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0章 全市的未来压我肩上?对不起,明天我只会涂鸦!-《名义:让你整改,你气疯达康书记》

  接下来的半个月,北莞市的官场,经历了一场无声的强震。

  常务副市长李为民的落马,像从一盘棋上拿走了一颗关键的棋子,引发了整片棋局的连锁崩塌。

  一个副区长。

  三个局长。

  七八个关键科室的负责人。

  他们像一串被无形丝线牵引的木偶,一个接一个地消失在公众视野中,名字后面被缀上了冰冷的“接受调查”字样。

  整个北莞的城建系统,几乎被这一场风暴拦腰斩断。

  在这场人人自危的风暴里,孙连城的名字,却以一种所有人都无法理解的姿态,被高高挂起。

  尤其是在省纪委系统内部,他不再是那个治水的“活神仙”。

  他有了一个新的代号。

  “当代魏征”、“智斗第一人”。

  那封荒诞到极点的“自污式举报信”复印件,已经与省纪委书记亲笔批示的《新时期复杂环境下高阶斗争智慧的应用范例》分析报告一起,被列为纪委系统内部培训的S级绝密教材。

  无数纪检干部在学习这份材料时,无不为孙连城那“不惜自毁声誉也要揪出巨蠹”的惊天手笔而感到头皮发麻,敬仰之心油然而生。

  这天下午,孙连城正对着电脑屏幕上那张阴森的全家福,进行每日例行的精神自虐。

  桌上的红色电话,又响了。

  他眼皮都没动一下。

  是省纪委信访室的王主任。

  李为民案发后,这位王主任彻底成了他的铁杆“信徒”,隔三差五一个电话,主题从“交流思想”到“请教斗争经验”,其热情程度,让孙连城觉得听筒里喷出的都是火焰。

  “连城同志,天大的好消息啊!”

  电话刚接通,老王那标志性的、中气十足的笑声便轰然而至。

  孙连城把听筒拿远了一寸,从喉咙里挤出一个单音节。

  “嗯。”

  “经过我们省纪委常委会研究决定,并报请了省委主要领导同志的同意!”

  老王的语气庄重起来,带着一种宣布历史性决定的神圣感。

  “我们,正式聘请您的‘自然秩序与行政逻辑应用研究院’,作为我们省纪委的‘廉政风险评估特邀顾问单位’!”

  孙连城握着听筒的手,猛地一紧。

  他感觉自己的听觉神经可能已经坏死。

  那个他为了写玄学报告,在脑子里临时搭建的,连块牌子都没有的草台班子,现在要给全省的反腐中枢,当顾问?

  “王主任……”

  孙连城感觉自己的声音像是从生锈的铁管里挤出来的。

  “……那个研究院,它不存在。”

  “哎!我们懂!我们都懂!”

  老王立刻打断了他,声音里满是“我早已洞悉天机”的欣赏与默契。

  “真正的高端智库,本就是无形的!我们看中的,不是牌子,是您那套‘宇宙心学’的底层逻辑!”

  “是宇宙社会学……”孙连城用几乎听不见的声音纠正。

  “对对对!宇宙社会学!”

  老王立刻改口,随即声音压低了八度,透着一股近乎朝圣的神秘。

  “连城同志,不瞒您说,我们试着用您的理论,对省内几个重点垂管单位进行了风险建模……神了!简直是神了!”

  “其中一个单位的风险指数,在您的模型里直接飙红!我们提前介入,好家伙,果然就从财务室的墙里,挖出了一个藏了七八年的小金库!”

  孙连城不说话了。

  他感觉自己的喉咙里,堵着一团由荒诞、绝望和无力感混合而成的高标号水泥。

  “连城同志,以后还要多多指导我们的工作啊!我们已经决定,要将您的这套理论,作为我们纪检系统大数据反腐的核心算法,在全省进行推广学习……”

  孙连城没等老王说完。

  他默默地,挂断了电话。

  他站起身,走到窗边,看着楼下车水马龙的城市。

  他发现,他不但没能逃离这里,反而被一根根看不见的、由“功劳”和“误解”拧成的绞索,捆得更深、更紧。

  他不再是北莞一个普通的副书记。

  他成了北莞官场的“压舱石”,省纪委系统的“编外高参”,一个所有人都信赖的、不可或缺的超级符号。

  市长高建和书记叶重,在经历了“降盐运动”、“间谍风波”、“玄学防洪”以及这次的“隔空斩李”之后,对他的态度发生了质的改变。

  两人私下里罕见地达成了一个共识:

  放弃理解孙连城。

  因为理解不了。

  唯一正确的做法,就是百分之百的信任,和最大限度的放权。

  孙连城想做什么,就去做。

  孙连城说什么,那就是真理。

  因为历史已经反复证明,孙连城的每一次离谱,最终都会通向一个无比正确的结局。

  这天,孙连城把自己关在办公室里,整整一周。

  谁也不见,门上挂着“请勿打扰”的牌子。

  他就坐在那,对着电脑屏幕上那张扭曲、诡异的全家福,进行着长达七天七夜的哲学冥想。

  他彻底死心了。

  对一切主动的“作死”行为,心如死灰。

  他悟了。

  他之所以屡战屡败,屡败屡“胜”,根源在于他一直在“输出”。

  无论是语言,还是行动,只要是他发出的信息,就会被这个世界自带的、名为“脑补”的因果律武器捕捉、扭曲、放大,最终变成他最不想看到的功劳。

  行动,是错。

  言语,是错。

  就连沉默的抗议,也会被解读成“高深莫测的深思熟虑”。

  那么,生路只有一条。

  ——彻底的,绝对的,“不作为”。

  孙连城在脑海中,为自己的终极策略命名为:“信息黑洞”法则。

  既然任何“输出”都会被扭曲,那唯一的生路,就是停止一切输出。

  不产生信息,不给予反馈,不提供任何可供解读的素材。

  让自己,成为这个官僚体系中一个纯粹的、绝对的“信息黑洞”。

  所有工作,所有请示,到了他这里,就像光线坠入奇点,石沉大海,有来无回。

  他不点头。

  不摇头。

  不表态。

  不建议。

  他要用这种极致的“无”,来对抗整个世界的“有”。

  他要用这种方式,彻底瘫痪自己的工作职能,让所有人都觉得他变得昏聩、迟钝、不堪大用,最终不得不将他“敬而远之”。

  这,才是通往咸鱼的终极大道。

  新策略的第一次实战演练,很快就来了。

  北莞市下半年度最重要的经济工作会议,即将召开。

  议题只有一个:如何为刚刚经历了一场官场大清洗的北莞,找到新的经济增长引擎。

  市长高建和书记叶重,准备了两套截然相反的方案。

  高建主张“大开大合”,引入大型重化工业项目,快速拉动Gdp,稳定人心。

  叶重主张“精耕细作”,发展高新科技和现代服务业,走绿色、可持续的道路。

  两人在常委会上争执不下,谁也说服不了谁。

  最后,所有人的目光,都默契地投向了那个角落里,捧着保温杯,眼神空洞的孙连城。

  谁都知道,这位“活神仙”的一票,将决定北莞未来的航向。

  会议通知和两份厚厚的方案,被送到了孙连城的桌上。

  他眼皮都没抬一下。

  秘书小声提醒:“孙书记,叶书记和高市长那边,都希望您能尽快审阅方案,给一些指导意见。”

  孙连城缓缓转过头。

  他用那双修炼了七天七夜,已经褪去所有神采,只剩下纯粹虚无的眼睛,静静地看着秘书。

  他不说话。

  就那么看着。

  一秒。

  十秒。

  三十秒。

  秘书被他看得头皮发麻,后背的冷汗瞬间浸湿了衬衫。他感觉自己面对的不是一个领导,而是一座没有生命的古老雕塑。

  那眼神里空空荡荡,像两口深不见底的枯井,瞬间吸走了他所有准备好的说辞和勇气。

  “我……我先出去了。”秘书近乎落荒而逃。

  孙连城看着秘书仓皇离去的背影,嘴角,终于扯出了一丝几乎无法察觉的、冰冷的笑意。

  成了。

  “信息黑洞”法则,初见成效。

  他拿起桌上的会议通知,看了一眼时间。

  明天上午九点。

  很好。

  他拉开抽屉,从里面拿出了一本全新的、封面是深蓝色硬壳的笔记本。

  又拿出了一支刚刚用美工刀削好的、笔锋锐利如矛的2b铅笔。

  他决定,在明天的会议上,要将自己的“黑洞”人设,贯彻到底。

  从头到尾,他只做一件事。

  ——涂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