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0章 治水如神!全城百姓抬着烤猪来封神!-《名义:让你整改,你气疯达康书记》

  “啪——!”

  一声清脆的炸裂,精准捅进了指挥部山呼海啸般的狂欢里。

  所有的欢呼、哭泣、拥抱,都在这声刺耳的异响中戛然而止。

  动作僵住的人们,齐刷刷地将目光投向声音的源头——那个从始至终都稳如泰山的角落。

  王梁第一个反应过来,连滚带爬地冲了过去。

  他满脸是泪水和汗水的混合物,眼眶血红,当他看到地砖上粉身碎骨的保温杯碎片,再看到孙连城那张失去所有血色、如同被抽走魂魄的脸时,一股排山倒海的愧疚与崇敬瞬间冲垮了他的理智。

  他一把扶住孙连城微微颤抖的胳膊,声音哽咽到完全变调。

  “书记!您挺住!您太辛苦了!”

  “您肯定是一直在用精神力硬顶着,现在危机一解除,这口气松了,身体就撑不住了!”

  周围的干部们也潮水般围了上来,看着孙连城失神的模样,再看看地上那只“壮烈牺牲”的保温杯,一个个感动到双眼湿润。

  “我就说!书记肯定累垮了!从台风登陆到现在,他就没坐下过!”

  “何止!刚才那种灭顶之灾,我们都吓尿了,只有书记,只有他稳坐钓鱼台!这得耗费多大的心神!”

  “是啊,我们都乱成了一锅粥,只有书记早就看穿了一切结局……”

  一句句发自肺腑的赞叹,像一根根烧红的钢针,扎进孙连城的耳朵。

  他什么都没听清。

  他的世界里,只剩下那一声清脆的、宿命般的哀鸣。

  退休金,碎了。

  咸鱼人生,没了。

  所有美好未来的墓志铭,刚刚被他亲手摔在了地上。

  完了。

  孙连城呆滞地看着王梁,嘴唇蠕动,想说点什么。

  比如:我不是累,我是被你们这群猪队友气的。

  又比如:我差一厘米,就摸到退休的门槛了。

  可他一个字也说不出来。巨大的、荒诞的绝望,像水泥般封死了他的喉咙。

  最终,在所有人关切、崇拜、感动的目光注视下,他缓缓抬起另一只手,重重地拍了拍王梁的肩膀。

  王梁浑身一颤,腰杆下意识挺得笔直,仿佛得到了最高嘉奖,差点当场敬一个军礼。

  ......

  洪峰退去的速度,比来时更凶猛。

  那道盘踞银龙河十几年的顽固“血栓”,被一场百年不遇的台风,用最野蛮、最彻底的方式,连根拔起。

  积压的洪水找到了宣泄口,咆哮着,欢腾着,顺着被意外拓宽加深的河道,奔涌入海。

  指挥部大屏幕上,下游所有水文站的水位线,都以一种赏心悦目的速度,回归安全线以下。

  一场近在咫尺的灭顶之灾,没了。

  王梁连夜召集全市水利专家,对银龙河下游进行数据建模。

  出来的结果,让每一位专家都陷入了三观颠覆的震撼。

  “王市长……这,这是神迹!”水利局总工程师指着屏幕上完美的河道剖面图,手抖得像帕金森,“这次的洪峰……它不只是冲垮了废坝。”

  “它还顺便,把河道里淤积十几年的泥沙、垃圾、污染物,全都冲刷得一干二净!”

  另一位专家推了推眼镜,镜片后的双眼写满了恐惧。

  “何止是干净!这股水流的冲击角度和力度,比我们用超算模拟出的顶级清淤方案,还要完美一百倍!”

  “现在的银龙河,过水能力比清淤前提升了百分之四十!别说百年一遇,就是两百年一遇的洪水,也能安然扛过去!”

  指挥部里,再次陷入死寂。

  这哪里是天灾?

  这分明是老天爷亲自下场,拿着手术刀,给北莞市做了一次外科手术式的河道治理!

  ......

  第二天,台风过境,天空碧蓝如洗。

  北莞市政府门口,锣鼓喧天,鞭炮齐鸣。

  附近几个村的村民自发组织起来,用红绸子抬着油光锃亮的烤全猪,敲锣打鼓地来了。

  队伍最前面,八个壮汉抬着一面巨大的金丝楠木牌匾,龙飞凤舞地烫着八个大字:

  “治水如神,道法自然”。

  一个须发皆白的老村长,手捧一把万民伞,扯着嗓子喊:“我们要见孙连城书记!我们的青天大老爷!”

  市长高建和一众领导闻讯赶来,看到这阵仗,全懵了。

  老村长一看到领导,激动得老泪纵横,一把抓住高建的手。

  “市长啊!我们以前猪油蒙了心啊!”

  “我们以为,拆了那天杀的采砂坝,水就通了!哪知道,孙书记的境界,我们凡夫俗子根本看不懂!”

  另一个村民抢过话头,声音洪亮如钟:“对!孙书记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他早就‘算’到了这场大水要来!也只有这场天降大水,才能把那道坝冲得干干净净!”

  “用推土机拆?费钱费力还留一堆垃圾!哪有让老天爷自己动手来得高明!来得干净!”

  “孙书记这是在下一盘天大的棋!他用天地当棋子,给我们北莞谋万世福祉啊!”

  村民们你一言我一语,越说越激动,越说越觉得自己悟透了天机。

  不作为?那是无为而治!

  不拆坝?那是在等一个天时,等一场东风,来完成一次最彻底、最自然的“天道手术”!

  这简直是当代大禹在世,河神转生!

  高建和市委书记叶重站在人群中,听着这些赞美,面面相觑,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一丝震撼和……惭愧。

  他们,好像也悟了。

  ......

  市委书记办公室。

  叶重和高建,用一种近乎朝圣的心情,从档案柜最深处,重新取出了那份被“密封存档”的“哲学报告”。

  两人戴上老花镜,一个字一个字地,重新研读。

  “‘堵’,不是问题,而是势能的积蓄。”

  “我们需要的不是对抗,而是引导……”

  以前看,狗屁不通。现在结合现实再看,句句都是天道至理。

  叶重的手指,在“堵不如疏”四个字上微微发抖。许久,他才抬起头,看着高建,声音干涩。

  “老高,我们……都错怪连城同志了。”

  高建扶了扶眼镜,发出一声长长的叹息,满是苦涩与自嘲。

  “何止是错怪。他写的每一个字,都不是在搞玄学……他是在用一种我们无法理解的语言,提前给我们下达了‘神谕’啊!”

  两人对视一眼,同时倒吸一口凉气。

  孙连城,再一次,在他自己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动封神。

  职场人设,从“躺平咸鱼”、“反腐先锋”,一步到位,晋级为行走人间的“治水之神”。

  ......

  而此刻,神迹的缔造者,孙连城,正站在自己办公室的窗前,面如死灰。

  办公桌上,摆着那面金光闪闪的“治水如神”。

  墙角,靠着那把刺眼的万民伞。

  市里、省里的表彰文件,像雪片一样飞来。

  秘书小王刚进来报告,省电视台要给他做一期专访,名字都起好了,就叫《当代大禹孙连城》。

  他被一片赞誉和鲜花包围,却感觉自己像个天大的笑话。

  他只想搞个小破坏,当个渎职的罪人。结果,稀里糊涂地解决了困扰北莞几十年的水利顽疾,成了救世主。

  孙连城缓缓抬起头,透过玻璃,仰望着那片万里无云的苍穹。

  他的眼神中,没有欣慰,没有激动,只有一片死寂的、想与这世界同归于尽的疯狂。

  就在这时,办公室的电视被秘书小王打开,正在播放午间新闻。

  “……下面播报一则喜讯,我市在市委副书记孙连城同志的卓越领导下,成功经受住了百年不遇的超强台风‘海神’的考验,并借此次天灾之势,一举解决了银龙河下游数十年的淤堵顽疾,可谓是化危机为机遇的典范……”

  电视里,他那张平静的脸被放了个特写。

  主持人用饱含深情的语调说:“让我们共同期待省台即将推出的专题报道——《当代大禹孙连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