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疆的互助队办得有声有色的消息传回京城时,小皇孙正在同源堂给学弟学妹们讲“棉花与麦田的和解”。他站在“天下共生图”下,指着上面北疆的毡房和商户的货栈,说:“吵架解决不了问题,就像棉花和麦子不能互相踩踏,得找到一起生长的法子。”
台下的孩子们听得眼睛发亮,纷纷举手说要去北疆看看。小皇孙笑着点头:“等你们再长大些,我们一起去。”
没过多久,江南传来消息——两个相邻的村子因为争夺水渠用水,差点打起来。一个村种胭脂茄,一个村种水稻,都指着水渠里的活水过活,旱季一来,谁也不肯让步。
“父皇,让我去看看吧。”小皇孙找到太子,手里捧着《天下农桑录》,“书上说,江南的水渠是连通的,或许能找到两全的法子。”
太子看着儿子认真的脸,想起他在北疆的处历,点头同意了:“带上农官,多听多问,别莽撞。”
江南的夏天湿热难耐,水渠两岸的稻田和茄田都蔫蔫的。两个村子的村民聚在渠边,手里拿着锄头扁担,气氛剑拔弩张。
“这水渠是我们先祖挖的,凭什么给你们茄田浇水?”稻村的老农吹着胡子,手里的烟杆敲得邦邦响。
“去年水淹的时候,还是我们茄田的人帮你们堵缺口!”茄村的汉子不甘示弱,把扁担往地上一顿。
小皇孙没急着说话,先跟着农官去看水渠。水渠确实不宽,水流也浅,难怪不够用。他蹲在渠边,看着水里的倒影,忽然问农官:“能不能在下游再挖一条支渠,把水引到茄田去?”
农官摇头:“试过,但地势高,引不上去。”
“那能不能用水车?”小皇孙指着远处的稻田,“像淮南那样,用风车抽水,既能浇稻,又能灌茄。”
农官眼睛一亮:“倒是个法子!只是……风车要请工匠来做,费钱。”
“我来想办法!”小皇孙转身对村民们说,“你们看,稻村的米能做年糕,茄村的茄子能做茄鲞,都是好东西。不如联手办个作坊,把年糕和茄鲞卖到城里去,赚了钱,就能修风车、挖支渠,大家都有水用,还能赚钱,好不好?”
村民们愣了愣,稻村的老农嘀咕:“能行吗?”
“怎么不行?”小皇孙掏出北疆互助队的账本,“你们看,北疆的牧民和商户一起做生意,赚的钱比以前多两倍!你们种的东西不一样,正好能互相搭配,城里的人就
台下的孩子们听得眼睛发亮,纷纷举手说要去北疆看看。小皇孙笑着点头:“等你们再长大些,我们一起去。”
没过多久,江南传来消息——两个相邻的村子因为争夺水渠用水,差点打起来。一个村种胭脂茄,一个村种水稻,都指着水渠里的活水过活,旱季一来,谁也不肯让步。
“父皇,让我去看看吧。”小皇孙找到太子,手里捧着《天下农桑录》,“书上说,江南的水渠是连通的,或许能找到两全的法子。”
太子看着儿子认真的脸,想起他在北疆的处历,点头同意了:“带上农官,多听多问,别莽撞。”
江南的夏天湿热难耐,水渠两岸的稻田和茄田都蔫蔫的。两个村子的村民聚在渠边,手里拿着锄头扁担,气氛剑拔弩张。
“这水渠是我们先祖挖的,凭什么给你们茄田浇水?”稻村的老农吹着胡子,手里的烟杆敲得邦邦响。
“去年水淹的时候,还是我们茄田的人帮你们堵缺口!”茄村的汉子不甘示弱,把扁担往地上一顿。
小皇孙没急着说话,先跟着农官去看水渠。水渠确实不宽,水流也浅,难怪不够用。他蹲在渠边,看着水里的倒影,忽然问农官:“能不能在下游再挖一条支渠,把水引到茄田去?”
农官摇头:“试过,但地势高,引不上去。”
“那能不能用水车?”小皇孙指着远处的稻田,“像淮南那样,用风车抽水,既能浇稻,又能灌茄。”
农官眼睛一亮:“倒是个法子!只是……风车要请工匠来做,费钱。”
“我来想办法!”小皇孙转身对村民们说,“你们看,稻村的米能做年糕,茄村的茄子能做茄鲞,都是好东西。不如联手办个作坊,把年糕和茄鲞卖到城里去,赚了钱,就能修风车、挖支渠,大家都有水用,还能赚钱,好不好?”
村民们愣了愣,稻村的老农嘀咕:“能行吗?”
“怎么不行?”小皇孙掏出北疆互助队的账本,“你们看,北疆的牧民和商户一起做生意,赚的钱比以前多两倍!你们种的东西不一样,正好能互相搭配,城里的人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