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成立自己的交易团队!-《期货天才:传奇人生》

  从“无名”茶馆出来,重新汇入街上的人潮,陆寒感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清醒。

  与“信使”的那番对话,像一把锋利的刀,剖开了世界的另一面,让他看到了隐藏在资本市场温情脉脉面纱下的、残酷而冰冷的真相。

  “深渊”的存在,如同一座压在心头的大山。他知道,拒绝了对方的招揽,就等于将自己放在了他们的对立面。下一次交锋,对方绝不会再像这次一样“默许”他的胜利。

  压力,是前所未有的。

  但同时,陆寒的心中,也燃起了一股更加炽热的火焰。

  “信使”那高高在上的姿态,那视众生为棋子的傲慢,彻底激发了陆寒内心最深处的斗志。

  凭什么他们能制定规则?凭什么他们能划分等级?

  想要不被别人当成棋子,唯一的办法,就是让自己变得比下棋的人更强!

  回到猎鹰私募,陆寒把自己关在办公室里,整整一夜。他没有复盘,也没有看行情,而是在一张白纸上,不断地书写、规划。

  天亮时,赵毅推门进来,看到的是双眼布满血丝,但精神却异常亢奋的陆寒,以及那张写满了密密麻麻战略构想的白纸。

  “陆寒,你这是……”赵毅有些担忧。

  “赵总,”陆寒抬起头,目光灼灼,“我想,我们不能再满足于国内市场了。”

  他将那张白纸推到赵毅面前。

  白纸的最顶端,写着几个大字:“全球宏观对冲策略”。

  下面,则是一系列普通人看来如同天书般的目标:LmE(伦敦金属交易所)、cmE(芝加哥商品交易所)、IcE(洲际交易所)、港股、美股、日经指数……

  他要进军国际市场!

  赵毅看着这份野心勃勃的计划,心头巨震。国内市场虽然风起云涌,但终究有迹可循。而国际市场,那是一片真正波澜壮阔,也更加血腥残酷的海洋。那里,盘踞着索罗斯的量子基金、西蒙斯的文艺复兴科技这种真正的史前巨鳄。

  猎鹰私募在国内虽然一战成名,但放眼全球,不过是一叶扁舟。

  “陆寒,这……是不是太快了?”赵毅的语气带着一丝犹豫,“我们的根基还不稳,而且,我们对国际市场的规则和玩法,还不够熟悉。”

  “我知道。”陆寒点了点头,“所以,我需要组建一个,只属于我,或者说,只属于我们这个新战略的核心团队。”

  他圈出了白纸上的另一块区域,上面写着几个岗位:

  首席宏观策略分析师(精通地缘政治与大宗商品)

  量化模型架构师(擅长构建跨市场联动模型)

  顶级风控专家(具备处理极端黑天鹅事件经验)

  王牌交易员(数名,要求心理素质极佳,执行力强)

  陆寒的眼神,变得无比认真。

  “赵总,您和黑豹前辈,是我的领路人,也是猎鹰的定海神针。王浩,是顶尖的技术天才。但我们还需要更多的人才。”

  “‘深渊’之所以强大,是因为他们网罗了各个领域的顶尖人物。我们要想对抗他们,甚至超越他们,就必须拥有自己的‘复仇者联盟’。”

  他不再掩饰自己的野心,他要的,不仅仅是在国际市场上分一杯羹,更是要打造一支足以和“深渊”这种庞然大物抗衡的力量。

  赵毅看着陆寒眼中那不容置疑的决心,沉默了。

  他想起了陆寒是如何在绝境中力挽狂澜的,想起了他创造的一个又一个奇迹。这个年轻人的身上,似乎总有一种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

  或许,自己真的老了。自己的眼界,已经跟不上这个年轻人的脚步了。

  “好!”良久,赵毅重重地点了点头,眼中重新燃起了创业初期的那种激情,“你说得对!与其在国内这片池塘里跟他们耗着,不如直接杀进大海!你要人,我给你找!要钱,公司砸锅卖铁也支持你!”

  他拍了拍陆含的肩膀:“这个团队,就由你来全权负责组建和领导。它将是猎鹰私募内部,最顶尖,最核心的部门,独立运作,直接向我汇报。”

  “就叫它……”赵毅想了想,一字一顿地说道,“‘**破晓’**计划吧。”

  寓意着,划破黑暗,迎接黎明。

  陆寒的眼中,闪过一丝感激。他知道,赵毅这是在用整个公司的未来,去赌他一个人的梦想。

  “谢谢赵总。”

  新的征程,在这一刻,正式开启。

  目标,星辰大海。对手,是那深不可测的……深渊。

  陆寒要组建顶尖交易团队的消息,像一颗石子投入了平静的湖面,迅速在华夏的金融圈内,激起了层层涟漪。

  这道“招贤令”,并非通过传统的招聘网站发布,而是以一种更具分量的方式,在圈内流传。

  ——由猎鹰私募的掌门人赵毅,亲自向几家国内顶尖的猎头公司发出了委托。

  ——由陆寒本人,署名发布在了几个国内最顶级的金融论坛和私募交流群里。

  招募信息写得极其简洁,却又充满了诱惑力。

  “猎鹰私募‘破晓’计划,诚招天下英才,共谋全球市场。”

  “目标:全球宏观对冲。”

  “要求:你必须是你所在领域的绝对顶尖,我们不看履历,只看实战能力。”

  “待遇:行业最高标准 利润分成 核心团队股权激励。”

  “首席操盘手:陆寒。”

  当“陆寒”这两个字,出现在招募信息的最后时,这封招贤令的分量,瞬间被推到了顶峰。

  如今的陆寒,早已不是那个籍籍无名的年轻人。

  他是力挽狂澜,将天狼资本打得吐血的“新生代传奇”。

  他是无数交易员心中的偶像,是策略与胆识的代名词。

  能加入他的团队,与他并肩作战,对于任何一个有野心的金融人才来说,这本身就是一种无法抗拒的诱惑。

  一时间,整个金融圈都为之震动。

  华尔街归来的精英们,在陆家嘴的高档写字楼里,交头接耳。他们中的许多人,在国外见识过真正的对冲基金是如何运作的,回国后却苦于没有施展才华的平台。陆寒的“全球宏观对冲”策略,精准地搔到了他们的痒处。

  “陆寒这是要玩真的啊!国内终于有人,敢朝着这个方向走了!”

  “跟着他,或许真的能干一番大事业。比在这些老牌公募里熬资历,有意思多了。”

  隐藏在民间的高手们,那些在各大论坛上指点江山,或者独自管理着数千万资金的“扫地僧”,也都被惊动了。

  “陆寒的盘局我复盘过,那思路,简直了!要是能跟他学几招,少走十年弯路!”

  “股权激励……这可比拿点死工资有盼头多了。”

  各大金融机构的高层,则反应不一。

  有人嗤之以鼻,认为陆寒太过年轻气盛,不知天高地厚。国际市场是那么好闯的吗?索罗斯都折戟过,他一个毛头小子凭什么?

  “这是捧杀啊!年轻人一朝得志,就忘了自己姓什么了。等着看他怎么栽跟头吧。”

  也有人,则感到了深深的忌惮和威胁。他们敏锐地意识到,陆寒此举,不仅仅是扩张业务,更是在……“抢人”!

  顶尖的人才,永远是金融行业最核心的资源。陆寒利用自己如日中天的声望,登高一呼,势必会搅动整个行业的人才市场。

  一时间,无数的简历,通过各种渠道,雪片般地飞向了猎鹰私募。有毛遂自荐的,有朋友推荐的,甚至还有竞争对手公司里,偷偷发来邮件的。

  赵毅看着那堆积如山的简历,既兴奋又头疼:“千金易得,一将难求。人是来了不少,但真正能入你法眼的,恐怕没几个。”

  陆寒却显得异常平静。他亲自设计了一套极其严苛,甚至有些变态的筛选流程。

  第一轮,是线上笔试。题目涉及宏观经济、地缘政治、金融史、量化模型,甚至还有心理学和哲学。能通过的,百不存一。

  第二轮,是实盘模拟。在一个高度仿真的全球市场环境中,进行为期一周的模拟交易,考察应聘者在压力下的决策能力和风控意识。

  陆寒要的,不是那些履历光鲜的“学霸”,也不是夸夸其谈的“理论家”。

  他要的,是真正的,能上战场的“将军”!

  就在陆寒紧锣密鼓地筛选人才时,他不知道的是,他的这道“招贤令”,也同样被送到了京城。

  一间更为隐秘的会所内,“信使”看着屏幕上那份招募信息,嘴角,勾起了一抹冰冷的弧度。

  “想组建自己的团队,来对抗‘深渊’吗?”他轻声自语,眼中闪过一丝不屑。

  “太天真了。”

  他拿起内部电话,拨通了一个号码。

  “启动‘浊流’计划。既然他想招兵买马,那我们就……送几匹‘特洛伊木马’给他。”

  一场围绕着人才争夺的,没有硝烟的战争,已经悄然打响。

  陆寒的“破晓”计划,从一开始,就注定不会一帆风顺。因为他的对手,已经开始在他未来的团队中,布下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