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期能够承受伤亡比例最高,而不溃逃的还得是,鞑子的军队。
这点不得不佩服他们!战损比能达到百分之二十五,极限情况下能到百分之五十。
眼见敌人开始四散逃跑,祖大寿、满承勋,也是没有太好的办法,只得命军士大喊。
“跪地投降者不杀!”
“跪地投降者不杀!”
对于那些个敢于乱跑的,几个骑兵追上去,直接乱刀抬走。
在砍倒几个不听话,还骑着马的将军后,所有人都开始老实的,丢下兵器蹲在地上。
祖大寿骑马来到崇祯身边,禀报道:“陛下,鞑子的正白旗、镶红旗、正蓝旗都跑了。”
“请陛下明示,是否需要末将带人追击?”
听到战斗这么快就结束了,略有疑惑道:“几万人的防御圆阵,这么快就破了?”
“这群草包,看来到哪里都改变不了,他们胆小如鼠的鬼样。”
“祖大寿你带五千人,去把他们往郎房赶,满承勋留下来,看住他们,防止再生事端。”
祖大寿领命而去,满承勋则开始,对投降人员进行清点。
解除他们的甲胄和兵器,当然这里面,有铁甲的只占少数。
像汉军镶黄旗有少数铁甲,还是从明军这边带过去的。
蒙古人长期蓄养牲畜,皮毛存量较多,大多是双层皮甲,而签军则几乎没有着甲者。
满承勋正在统计人数,突然在一堆小兵中,看到一个畏畏缩缩的身影,一直在往后躲。
本来满承勋人都走过去了,但这个刻意躲着他眼光的小兵,着实有点太明显了。
没错!这个小机灵鬼就是马光远,换了身小兵的衣服躲了起来。
仔细搜索脑海里的人,好家伙!这不是1630年率部投降后金的马光远嘛。
这功劳不就来了嘛!叫亲卫架起马光远,就往崇祯身边带,当然啦!兵器盔甲都被卸了。
将人押到崇祯马前,两边负责押送的士兵一人一脚,跺在了马光远双腿膝弯处。
马光远吃痛无法站立,双膝跪倒在地。
因为头一直被按着朝地上看着,马光远此时也不知道,被压到什么人面前了。
满承勋上前拱手道:“陛下!此人叫马光远,在鞑子攻克永平(今秦皇岛卢龙县)时。”
“率部投降鞑子,原属朝廷建昌参将。”
“投降后,鞑子将他手下军士,改制为汉军镶黄旗,现在是鞑子固山额真、一级子爵。”
“哦~!看来,你在那边,混得不错嘛!都有爵位在身了。”
“现在又怎么会被鞑子,当作弃子给留了下来?”崇祯坐在马上悠悠道。
马光远虽然没看到人,但是听出来,前面的人正是大明当今天子。
他连连大喊道:“陛下!饶命啊!罪将投降,也是迫不得已啊!陛下!”
“如果罪将不投降,鞑子就要砍了我,和我手下几千弟兄啊!”
崇祯露出玩味的笑容道:“喔~原来如此!看来你委身于家贼,朕还得感谢你咯?”
“毕竟你救了几千弟兄的性命嘛!”
马光远许是被吓糊涂了,听不出好赖话。
还恬不知耻接话道:“末将,谢陛下信任,救几千弟兄,此乃区区小事,不足陛下挂怀。”
这马光远脸皮之厚,逗得崇祯哈哈大笑道:“哈哈~!这就改弦易帜,回大明当将军啦?”
马光远也不知道,是不是没听出来,还是装作没听出。
言语之中满是恭敬道:“陛下!如今王师既来,末将自当奋勇争先,为陛下效犬马之劳。”
听到此处,崇祯瞬间暴怒,一马鞭抽在马光远背上。
愤怒道:“无耻狗贼!鞑子只是大明的养马奴,你好好的人不做,要做养马奴的奴才。”
“自古以来忠臣不事二主,你投降鞑子后忠烈点,朕都能饶你不死。”
“如今,你怕朕砍了你,又想着投靠朕,吕奉先都要对你甘拜下风啊!”
刚开始,众人还不太明白皇帝的意思,但仔细一想,吕布正史上也是三次改弦易帜。
马光远羞愧的无地自容,但他又很想活命,又有几个人不怕死呢。
于是窘迫道:“陛下,求您看在罪将,保住了几千人马的份上,留罪将一条狗命吧!”
崇祯玩味一笑道:“马光远,朕过段时间,要向你借样东西,希望你不要吝啬才好啊!”
马光远眼见有了希望便道:“陛下,末将有的东西,您随时可以拿去不用借,嘿嘿…!”
“好好好!先带他下去好生看压,待一切结束后再来处理此事!”崇祯挥了挥手道。
崇祯甩动马鞭,轻轻的打了下座下马匹,马儿很灵性的缓缓往前走去。
到了汉军镶黄旗不远处,拉动缰绳止住马儿。
打量着这些跪在地上的人,见他们暂时还没有剃头发。
崇祯才缓缓道:“朕,知道你们投降鞑子,并不是你们所能左右的。”
“你们都是我汉家的好男儿,何苦为鞑子卖命?”
“你们都曾为保卫大明,作出过牺牲,朕,现在给你们一次机会。”
“想回家的站左边,想留下来当兵的站右边。”
这些士兵都是选的辽东当地汉人,家室现在都在大明。
只是由于主将投降,跟去了鞑子那边当兵,这个时候的鞑子,并未强行要求剃发易服。
别以为只是一个简单的‘剃发易服’,这是鞑子想要,强制同化汉文化。
搞出来奴役民众思想的一种制度,鞑子的剃发易服,对中华民族的影响,可谓荼毒甚远。
既然崇祯开了口,那就是金口玉言,断然不会杀他们!
古代士兵,是很难接收到,来自于皇帝的直接命令的。
多数时候,都只能听信主将的一面之词,这就导致了很多人,只认识主将不认识皇帝。
对于这种盲从的人,崇祯是没有杀意的,见人都选定了,崇祯命人去取银两。
下面站定的众人,不知道皇帝要做什么,也没有对他们有明确的指示。
只能心里默默祈祷,只求皇帝陛下不要杀他们。
崇祯骑在马上,居高临下的俯视着众人道:“朕!贵为天子,自然言出法随!”
“既然说了投降不杀,朕自会信守诺言不杀你们。”
“不仅不杀你们,朕还为你们每人,提供十两银子的回家路费。”
这时选择站右边,还想要当兵的人,也开始犹豫不决。
但是很明显,皇帝话还没有说完,这个时候敢乱跑,搞不好会被格杀在当场。
六百多想回去的人,也是满头问号???
有胆子大的人问道:“陛下,我等有罪之人,怎敢奢求陛下给银子!”
崇祯欣慰一笑道:“看来!你们还未坏透,朕知道你们在辽东当兵时。”
“没拿到过多少军饷,这十两银子,算是给你们的补偿。”
一听说回家还有银子拿,站右边的人更不解了。
有人问道:“陛下,我等皆是罪人,他们回家给银两,继续当兵的,往后有军饷发吗?”
既然他们有疑问,崇祯自然会给出解释。
于是便道:“朕,给他们的银子,可没有那么容易拿。”
“至于你们继续从军的,军饷肯定会有,而且会比现在多得多。”
        这点不得不佩服他们!战损比能达到百分之二十五,极限情况下能到百分之五十。
眼见敌人开始四散逃跑,祖大寿、满承勋,也是没有太好的办法,只得命军士大喊。
“跪地投降者不杀!”
“跪地投降者不杀!”
对于那些个敢于乱跑的,几个骑兵追上去,直接乱刀抬走。
在砍倒几个不听话,还骑着马的将军后,所有人都开始老实的,丢下兵器蹲在地上。
祖大寿骑马来到崇祯身边,禀报道:“陛下,鞑子的正白旗、镶红旗、正蓝旗都跑了。”
“请陛下明示,是否需要末将带人追击?”
听到战斗这么快就结束了,略有疑惑道:“几万人的防御圆阵,这么快就破了?”
“这群草包,看来到哪里都改变不了,他们胆小如鼠的鬼样。”
“祖大寿你带五千人,去把他们往郎房赶,满承勋留下来,看住他们,防止再生事端。”
祖大寿领命而去,满承勋则开始,对投降人员进行清点。
解除他们的甲胄和兵器,当然这里面,有铁甲的只占少数。
像汉军镶黄旗有少数铁甲,还是从明军这边带过去的。
蒙古人长期蓄养牲畜,皮毛存量较多,大多是双层皮甲,而签军则几乎没有着甲者。
满承勋正在统计人数,突然在一堆小兵中,看到一个畏畏缩缩的身影,一直在往后躲。
本来满承勋人都走过去了,但这个刻意躲着他眼光的小兵,着实有点太明显了。
没错!这个小机灵鬼就是马光远,换了身小兵的衣服躲了起来。
仔细搜索脑海里的人,好家伙!这不是1630年率部投降后金的马光远嘛。
这功劳不就来了嘛!叫亲卫架起马光远,就往崇祯身边带,当然啦!兵器盔甲都被卸了。
将人押到崇祯马前,两边负责押送的士兵一人一脚,跺在了马光远双腿膝弯处。
马光远吃痛无法站立,双膝跪倒在地。
因为头一直被按着朝地上看着,马光远此时也不知道,被压到什么人面前了。
满承勋上前拱手道:“陛下!此人叫马光远,在鞑子攻克永平(今秦皇岛卢龙县)时。”
“率部投降鞑子,原属朝廷建昌参将。”
“投降后,鞑子将他手下军士,改制为汉军镶黄旗,现在是鞑子固山额真、一级子爵。”
“哦~!看来,你在那边,混得不错嘛!都有爵位在身了。”
“现在又怎么会被鞑子,当作弃子给留了下来?”崇祯坐在马上悠悠道。
马光远虽然没看到人,但是听出来,前面的人正是大明当今天子。
他连连大喊道:“陛下!饶命啊!罪将投降,也是迫不得已啊!陛下!”
“如果罪将不投降,鞑子就要砍了我,和我手下几千弟兄啊!”
崇祯露出玩味的笑容道:“喔~原来如此!看来你委身于家贼,朕还得感谢你咯?”
“毕竟你救了几千弟兄的性命嘛!”
马光远许是被吓糊涂了,听不出好赖话。
还恬不知耻接话道:“末将,谢陛下信任,救几千弟兄,此乃区区小事,不足陛下挂怀。”
这马光远脸皮之厚,逗得崇祯哈哈大笑道:“哈哈~!这就改弦易帜,回大明当将军啦?”
马光远也不知道,是不是没听出来,还是装作没听出。
言语之中满是恭敬道:“陛下!如今王师既来,末将自当奋勇争先,为陛下效犬马之劳。”
听到此处,崇祯瞬间暴怒,一马鞭抽在马光远背上。
愤怒道:“无耻狗贼!鞑子只是大明的养马奴,你好好的人不做,要做养马奴的奴才。”
“自古以来忠臣不事二主,你投降鞑子后忠烈点,朕都能饶你不死。”
“如今,你怕朕砍了你,又想着投靠朕,吕奉先都要对你甘拜下风啊!”
刚开始,众人还不太明白皇帝的意思,但仔细一想,吕布正史上也是三次改弦易帜。
马光远羞愧的无地自容,但他又很想活命,又有几个人不怕死呢。
于是窘迫道:“陛下,求您看在罪将,保住了几千人马的份上,留罪将一条狗命吧!”
崇祯玩味一笑道:“马光远,朕过段时间,要向你借样东西,希望你不要吝啬才好啊!”
马光远眼见有了希望便道:“陛下,末将有的东西,您随时可以拿去不用借,嘿嘿…!”
“好好好!先带他下去好生看压,待一切结束后再来处理此事!”崇祯挥了挥手道。
崇祯甩动马鞭,轻轻的打了下座下马匹,马儿很灵性的缓缓往前走去。
到了汉军镶黄旗不远处,拉动缰绳止住马儿。
打量着这些跪在地上的人,见他们暂时还没有剃头发。
崇祯才缓缓道:“朕,知道你们投降鞑子,并不是你们所能左右的。”
“你们都是我汉家的好男儿,何苦为鞑子卖命?”
“你们都曾为保卫大明,作出过牺牲,朕,现在给你们一次机会。”
“想回家的站左边,想留下来当兵的站右边。”
这些士兵都是选的辽东当地汉人,家室现在都在大明。
只是由于主将投降,跟去了鞑子那边当兵,这个时候的鞑子,并未强行要求剃发易服。
别以为只是一个简单的‘剃发易服’,这是鞑子想要,强制同化汉文化。
搞出来奴役民众思想的一种制度,鞑子的剃发易服,对中华民族的影响,可谓荼毒甚远。
既然崇祯开了口,那就是金口玉言,断然不会杀他们!
古代士兵,是很难接收到,来自于皇帝的直接命令的。
多数时候,都只能听信主将的一面之词,这就导致了很多人,只认识主将不认识皇帝。
对于这种盲从的人,崇祯是没有杀意的,见人都选定了,崇祯命人去取银两。
下面站定的众人,不知道皇帝要做什么,也没有对他们有明确的指示。
只能心里默默祈祷,只求皇帝陛下不要杀他们。
崇祯骑在马上,居高临下的俯视着众人道:“朕!贵为天子,自然言出法随!”
“既然说了投降不杀,朕自会信守诺言不杀你们。”
“不仅不杀你们,朕还为你们每人,提供十两银子的回家路费。”
这时选择站右边,还想要当兵的人,也开始犹豫不决。
但是很明显,皇帝话还没有说完,这个时候敢乱跑,搞不好会被格杀在当场。
六百多想回去的人,也是满头问号???
有胆子大的人问道:“陛下,我等有罪之人,怎敢奢求陛下给银子!”
崇祯欣慰一笑道:“看来!你们还未坏透,朕知道你们在辽东当兵时。”
“没拿到过多少军饷,这十两银子,算是给你们的补偿。”
一听说回家还有银子拿,站右边的人更不解了。
有人问道:“陛下,我等皆是罪人,他们回家给银两,继续当兵的,往后有军饷发吗?”
既然他们有疑问,崇祯自然会给出解释。
于是便道:“朕,给他们的银子,可没有那么容易拿。”
“至于你们继续从军的,军饷肯定会有,而且会比现在多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