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北府乱,古方失-《甘草断案集》

  院门未开,人声已沸。

  百姓围聚阶下,指指点点。川芎立于门前,双掌拍门,力道震得铁环嗡鸣。他衣襟半敞,额角青筋暴起,嗓音撕裂:“我没拿!你们让我说多少遍!”

  熟地站在一旁,嘴唇微颤,几次欲上前又被推回。他目光游移,不敢看川芎,也不敢看门内。

  甘草拨开人群,步上石阶。他未停顿,径直走到川芎身侧,声音不高,却压住了喧哗:“若你未偷,何惧查证?”

  川芎猛地转头,眼中血丝密布。他盯着甘草,像是要扑上来撕扯,却又在那一瞬僵住。他认出了这个人——江南来的药理行家,师尊曾亲口称其“辨毒如见骨”。

  “你是谁?”他哑声问。

  “来查古方为何失踪。”

  川芎冷笑:“官府查过三遍,脚印、门窗、锁钥,一样没少。他们说没人进来过,那书却没了——不是我,还能是谁?”

  “所以你才这般急着进书房?”

  “那是我的地方!”川芎吼道,“我从小就在那儿抄方、研药、守火候!现在倒成了贼窝?让我连门槛都不能踏?”

  甘草不答,只回头看了熟地一眼。

  熟地点了点头,抬手叩门。

  门开一线,仆役探出身,神色紧张。熟地低语几句,门扉缓缓拉开。甘草迈步而入,川芎迟疑片刻,也跟了进去。

  庭院寂静,药旗垂落。西厢窗纸昏黄,隐约可见人影卧床不动。

  白芍坐在檐下小凳上,手中攥着一方旧帕,指节发白。她听见脚步声,抬头望来,眼眶红肿,嘴唇干裂脱皮。

  甘草走近,在她对面蹲下,从袖中取出一片薄如蝉翼的香片,递过去:“含着,能稳气息。”

  白芍怔了怔,接过放入口中。一股清苦后泛甘的气味在舌根化开,呼吸渐渐平顺。

  “那晚……”她开口,声音沙哑,“师尊喝完汤药,忽然躁动起来,抓枕头砸地,嘴里说不出话,只指着书房方向。”

  “汤药是你煎的?”

  “是。用的是老法子,七蒸九晒黄精配当归根末,加三钱炙甘草提味。”

  甘草微微颔首。

  “可他喝了之后,脸涨得通红,像火烧一样。我们赶紧扶他躺下,他又拼命摇头,手指一直戳向书匣。”

  “书匣原本放在何处?”

  “床头柜。从不上锁,他说‘信人者,方可传方’。”

  “后来呢?”

  “我跟熟地带他去躺下,川芎冲进来要进书房,说要查是不是有人动过。我们拦着他,怕他冲动。等再回去看时——”她声音一颤,“匣子开了,里面空了。”

  “官府来之前,谁碰过书匣?”

  “没人。”

  “真没人?”

  她咬住下唇,良久才道:“……川芎碰过。他打开看过,然后摔在地上。”

  “因为他以为是师尊藏了方子,不传他?”

  白芍低头,不再言语。

  甘草起身,转向西厢。

  门虚掩着,他推门而入。

  当归躺在榻上,盖着厚被,面色灰败。他听见动静,缓缓睁眼,目光浑浊却有力。见到甘草,他喉咙滚动,发出“嗬嗬”之声,右手抬起,颤抖着指向床头空匣。

  甘草走近,俯身道:“您想说什么?”

  当归手指一顿,改向门口方向,再缓缓划了个圈,最后停在胸口。

  “东西不在屋里?”甘草低声问,“而在您心里?”

  当归微微点头,随即剧烈咳嗽起来。

  甘草退后两步,退出西厢。

  川芎站在廊下,双手抱臂,冷眼看人进出。

  “你当晚为何非进书房不可?”甘草问他。

  “因为我知道有人要动手。”川芎冷冷道,“师尊病前半月,有人夜里翻墙进院,被狗惊走。我报了官,官府说无迹可寻。可我知道——有人盯上了《养血秘要》。”

  “那你可知,谁最有机会在不破门窗的情况下取走古方?”

  “除了家里人,还能有谁?”川芎眼神锐利,“但我没拿。我不屑用这种方式拿。”

  甘草未置可否,转身朝书房走去。

  熟地紧随其后,脚步略显慌乱。

  书房门上贴着官府封条,墨字犹新:“未经许可,不得擅入。”

  甘草伸手揭下,动作干脆。

  “你敢!”熟地低喝。

  “若不敢,就别查。”

  门推开,尘气扑面。屋内陈设整齐,书架靠墙,案几居中,笔墨纸砚皆在原位。地面扫过,脚印已被石灰标记,分列两侧,皆为熟人鞋痕。

  官府结论写在案头:无外人闯入痕迹,失窃系内部所为。

  甘草绕过案几,缓步走向门槛。他放慢脚步,目光扫过木缝。

  就在右门槛内侧接缝处,一抹黄褐色粉末嵌在裂缝中,极细,若不俯身难察。

  他蹲下,指尖轻捻,挑出少许。凑近鼻端一嗅——酒气混着药香,底味微辛带涩,竟与那枚“引”字铜片残留的气息隐隐相合。

  他闭目回想。

  芦根送来北方信那夜,他摩挲铜片,曾觉一丝异香缠绕指腹,似陈年药酒浸泡过的草根,又似某种焙干的菌类。当时未在意,如今重遇,竟在此处浮现。

  这粉,不是寻常药渣。

  更非本地常见药材研磨而成。

  他收手,将粉末包入绢帕,藏入袖袋。

  “你在找什么?”熟地突然开口。

  “你看见这粉了吗?”

  “没有。”

  “官府呢?”

  “他们只记脚印,没提这个。”

  甘草抬头看他。熟地避开视线,喉结滚动了一下。

  “你最后一夜进书房是什么时候?”

  “案发前一日午后。我送参茶进来,师尊还在看方书。”

  “之后谁来过?”

  “……白芍傍晚来收碗盏。川芎晚上来过一趟,但没进门。”

  “你确定?”

  “我确定。”

  甘草不再追问。

  他回到门槛,再次凝视那道缝隙。粉末虽少,却分布有序,像是被人有意抹入,而非蹭落。且位置隐蔽,正对门轴转动轨迹——唯有常开常关之人,才会留意此处磨损,也才可能借机留下痕迹。

  他站起身,环顾四壁。

  书架第三层,有个空格。大小恰好容下一函线装书。

  他走过去,伸手探入,指尖触到底板一道浅刻——“引”字逆书,左起横划,尾钩上挑。

  与铜片上的刻痕,笔势一致。

  他收回手,袖口微动。

  此时,川芎站在门外,望着他背影,忽然道:“你信我是清白的吗?”

  甘草未回头。

  “我不信任何人。”

  “那你查什么?”

  “查真相。”

  “可真相已经定了。”川芎冷笑,“官府说是我,家人怀疑我,连我自己都快不信自己了。”

  甘草终于转身,目光沉静:“若真是你,不会到现在还嚷着要进书房。”

  川芎一怔。

  “真正的小偷,巴不得这门永远关着。”

  风穿廊而过,吹动檐下药旗,猎猎作响。

  甘草走向书架,抽出一本残卷,翻开一页。纸张泛黄,边角虫蛀,但字迹清晰。

  他念出声:“引药之道,在调其偏;以毒攻毒,贵在节制。”

  声音不高,却让熟地猛然一抖。

  甘草合上书,放入怀中。

  他站在书房中央,手扶门框,目光落在门槛那道裂缝上。

  风停了。

  药旗垂落。

  他的指尖仍残留着粉末的粗粝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