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 星盘占卜选施工队,贾德龙跪服甩锅术-《名义:让你整改,你气疯达康书记》

  孙连城顿住话头,目光如炬,缓缓扫过全场。

  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空气仿佛凝固。

  “……我们就要拥抱纯粹的、绝对的公平。”

  这话一出,众人脑子里更是一团浆糊。

  公平?在这儿谈公平?

  孙连城没再卖关子。

  他踱步到贾德龙那张巨大的办公桌旁,视线在桌上逡巡,最终定格在那个乌木笔筒上。

  “贾局长,笔筒借我一用。”

  贾德龙像个被老师提问的学生,下意识地就把笔筒递了过去。

  孙连城接过,倒空里面的笔,只留一个空筒。

  他随手从一位科长胸前口袋里抽出一支笔,又从一个老板的西装内袋里拿出一支,最后加上自己带来的一支,不多不少,正好三支。

  他慢条斯理地从秘书那要来三张便签纸和一卷胶带,分别写上三家公司的名字,工工整整地贴在笔杆上。

  做完这一切,他将三支笔插回笔筒,轻轻晃了晃。

  “咔哒……咔哒……”

  整个办公室里,只剩下这单调而诡异的声响在回荡。

  “各位。”

  孙连城把笔筒放在桌子正中央,恰好是刚才星盘的位置。

  “现代科学的尽头是哲学,而决策科学的终点,是概率学。”

  “我们刚才论证了天,论证了地,现在,该论证‘人’了。”

  他指着笔筒,表情严肃得像在主持一项国家级的科研项目启动仪式。

  “这叫‘宇宙流随机决策法’。”

  这个名词砸出来,满屋子的人,包括贾德龙在内,都感觉被什么东西敲了一下脑袋,嗡嗡作响。

  宇宙流?

  这又是什么新冒出来的门派?

  “任何人为的决策,都难免夹杂主观情绪、个人好恶,甚至是利益牵扯。”

  孙连城的声音带着一种奇特的蛊惑力,“而宇宙的意志,是绝对公正的。”

  “它不偏袒谁,也不亏待谁。”

  “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摒弃所有后天习得的复杂逻辑,用最原始的方式,去聆听宇宙的裁决。”

  他把笔筒推到贾德龙面前。

  “贾局长,现在,闭上眼,放空大脑,用心去感受。”

  孙连城的语气不容置疑,仿佛不是在商量,而是下达一道来自更高维度的指令。

  “你抽到哪支,就选哪家。”

  “这能最大限度地排除个人主观干扰,让决策回归本源。”

  “出了任何问题,那也是天意,是气运,与你我无关。”

  最后一句,像一道惊雷,瞬间劈开了贾德龙脑中的混沌。

  他整个人都僵住了。

  这……这不就是抓阄吗?!

  念头刚冒出来,就被他自己狠狠掐灭了。

  不!这怎么能叫抓阄?抓阄那是封建糟粕,是市井儿戏!

  孙顾问这个,叫“宇宙流随机决策法”!

  听听,多科学,多严谨,多富有哲理!

  更重要的是,孙顾问点透了核心——责任!

  这样一来,决策就不是他贾德龙做的,甚至不是孙顾问做的。

  是“宇宙”做的!是“天意”做的!

  以后李书记问起来,他完全可以理直气壮地汇报,这是遵循了宇宙规律、排除了人为干扰的绝对公正的结果!

  一瞬间,贾德龙看着那个乌木笔筒,眼神都变了。

  那不再是一个简单的笔筒。

  那是免责金牌,是护身符,是通往仕途平顺的圣杯!

  他激动得脸颊涨红,对孙连城的敬仰,瞬间填满了内心每一寸缝隙。

  高人!这才是真正的高人啊!

  把甩锅的艺术,直接拔高到了宇宙哲学的高度!

  在满屋子人呆若木鸡的注视下,贾德龙站了起来。

  他整理了一下衣领,仿佛在进行一项神圣的仪式。

  他缓缓闭上眼睛,伸出那只因激动和紧张而颤抖的手,探向了笔筒。

  办公室里落针可闻。

  三位施工队老板的心脏几乎要从喉咙里跳出来。

  那位材料学教授出身的老板,此刻脑子里早就没有了什么挤塑板和岩棉板,

  只剩下祈祷,祈祷宇宙的意志能眷顾他一次。

  贾德龙的手在笔筒上方悬停了足足十秒,像是在接收来自仙女座星系的神秘信号。

  然后,他手指猛地一缩,攥住一支笔,抽了出来!

  他慢慢睁开眼,低头看去。

  当看清笔杆上贴着的名字时,贾德龙的脸色“唰”地一下,血色尽褪。

  他抽中的,是那家“宏图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三家公司里,报价最低,规模最小,而且前两年还因为在别的项目上偷工减料被行业通报过,口碑最差的一家。

  另外两家公司的老板,先是一愣,随即脸上露出了如释重负又带着一丝轻蔑的复杂神情。

  那位材料学老板更是摇了摇头,看贾德龙的眼神,像在看一个亲手给自己选好了棺材的傻子。

  贾德龙的手抖得更厉害了,冷汗顺着额角滑落。

  完了。

  宇宙,是不是在耍我?

  他求助似的望向孙连城。

  孙连城却只是平静地看着他,脸上无悲无喜,仿佛这个结果早已在他的星盘推演之中。

  他淡淡开口:“既然是宇宙的选择,那便有它的道理。”

  他转向那位已经吓得面如土色的宏图公司老板。

  “这个项目,是市委的脸面工程,也是你们公司翻身的唯一机会。”

  “做好了,一战成名。”

  “做不好,你们这家公司,在京州也就到头了。”

  那老板被这话激得浑身一颤,求生的本能压倒了所有侥幸心理。

  他猛地一拍胸脯,声音都带上了哭腔:“孙顾问,贾局长,您二位放心!”

  “我就是砸锅卖铁,也要把这个工程做成全京州的样板!”

  “我亲自搬到工地上住,二十四小时盯着!”

  事情就这么以一种所有人都始料未及的方式定了下来。

  接下来的日子,京州官场都在私下流传城建局的这桩奇闻。

  所有人都等着看贾德龙和孙连城的笑话,等着看市政府家属院的墙皮如何在第一个冬天就脱落得像得了牛皮癣。

  然而,所有等着看笑话的人,都失望了。

  那个叫宏图的小公司,为了抓住这根天上掉下来的救命稻草,爆发出了惊人的求生欲。

  老板真的在工地上搭了个板房,吃住都在那。

  用的保温材料,全部主动送到第三方机构检测,报告复印了十几份,送到各个相关部门。

  施工的工人三班倒,但每一道工序都验收得比监理还严苛。

  原计划三个月的工期,他们不到两个月就高质量地完成了。

  当最后一架脚手架拆除,露出平整如镜、色泽均匀的“高级灰”墙面时,整个家属院焕然一新。

  这年的冬天,京州奇冷。

  可家属院的老干部们却感觉到了前所未有的温暖,室温普遍比往年高了五六度,连暖气费都省了不少。

  一封联名的表扬信,送到了市委书记李达康的办公桌上。

  信里,老干部们对城建局的工作效率和工程质量赞不绝口,特别点名表扬了贾德龙同志“高瞻远瞩、慧眼识珠、不拘一格降人才”。

  李达康捏着那封信,看着“慧眼识珠”四个字,眉头拧成了一个疙瘩。

  他想不通,贾德龙那个只知道和稀泥的家伙,怎么突然就开了窍?

  更让他惊讶的是,最后的项目决算报上来,因为宏图公司精细的成本控制,竟然还为市财政节约了十几万的预算。

  这件事,成了贾德龙职业生涯的转折点。

  不久后,一纸调令下来,贾德龙官复原职,重新回到了他熟悉的市委信息办,担任主任。

  坐在窗明几净、纤尘不染的信息办主任办公室里,贾德龙抚摸着那个被他特意从城建局带回来的乌木笔筒,心中感慨万千。

  他彻底成了孙连城“宇宙流决策法”的狂热信徒,并将其奉为自己未来工作的指导思想。

  他坚信,只要抛弃主观,拥抱随机,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难题,没有需要自己背的锅。

  就在他对自己这套“决策心法”信心爆棚,感觉前路一片坦途之时,桌上的红色电话骤然响起,尖锐的铃声撕裂了办公室的宁静。

  电话是市应急指挥中心打来的,对方的语气火急火燎。

  “贾主任,紧急情况!”

  “远郊的石磨村,主供水管网老化爆裂,全村几百口人已经断水超过二十四小时了!”

  “现在三十多度的高温天,村民情绪非常激动,快要炸锅了!”

  “紧急维修方案早就报上来了,可爆裂点正好卡在平安乡和上林镇的交界处!”

  “那两个乡镇为了谁出钱、谁负责的问题,踢皮球踢了一天一夜,谁也不肯动!”

  “必须市里立刻协调拍板,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