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 王大路彻底服了,什么叫降维打击-《名义:让你整改,你气疯达康书记》

  嘟嘟嘟……

  听着话筒里传来的忙音,孙连城缓缓将电话放回原位。

  他靠在椅背上,闭上眼睛。

  一种久违的压力感袭来,像小行星逼近地球般真实。

  李达康这次动真格了。

  “五十年规划”这种星际航母级别的大饼,虽然能震慑一时,但面对常委会这种近地轨道防御系统,显然火力不足。

  对方已经要求进行精准打击了。

  单纯的拖延术,这次恐怕顶不住。

  孙连城睁开眼,目光落在窗外。

  仿佛能穿透钢筋水泥,看到宇宙的深邃。

  他需要一个更精密的武器。

  一个由无数个小零件组成的、坚不可摧的程序壁垒。

  ……

  一周后,京州市委常委会会议室。

  气氛压抑得像被抽干了空气的真空罐。

  长条会议桌两侧,常委们正襟危坐。

  表面上眼观鼻鼻观心,却又用眼角余光互相打量。

  李达康坐在主位,脸色阴沉。

  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发出压抑的哒、哒声,像倒计时的钟摆。

  高育良则端着茶杯,轻轻吹拂着水面的热气。

  对周遭的低气压浑然不觉。

  “开会。”

  李达康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命令感。

  “今天第一个议题,关于大路集团在光明峰下投资兴建'京州之窗'地标酒店的项目。”

  “上次让考核办拿个意见,现在,请孙连城同志汇报一下你们的评估结果。”

  唰——

  所有人的目光瞬间聚焦到了末席的孙连城身上。

  孙连城扶了扶眼镜,慢条斯理地站起身。

  他并没有急于开口,而是从带来的公文包里,取出一份厚重的报告。

  用双手捧着,轻轻放在自己面前的桌上。

  砰!

  一声闷响。

  那厚度堪比新华字典的报告,让离他最近的几位常委眼皮都跳了一下。

  秘书张华连夜打印,用光了办公室所有的A4纸,还烧坏了一台打印机。

  孙连城清了清嗓子。

  脸上是那种混合了忧国忧民与科学严谨的复杂表情。

  “各位领导,达康书记。”

  他开口了,声音平稳,不带一丝波澜。

  “关于大路集团的酒店项目,我们考核办经过认真、初步的研究,

  认为直接对项目本身提出'可行'或'不可行'的意见,都是草率且不负责任的。”

  “因此,我们形成了一份《关于启动京州市重大商业项目投资前置评估程序的必要性分析报告》。”

  李达康的眉毛拧成了一个疙瘩。

  前置评估程序?

  又来?

  孙连城完全无视了李达康的表情,翻开了那本厚重的报告。

  开始念诵报告的摘要部分。

  “为保证此类重大项目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可持续性,

  规避潜在的社会、经济、环境风险,我们建议,建立一套标准化的前置评估程序。”

  “该程序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他的声音在安静的会议室里回荡,每一个字都掷地有声。

  “第一大类:城市生态影响评估。其中包括:项目对城市微气候,特别是'热岛效应'的增量贡献模型分析。”

  “项目建筑群对区域风廊系统的潜在阻断效应评估。”

  “项目建成后,其玻璃幕墙产生的光污染对城市夜间天文观测条件的影响评估……”

  念到第三条时,高育良端着茶杯的手微微一顿。

  嘴角上扬,又迅速恢复平静。

  他差点忘了,这位连城同志还是个天文爱好者。

  李达康的脸已经开始发黑。

  孙连城毫无所觉,继续念了下去。

  “第二大类:社会交通承载力评估。其中包括:项目对区域交通'潮汐效应'的压力极限测试。”

  “对项目引发的公共交通线路调整需求的预测与成本核算。”

  “紧急状态下,周边道路对大规模人流疏散能力的动态模拟……”

  “第三大类:历史文化风貌兼容性评估。其中包括:项目与周边历史建筑风貌的和谐度指数分析。”

  “项目天际线对城市现有视觉廊道完整性的切割评估……”

  会议室里,除了孙连城的声音,死一般寂静。

  常委们一个个表情古怪,想笑又不敢笑,只能低头假装看文件。

  这哪是项目评估?

  这分明是在写博士论文!

  而且是跨学科的博士论文!

  当孙连城念到“共计七大类,三十二小项,一百一十七个子评估指标”时,李达康终于忍无可忍。

  砰!

  他一巴掌拍在桌子上。

  茶杯里的水都震了出来。

  “孙连城!你给我说重点!”

  李达康几乎是吼出来的,额角的青筋一跳一跳。

  孙连城合上了那本天书般的报告,抬起头。

  一脸无辜地看着李达康。

  那眼神清澈又坦然,像在说:书记,我说的就是重点啊。

  “书记,这就是重点。”

  他回答得理直气壮。

  “我的意见是,在上述七大类三十二小项前置评估全部完成,

  并由各领域专家分别出具'风险可控、效益显着'的结论之前,

  我们考核办,乃至市委,都无法对这个项目本身提出任何明确的、具体的、可执行的意见。”

  他停顿了一下,语气变得更加恳切。

  甚至带上了一丝悲天悯人的情怀。

  “这是对王大路同志三十亿的投资负责。”

  “是对我们京州未来几十年的城市发展负责。”

  “更是对历史负责啊,书记!”

  噗——

  高育良旁边的一位副市长,实在没忍住,一口茶喷了出来。

  又赶紧用手捂住嘴,咳得满脸通红。

  高育良自己也差点破功。

  他放下茶杯,清了清嗓子,用那浑厚沉稳的声音,煞有介事地打破了僵局。

  “咳,我看,连城同志考虑得非常周全嘛。”

  他慢悠悠地开了口,立刻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

  “思路清晰,逻辑严密。重大项目,尤其是可能成为城市地标的重大项目,确实应该慎之又慎。”

  他转向李达康,表情诚恳。

  “达康同志,我理解你希望项目尽快落地,推动经济发展的迫切心情。”

  “但是,磨刀不误砍柴工。我们现在多花点时间在程序上,把基础打牢,就是为了将来少走弯路,少留遗憾。”

  “我个人同意连城同志的意见,先搞评估,把程序建立起来。”

  高育良一表态,立刻有几位常委跟着附和。

  “高书记说得对,程序正义是根本。”

  “是啊,这么大的项目,评估工作确实应该走在前面。”

  “我同意先论证这个《前置评估程序》。”

  李达康成了孤家寡人。

  他死死盯着孙连城那张“我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工作”的脸。

  拳头又一次打在了宇宙真空里。

  他想发火,却发现对方站在了“程序正确”和“对历史负责”的道德制高点上。

  自己任何反对的言辞,都会显得急功近利、不顾大局。

  胸口堵得慌。

  一口气上不来,也下不去。

  许久,他才从牙缝里挤出几个字。

  “……那就,先论证。”

  常委会形成决议:同意由市委考核办牵头,联合市规划、建设、环保、交通等相关部门,组织专家学者,

  就《京州市重大商业项目投资前置评估程序》进行专项论证。

  李达康寄予厚望、力推快办的三十亿地标项目,就这样。

  被孙连城用一套复杂到无法执行,却又正确到无法反驳的“程序”,成功地拖进了一个深不见底的泥潭。

  孙连城坐回自己的位置,心中一片宁静。

  刚刚完成了一次完美的行星轨道对接。

  会议结束后,常委们陆续离场。

  没人敢在这个时候去触李达康的霉头。

  孙连城从容地将那本厚重的报告收进公文包,准备离开。

  刚走到会议室门口,一个身影便堵在了他面前。

  是王大路。

  他显然一直在外面等着。

  此刻的王大路,脸上再也没有了之前的客气与谦逊。

  取而代之的是深深的挫败、困惑与压抑的怒火。

  “孙组长。”

  他开口,声音沙哑。

  “我到底哪里得罪你了?你要这么整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