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徐莉-《四十岁,正是躺着挣钱的年龄》

  回忆完那些啼笑皆非的往事,曹昆自己也被当年那些“骚操作”逗得咧了咧嘴,

  只是那笑容里,浸满了苦味。

  何止是穷?那时候的自己,在旁人眼里,

  大概还透着股说不清道不明的“丑”吧?

  他自嘲地想着。

  当然,曹昆心里门儿清,现实中哪有真正意义上的“丑人”?

  只不过一个扎心刺骨的真相是:

  穷,就像一层厚厚的、油腻的滤镜,能把任何一点瑕疵都无限放大成丑陋。

  你要是腰缠万贯,风度翩翩,谁会在意你脸上多颗痣、少点头发?

  只怕连那点“瑕疵”,都会被夸成“个性”和“魅力”。

  说到底,穷,才是最大的“丑化师”。

  ……

  时光在无聊又忙碌中溜走了三天。

  曹昆终于收获了金钱进攻的果实。

  徐莉发来了信息,内容简洁明了:

  “今有空吗?给你个机会请我们吃晚饭。”

  一股难以言喻的骚动瞬间从曹昆的脚底板直冲天灵盖。

  他激动的开始捯饬自己,对着镜子反复臭美了好几遍。

  离约定时间还有足足一个小时,他人就已经在广场上像热锅上的蚂蚁般来回踱步了。

  眼神不住地往各个路口瞟,那点按捺不住的期待和紧张,根本藏不住。

  六点刚过,曹昆焦灼的目光终于捕捉到了目标——

  两个洋溢着青春气息的身影出现在广场边缘。

  徐莉走在前面,她朋友稍后半步。

  “嗨,大叔!这么早就到啦?”

  徐莉走近,带着明朗的笑容,目光像探照灯一样在曹昆身上好奇地扫视了一圈。

  曹昆赶紧堆起笑容,压下内心的悸动,故作轻松道:

  “我也是刚到,再说等我们徐大美女共进晚餐,怎么能算早?这叫诚意满满!”

  他努力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平稳又带点风趣。

  三人说说笑笑,气氛倒是轻松了不少,很快就走进了预定的餐厅。

  落座点完菜,等菜的间隙里,

  那份初见的陌生感竟也奇迹般地消散了大半。

  这年头,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或许稀薄,但“社交牛逼症”患者却比比皆是。

  服务员刚把凉菜端上来,徐莉那位一直带着审视目光的朋友,

  突然放下水杯,身体微微前倾,

  嘴角勾起一抹促狭的笑意,语不惊人死不休地开口了:

  “欸,大叔,”

  她拖长了调子,眼神在曹昆和徐莉之间暧昧地扫了扫,

  “对我们家俐俐这么上心,

  该不会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吧?

  老实交代,是不是想追我们俐俐?”

  确实不在酒,在山,在水!

  曹昆目光隐晦的扫过徐莉的胸前,虽然看过照片,但还是很震撼。

  不过这这直球打得!

  曹昆一口水差点呛在喉咙里,心里暗叹:

  现在的年轻人,路子都这么野的吗?!

  他强作镇定地拿起水杯又抿了一口,借着这个动作掩饰脸上可能出现的窘迫,

  然后放下杯子,迎上对方狡黠的目光,索性也豁出去了,半真半假地坦然道:

  “这不明摆着的事儿吗?

  肯定,以及确定。

  不然我这‘大叔’闲得慌,跑这儿来蹭你们小姑娘的饭局?”

  他说这话时,目光忍不住又瞟向徐莉。

  这姑娘得有167了,今天扎了个清爽的丸子头,圆润的脸蛋带着点可爱的婴儿肥,

  五官清秀干净,简单的白色t恤配牛仔短裤,两条笔直白皙的长腿晃得人眼花。

  t恤上印着的卡通图案,在她雄伟的上围支撑下,

  呈现出一种惊人的立体弧度

  ——曹昆心里不由得再次感叹:

  现在的孩子,营养是真好啊!

  至于她那位朋友,穿着碎花连衣裙,瓜子脸,化了精致的淡妆,也算清秀可人,

  只是身材过于纤细单薄,不是曹昆偏好的那种有“分量感”的类型。

  “哇哦~够直接!”

  徐莉的朋友夸张地挑挑眉,紧接着又抛出一个更刁钻的问题,

  “那大叔你打算怎么追啊?展开说说呗?”

  “哎呀,张瑶!你瞎问什么呢!”

  徐莉瞬间闹了个大红脸,又羞又恼地伸手去拧朋友的胳膊。

  两个女孩顿时笑闹着扭作一团,脑袋凑在一起,咬着耳朵嘀嘀咕咕,

  发出压抑不住的“咯咯”笑声,像两只偷食的小雀。

  看着她们青春洋溢的打闹,曹昆心里那点尴尬反而淡了,

  索性也放飞自我,半开玩笑半是试探地抛出一句:

  “怎么追?这问题太深奥了。

  我就知道一点,她要是缺钱花,那就给;她要是喜欢什么,就买呗。”

  说完,他还故作轻松地耸耸肩,仿佛在说一件理所当然的小事。

  “噗——”

  徐莉的朋友张瑶刚喝进嘴的水差点喷出来,

  她瞪大了眼睛,像看外星人一样看着曹昆,好半晌才竖起大拇指,由衷地感叹:

  “大叔……你牛逼!够直接!”

  语气里充满了新奇和一丝难以置信的调侃。

  接下来的饭局,就在这种略显奇特但还算融洽的氛围中进行。

  菜肴上桌,三人边吃边聊。

  话题无非是张瑶和徐莉好奇地盘问曹昆的工作、生活

  (曹昆自然避重就轻,只捡些无关痛痒的说),

  然后就是两个女孩叽叽喳喳地分享着大学校园里的各种八卦:

  哪个女生找了个富二代男友,瞬间鸟枪换炮,全身名牌,包包化妆品羡煞旁人;

  哪个男生痴心一片结果惨遭劈腿,成了全系笑柄……

  曹昆大部分时间只是微笑着倾听,偶尔附和两句。

  这些充满青春荷尔蒙和物质气息的校园故事,离他当下的生活实在太过遥远。

  听着那些关于金钱、爱情、虚荣和背叛的年轻烦恼,

  他恍惚间觉得,自己仿佛是个误入他人剧场的观众,

  只能旁观,却早已失去了参与的资格。

  他贫瘠的过去,实在凑不出什么精彩的“校园回忆”来加入讨论。

  一顿饭吃下来,磨磨蹭蹭也耗了一个多小时。

  曹昆表面上维持着倾听和偶尔搭话的姿态,胃里填满了食物,

  脑子里更是被强行塞进了一堆光怪陆离的“新知”。

  这顿饭,让他对现代的年轻人,有了更加清晰的认知。

  这几年,曹昆像是活在一个自我封闭的茧房里,

  为了最基本的生存蝇营狗苟,早已钝化了对飞速变化的外界的感知触角。

  此刻,坐在两个鲜活灵动的大学生对面,

  听着她们口中蹦出的那些网络热梗、缩写黑话

  (什么“yyds”、“绝绝子”、“栓q”听得他云里雾里),

  谈论着各种新奇小众的兴趣圈子(剧本杀、密室逃脱、某种他完全听不懂规则的卡牌游戏),

  甚至对某些社会现象、情感关系的看法也尖锐得让他咋舌……

  曹昆只觉得一阵阵晕眩。

  眼前这两个姑娘,谈论起“性”、“金钱”、“阶层”、“网红现象”这些话题,

  就像讨论今天食堂的菜色一样自然、坦率,甚至带着点肆无忌惮的犀利。

  她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多如牛毛,接收的知识五花八门,

  有些在他看来简直是“奇技淫巧”或者“歪理邪说”,

  但在她们口中却是理所当然的“常识”。

  难怪有句话说:

  这是最好的年代,也是最坏的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