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二柱从药房回来时,怀里揣着的草药还带着晨露的潮气 —— 柴胡带着点清苦的草木香,紫苏叶裹着枫树林的暖,他把草药在灶台上摊开,粗粝的手指分拣着,动作熟稔又仔细。土灶台的火已经生起来了,火苗舔着黑陶药锅的底,“噼啪” 的柴火声混着渐渐漫开的药香,飘出灶房,绕着济世堂的小院转了圈,又钻进西厢房的窗缝里。
西厢房里,小丫正搬着小板凳坐在陈建国床边,手里攥着片昨天捡的枫叶,叶片边缘被她摸得发亮。她一会儿把枫叶贴在陈建国的手背上,试试温度,一会儿又凑到他嘴边,小声问:“干哥,你渴不渴?俺去给你倒温水,赵叔叔说生病要多喝温水。” 见陈建国摇头,她又不放心地把手放在他额头,眉头皱成小疙瘩:“好像还是有点烫,要不要再叫赵叔叔来看看?”
陈建国靠在床头,身上盖着赵二柱给的厚棉被,听着小丫叽叽喳喳的声音,心里像被灶房飘来的药香烘着,暖融融的。他以前在城里生病时,家里总是静悄悄的 —— 林慧会把药放在床头柜上,说句 “记得吃” 就去忙家务,乐乐则关在房间里打游戏,连门都不会开。哪有这样有人守着、有人惦记的踏实?他抬手摸了摸小丫的头顶,软乎乎的头发沾了点阳光的温度:“没事,小丫,干哥不渴,也不难受。你去灶房看看赵叔叔的药熬得咋样了,顺便帮干哥拿个空碗来,好不好?”
小丫眼睛一下子亮了,像是得了什么重要任务,立刻从板凳上跳起来,小身子晃了晃才站稳:“好!俺这就去!保证把碗拿回来!” 她说着,还特意把手里的枫叶小心放在陈建国的枕头边,“这个给干哥压枕头,俺娘以前说,枫叶能安神,睡个好觉病好得快。”
灶房的门虚掩着,小丫推开门时,正撞见赵二柱拿着木铲翻炒药锅里的草药。黑陶药锅冒着白汽,药香浓得呛人,赵二柱额头上渗着汗,时不时弯腰用铲子搅一搅,嘴里还念叨着:“再熬半个时辰,火候得再小点儿,不然药劲儿就散了。”
小丫站在门口,看着赵二柱忙碌的背影,又想起昨天夜里,陈建国为了护草药,浑身湿透的样子 —— 他当时冻得牙齿打颤,却还笑着说 “没事”。她忽然攥紧了衣角,心里冒出个念头:俺要是能给干哥煮点暖和的东西,他肯定能好得更快。王婶上次给她贴饼子时说过,姜汤能驱寒,受凉了喝一碗,浑身都暖。
她没敢惊动赵二柱,悄悄溜到灶台另一边的储物柜前。柜子是老枫木做的,柜门上刻着简单的枫叶纹,里面摆着陶罐、粗瓷碗,还有一袋用蓝布装着的生姜。小丫踮着脚,够了半天才把姜袋够下来,倒出两块生姜 —— 姜块比她的小拳头还大,表皮沾着点泥土,硬邦邦的。
她在灶台上找了把小弯刀,刀把被磨得光滑,是赵二柱平时切草药用的。小丫双手攥着刀,学着赵二柱切草药的样子,想把生姜切成片。可生姜太硬,她的小手没力气,刀落在姜上,只留下一道浅浅的印子。她咬着嘴唇,把身子凑得更近,胳膊肘抵着灶台,使劲往下压 ——“咔嚓” 一声,姜块没切开,倒差点把刀甩出去,幸好她攥得紧,才没掉在地上。
折腾了快一刻钟,小丫才切出几块歪歪扭扭的姜片 —— 有的厚得像小方块,有的薄得能透光,还有一块掉在地上,她赶紧捡起来,用袖子擦了擦泥土,小心地放进旁边的粗瓷碗里。手心被刀柄硌得有点红,她却没在意,又找了个巴掌大的小铁锅,往里面倒了半碗井水,然后把姜片放进去,端到旁边的小灶上。
她以前没烧过火,只看过王婶在灶前添柴。她蹲在小灶前,从柴火堆里捡了几根细柴,小心翼翼地放进灶膛里,又拿着火折子去引火。火折子 “呼” 地一下燃起来,她慌了神,手一抖,火折子差点掉进灶膛,赶紧缩回来,却还是燎到了额前的碎发,一股焦糊味飘起来。
“呀!” 小丫吓得赶紧往后躲,手忙脚乱地拍了拍头发,确认没烧着,才松了口气。可看着灶膛里渐渐暗下去的火苗,她又急了 —— 干哥还等着喝姜汤呢,不能就这么放弃。她鼓起勇气,重新拿了根细柴,借着灶膛里还没灭的火星,慢慢引着,这次她学乖了,离灶膛远了点,等火苗慢慢窜起来,才敢往里面添粗一点的柴火。
火苗 “噼啪” 地烧着,小锅里的水很快就冒起了热气。小丫蹲在旁边,眼睛盯着锅里的姜片,心里美滋滋的,想着干哥喝到姜汤的样子,嘴角都忍不住翘起来。可看着看着,她忽然想起什么 —— 王婶说过,姜汤要放糖才不辣,不然干哥喝了会皱眉头的!
她赶紧站起来,又去翻储物柜,找了半天,才在柜子最里面找到一个布袋子,里面装着块红糖 —— 是王婶上次送她的,说甜的能让人开心,她一直没舍得吃。红糖块比她的拳头还大,硬得像块小石头。小丫想把红糖掰成小块,可她用手掰了半天,手指都捏红了,红糖块却纹丝不动。
“怎么办呀……” 小丫急得有点想哭,可一想到干哥,又咬了咬牙,干脆把整块红糖放进小锅里 —— 多放点糖,干哥就不怕辣了,肯定会
西厢房里,小丫正搬着小板凳坐在陈建国床边,手里攥着片昨天捡的枫叶,叶片边缘被她摸得发亮。她一会儿把枫叶贴在陈建国的手背上,试试温度,一会儿又凑到他嘴边,小声问:“干哥,你渴不渴?俺去给你倒温水,赵叔叔说生病要多喝温水。” 见陈建国摇头,她又不放心地把手放在他额头,眉头皱成小疙瘩:“好像还是有点烫,要不要再叫赵叔叔来看看?”
陈建国靠在床头,身上盖着赵二柱给的厚棉被,听着小丫叽叽喳喳的声音,心里像被灶房飘来的药香烘着,暖融融的。他以前在城里生病时,家里总是静悄悄的 —— 林慧会把药放在床头柜上,说句 “记得吃” 就去忙家务,乐乐则关在房间里打游戏,连门都不会开。哪有这样有人守着、有人惦记的踏实?他抬手摸了摸小丫的头顶,软乎乎的头发沾了点阳光的温度:“没事,小丫,干哥不渴,也不难受。你去灶房看看赵叔叔的药熬得咋样了,顺便帮干哥拿个空碗来,好不好?”
小丫眼睛一下子亮了,像是得了什么重要任务,立刻从板凳上跳起来,小身子晃了晃才站稳:“好!俺这就去!保证把碗拿回来!” 她说着,还特意把手里的枫叶小心放在陈建国的枕头边,“这个给干哥压枕头,俺娘以前说,枫叶能安神,睡个好觉病好得快。”
灶房的门虚掩着,小丫推开门时,正撞见赵二柱拿着木铲翻炒药锅里的草药。黑陶药锅冒着白汽,药香浓得呛人,赵二柱额头上渗着汗,时不时弯腰用铲子搅一搅,嘴里还念叨着:“再熬半个时辰,火候得再小点儿,不然药劲儿就散了。”
小丫站在门口,看着赵二柱忙碌的背影,又想起昨天夜里,陈建国为了护草药,浑身湿透的样子 —— 他当时冻得牙齿打颤,却还笑着说 “没事”。她忽然攥紧了衣角,心里冒出个念头:俺要是能给干哥煮点暖和的东西,他肯定能好得更快。王婶上次给她贴饼子时说过,姜汤能驱寒,受凉了喝一碗,浑身都暖。
她没敢惊动赵二柱,悄悄溜到灶台另一边的储物柜前。柜子是老枫木做的,柜门上刻着简单的枫叶纹,里面摆着陶罐、粗瓷碗,还有一袋用蓝布装着的生姜。小丫踮着脚,够了半天才把姜袋够下来,倒出两块生姜 —— 姜块比她的小拳头还大,表皮沾着点泥土,硬邦邦的。
她在灶台上找了把小弯刀,刀把被磨得光滑,是赵二柱平时切草药用的。小丫双手攥着刀,学着赵二柱切草药的样子,想把生姜切成片。可生姜太硬,她的小手没力气,刀落在姜上,只留下一道浅浅的印子。她咬着嘴唇,把身子凑得更近,胳膊肘抵着灶台,使劲往下压 ——“咔嚓” 一声,姜块没切开,倒差点把刀甩出去,幸好她攥得紧,才没掉在地上。
折腾了快一刻钟,小丫才切出几块歪歪扭扭的姜片 —— 有的厚得像小方块,有的薄得能透光,还有一块掉在地上,她赶紧捡起来,用袖子擦了擦泥土,小心地放进旁边的粗瓷碗里。手心被刀柄硌得有点红,她却没在意,又找了个巴掌大的小铁锅,往里面倒了半碗井水,然后把姜片放进去,端到旁边的小灶上。
她以前没烧过火,只看过王婶在灶前添柴。她蹲在小灶前,从柴火堆里捡了几根细柴,小心翼翼地放进灶膛里,又拿着火折子去引火。火折子 “呼” 地一下燃起来,她慌了神,手一抖,火折子差点掉进灶膛,赶紧缩回来,却还是燎到了额前的碎发,一股焦糊味飘起来。
“呀!” 小丫吓得赶紧往后躲,手忙脚乱地拍了拍头发,确认没烧着,才松了口气。可看着灶膛里渐渐暗下去的火苗,她又急了 —— 干哥还等着喝姜汤呢,不能就这么放弃。她鼓起勇气,重新拿了根细柴,借着灶膛里还没灭的火星,慢慢引着,这次她学乖了,离灶膛远了点,等火苗慢慢窜起来,才敢往里面添粗一点的柴火。
火苗 “噼啪” 地烧着,小锅里的水很快就冒起了热气。小丫蹲在旁边,眼睛盯着锅里的姜片,心里美滋滋的,想着干哥喝到姜汤的样子,嘴角都忍不住翘起来。可看着看着,她忽然想起什么 —— 王婶说过,姜汤要放糖才不辣,不然干哥喝了会皱眉头的!
她赶紧站起来,又去翻储物柜,找了半天,才在柜子最里面找到一个布袋子,里面装着块红糖 —— 是王婶上次送她的,说甜的能让人开心,她一直没舍得吃。红糖块比她的拳头还大,硬得像块小石头。小丫想把红糖掰成小块,可她用手掰了半天,手指都捏红了,红糖块却纹丝不动。
“怎么办呀……” 小丫急得有点想哭,可一想到干哥,又咬了咬牙,干脆把整块红糖放进小锅里 —— 多放点糖,干哥就不怕辣了,肯定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