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5章 大地脉搏计划!拿军用雷达给地球做心电图!-《名义:让你整改,你气疯达康书记》

  会议,在一种诡异而热烈的气氛中,不欢而散。

  高建市长和叶重书记,并肩走出会议室,两人的脸色都不太好看。

  他们像两个斗了半天的蛐蛐,结果被主人随手浇了一瓢莫名其妙的凉水。

  憋屈。

  “叶书记。”高建市长皮笑肉不笑地开口,“看来,我们得组织人手,去山里听听风声,去水边问问水流了。”

  “孙书记的‘自然’,可不好顺啊。”

  话里,带着明显的讽刺和不满。

  叶重书记只是冷哼了一声,没有接话。

  他同样对孙连城的“和稀泥”感到极度不满。

  但,又不敢发作。

  孙连城现在是北莞市官场的“神”,质疑神,是需要勇气的。

  他俩,显然都没有。

  两人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里看到了无奈,然后一言不发,各自走向不同的方向。

  而规划局长王明远,则像是打了胜仗的将军,满面红光。

  他一路小跑,追上正准备上车的孙连城。

  “孙书记!孙书记!”

  孙连城身体一僵,停下脚步,缓缓转身。

  他已经重新戴上了那副“入定”的面具,眼神空洞,表情淡然。

  “王局长,有事?”

  王明远激动得嘴唇都在哆嗦。

  “书记!您的指示,我……”

  “顺其自然。”

  孙连城没等他说完,就吐出了那四个字,然后拉开车门,坐了进去,动作一气呵成。

  车门“砰”地一声关上,像是一道屏障,隔绝了凡尘。

  只留下王明远一个人,站在原地,看着绝尘而去的汽车尾气。

  他非但没有感到被冷落,反而更加激动了。

  “顺其自然!”

  他喃喃自语。

  “书记又对我说了这四个字!这是在肯定我!是在鼓励我放手去干啊!”

  他感觉自己浑身充满了力量。

  当天晚上。

  市规划局的会议室,灯火通明。

  王明远紧急召集了他的核心团队,以及“孙连城思想研究院”的几位骨干成员。

  气氛,比白天市委的常委扩大会议,还要热烈百倍。

  王明远站在巨大的规划图前,像一个正在布道的传教士。

  “同志们!我悟了!我彻底悟了!”

  他一拍桌子,声音因为激动而有些嘶哑。

  “导师今天在会场上那四个字,根本不是什么和稀泥!那是神谕!是砸向我们这些规划匠人头顶的惊雷!”

  在场的所有人,都是他的忠实信徒。

  此刻,他们都用一种朝圣般的目光,注视着他们的“首席大弟子”。

  “王局,您快说!我们都听着!”

  王明远深吸一口气,眼神变得深邃。

  “导师这四个字,是在批判!”

  “批判我们过去那种,‘人类中心主义’的,傲慢的规划思想!”

  “人类中心主义?”

  一个年轻的规划师,显然还没达到这个领悟层次,脸上露出了迷茫。

  王明远重重地点了点头。

  “没错!”

  “我们过去是怎么做规划的?我们看地价,看交通,看人口密度,看财政预算!”

  “我们坐在办公室里,对着冰冷的地图和数据,指指点点,画下一条条自以为是的红线!”

  “我们以为自己在建设城市,但导师告诉我们,我们错了!”

  他指着自己的心口。

  “我们太傲慢了!我们总以为自己是这片土地的主人!”

  “但导师用‘顺其自然’四个字,狠狠地给了我们一记耳光!”

  “公园建在哪里,市民公园,到底该为谁服务?不是为我们这些凡人的意志服务!不该由财政预算和交通便利性来决定!”

  王明明远的声音,陡然拔高。

  “而应该,由‘土地自己’,来说出答案!”

  “由土地自己……说出答案?”

  在场的信徒们,倒吸一口凉气。

  这句话,太有哲学高度了!

  太有环保理念了!

  充满了后现代主义的解构意味!

  他们感觉自己的天灵盖,都被掀开了。

  “可是……王局,土地怎么说话?”又有人提出了那个关键问题。

  王明远笑了。

  笑得自信,笑得胸有成竹。

  “这,就是导师留给我们的,第二个课题!”

  “他只负责提出颠覆性的思想,而我们,负责将思想变成现实!”

  “既然要聆听土地的声音,那我们就不能再用我们人类那套粗鄙、原始的勘探方法!”

  他一挥手,仿佛要将过去的一切都扫进历史的垃圾堆。

  “传统的工程地质评估?那是用来盖楼的!那是强迫土地屈服于我们的意志!”

  “我们要做的,是沟通!是聆听!是感受!”

  他转身,在白板上,龙飞凤舞地写下了五个大字。

  “大地脉搏计划!”

  整个会议室,瞬间安静了下来。

  所有人都被这五个字,震慑住了。

  “我决定!”王明远的声音,如同洪钟大吕,“放弃所有传统评估手段!”

  “我已经联系了省地质大学的李教授,还有南边那家给部队提供技术支持的‘深空科技’公司!”

  “我们要租用他们最先进的设备!”

  “德国进口的,最高精度的探地雷达!可以穿透地表五十米!”

  “还有,军用级别的,高精度红外热成像无人机!可以感知到地表最微弱的温度差异!”

  “同志们!”王明远张开双臂,拥抱着他的伟大构想。

  “我们将用这些设备,对A方案和b方案,以及周边所有可能的区域,进行一次史无前例的,地毯式的扫描!”

  “我们要绘制的,不是什么狗屁的地质结构图!”

  “而是一张,前所未有的——”

  “‘土地生命力地图’!”

  “哪里地下水系最活跃,哪里的地热最稳定,哪里的微生物种群最丰富!哪里,就是这片土地的‘穴位’!是它的‘丹田’!”

  “探地雷达扫出的,是它奔流的‘血脉’!”

  “热成像拍下的,是它呼吸的‘温度’!”

  “我们将用最科学的手段,去寻找最玄学的答案!”

  “哪里的大地脉搏最强劲,哪里,就是公园的选址!”

  “这!才是导师‘顺其自然’的终极奥义!”

  话音落下。

  会议室里,先是死一般的寂静。

  随后,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高!实在是太高了!”

  “王局,您就是导师在人间的代言人啊!”

  “大地脉搏!土地生命力!这思想,领先我们这个时代至少五十年!”

  信徒们激动得面红耳赤,他们感觉自己正在参与一项,足以载入史册的伟大事业。

  第二天。

  孙连城在他的办公室里,看到了这份由规划局连夜赶制出来的,《关于落实“顺其自然”指示精神暨启动“大地脉滚计划”的请示报告》。

  报告的措辞,华丽,充满了激情。

  从道家哲学,一路引申到量子力学,最后落脚到探地雷达和无人机。

  孙连城面无表情地看完了。

  他的内心,毫无波澜,甚至有点想笑。

  搞吧。

  闹吧。

  动静越大越好。

  又是探地雷达,又是无人机,听着就花钱。

  等你们把预算报上来,高建和叶重那两派,为了抢这点经费,又能吵个半年。

  吵来吵去,最后的结果,大概率就是“技术不成熟,数据不明确,建议从长计议”。

  这不正好吗?

  拖。

  就硬拖。

  拖到天荒地老,拖到自己光荣退休。

  他拿起笔,在报告的末尾,签下了自己的意见。

  龙飞凤舞的三个字。

  “知道了。”

  然后,把报告递给了站在一旁,满眼都是崇拜小星星的秘书小张。

  “让他们……顺其自然吧。”

  孙连城并不知道。

  他以为这只是又一场形式主义的闹剧。

  他不知道,那台他嗤之以鼻的,高精度的探地雷达。

  即将扫描出的,根本不是什么虚无缥缈的“大地脉搏”。

  而是一个被尘封在地下深处,足以让整个北莞市,所有人都后背发凉的……

  惊天秘密。

  …

  几天后,城郊。

  A方案和b方案的交界处,一片荒芜的土地上。

  一支由“深空科技”派来的技术小组,正在紧张地忙碌着。

  他们穿着统一的蓝色工作服,正在从一辆重型卡车上,小心翼翼地卸载一台造型复杂的仪器。

  那,就是“大地脉搏计划”的核心——GFx-9型探地雷达。

  一个年轻的技术员,一边调试着设备,一边对旁边的项目主管小声嘀咕。

  “头儿,这玩意儿灵敏度高得吓人,上次在古都,连秦朝的排水渠都给扫出来了。”

  “咱们……真就用它来找什么‘生命力’?”

  项目主管,是王明远亲自挑选的,也是“孙学”的忠实信徒。

  他瞪了年轻技术员一眼。

  “不该问的别问!”

  “我们的任务,不是去理解神谕,是去执行神谕!”

  “你只需要把数据给我完整地扫出来!”

  “我们,是在聆听地球母亲的心跳!”

  技术员撇了撇嘴,没再多说。

  他戴上耳机,按下了仪器的启动按钮。

  一阵低沉的嗡鸣声,开始在荒野上响起。

  仪器前方的显示屏上,绿色的光点和线条,开始迅速地闪动,交织成一片复杂而神秘的,来自地下的图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