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5章 决战前夜:带着“天书”去炸场-《名义:让你整改,你气疯达康书记》

  省委党校的邀请函,是特快专递送来的。

  大红色的封皮。

  烫金的大字。

  ——全省领导干部理论研讨会。

  特邀嘉宾:孙连城。

  备注:压轴发言。

  孙连城捏着这烫手的硬纸壳,感觉像是捏着一张法院传票。

  压轴?

  让他一个只会看星星的闲人,去给全省的精英干部讲理论?

  还是讲那个见鬼的“熵增自毁”?

  这不光是赶鸭子上架。

  这是赶鸭子上烤架。

  他拿起桌上的红色电话。

  必须推掉。

  理由现成的:北莞市刚经历“地震”,人心不稳,主官不能离岗。

  电话通了。

  是省委办公厅。

  “喂,我是孙连城。关于那个研讨会……”

  话没说完。

  一只大手从旁边伸过来,直接按掉了免提键。

  “啪。”

  电话挂断。

  孙连城抬头。

  高建市长不知什么时候进了办公室,一脸恨铁不成钢的表情。

  “连城同志!你糊涂啊!”

  高建把邀请函抢过去,像捧着圣旨一样小心翼翼地抚平上面的褶皱。

  “这是什么?这是机会!天大的机会!”

  “省里这是要树典型!树咱们北莞的典型!”

  “你知道现在外面怎么看我们吗?说我们是‘塌方区’!是‘重灾区’!”

  “我们需要一个声音,去扭转这个印象!”

  高建越说越激动,唾沫星子都快喷到孙连城脸上了。

  “而你,就是这个声音!”

  孙连城往后缩了缩。

  “高市长,我那个报告……你也看了,都是些空话。”

  “空话?”

  高建瞪大了眼睛。

  他从腋下夹着的公文包里,掏出那份被王志强奉为“神作”的初稿。

  已经被翻得卷了边。

  上面密密麻麻做了全是标记。

  虽然大部分标记旁边都打着问号。

  “这怎么能是空话?”

  高建指着其中一段。

  “‘在宏观非线性系统的边界条件下,静默观察本身即构成一种强干预’。”

  高建念得磕磕巴巴。

  他抬起头,一脸真诚地问:“这话什么意思?”

  孙连城张了张嘴。

  他自己也不知道什么意思。

  当时写high了,瞎编的。

  “你看!连我都看不懂!”

  高建猛地一拍大腿,兴奋得满脸通红。

  “这就对了!这就叫水平!”

  “省里那些搞理论的,平时总瞧不起我们这些干实事的,觉得我们是土包子。”

  “这次,你带着这篇东西去,震震他们!”

  “这就叫……那个词怎么说的来着?”

  “降维打击!”

  高建大手一挥,不容置疑。

  “去!必须去!”

  “我让市委办给你备车,最新的红旗h9!”

  “秘书、司机,全带上!行头也要置办新的!”

  “我们要让全省看看,我们北莞干部的精神面貌!”

  孙连城看着陷入自我攻略的高建。

  彻底放弃了挣扎。

  行吧。

  既然你们非要我丢人现眼。

  那就别怪我把场面搞得再大一点。

  当天晚上。

  孙连城办公室的灯,亮了一整夜。

  他没有在修改润色。

  他在“注水”。

  恶意外那种。

  三千字的报告,他觉得还不够“玄”。

  还不够让人看不懂。

  他从书柜最底层翻出了几本落灰的古籍。《道德经》《易经》,还有一本不知道哪来的《量子力学导论》。

  他开始做“摘抄”。

  不管上下文,不管逻辑。

  只要看起来高深莫-测,读起来拗口难懂的句子,通通往里塞。

  “道生一,一生万物,万物皆处于‘薛定谔的猫’之叠加态。”他写下这一句,然后紧跟着接上一段从天文论坛看来的感想:“其最终的‘坍缩’,并非取决于单一观察者,而是由整个行政系统内所有意识体产生的‘量子纠缠’,共同对时空曲率施加影响的结果,一如暗物质对星系旋转速度的无形掌控。”

  完全狗屁不通。

  他又话锋一转,将北莞市的发展比作一个独立的旋涡星系:“任何一项重大决策,在未被执行的瞬间,都如同一个奇点,蕴含着通往无数个平行宇宙的可能性。我们的职责,并非选择最优路径,而是在哈勃定律所揭示的,不断加速膨胀的政策环境中,维持系统的‘道’的稳态,避免过早穿越事件视界,陷入不可逆的行政黑洞。”

  他还嫌不够。

  他又打开电脑,用绘图软件瞎画了几个图表。

  其中一幅,背景是深邃的宇宙星图,上面叠加着类似费曼图的粒子路径,与中国古代的河图洛书交织在一起,无数乱七八糟的线条在几个标着“奇点”的黑点之间跳跃、纠缠。

  他在下面标注:图1-北莞市政策在希尔伯特空间中的波函数演化及暗物质干扰模型。

  做完这一切,天已经快亮了。

  孙连城看着面前这份长达五千字,充斥着古文、量子力学、天体物理名词和鬼画符的“终极报告”。

  他笑了。

  发自内心地笑了。

  这份东西如果拿去念,绝对能把台下的听众全念睡着。

  或者直接把他轰下台。

  这才是他要的效果。

  “小张。”

  他喊了一声。

  一直在外间值班的秘书小张立刻推门进来。

  顶着两个大黑眼圈。

  “书记,您……您一宿没睡?”

  小张看着桌上那份厚了一倍的文稿,又看了看满桌摊开的古籍。

  眼眶瞬间红了。

  太拼了。

  孙书记为了北莞的荣誉,为了这次发言,竟然通宵达志!

  这是什么精神?

  “拿去打印。”

  孙连城把文稿递过去,打了个哈欠。

  “多打几份,做成那种……看起来很高级的小册子。”

  既然要装神弄鬼,道具就得像样点。

  “明白!”

  小张双手接过文稿,感觉沉甸甸的。

  这不是纸。

  这是孙书记的心血啊!

  出发那天。

  北莞市委大院门口,锣鼓喧天。

  不知道是谁走漏了风声,搞得跟送子弟兵上战场一样。

  市委常委班子全体成员列队欢送。

  高建紧紧握着孙连城的手,用力摇晃。

  “连城同志,拜托了!”

  那眼神,仿佛孙连城不是去开会,是去炸碉堡。

  孙连城面无表情。

  他已经被这种荒诞的氛围搞麻木了。

  他坐进崭新的红旗轿车。

  车窗缓缓升起,隔绝了外面的喧嚣。

  他靠在真皮座椅上,长出了一口气。

  终于清静了。

  去省城的路上,他也没闲着。

  他拿着那本精装版的“天书”报告,开始练习。

  他不是练怎么读得流利。

  他是练怎么读得磕巴。

  哪里该停顿得莫名其妙,哪里该把字音咬错,哪里该表现出对自己写的玩意儿也一无所知的迷茫。

  他都一一设计好了。

  一定要让大家看出来,他就是个草包。

  是个只会掉书袋的废物点心。

  三个小时后。

  车子驶入省委党校那庄严肃穆的大门。

  刚停稳,车门就被人从外面拉开了。

  一张热情洋溢的大脸凑了过来。

  是王志强。

  省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

  他看孙连城的眼神,比看亲爹还亲。

  “孙书记!盼星星盼月亮,可算把您盼来了!”

  王志强伸出双手,想扶孙连城下车。

  孙连城躲了一下,自己钻了出来。

  “王主任,太客气了。”

  “应该的!应该的!”

  王志强引着孙连城往里走,压低了声音,一脸神秘。

  “孙书记,这次您可是万众瞩目啊。”

  “咱们省里的理论界,都等着聆听您的‘高见’呢。”

  孙连城心里冷笑。

  等着吧。

  明天就让你们听个够。

  “对了。”

  王志强突然指了指前面不远处的一个背影。

  那人西装笔挺,走路带风,身边围着好几个工作人员,正在一边走一边用平板电脑指指点点。

  “看见那位了吗?”

  “那是东滨市的李副市长。”

  王志强语气里带着一丝竞争的意味。

  “也是这次研讨会的‘明星人物’。”

  “他是搞数字化政务的,据说带来了一套全新的‘城市大脑’系统演示,全是大数据、人工智能那一套。”

  “他放话了,要用数据和模型,重新定义现代城市治理。”

  王志强回过头,看着孙连城。

  “孙书记,他是‘硬科技’,您是‘软哲学’。”

  “明天,就是你们两位的巅峰对决!”

  孙连城停下脚步。

  看着那位李副市长的背影。

  数字化?大数据?

  听起来就很靠谱。

  这才像个正经干活的领导干部。

  孙连城心里突然涌起一股对这位素未谋面的李副市长的敬意。

  好样的。

  明天你好好讲。

  最好把我的风头全抢光。

  让我安安静静地做一个陪衬的小丑。

  “走吧,孙书记,先去看看会场。”

  王志强做了个“请”的手势。

  两人走进党校的大礼堂。

  巨大的穹顶,红色的地毯,金色的主席台。

  能容纳上千人的会场,气势恢宏。

  明天,这里将坐满全省的厅局级以上干部。

  孙连城站在空荡荡的主席台前。

  看着那个孤零零的发言席。

  他摸了摸口袋里那份沉甸甸的“天书”报告。

  来吧。

  明天。

  就在这里。

  彻底终结这一切荒唐的闹剧。

  他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了一个不易察觉的微笑。

  王志强在旁边看着,心里一颤。

  高人就是高人。

  面对如此大场面,竟然还能笑得如此云淡风轻。

  一定是胸有成竹了!

  “孙书记,需要试一下麦克风吗?”

  王志强小心翼翼地问。

  孙连城摇了摇头。

  他转身往外走。

  “不用了。”

  “顺其自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