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渔村购物资-《大力女子反差萌,军少把我狠狠宠》

  苏苹到了说好的地方,四周观察一下,一个挥手就把货全都收到空间了。

  这期间,她没有从自行车下来,收了东西之后,速度就提起来。

  她直接骑到码头去了。

  坐上船,就往县城去了。

  到县城,正好到中午了,就先去国营饭店吃饭。

  到了饭店,吴小妹就看到苏苹了,现在正是饭点,忙得很。

  苏苹让小妹先忙着,虽然现在国营饭店是铁饭碗,但是也不能太傲了。

  不然分分钟给开了。

  小妹平时能偷个懒,那全靠她哥。

  这个年代没人会想得罪大厨。

  她点了一碗馄饨面,吃完跟小妹打声招呼就走了。

  没过一会,后厨的吴刚就听到苏苹来的消息,跑出来问小妹,事情说了没。

  “没呢,刚没来得及,苹姐有急事,就先走了,等她待会回来啊。”

  苏苹到供销社之后,就买了铁锅,看到暖壶,还买了一个。

  她估计全村也没有这个,天天出海,估计都不能喝口热水。

  卖完东西之后,她回到国营饭店。

  刚刚让小妹给留的东西得去拿。

  到了饭店,还没说话呢,就被小妹笑个半死。

  苏苹怕她绑不稳,锅别路上坏了,就绑到自己的背上了。

  现在苏苹就像个行走的乌龟,她能不笑吗。

  吴刚现在也在前厅,一直等着苏苹回来呢,见状赶忙把锅卸下来。

  先放到柜台里,小妹给苏苹倒杯茶,吴刚还从厨房拿了点麻团,酥饼。

  小妹给苏苹介绍吴刚,之后就坐到苏苹桌子前。

  苏苹看到吴大哥这么大块头拘谨的坐在她面前,就猜到他们有事说。

  “吴大哥,小妹,你们要有事,就直接说,这么看着我,怪渗人的。”

  吴刚推了推小妹,让她说。

  结果小妹支支吾吾的半天,也没有说出来,最后还给自己搞得脸红了。

  这……

  最后是吴刚受不了了,开口说的。

  “苏同志,你看小妹也不小了,我们吧,就想找你给介绍个。”

  苏苹是真的没有想到,居然是做媒人。

  “不是,吴大哥,小妹,这事不是我不想帮忙,我也才来没多久,我也不认识人啊。”

  这时,小妹没不好意思了,直接说自己想找个军人,她打小就崇拜军人。

  这下,苏苹是知道了,她想起来赵二娃了,上次见面的时候,还说请她帮忙介绍对象呢。

  当时,苏苹是记心里了,但实在是真的没人,现在刚好。

  这么想着,苏苹就问小妹对于对象有什么想法。

  小妹说没想法,她相信国家。

  苏苹又问了其他的,也都说没有,她就没有再问了。

  她把赵二娃的情况说了之后,约好之后见面的时间,她就回了。

  吴刚帮忙把锅重新绑好,再把她要的包子馒头啥的装好,还给多装了一包中午的肉菜。

  凉拌猪杂,里面有猪头肉、猪肝、猪肺、猪大肠,加上洋葱香菜花生米,用醋和辣椒油一拌,是道下酒的好菜。

  苏苹也没有推辞,道谢之后就往码头走。

  身后的吴刚看苏苹提着大包小包的样子,是越看越吃惊。

  跟小妹说:“小妹,你这苹姐不是一般人啊,刚那大铁锅我手拎过的,就是我拎都有点吃力,更别说还有这么多东西了。”

  吴小妹骄傲的抬头,“那是,我姐妹,就没有不厉害的。”

  “对,你以后就跟你苹姐好好学学,别去找你那不三不四的朋友了。”

  他说完就回厨房了,现在天色不早,得忙活晚上的菜了。

  徒留身后的小妹一人深思。

  苏苹回到海岛,骑上自行车往小渔村走。

  要到的时候,从空间拿出大米和玉米面。

  村口大树下坐着的老人,看苏苹这么快的回来了,赶忙让小娃娃去叫郭小东。

  苏苹也没有往村里走,停下来,也坐在这群老人旁边一起闲聊。

  等郭小东来了,她已和这群老人聊好多了。

  郭小东看到苏苹车上的铁锅,又看到口袋,猜到里面是粮食。

  高兴的围着苏苹的自行车直转悠。

  一直吱哇乱叫。

  看完之后拉着苏苹眼含热泪,哽咽着要说什么。

  苏苹直接一句话,“收。”

  郭小东瞬间变脸,眼里哪还有眼泪。

  苏苹把东西全都从车上卸了下来。

  把口袋打开给他看。

  郭小东看到袋子里的粮食,用手翻了翻粮食。

  “苏同志,这不太对啊。”

  “不对,哪不对啊,不够秤吗?”

  “不是,够秤,就是这也太好了,这玉米面全是玉米啊,这大米里面也没加麸皮,就是这得多少钱啊?”

  他怕他们的钱不够。

  害,她还以为是什么呢。

  “没事啊,就是市场价,我不收你们多的。”

  “你找人来拿吧,这热水壶也是你们的,算是我送的,这样你们出海也能喝口热水。”

  “姐,现在你就是我亲姐啊。”

  “别,你好好干活就行,粮食不多,别介意啊,我就先走了。”

  苏苹走后,郭小东就被人围成一圈。

  “小东子,东哥。”声音此起彼伏。

  “乡亲们,有细粮了,今天吃大米粥,用铁锅做饭,炒菜吃。”

  大家都在欢呼,小伙子们都在说今晚早点出海,给苏苹多打点鱼。

  老人也说去赶海,他们好多都是赶海的好手,海肠和生蚝,那是一找一个准。

  今晚,这个小渔村好像焕发了新的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