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运河风光,漕运现-《穿越红楼,我是天可汗》

  船队继续南下。

  过了那段狭窄河道后,运河逐渐变得开阔起来。

  赵钰对推船事件毫无挂怀,很快又被窗外流动的景象吸引了全部注意力。

  两岸的景色,愈发不同。

  北方的雄浑苍凉渐渐褪去。

  取而代之的,是水网纵横,稻田阡陌,白墙黛瓦的村落点缀其间。

  拱桥如月,不时从船顶掠过。

  岸边的柳树抽出了嫩绿的新芽,随风摇曳。

  赵钰趴在舷窗边,看得津津有味。

  “好多水啊。”他感叹。

  “房子尖尖的。”

  “那牛好瘦。”

  他的评论依旧简单直接,带着大学生略显匮乏的形容词。

  但眼中的好奇和兴奋,却是真真切切的。

  林如海偶尔也会出来透口气,站在甲板另一侧,远眺两岸。

  他的目光,却更多停留在运河本身,以及其上穿梭往来的船只上。

  这里的漕运,明显比北方河段繁忙得多。

  大大小小的船只,如同过江之鲫,挤满了河道。

  有官船,有商船,更多的是漕船。

  那些漕船,形制统一,吃水极深,显然满载着货物。

  船帮上刷着不同的字号和标记。

  “江淮”、“徐泗”、“凤阳”……代表着不同的漕帮派系。

  船上的漕工,多是精壮汉子。

  皮肤黝黑,身手矫健。

  喊着粗犷有力的号子,操控着巨大的船只在拥挤的河道中灵活穿行。

  他们的眼神,往往带着跑江湖的油滑和警惕。

  看到这支旗帜鲜明的钦差船队,都会下意识地放缓速度,让出主航道。

  目光在官船上扫过,带着审视和掂量。

  赵钰也看到了那些漕船。

  他觉得那些船又大又笨,装得满满当当。

  “他们的船好重,跑得慢。”他评价道。

  林如海闻言,心中苦笑。

  那里面装的,可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漕粮,以及……或许还有别的东西。

  越往南,漕运的脉络越发清晰。

  沿途重要的码头、闸口,都有漕帮的人看守、调度。

  他们似乎自成体系,拥有不小的权力。

  甚至连一些地方上的小吏,对他们也颇为客气。

  “这运河,就像是他们的地盘。”林如海对身边的师爷低声说了一句,语气沉重。

  师爷默默点头。

  赵钰却看到了另一面。

  漕船之间,有时也会因为争抢航道发生口角。

  骂骂咧咧,互不相让。

  甚至有用长篙互相推搡的。

  每当这时,赵钰就会看得格外起劲。

  “打起来!打起来!”他甚至会小声嘀咕,完全是看热闹不嫌事大。

  福安在一旁听得冷汗直流,连忙小声劝:“殿下,可不敢这么说……”

  有一次,两艘漕船为了抢过一道闸口,几乎撞在一起。

  船上的漕工互相怒骂,气氛紧张。

  赵钰看得目不转睛。

  忽然,他扯开嗓子,对着那边大喊一声:

  “喂!别吵了!一起过不行吗!”

  他嗓门洪亮,又是顺风。

  声音清晰地传到了那两条船上。

  正吵得面红耳赤的漕工们都是一愣,齐刷刷地扭头看过来。

  看到官船上那个衣着华贵、扒着船舷、一脸“快打呀我看戏”表情的年轻公子哥,都有些莫名其妙。

  然后,不知是谁先笑了一下。

  紧张的气氛竟然莫名缓和了。

  两条船互相骂咧咧地最终错开,依次过了闸口。

  赵钰失望地撇撇嘴:“没打起来,没劲。”

  林如海在一旁看着,心情复杂。

  这傻王爷,似乎总能以这种匪夷所思的方式,介入到某些事情中。

  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

  除了漕船,运河上也少不了各式各样的商船。

  运丝绸的,运瓷器的,运茶叶的,运南北杂货的。

  帆影交错,货物云集。

  尽显出南方经济的繁荣和活力。

  赵钰对商船的兴趣更大。

  尤其是那些装着各色特产食物的船。

  “那船上装的什么?闻着好香!”

  “哎!那条船!上面好多橘子!”

  “那是腌鱼吗?味道好冲!”

  他像只好奇的小狗,鼻子抽动着,辨认着空气中各种混杂的味道。

  时不时就要求福安去打听,那是什么船,装的什么好吃的。

  甚至有一次,看到一艘满载着新鲜枇杷的小船靠近,他直接让侍卫放下小船,去买了满满一篮子回来。

  然后就在甲板上,吃得汁水淋漓,不亦乐乎。

  林如海看着他那无忧无虑的样子,再想想自己肩负的重任,只能无奈摇头。

  运河风光,在赵钰眼里是新鲜好玩。

  在林如海眼里,却是错综复杂的利益网络和重重危机。

  这一日,船队在一个较大的漕运码头临时停靠补给。

  码头上人声鼎沸,力夫喊着号子装卸货物。

  各色人等穿梭不息。

  漕帮的管事穿着绸衫,拿着算盘,指挥若定。

  税吏在一旁查验文书,收取厘金。

  小贩的叫卖声此起彼伏。

  好一派繁忙景象。

  赵钰被特许在严密护卫下,到甲板上放风。

  他看着下面热闹的场景,觉得比宫里好玩多了。

  这时,几个漕工扛着沉重的麻包从船边经过。

  号子声沉重有力。

  赵钰看他们辛苦,忽然从旁边的点心盘子里抓了一把芝麻糖。

  隔着船舷就扔了下去。

  “喂!请你们吃糖!”

  那几个漕工被天降糖雨砸得一懵,抬头看到船上那位贵气逼人却又行为古怪的公子,面面相觑,不知该作何反应。

  还是一个小头目机灵,赶紧躬身赔笑:“谢……谢爷赏!”

  然后催促着手下赶紧扛包走人。

  林如海将这一幕看在眼里,心中微动。

  他走下船,来到码头上,看似随意地与那名收下糖的小头目攀谈起来。

  “方才船上是在下的小主人,年少顽皮,唐突各位了。”林如海语气温和。

  那小头目见林如海气度不凡,连忙摆手:“不敢不敢,爷太客气了。小公子……心善。”

  林如海笑了笑,话锋一转:

  “今年这漕运,似乎格外繁忙?”

  小头目叹了口气:

  “可不是嘛!漕粮任务重,兄弟们都快跑断腿了。”

  “哦?”林如海故作好奇,

  “听闻近来这运河上也不太平?可有此事?”

  小头目眼神闪烁了一下,打了个哈哈:“还好还好,有各位官爷镇着,宵小之辈不敢放肆。就是……咳,就是些小麻烦。”

  他显然不愿多说,匆匆应付几句,就借口忙活溜走了。

  林如海看着他的背影,目光深邃。

  小麻烦?

  恐怕没那么简单。

  他回到船上,看到赵钰正拿着望远镜,这本西洋贡品,却被赵钰当玩具要了来,饶有兴致地观察着码头上来来往往的人。

  一边看还一边评论:

  “那个人走路好像鸭子。”

  “那个胖子脸上有颗大痣。”

  “哇!那个人扛了三个包!”

  林如海听着他这些毫无意义的观察,刚刚升起的一点借助其力探查线索的念头,又瞬间熄灭了。

  运河风光无限。

  漕运脉络初现。

  但对于这位雍王殿下而言,这一切,或许真的只是一场新奇有趣的旅行。

  而真正的暗流,还隐藏在水面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