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有钱就不憋屈-《崇祯:世界秩序大明来定》

  这一天,两人在东?阁聊了很多。

  见时间差不多了,曹变蛟起身道:“陛下,臣,这就回去整顿军队。”

  “开战前这几天,战马需要大豆等精料,这样战马的耐力,会有显着的提升。”

  崇祯回道:“朕,这就命人将大豆,送往你的驻军处。”

  “还有,此次攻打李贼,你当属首功,此次事急还未对你作出封赏。”

  “待此战过后,朕会一并,论功行赏。”

  “末将领命!”曹变蛟也爽快答应。

  很快,三天时间一晃而过,王承恩来报:“陛下,李若琏在殿外求见。”

  这人一来,崇祯就知道,有些事情怕是有眉目了。

  李若琏进来跪地请安道:“启禀陛下,臣奉命查处的,军器局贪污事件。”

  “因牵涉较多朝中大臣,微臣,只查到了兵部武库郎中,张若麟便暂停了。”

  “陛下,不知是否还需要微臣,继续往下深挖。”

  崇祯没想到,这事还牵扯如此之大,但如今正是多事之秋,暂时不能一查到底。

  于是便道:“朕,果然没有看错你,你做事严谨,又不乏灵活多变。”

  “那这些个贼官,贪污的银两,都找出来了吧!”

  其实贪官不贪官的,崇祯毫不在意,反正如今的大明朝,烂到了根子里。

  如今真让其在意的,只有银子,正所谓:一分钱,难倒英雄汉。

  李若琏呈上几张纸,王承恩伸手,正要去接过来。

  被崇祯直接打断道:“这里没有外人,李若琏你直接念就行,不用给朕看。”

  李若琏稍做迟疑道:“陛下,经臣突击审问,军器局一众官员,供出了武库郎中张若麟。”

  “臣,继续加大审问力度,又得到一些人员名单,但未再追查。”

  “其中,军器局等一众官员,共查出金银,合计六十七万余两。”

  “兵部武库郎中家中,共查获白银七十四万余两、黄金五万余两。”

  “另有,古玩字画、商铺、宅子等,合计白银二十万两左右。”

  好家伙,军器局五六个官员,贪污的银两,还不如一个武库郎中的多。

  崇祯朝李若琏道:“将银子充入内帑(tǎng),你留下十万两,作为你的经费及扩编。”

  “银子不够了,再跟朕说,朕的唯一的要求是,你扩编的人员,心性、人品都要过关。”

  李若琏脸上,因为充血开始变红。

  有些呆滞的确认道:“陛下,臣,留下来十……十万两银子?”

  崇祯笑骂道:“瞧你那没出息的样,这钱又不是给你的。”

  “朕,相信你不会去贪,这十万两银子,之前就跟你说过,朕要重振锦衣卫。”

  “不管花多少银子,此事都必须推行下去,你明白朕的意思了吗?”

  李若琏这下,直接双膝跪地,规规矩矩给崇祯磕了个头。

  一双虎目含泪:“陛下,天恩浩荡,臣,替兄弟们,谢陛下圣恩。”

  “臣,定当竭尽所能,完成陛下交代的事。”

  这也难怪李若琏激动,实在是锦衣卫,这几年过得老惨啦!

  动不动几个月不发月俸,家里上有老,下有小的要供养。

  被迫就只能去敲诈商户,这么多年的憋屈,那是相当难受,到哪里都不被待见。

  李若琏想着,顿时又悲从心来,眼泪都开始在眼眶里打转了。

  崇祯则出声安慰道:“朕,知道你们不容易,对了朕要你盯着的那个人,怎么样了?”

  “正所谓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就那个草包,不适合待在现在的位置上。”

  “等扳倒了他,这锦衣卫的指挥使,在朕看来你就比较合适!”

  听听,就这职场pUA。

  牛听了,得哞哞叫,马听了,得唏律律的叫。

  牛马听了,得欢快的收到、收到。

  更何况是,都没怎么见过,这场面古人。

  李若琏这下,整张脸越来越红了,应该是兴奋所导致!怕不会心脑血管,爆裂而亡吧。

  于是崇祯,又适当的泼了盆冷水道:“不要给朕,用锦衣卫的那套,栽赃嫁祸的手段。”

  “朕要的是,切实的证据,能让人,心服口服的证据,知道吗?”

  李若琏连忙说道:“陛下,臣不敢,臣找的人正在盯着。”

  “暂时还未发现,蛛丝马迹。陛下既然说他有问题,臣就认为他一定有问题。”

  要不说锦衣卫,是皇帝的爪牙呢!这说话,完全就是站在皇帝角度!

  不过在崇祯想来,那十万两银子,应该有一部分功劳。

  似乎想起了什么,崇祯对李若琏道:“好了!你先下去吧,对了!有个叫任忠明的。”

  “朕,叫他到你这领一百两银子,朕看他是个能做事的人,你可以考校一番。”

  李若琏恭敬拱手道:“臣,遵旨!”

  一般锦衣卫过来,王承恩都会自己离开?阁。

  李若琏出来的时候,正看到站在?阁门口的王承恩。

  于是拱手道:“多谢王公照拂,下官感激不尽。”说完,递上了一个十两的银锭子。

  王承恩不着痕迹的接过,放入袖袋道:“都是陛下恩典,咱家,只是个传话的。”

  李若琏则否定道:“王公的恩情,下官没齿难忘,下官先行告退。”

  看着渐渐走远的李若琏,王承恩似乎有种,隐隐的感觉。

  这个人,可能在不久的将来,会是陛下的得力助手,看来,还得好好结交才行。

  摇摇头,甩掉脑子里那些,杂乱的想法,王承恩回到了东?阁。

  见皇上正在写着什么,拿过墨条为自家皇爷研墨。

  徽墨的墨汁在空中,散发出阵阵淡淡的香味。

  崇祯只是抬头稍看了一眼,又接着低下头,努力的回想着,关于鞑子第四次入关的历史。

  先是进攻的涿州,于1638年12月进攻巨鹿,卢象升正是战死于此处。

  后又调头围攻高阳,原崇祯老师孙承宗全家殉国。

  也不知道,自己的到来,会不会推动历史的车轮,拐向另一个点。

  不过管它呢,既然咱来到这里,就没带怕的。

  想到此处崇祯抬首道:“去查一下关宁铁骑到哪了,朕,要在西校场检阅关宁铁骑。”

  王承恩听到后,急急忙忙出去,找相关人员查证。

  战前阅兵是能提高士气的,要是有银子,那就可能会爆发出,百分之一百五的实力。

  当然现在的崇祯,不仅有银子,他还很会画饼。

  其实关宁铁骑,最早的时候有五万多人,只不过在1641年,爆发的松锦之战。

  让明朝这支战力不俗的军队,锐减到几千人,可以说是全军覆没了。

  再后来,就只得退守山海关,做了老乌龟再也不敢出来。

  这会收拾了张若麟,已经为将来,有可能爆发的松锦之战,解决了一条祸根。

  没错,张若麟受兵部尚书陈新甲之意,参了洪承畴一本。

  原主催促洪承畴强行进攻,打乱了洪承畴,原本的步步为营的计划,导致其惨败被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