康的语气里,带着长辈对晚辈的提点意味。

  “但是,有些话我还是要跟你说透。”

  贾德龙抬起头,眼中带着期盼。

  “你很有能力,也有闯劲,这是好事。”

  李达康看着他。

  “但你错就错在,太急了。你不是败在能力,是败在急躁。”

  贾德龙的心沉了下去。

  “记住,做事,不能只想着往前冲,要看脚下的路。”

  李达康的手指在桌上轻轻敲了敲,发出沉闷的声响。

  “到了新岗位,记住一个‘稳’字。多听、多看,不要再搞那些花里胡哨的东西,先把基础打牢。”

  这番话,若是换在平时,贾德龙或许能听进去几分。

  但此刻,在巨大的挫败感和对孙连城的怨恨包裹下,李达康的每一个字,都被他扭曲成了另一个意思。

  “稳”?就是什么都别干,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不错!

  “不要搞花里胡哨的东西”?就是放弃一切主见,放弃一切创新!

  领导怎么说,我就怎么做,绝不多想一步!

  他把李达康的告诫,当成了矫枉过正的圣旨。

  他认为,自己上次的失败,就是因为“太有主见”、“太敢决策”。

  那么这一次,他要走向另一个极端——绝对的不作为。

  市城建局副局长的办公室,比信息办主任的小了一半。

  窗户对着一堵墙,常年不见阳光。

  贾德龙在这里,开始了他全新的“官场生涯”。

  第一个任务很快就来了。

  市政府家属院的几栋老楼,墙体单薄,冬天冷得像冰窖。

  眼看就要入秋,需要赶在供暖前,把外墙保温层给做了。

  这是一个再简单不过的工程。

  预算批下来了,施工队也找好了三家备选。

  局长把这个项目交给他,意思很明显,让他练练手,熟悉一下业务。

  三家装修公司的资质、报价都差不多。

  按流程,随便选一家签合同就行。

  可到了贾德龙这里,事情变得无比复杂。

  他把三家公司的资料翻来覆去看了三天,一个字都没批。

  第四天,他召开了项目启动以来的第一次会议。

  会议室里,城建局的相关科室负责人和三家公司的代表都到齐了。

  眼巴巴地看着这位新来的副局长。

  “同志们。”

  贾德龙清了清嗓子,表情严肃。

  “市政府家属院的外墙保温项目,事关重大。”

  “这不仅是一个工程项目,更是一项政治任务。”

  “关系到市里老同志、老干部的切身利益。”

  “所以,我们必须慎之又慎。”

  众人点头称是。

  “对于这三家公司的方案,我个人认为,还不够细致,不够科学。”

  贾德龙慢悠悠地说。

  “我们不能只看报价,还要考虑得更长远。”

  “比如,保温材料对墙体本身的承重影响,这个问题,谁来论证?”

  众人面面相觑。

  做个外墙保温而已,还要论证承重?

  “还有,材料的环保性、防火性,不能只听他们自己说,要有权威机构的检测报告。”

  这话没毛病。

  “另外,外墙的颜色,也不能随便定。”

  “这关系到整个家属院的整体美学风貌,更关系到城市形象。”

  “这个问题,需要有美学专家来把关。”

  会议室里开始有人小声嘀咕。

  贾德龙仿佛没听见,继续抛出他的“高瞻远瞩”。

  “所以,我决定,再召开一次方案论证会。”

  “大家回去,把相关领域的专家都请来,我们集思广益。”

  “一定要把这个项目,做成经得起历史检验的精品工程!”

  会就这么散了。

  一周后,第二次论证会如期召开。

  会议室里,除了上次那些人,果然多了几张新面孔。

  有从汉东大学请来的材料学教授。

  有市建筑设计院的总工程师。

  甚至还有一位市美院的副教授。

  贾德龙坐在主位上,看着这场面,心里感到一种病态的踏实。

  看,我多“稳”!

  我没有自己决策,我是在“多听、多看”!

  会议开了一整天。

  材料学教授和总工程师就“挤塑板和岩棉板的优劣”问题,引经据典。

  从德国的dIN标准聊到美国的AStm标准,争得面红耳赤。

  美院的副教授则带来了二十多种灰色系的色卡。

  逐一分析哪种“高级灰”更能体现政府大院的“庄重与内敛”。

  三家施工公司的老板听得云里雾里,如坐针毡。

  会议的最后,贾德龙做总结陈词。

  “各位专家的意见,都非常有价值,让我深受启发。”

  “但是,我感觉,我们好像还忽略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维度。”

  他顿了顿,环视全场,抛出了一个重磅炸弹。

  “那就是,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传统智慧。”

  所有人都愣住了。

  贾德龙一脸凝重。

  “建筑,不仅是钢筋水泥,它还讲究一个气场,一个风水。”

  “外墙的颜色、材料的属性,会不会影响到整个大院的气运?”

  “会不会与领导们的生辰八字相冲?”

  “这些,我们不能不考虑啊!”

  话音刚落,全场死寂。

  材料学教授捏着眼镜腿的手僵在半空。

  美院副教授手里的色卡“哗啦”一下散了一地。

  他们看着贾德龙,像在看一个外星人。

  贾德龙却对众人的反应非常满意。

  他觉得,自己已经把“稳”字诀,修炼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所以,我提议。”

  他用一种不容置疑的语气宣布。

  “下一次论证会,我们增加一个议题。”

  “请一位德高望重的风水大师,也来给我们指导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