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7章 迈出第一步-《官道红颜:她们助我一路升迁》

  当林远从贺董那间古色古香的书房里走出来时,外面的天色已经彻底黑了。

  走廊里的感应灯,随着他的脚步,一盏盏地亮起,如同为他铺开了一条通往未来的道路。

  整个人经历了一场高强度的思想博弈,他的后背已经被汗浸湿。

  他精神高度紧绷,却又带着一种酣畅淋漓的快意。

  那部卫星电话里的三分钟对话,以及最后那句“我只给你一次机会”,至今仍在他的脑海中回响。

  他知道自己赌赢了。

  虽然前路依旧迷雾重重,但他终究是为江南之芯集团赢得了那张宝贵的入场券。

  李俊峰早已在走廊的尽头等候多时。

  看到林远出来,他立刻迎了上来,眼神中满是急切。

  “林主任,怎么样?”

  林远看着他,脸上露出了自来到佛城后的第一个发自内心的笑容。

  他没有直接回答,而是伸出手,重重地拍了拍李俊峰的肩膀。

  “李总,准备好迎接一场硬仗吧。”

  李俊峰先是一愣,随即那张微胖的脸上,瞬间绽放出了狂喜。

  他知道,林远成功了!

  “太好了!太好了!”他激动得有些语无伦次,用力地握住林远的手,“林主任,我……我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了!”

  “什么都别说。”林远笑了笑,“走吧,边走边谈。时间紧迫,我们需要尽快敲定一个合作框架。”

  两人并肩走在DM集团那灯火通明的园区里,晚风习习,吹散了连日来的压抑与阴霾。

  “李总,”林远开门见山,“既然大老板已经点头,那我们双方的合作,就必须立刻进入实质性阶段。我需要你这边,尽快成立一个专项对接小组,由你亲自挂帅。”

  “没问题!”李俊峰毫不犹豫地答应下来,“我回去就办!明天一早,人员名单就能交到你手上!”

  “好。”林远点了点头,继续说道,“我们集团这边,也会成立一个专项服务团队,由我们的总裁刘华美和首席技术官王海冰,共同负责。具体的商业条款,由刘总带队跟你们谈。所有的技术适配与优化,由王总工带队直接入驻你们的研发中心。”

  “规格很高,这样的配置再好不过,以后有很多重大事项可以当场就能拍板了。”李俊峰点点头。

  让集团的二号和三号人物,亲自带队来,这样方便后续的合作细节的快速敲定。

  不用再让双方的代表来回的汇报、请示。

  而且林远这边团队的高规格,在DM集团高层看来,是对项目的重视与尊重。

  “我认为规格不高。”林远的眼神,变得无比认真,“DM是我们战略的第一站,也是最重要的一块压舱石。这一仗,我们必须打得漂漂亮亮,打成一个足以震动整个行业的样板工程!所以我们必须拿出百分之二百的诚意和资源。”

  他看着李俊峰,一字一句地说道:“我不仅要让你们用上我们的芯片,我还要帮你们把搭载了启明一号的产品,做成爆款!”

  这番话很具感染力,让李俊峰彻底动容了。

  他能感受到,林远不是在跟他谈一笔简单的生意,他是在把他当成一个真正的战略盟友。

  “林主任,你放心。”李俊峰的语气,变得无比郑重,“我李俊峰,也把话撂在这儿。只要你们能拿出真正过硬的产品和服务,我就是拼着这张老脸不要,也会在集团内部为你们争取到最好的资源倾斜!”

  两人相视一笑,一切尽在不言中。

  一种属于男人之间的,惺惺相惜的友谊,在这一刻悄然建立。

  他们边走边谈,很快就将一个初步的合作框架,敲定了下来。

  从成立联合实验室,到共享开发平台;

  从第一批一百万片“启明一号”的免费供货协议,到后续的成本分摊与利润分成模式;

  从联合市场推广,到共同应对舆论风险……

  两人都是各自领域里顶级的操盘手,思维同频,逻辑清晰,许多问题往往一点就透,合作细节的敲定,效率高得惊人。

  不知不觉,已经走到了园区的大门口。

  李俊峰看了一眼手表,说道:“林主任,时间不早了,我送你去机场吧。”

  “太麻烦你了,李总。”

  “不麻烦!”李俊峰摆了摆手,脸上带着真诚的笑容,“能为你这位未来的风云人物当一次司机,是我的荣幸。”

  在前往机场的路上,两人没有再谈工作,而是像两个相交多年的老友,聊起了各自的人生感慨。

  从创业的艰辛,到管理的困惑;从对中国制造业未来的担忧,到对核心技术自主的渴望……

  他们发现,虽然两人身份不同,经历各异,但在内心最深处,却有着惊人相似的理想与抱负。

  抵达机场,临别之际。

  林远伸出手,紧紧地握住了李俊峰的手。

  “李总,这次真的多谢你了。没有你,我连贺董的面都见不到。”

  “不。”李俊峰摇了摇头,眼神无比真诚地看着他,“该说谢谢的人,是我。”

  “是你让我看到了,未来的另一种可能性。”他顿了顿,脸上露出了复杂的笑容,“林主任,你前途不可限量啊。也许以后,你真的能创造奇迹。”

  次日上午,江南之芯集团总部。

  一场关乎集团命运的会议正在紧张地进行。

  会议室里,座无虚席。

  林远、刘华美、王海冰、以及十几个从各个项目组抽调出来的,最顶尖的技术和商务骨干,全部到齐。

  所有人的脸上,都带着一种压抑不住的兴奋与激动。

  与DM集团达成战略合作的初步意向,这个消息像一颗惊雷,在集团内部迅速传开,彻底点燃了所有人的斗志。

  不管怎么说,他们农村包围城市的第一步,总算是迈出去了。

  “同志们!”林远站在会议室的最前方,声音洪亮,充满了力量,

  “我们与DM集团的合作,已经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这不仅仅是我们的第一笔大单,更是我们江南之芯集团向整个市场亮出的第一剑。”

  “这一剑,我们必须挥得稳、准、狠!要让所有人看到我们的实力,看到我们的决心!”

  他的目光,扫过在场的每一个人。

  “但是,越是这种时候,我们越要冷静。DM是世界五百强,他们的要求可能会比石坚教授更苛刻,更复杂。我们接下来要面对的是场攻坚战!”

  “所以,今天召集大家来,就是要集思广益,将我们与DM合作的所有细节、所有可能遇到的问题,都掰开了,揉碎了,一一讨论清楚,拿出一套成熟的执行方案!”

  会议室里的气氛,瞬间变得严肃而又专注。

  一块巨大的电子白板上,刘华美亲自操刀,将整个合作项目,拆解成了十几个大的模块。

  1. 联合实验室的组建与管理。

  2. DM专项服务团队的人员构成与职责划分。

  3. 启明一号DM特供版的硬件适配与优化方案。

  4. 针对DM M-Srt智能家居生态的软件驱动开发。

  5. 首批一百万片芯片的生产、品控与交付流程。

  6. 联合市场推广与品牌宣传策略。

  7. 知识产权的归属与保护。

  8. 后续成本分摊与利润分成模型的精算。

  9. 风险应对预案:技术风险、市场风险、舆论风险。

  每一个模块下面,又被细分成了几十个具体的执行节点。

  整个白板,很快就被密密麻麻的文字和流程图所填满。

  一场堪称头脑风暴的马拉松式会议,正式开始。

  “第一个问题,联合实验室的选址和人员构成。”刘华美率先抛出了议题,

  “我的建议是,实验室必须建在佛城,DM集团的总部园区里。我们的人要和他们的人,吃住都在一起,24小时无缝对接。团队构成上,我建议采用混合编队的模式,我们出技术骨干,他们出产品经理,共同组成项目组,责任共担,利益共享。”

  “我同意。”王海冰立刻点头,“搞技术攻关,最怕的就是两张皮。我们的人不懂他们的产品逻辑,他们的人不懂我们的芯片底层。只有把人捏合在一起,才能真正爆发出战斗力。”

  “好,这个问题通过。”林远当场拍板,“老王,你回去立刻从你手下挑出十个精兵强将,随时准备开赴佛城。”

  “第二个问题,软件驱动开发。”一个负责软件的年轻工程师站了起来,面带难色,“刘总,DM集团的M-Srt系统,是基于谷歌的安卓底层深度定制的。而我们的天璇架构,虽然兼容安卓,但在驱动的优化上,还没有大规模商业应用的经验。要让他们的系统,完美地发挥出我们芯片的性能,这需要海量的工作,我担心……”

  “你的担心,我明白。”林远打断了他,“所以,我决定将我们集团50%的软件工程师资源,全部投入到DM集团的项目中来!不仅如此,”他的目光转向刘华美,

  “刘总立刻以集团的名义,面向全国高薪招聘开发人才。薪水,直接对标华为和阿里!我要在最短的时间内,为这次的项目组建起一支软件攻坚军团。”

  “是!”刘华美点头应下。

  “第三个问题,关于首批一百万片芯片的生产和品控。”一个负责生产的经理站了起来,“主任,以我们现有产线的良品率,要在一个月内,拿出一百万片达到DM标准的芯片,压力非常大。我建议,是不是可以适当放宽一些品控标准……”

  “不行!”林远想也不想就否决了,“这是我们的第一仗,任何一点瑕疵,都可能导致我们满盘皆输!品控,绝不能有半点妥协!”

  他的眼神,变得无比严厉。

  “我给你加人,加设备,加预算!我只有一个要求,交付给DM的每一枚芯片,都必须是优等品!如果做不到,你这个生产部经理就地免职。”

  那名经理被林远的气势,吓得浑身一颤,连忙立正保证:“保证完成任务!”

  会议一直从上午,开到了深夜。

  午饭和晚饭,都是盒饭在会议室里解决的。

  所有人都像是上紧了发条的机器,围绕着那块巨大的白板,激烈地讨论、争辩、甚至拍桌子。

  每一个细节,都被反复地推敲;

  每一个风险,都被预设了多种应对方案。

  当会议结束时,那块原本只是框架的白板,已经变成了一张详尽到每一个具体负责人、每一个时间节点的作战图。

  众人散去后,王海冰却又单独留了下来,走进了林远的办公室。

  “主任,有个事得跟您单独汇报一下。”他的脸上,带着一丝兴奋,又有一丝凝重。

  “什么事?”林远为他倒了杯热茶。

  “关于石教授提的那个难题,”王海冰喝了口茶,压低了声音,“柳总请来的那个华为团队,真不是盖的。他们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思路。”

  “哦?”林远瞬间来了精神。

  “他们建议,我们可以暂时绕开完全重写指令集这个最难的关卡,尝试开发一种硬件翻译层。”王海冰说道。

  “简单来说,就是在我们的芯片内部,集成一个专门的翻译官。让它来负责,将上层的应用指令,实时无损地翻译成我们天璇架构能听懂的语言。这样我们就可以在软件层面,实现对RISC-V的逻辑隔离。”

  “这个方案,能行吗?”林远追问道。

  “理论上,是可行的。”王海冰的表情,变得有些凝重,

  “但是,这东西对芯片的设计能力和功耗控制,要求极高。等于是在一个房子里,再盖一个小房子。而且,开发难度和工作量,同样是不小。那个团队的负责人说,以他们之前的经验,最乐观的估计,也需要至少一年的时间,才有可能拿出第一版的工程样品。”

  “一年……”林远闻言,眉头再次紧紧地锁了起来。

  石坚教授给他们的时间,只有三个月。

  “不过,也算是有了一点突破。”王海冰看出了林远的失落,连忙安慰道,“至少我们看到了一条模糊的路,不再是完全的死胡同了。”

  “嗯。”林远点了点头,拍了拍他的肩膀,“慢工出细活,你不用着急。世界上的事,就怕认真二字。你们只要认认真真地去做,总会有水滴石穿的那一天。”

  送走王海冰,林远一个人,再次陷入了沉思。

  与DM集团的合作,虽然迈出了关键一步,但依旧充满了变数。

  而“远望号”那座遥不可及的高山,更是压得他有些喘不过气来。

  两条路,都很难。

  他感觉自己,就像一个走钢丝的人,必须在两条摇摇欲坠的钢丝上同时保持平衡,才能艰难地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