怼金鸡奖,沈言第一人,也不是最后一个…
甚至他的语气都不是最强硬的!
当年,冯晓刚《一声叹息》遭到金鸡奖组委会的冷落,他直接炮轰:这是组委会的偏见造成的。他们一是认为,市场火爆的影片必然流俗、艺术性差;二是认为自己不是电影科班出身,半路出家的拍不出艺术品。金鸡奖评委们的认识可能有待提高,并扬言:“我可以永远不参加金鸡奖的评选,这没有什么。但没有我的电影,他们会很没有面子。我现在认清了他们的立场,就是和观众对立。”
对于冯晓刚的意见,当时的影协秘书长张思涛直言:“我们不会有什么损失。我也没听说过他有这样的本事!”
不过,沈言很快发了一篇微博,解释自己缺席金鸡奖的原因:“我前天回国,昨天就来了象山,《火星救援》是目前我做过的最大规模的电影…如果算上后期特效员工,整个戏从立项到制作,接近6500人参与…统筹这么大的项目,我实在走不开…向各位评委道歉。”
嗯?
道歉?
这不是沈言的风格啊!
原因很简单,今年的评委会秘书长是康健民老先生,原潇湘电影厂厂长,二叔的老领导!
也是他据理力争,《中国合伙人》才拿了原创剧本奖以及评委会特别奖…
不出意外的话,下一届金鸡奖,他依然是秘书长…
不过,他还是吐槽了一下:“也挺好的,至少我的三千万粉丝都摘掉有这个金鸡奖了,他们未必知道奥斯卡哦!另外,提醒一句,电影艺术其实是大众艺术,一个大众艺术脱离了群众,自然就会死气沉沉!”
……
圈子文化!
进了圈子,你就不需要再十分的努力,只要半分努力,圈子里的人就会给你捧成精品,反正话语权都在这个圈子里。
《纯洁心灵逐梦演艺圈》这种屎一样的玩意儿都能被一群金鸡百花奖大佬闭着眼一顿吹,你说这奖还有个鸡毛的意义?
这群人占据了中国电影评奖市场!
已经彻底丧失了最起码的廉耻心,他们现在只需要圈圈相护、圈圈相吹就可以了。
每年看一些颁奖,政治,资本,资历,派系什么都平衡到了,就是少了电影的纯粹。
颁奖是为了鼓励创作,让电影节、电影奖成为电影市场、电影创作的指挥棒。
但金鸡奖非但没有成为电影市场风向标,没有成为观众意见和拍片潮流的传感器,反而屡屡引起观众和媒体不满。
诶,金马奖出了事之后,金鸡举办地指定在厦门,意思已经很明显了,就是要把金鸡奖的定位再提高一层。
第一年其实还可以,有官方要求控制质量。
第二届开始,圈子自己直接利益勾结…
再后来,干脆不加掩饰了…
《封神》拿了最佳影片…
啧啧…
不过,沈言是真的无视这个奖项…
吐槽了一句,然后就不管了…
他已经进入拍摄模式了!
至于金鸡奖主办方…压根没有反应!
一堆媒体早就批评过金鸡奖了,也没见它们有任何回应…
事实上,金鸡奖一帮评委们还在讨论‘电影应不应该迎合市场’这种老生常谈的话题呢!
而且,都已经给《中国合伙人》提名了,你还想咋地?
真给你颁奖?
你受得起吗?
……
九月,电影市场迎来低潮…
今年暑期档还真没咋弄国产电影保护,《速度与激情6》、《环太平洋》都在7月末上映的!
这就导致9月的档期缺乏大型的好莱坞电影。
只有两部电影,《极乐空间》以及《了不起的盖茨比》…
后者是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主演,成本1.05亿美元,北美票房1.45亿,全球3.5亿美元,内地票房…8000万人民币!
没错,小李子主演,票房没过亿!
这电影很好看,表层叙述是舔狗舔到最后一无所有的故事。内在是一个由时代催生的newney试图取得正统变成oldney遭遇失败的故事。
汇聚了一批优秀的创作者,导演巴兹·鲁赫曼,代表作《红磨坊》、《澳洲乱世情》。
演员莱昂纳多·里卡普里奥、凯瑞·穆里根、托比·马奎尔等等。
电影尽最大努力去在细节和精神内涵方面重现原著,无论是置景、服装还是道具、化妆…最终结果却差强人意。
最主要的原因可能在于过度采用商业化的方式来展现盖茨比曾经有过的纸醉金迷的浮华生活,豪宅里的舞会拍摄的如同舞台剧、音乐剧甚至如室内狂欢节,与电影的基本节奏误差太多,对整部电影的主题不但没有起到烘托作用反而成了一种伤害…
即便不是很经典,以小李子的人气也不至于一个亿票房都拿不到!
最主要,还是宣传主打的文艺爱情片——再度遭遇了《悲惨世界》、《国王的演讲》等进口文艺片国内票房低迷的命运,上映三天票房2730万。
后来,眼瞅着没什么人看,干脆又换成了美国版《小时代》…
就…更没人看了!
不过沈言还挺喜欢的,专门发了篇微博‘《了不起的盖茨比》,一个舔狗不得好死的电影…即便你长得像莱昂那多,也不行!’
哦,沈言虽然在象山拍戏,但还是挺自由的,每天也就10个小时左右,很少加班…
电影,一旦采取工业化制作流程,就很像工厂的流水线作业…
每一步都有严格的标准和操作规范。
当然啦,电影本身还是以故事性为主。
所谓的工业化水准也是为讲好故事服务的,不追求把故事讲好,而片面的追求所谓的电影工业化水准,是舍本逐末了。
实话实说,《火星救援》的拍摄难度也不高…
遇到问题,解决问题。
就像科学实验,一步一个脚印,慢慢做就行。
就是沈滕很受罪…
毕竟宇航服太重了!
每天拍完戏,他都一身汗…
嗯,最开始他还不愿意穿纸尿裤,想着拍戏的时候尽量不喝水不上厕所。
但不行啊,你肯定要喝水的!
后来实在不行了——每次穿衣服、脱衣服都要半个小时以上,实在是耽误时间,只能充满屈辱的穿了纸尿裤…
沈言为了宽慰他,查了资料,然后道:“你要知道真实的宇航员都是穿戴纸尿裤的!杨利伟都穿!”
沈滕不接受PUA:“可我只是演员啊!”
“…那你穿不穿吧?”
甚至他的语气都不是最强硬的!
当年,冯晓刚《一声叹息》遭到金鸡奖组委会的冷落,他直接炮轰:这是组委会的偏见造成的。他们一是认为,市场火爆的影片必然流俗、艺术性差;二是认为自己不是电影科班出身,半路出家的拍不出艺术品。金鸡奖评委们的认识可能有待提高,并扬言:“我可以永远不参加金鸡奖的评选,这没有什么。但没有我的电影,他们会很没有面子。我现在认清了他们的立场,就是和观众对立。”
对于冯晓刚的意见,当时的影协秘书长张思涛直言:“我们不会有什么损失。我也没听说过他有这样的本事!”
不过,沈言很快发了一篇微博,解释自己缺席金鸡奖的原因:“我前天回国,昨天就来了象山,《火星救援》是目前我做过的最大规模的电影…如果算上后期特效员工,整个戏从立项到制作,接近6500人参与…统筹这么大的项目,我实在走不开…向各位评委道歉。”
嗯?
道歉?
这不是沈言的风格啊!
原因很简单,今年的评委会秘书长是康健民老先生,原潇湘电影厂厂长,二叔的老领导!
也是他据理力争,《中国合伙人》才拿了原创剧本奖以及评委会特别奖…
不出意外的话,下一届金鸡奖,他依然是秘书长…
不过,他还是吐槽了一下:“也挺好的,至少我的三千万粉丝都摘掉有这个金鸡奖了,他们未必知道奥斯卡哦!另外,提醒一句,电影艺术其实是大众艺术,一个大众艺术脱离了群众,自然就会死气沉沉!”
……
圈子文化!
进了圈子,你就不需要再十分的努力,只要半分努力,圈子里的人就会给你捧成精品,反正话语权都在这个圈子里。
《纯洁心灵逐梦演艺圈》这种屎一样的玩意儿都能被一群金鸡百花奖大佬闭着眼一顿吹,你说这奖还有个鸡毛的意义?
这群人占据了中国电影评奖市场!
已经彻底丧失了最起码的廉耻心,他们现在只需要圈圈相护、圈圈相吹就可以了。
每年看一些颁奖,政治,资本,资历,派系什么都平衡到了,就是少了电影的纯粹。
颁奖是为了鼓励创作,让电影节、电影奖成为电影市场、电影创作的指挥棒。
但金鸡奖非但没有成为电影市场风向标,没有成为观众意见和拍片潮流的传感器,反而屡屡引起观众和媒体不满。
诶,金马奖出了事之后,金鸡举办地指定在厦门,意思已经很明显了,就是要把金鸡奖的定位再提高一层。
第一年其实还可以,有官方要求控制质量。
第二届开始,圈子自己直接利益勾结…
再后来,干脆不加掩饰了…
《封神》拿了最佳影片…
啧啧…
不过,沈言是真的无视这个奖项…
吐槽了一句,然后就不管了…
他已经进入拍摄模式了!
至于金鸡奖主办方…压根没有反应!
一堆媒体早就批评过金鸡奖了,也没见它们有任何回应…
事实上,金鸡奖一帮评委们还在讨论‘电影应不应该迎合市场’这种老生常谈的话题呢!
而且,都已经给《中国合伙人》提名了,你还想咋地?
真给你颁奖?
你受得起吗?
……
九月,电影市场迎来低潮…
今年暑期档还真没咋弄国产电影保护,《速度与激情6》、《环太平洋》都在7月末上映的!
这就导致9月的档期缺乏大型的好莱坞电影。
只有两部电影,《极乐空间》以及《了不起的盖茨比》…
后者是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主演,成本1.05亿美元,北美票房1.45亿,全球3.5亿美元,内地票房…8000万人民币!
没错,小李子主演,票房没过亿!
这电影很好看,表层叙述是舔狗舔到最后一无所有的故事。内在是一个由时代催生的newney试图取得正统变成oldney遭遇失败的故事。
汇聚了一批优秀的创作者,导演巴兹·鲁赫曼,代表作《红磨坊》、《澳洲乱世情》。
演员莱昂纳多·里卡普里奥、凯瑞·穆里根、托比·马奎尔等等。
电影尽最大努力去在细节和精神内涵方面重现原著,无论是置景、服装还是道具、化妆…最终结果却差强人意。
最主要的原因可能在于过度采用商业化的方式来展现盖茨比曾经有过的纸醉金迷的浮华生活,豪宅里的舞会拍摄的如同舞台剧、音乐剧甚至如室内狂欢节,与电影的基本节奏误差太多,对整部电影的主题不但没有起到烘托作用反而成了一种伤害…
即便不是很经典,以小李子的人气也不至于一个亿票房都拿不到!
最主要,还是宣传主打的文艺爱情片——再度遭遇了《悲惨世界》、《国王的演讲》等进口文艺片国内票房低迷的命运,上映三天票房2730万。
后来,眼瞅着没什么人看,干脆又换成了美国版《小时代》…
就…更没人看了!
不过沈言还挺喜欢的,专门发了篇微博‘《了不起的盖茨比》,一个舔狗不得好死的电影…即便你长得像莱昂那多,也不行!’
哦,沈言虽然在象山拍戏,但还是挺自由的,每天也就10个小时左右,很少加班…
电影,一旦采取工业化制作流程,就很像工厂的流水线作业…
每一步都有严格的标准和操作规范。
当然啦,电影本身还是以故事性为主。
所谓的工业化水准也是为讲好故事服务的,不追求把故事讲好,而片面的追求所谓的电影工业化水准,是舍本逐末了。
实话实说,《火星救援》的拍摄难度也不高…
遇到问题,解决问题。
就像科学实验,一步一个脚印,慢慢做就行。
就是沈滕很受罪…
毕竟宇航服太重了!
每天拍完戏,他都一身汗…
嗯,最开始他还不愿意穿纸尿裤,想着拍戏的时候尽量不喝水不上厕所。
但不行啊,你肯定要喝水的!
后来实在不行了——每次穿衣服、脱衣服都要半个小时以上,实在是耽误时间,只能充满屈辱的穿了纸尿裤…
沈言为了宽慰他,查了资料,然后道:“你要知道真实的宇航员都是穿戴纸尿裤的!杨利伟都穿!”
沈滕不接受PUA:“可我只是演员啊!”
“…那你穿不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