蓟州县丞还被两名衙役,用交叉的水火棍压着脖子。
犹自在那嚷嚷着:“你这是侮辱朝廷命官,我要上折子给陛下,我要参你一本。”
县丞眼见,读书人的身份不好使,换了个官员的身份。
要说他上折子给皇帝,参顺天府府尹一本,能不能上?
还真能上,他是朝廷正八品官,但这种折子内阁直接就处理了,都到不了崇祯面前。
崇祯在下面听得直皱眉,李觉斯看到皇帝皱眉,以为陛下因他审案拖沓,才不高兴的。
其实,崇祯皱眉是在想,官员之间的素质,并不会因为,读多少书而改变。
看来基层官吏,思想层面的教育,还得尽快跟上才行。
李觉斯一拍惊堂木,喝道:“不知死活的东西!事到如今,不知悔改便罢了!”
“还敢咆哮公堂!今日本官就是,拼了这乌纱帽不要,也要先将你就地正法!”
“来人呀~!传刽子手,将此獠拉出去,立斩于公堂之外。”
不一会满脸胡渣,身着红衣的刽子手,拿着鬼头刀上来,将人往下拖去。
这会县丞终于害怕了,大声求饶道:“府尹大人,下官知错了,下官将银子全数奉还。”
“另外还多给一倍……,不!多给三倍,求大人您开恩啦!”见李觉斯依然不为所动。
县丞又开始威胁道:“你私自将朝廷命官问斩,没有皇上审批,你不会有好果子吃的!”
李觉斯冷笑连连:“有没有好果子吃,本官暂时不知道。”
“但本官知道,你马上便要人头落地了。”
“还愣着干什么,推下去砍了!有任何事情,本官一力承担!”
像李觉斯这样,直接将下级官吏,给当堂砍了,确实违反了《大明律》!
但他为什么还敢砍,这不全因下面站着尊,比《大明律》还管用的大佛吗!
要是崇祯不在这,借他李觉斯几个胆,他也不敢这么草率。
虽然他做的是对的,但任何事情,都得按章办事,你要敢逾制,真吃不到好果子。
发生了这一系列的事情,陛下并未出声阻止。
可见,陛下是默认他的行为了,李觉斯并不傻,他自是能分辨出来。
不一会,府衙外便传来惨叫声!也不知道是刽子手故意的,还是确实没砍好。
一刀砍下去,被骨头卡住了,这让县丞感受到了,极致的痛苦,开始拼命挣扎。
但被衙役给反按着双手,挣扎幅度,也很是有限。
随后,刽子手便手起刀落,干净漂亮的又是一刀,结束了他的痛苦。
不久,县丞的人头便被端了上来,展示过后便被端了下去。
李觉斯看后一拍惊堂木道:“今日公审结束,乡亲们都散了吧!”
百姓们高兴的欢呼出声,因为百姓们看到了,愿意为他们作主的官吏。
等百姓都散了后,崇祯没有走,告状之人也没有走。
李觉斯将乌纱帽,从头上取下来,抱在手里,从案牍之后走下来。
走到崇祯面前跪地道:“罪臣,李觉斯叩见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那告状的民妇,听说是皇帝亲临,也吓得跪伏于地。
崇祯意外道:“李爱卿,何罪之有啊?”李觉斯将乌纱帽放于身侧。
以额触地道:“罪臣,未经陛下,内阁和刑部允许,私自将犯人斩首,因此有罪!”
崇祯笑道:“朕以为是何事,平身吧!朕允许你砍的,你要不砍他,朕还要找你麻烦。”
随后,崇祯走向府衙里面,亲手扶起,还跪伏于地的陈姚氏。
崇祯出声道:“大娘,您以后见到朕,都可以不用跪!”
陈姚氏抱着孩子躬身道:“谢皇上,谢府尹大人为民妇做主。”
崇祯安慰道:“大娘,您能站出来告发,贪墨抚恤银的贪官污吏,朕心甚慰!”
“朕定的抚恤银是每人三十两,现在,朕便将银子给您!”
随后,转头看向李觉斯和王承恩,问道:“你们俩将身上银子,都拿来给朕。”
两人在袖袋里掏了会,掏出来此零碎的银两,合计在三十两多一点。(约1120克)
崇祯将银子,全都递给陈姚氏,陈姚氏含泪接过银子。
欲要再次下跪感谢,却被崇祯扶着给阻止了。
只得躬身道:“谢皇上替民妇做主,谢府尹大人替民妇作主。”
崇祯扶起陈姚氏问道:“您怀里抱着的孩子,这是您儿子的骨血吗?”
陈姚氏点点头道:“回皇上,这正是我儿的亲骨肉,今年三岁了。”
崇祯伸手去接孩子,孩子很自然的张开双手,就要往崇祯身上钻。
王承恩在一旁提醒道:“皇爷,这……”
还未说完被崇祯打断道:“孩子多可爱啊!怎么哪都有你?朕抱抱怎么啦?你真讨嫌!”
最终孩子还是,被崇祯抱在了怀里。
崇祯抱着孩子询问道:“孩子真乖,不知道您家里,可还有何困难,你都可以跟朕说。”
陈姚氏摇头道:“民妇家中并无困难,民妇只想知道,我儿作战是否勇敢?”
崇祯想起了卢象升,跟他说过的一个人,叫陈榕。
这人作战极其勇猛,砍翻了六名鞑子后,最后身受重伤时。
还抱着一个鞑子,从青山关城楼上跳了下去!
崇祯点点头道:“陈榕作战极其勇猛,勇冠三军!”语毕,陈母潸然泪下!
崇祯安慰道:“大娘,还请您节哀顺变,朕不会忘记他,大明不会忘记他。”
“朕命人去泰山取石了,朕要做个大大的烈士碑,将那些,为大明牺牲的将士名字。”
“全都记录上去,每日香火不断,每年举行大祭!您随时都可以来京师祭奠!”
陈母呼出一口浊气,叹道:“我儿为皇上、为大明而战死。”
“民妇感到很欣慰,谢皇上为我儿做的这些!”
崇祯摇头道:“是朕要谢谢您,将您优秀的儿子,送来军营。”
“这样,您将这孩子留在宫里,朕让皇后带着,长大些就去陪,朕的太子读书吧!”
陈母眼里露出不舍,崇祯看出来了便道:“您家里若是没有其他人,便来京师吧。”
“朕,给您找个做工的地方,这样您随时都能来,看您的小孙子!”
陈母听到,给她安排来京师做工,也是高兴起来。
但听到皇上说她孙子时,陈母笑道:“皇上您误会了,这是咱的小孙女。”
崇祯一愣,哈哈大笑起来……
(注:谨以此章,致敬烈士)
        犹自在那嚷嚷着:“你这是侮辱朝廷命官,我要上折子给陛下,我要参你一本。”
县丞眼见,读书人的身份不好使,换了个官员的身份。
要说他上折子给皇帝,参顺天府府尹一本,能不能上?
还真能上,他是朝廷正八品官,但这种折子内阁直接就处理了,都到不了崇祯面前。
崇祯在下面听得直皱眉,李觉斯看到皇帝皱眉,以为陛下因他审案拖沓,才不高兴的。
其实,崇祯皱眉是在想,官员之间的素质,并不会因为,读多少书而改变。
看来基层官吏,思想层面的教育,还得尽快跟上才行。
李觉斯一拍惊堂木,喝道:“不知死活的东西!事到如今,不知悔改便罢了!”
“还敢咆哮公堂!今日本官就是,拼了这乌纱帽不要,也要先将你就地正法!”
“来人呀~!传刽子手,将此獠拉出去,立斩于公堂之外。”
不一会满脸胡渣,身着红衣的刽子手,拿着鬼头刀上来,将人往下拖去。
这会县丞终于害怕了,大声求饶道:“府尹大人,下官知错了,下官将银子全数奉还。”
“另外还多给一倍……,不!多给三倍,求大人您开恩啦!”见李觉斯依然不为所动。
县丞又开始威胁道:“你私自将朝廷命官问斩,没有皇上审批,你不会有好果子吃的!”
李觉斯冷笑连连:“有没有好果子吃,本官暂时不知道。”
“但本官知道,你马上便要人头落地了。”
“还愣着干什么,推下去砍了!有任何事情,本官一力承担!”
像李觉斯这样,直接将下级官吏,给当堂砍了,确实违反了《大明律》!
但他为什么还敢砍,这不全因下面站着尊,比《大明律》还管用的大佛吗!
要是崇祯不在这,借他李觉斯几个胆,他也不敢这么草率。
虽然他做的是对的,但任何事情,都得按章办事,你要敢逾制,真吃不到好果子。
发生了这一系列的事情,陛下并未出声阻止。
可见,陛下是默认他的行为了,李觉斯并不傻,他自是能分辨出来。
不一会,府衙外便传来惨叫声!也不知道是刽子手故意的,还是确实没砍好。
一刀砍下去,被骨头卡住了,这让县丞感受到了,极致的痛苦,开始拼命挣扎。
但被衙役给反按着双手,挣扎幅度,也很是有限。
随后,刽子手便手起刀落,干净漂亮的又是一刀,结束了他的痛苦。
不久,县丞的人头便被端了上来,展示过后便被端了下去。
李觉斯看后一拍惊堂木道:“今日公审结束,乡亲们都散了吧!”
百姓们高兴的欢呼出声,因为百姓们看到了,愿意为他们作主的官吏。
等百姓都散了后,崇祯没有走,告状之人也没有走。
李觉斯将乌纱帽,从头上取下来,抱在手里,从案牍之后走下来。
走到崇祯面前跪地道:“罪臣,李觉斯叩见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那告状的民妇,听说是皇帝亲临,也吓得跪伏于地。
崇祯意外道:“李爱卿,何罪之有啊?”李觉斯将乌纱帽放于身侧。
以额触地道:“罪臣,未经陛下,内阁和刑部允许,私自将犯人斩首,因此有罪!”
崇祯笑道:“朕以为是何事,平身吧!朕允许你砍的,你要不砍他,朕还要找你麻烦。”
随后,崇祯走向府衙里面,亲手扶起,还跪伏于地的陈姚氏。
崇祯出声道:“大娘,您以后见到朕,都可以不用跪!”
陈姚氏抱着孩子躬身道:“谢皇上,谢府尹大人为民妇做主。”
崇祯安慰道:“大娘,您能站出来告发,贪墨抚恤银的贪官污吏,朕心甚慰!”
“朕定的抚恤银是每人三十两,现在,朕便将银子给您!”
随后,转头看向李觉斯和王承恩,问道:“你们俩将身上银子,都拿来给朕。”
两人在袖袋里掏了会,掏出来此零碎的银两,合计在三十两多一点。(约1120克)
崇祯将银子,全都递给陈姚氏,陈姚氏含泪接过银子。
欲要再次下跪感谢,却被崇祯扶着给阻止了。
只得躬身道:“谢皇上替民妇做主,谢府尹大人替民妇作主。”
崇祯扶起陈姚氏问道:“您怀里抱着的孩子,这是您儿子的骨血吗?”
陈姚氏点点头道:“回皇上,这正是我儿的亲骨肉,今年三岁了。”
崇祯伸手去接孩子,孩子很自然的张开双手,就要往崇祯身上钻。
王承恩在一旁提醒道:“皇爷,这……”
还未说完被崇祯打断道:“孩子多可爱啊!怎么哪都有你?朕抱抱怎么啦?你真讨嫌!”
最终孩子还是,被崇祯抱在了怀里。
崇祯抱着孩子询问道:“孩子真乖,不知道您家里,可还有何困难,你都可以跟朕说。”
陈姚氏摇头道:“民妇家中并无困难,民妇只想知道,我儿作战是否勇敢?”
崇祯想起了卢象升,跟他说过的一个人,叫陈榕。
这人作战极其勇猛,砍翻了六名鞑子后,最后身受重伤时。
还抱着一个鞑子,从青山关城楼上跳了下去!
崇祯点点头道:“陈榕作战极其勇猛,勇冠三军!”语毕,陈母潸然泪下!
崇祯安慰道:“大娘,还请您节哀顺变,朕不会忘记他,大明不会忘记他。”
“朕命人去泰山取石了,朕要做个大大的烈士碑,将那些,为大明牺牲的将士名字。”
“全都记录上去,每日香火不断,每年举行大祭!您随时都可以来京师祭奠!”
陈母呼出一口浊气,叹道:“我儿为皇上、为大明而战死。”
“民妇感到很欣慰,谢皇上为我儿做的这些!”
崇祯摇头道:“是朕要谢谢您,将您优秀的儿子,送来军营。”
“这样,您将这孩子留在宫里,朕让皇后带着,长大些就去陪,朕的太子读书吧!”
陈母眼里露出不舍,崇祯看出来了便道:“您家里若是没有其他人,便来京师吧。”
“朕,给您找个做工的地方,这样您随时都能来,看您的小孙子!”
陈母听到,给她安排来京师做工,也是高兴起来。
但听到皇上说她孙子时,陈母笑道:“皇上您误会了,这是咱的小孙女。”
崇祯一愣,哈哈大笑起来……
(注:谨以此章,致敬烈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