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斗艳争魁-《穿书之为了杀死自己》

  七月初十,碧空如洗,湖面波光粼粼。

  一艘装饰雅致却不失格调的画舫静静泊在岸边,沈月陶一袭月白男袍,玉冠束发,摇着折扇,以“黄公子”的身份立于岸边迎客。

  最先到的竟是黄郡君嘉柔,她今日打扮得明艳照人,一见“黄公子”便扬起下巴:“喂,你办的这宴会,霁尘哥哥肯定会来的吧?”

  沈月陶躬身一笑,姿态潇洒:“郡君放心,林小姐必定会携林公子同来。今日坐席安排,包在草民身上,定让郡君满意。”说着,她目光意有所指地扫过主宾席旁最好的位置的旁边。

  黄嘉柔闻言,脸上顿时绽开笑容,心情大好,随手从腰间解下一枚成色极佳的翡翠玉佩抛给沈月陶:“喏,赏你的!会办事!”

  沈月陶稳稳接住,笑容更深:“多谢郡君厚赏。”

  这枚翡翠玉佩,再宴请十次也是值当的!

  紧接着,林府兄妹的马车也到了。

  林婉清身着水绿色衣裙,气质清雅,她收到的是品鉴古琴的请帖。

  她与这位近来风头颇盛的“黄公子”并无深交,只是为了赴李师容的邀约。

  知晓同行的宾客还有其他男子,为了免尴尬,便邀了兄长同来。

  林霁尘依旧温润如玉,只是看到迎上来的“黄公子”时,眼中掠过一丝清晰的讶异,他没想到这么快又能见到这位沈家长女。

  这么有趣的人,看来二人是暂时两清不了。思及此,林霁尘的步伐都没来由地轻快了不少。

  “黄公子,叨扰了。”林婉清微微颔首。

  “林小姐、林公子大驾光临,蓬荜生辉!快请!今日准备的曲子,定不会让二位失望。”沈月陶笑容可掬,目光坦然,仿佛与林霁尘“两清”只是玩笑话。

  对方如此坦然,反倒显得他有些放不下,林霁尘压下心头异样,回礼道:“黄公子费心了。”

  最后,太子的车驾抵达。赵珩依旧是一身玄色常服,气质冷峻,张卫率紧随其后,面色紧绷。

  沈月陶连忙上前,深深一揖:“殿下亲至,草民荣幸之至!”甩了个赞赏的眼神给张卫率。她只是提了一嘴,如果殿下也能赏光就好了。没想到,张卫率真的能说动赵珩。

  赵珩脚步未停,目光在她脸上淡淡一扫,声音不高,却足以让她听清:“吾倒是好奇,这琵琶与古琴如何斗法。但愿今日,只是听曲的‘乐子’。”

  言语间的警告意味不言而喻。沈月陶差点忍不住翻白眼,请这尊大神也不知道好还是不好。

  经过沈月陶身边时,他手腕一翻,一枚玉佩递到她眼前——正是她之前故意塞给张卫率的那枚!

  “接着。”赵珩语气听着平淡,“再随意‘弄丢’,下次就把你也丢了。”

  沈月陶心头一跳,面上却不敢显露,赶紧双手接过玉佩,干笑两声:“殿下说笑了,草民一定妥善保管,妥帖保管……”

  心中却暗惊,这太子竟然还愿把玉佩赏给她,这是什么意思?

  赵珩不再多言,径直登船。

  张卫率避开沈月陶的手,投给沈月陶一个“自求多福”的眼神,紧跟而上。

  岸边的林霁尘,将方才那一幕尽收眼底。

  他看到“黄公子”与太子殿下似乎颇为熟稔地低语,见到太子竟亲自递还玉佩,而“黄公子”接过玉佩时那副欣喜又带着点小心翼翼的模样,与他之前见过的模样极为不同。

  谄媚、带着讨好的市侩样,与灵堂绝然之样截然不同。

  她,到底是什么样的人?

  下意识地摸了摸自己腰间一枚常佩的羊脂仙鹤玉佩,她若悬着,应也不差。

  画舫缓缓离岸,湖风送爽。

  舫内,别有洞天。

  空间并未刻意分隔,却巧妙地运用了高低错落的荷花与荷叶作为自然屏障

  有的荷叶亭亭如盖,有的高度及腰,恰好柔和的遮挡了席位间的部分视线,既保证了相对的私密性,又不至于完全隔绝交流;间插的荷花则含苞待放或已然盛开,位置稍低,其清雅的香气随着湖风与穿堂风幽幽散开,沁人心脾。

  宾客的坐席两两间隔,安置在这片微缩的“荷塘”之间,既雅致非凡,又充满了自然生趣。

  人坐于席间,仿佛并非身处船舫,而是悠游于夏日的荷塘水榭之中。

  太子赵珩让至上首,紧接着便安排了林婉清坐在其右侧——此举看似顺理成章,却让林婉清颊边微红,垂眸不语。

  林霁尘只得单独再寻一处,黄郡君见状,立刻占据了他身旁的位置,心满意足。

  如此一来,主宾一侧便坐得满满当当。沈月陶自己则孤零零坐在他们斜对面的主人位,颇有一人对五人的“对峙”之感。

  她眼珠一转,觉得这局面实在难受,扫过张卫率,当下也顾不得那么多规矩,起身便走过去,笑嘻嘻地拉住张卫率的胳膊:“张兄,大家都成双成对!来来来,你我兄弟也凑一对儿!”

  张卫率猝不及防,黝黑的脸庞瞬间爆红,手脚都僵住了,连声道:“不可!不合适!”

  沈月陶却不管不顾,硬是将他拽到了自己右侧的席位上按下:“哎,今日只论风月,坐下坐下!”

  一时间,席间气氛微妙的凝滞了一瞬。两位女眷被之前那翻“成双成对”的羞红了脸。

  太子赵珩眸光淡淡扫过,并未出声制止,只是唇角似乎几不可察地翘起了一点。看得林婉清心猿意马,心动不已。

  林霁尘眼中闪过一丝讶异,放置膝盖上的手掌收紧了一些。眉目间情意流转的黄郡君见他这般紧张,也是满意至极。

  这黄公子,当真是妙人!这布局,确实满意!

  张卫率只隔着几重荷花荷叶瞅见了太子微扬的嘴角,就额角冒汗,恨不得能缩到地缝里去,只觉得这比崇安营的日子难捱许多。

  恰在此时,琵琶声轻轻响起,打破了这微妙的尴尬。

  先起的是杜行首的琵琶。轮指一拨,几声珠玉般的脆音先行跃出,如同骤雨初降,噼啪敲打在画舫的琉璃瓦上,急促而清晰,瞬间抓住了所有人的心神。

  接着,旋律渐次铺开,时而如私语切切,绵密低回,带着说不尽的婉转情思。听得人心潮随之起伏,仿佛被卷入一场绚烂而略带悲怆的梦境。

  一曲既终,余韵未歇。

  李师容的古琴声便悠悠响起,再次引动人的心神。

  与琵琶的外放截然不同,古琴之声初听似乎平淡松散,似山间云雾自然流淌,平抚了内心。

  琴音古朴苍劲,不像琵琶那般直接诉诸情感,而是将人引入一个更深远、更宁静的精神世界,仿佛置身于秋日江畔,见天地辽阔,而生出无限遐思与淡淡的忧怀。

  几人听得如痴如醉,唯有不断拿着小纸条的张卫率恨不得此时就跳船。这女子,怎敢如此算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