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神恩广布泽苍生
晋升府城隍,神威覆盖抚平全境。张润并未急于扩张权柄,或是立刻对府城施加影响。他深谙根基之道,深知信仰如树,需得根深方能叶茂。青林县乃其起家之地,信仰最为炽盛纯粹,正好以此为基础,将神恩系统地播撒出去,彻底巩固这方根基,并向全府展现神迹与恩泽。
心念一动,府城隍权柄自然运转。
调和风雨之权率先施展。这一次,非是之前小打小闹的微调。神力如网,细致覆盖全府境内,感应着各地水汽盈亏、地气燥湿。
北境山区数县,近来略显干旱,秧苗蔫头耷脑。张润神念微凝,牵引四方水汽,汇聚成云。不过半日,淅淅沥沥的甘霖普降,雨水不多不少,恰好浸润干土,解了渴水之困。农人们冲入雨中,仰天欢呼,朝着府城方向叩拜不止。
而南境河湾之地,因上游雨水稍多,已有内涝之虞。神力拂过,云气悄然分流,雨势暂歇,晴日微露,正好容那积水缓缓退去。堤坝上的巡防员松了口气,只道是老天爷开了眼。
【施展调和风雨(府域级),精准调控,消耗中等神力。】
【北境三县、南境河湾之地信仰程度显着提升。】
紧接着,是更深层次的地脉梳理。晋升府尊后,对此权柄的掌控更为精妙。神力不再满足于清除淤塞,更开始引导地气滋养贫瘠之地。
西边有一片广阔的盐碱滩,草木难生,百姓贫困。张润调动地脉之力,如同最精密的医师,缓缓中和地底盐碱,引导远处山林深处的肥沃水汽渗透过来。不过数日,那一片死寂的滩涂竟隐隐泛出一层微弱的绿意,虽远未到能耕种的地步,却已是千百年来未有之奇景!当地百姓几乎以为眼花,待确认无误后,纷纷携老扶幼,对着大地叩首,感念“土地爷”(他们尚不知已晋升城隍)恩德。
【持续引导地脉,改良盐碱地,消耗持续神力。】
【获取大量民生愿力,信仰根基加固。】
显圣微光之权亦被频繁使用。不再局限于托梦。府域之内,凡有虔诚信徒遇急难险重之事,或是心存极大善念义举之时,往往于危急关头或冥思苦想之际,眼前会恍惚闪过一抹温和却威严的神像轮廓,或是心有所感,福至心灵,豁然开朗。
有采药人失足坠崖,却被崖壁伸出的藤蔓莫名缠住,侥幸生还。
有孝子为母求医,身无分文,于庙前痛哭,忽觉怀中多出一块碎银。
有乡绅欲行善举,修建义学,却苦无良址,梦中得示,醒后按图索骥,果得风水宝地。
此类“巧合”越来越多,虽琐碎,却真实地惠及万千民生,将城隍爷“佑善罚恶、有求必应”的形象深深烙入民心。
【显圣微光频繁触发,加深信徒虔诚度,扩大影响力。】
【信仰愿力中,‘感激’、‘崇敬’成分大幅增加,质量提升。】
而这一切神恩的“终端”,便是那座已然成为抚平府信仰中心的青林县城隍庙(虽名县城隍,实则已享府尊香火)。
如今的庙宇,早已不是当初的破败景象。虽未大规模扩建,但终日里香火缭绕,人潮如织。来自全府各处的香客络绎不绝,许愿的、还愿的、单纯来感受灵验的,摩肩接踵。
庙前广场自发形成了偌大的市集,售卖香烛、平安符、素斋素食的摊贩井然有序。甚至有不少远道而来的行商,在此交易之余,也必会入庙上一炷香,祈求生意平安。
王婆如今成了庙里的“庙祝”,虽无正式名分,但人人敬重。她精神矍铄,每日接待香客,讲述城隍爷恩德,言语朴实却充满力量。张全福等一众最早的信徒,也自发组织起来,维持秩序,引导香客,将庙宇打理得井井有条。
庙宇上空,那信仰光晕已浓郁得如同实质,金光灿灿,日夜不熄,凡有一定灵性者皆可模糊感应,知其地有真神。
这股庞大而稳定的愿力洪流,成为张润施展种种神迹、维持阴司运转的坚实后盾。
这一日,张润的神识扫过全县,注意到一件小事。
青林镇下属的一个小村落,几名顽童在河边玩耍,不慎溺水。虽被路人救起,却皆已昏迷不醒,气息微弱。村中郎中也束手无策,家人哭天抢地,围在城隍庙外苦苦哀求。
张润心念微动。此事不大,却正可用以试验一想法。
他并未直接以神力救醒孩童,而是分出一缕细微神念,混合着纯净的生机之力,隔空注入庙前香炉中那堆积如山的香灰之中。
同时,一道清晰的神谕落入王婆心中。
王婆正安抚着痛哭的村民,忽地心有所感,她走到香炉前,抓取了一把尚带余温的香灰,用黄纸包好,递给那村民,语气笃定道:“莫慌,将此香灰带回,化入清水中,喂与孩儿们服下,诚心念诵城隍爷宝号,当有奇效。”
村民将信将疑,却也无计可施,急忙照办。
说也神奇,那香灰水灌下不久,几名孩童便相继咳出河水,悠悠转醒,除了些许虚弱,竟无大碍!
消息传开,顿时轰动!
“城隍庙的香灰能治病!”
“是神药!是城隍爷赐下的神药!”
自此,城隍庙的香灰成了信徒眼中的圣物,虽张润此后并未再轻易赋予其神效,但信仰因此愈发坚定。
【创新性运用信仰载体(香灰),成功解决小事,大幅提升信仰虔诚度与传播性。】
【‘灵验’名声远扬,吸引更多外围信徒。】
经此一系列有条不紊、惠及四方的神恩广布,抚平府,尤其是青林县的信仰根基,已被打造得坚如磐石。百姓对城隍爷的信奉,已从最初的惊奇、祈求,转变为发自内心的拥戴与依赖。
神恩如雨,润物无声,却已深深浸透这片土地。
张润感受着那几乎化为实质的信仰之力,以及府域内一片欣欣向荣的气象,知道时机已然成熟。
是时候,将目光正式投向那抚平府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府城了。
那里的水,远比青林县要深。
晋升府城隍,神威覆盖抚平全境。张润并未急于扩张权柄,或是立刻对府城施加影响。他深谙根基之道,深知信仰如树,需得根深方能叶茂。青林县乃其起家之地,信仰最为炽盛纯粹,正好以此为基础,将神恩系统地播撒出去,彻底巩固这方根基,并向全府展现神迹与恩泽。
心念一动,府城隍权柄自然运转。
调和风雨之权率先施展。这一次,非是之前小打小闹的微调。神力如网,细致覆盖全府境内,感应着各地水汽盈亏、地气燥湿。
北境山区数县,近来略显干旱,秧苗蔫头耷脑。张润神念微凝,牵引四方水汽,汇聚成云。不过半日,淅淅沥沥的甘霖普降,雨水不多不少,恰好浸润干土,解了渴水之困。农人们冲入雨中,仰天欢呼,朝着府城方向叩拜不止。
而南境河湾之地,因上游雨水稍多,已有内涝之虞。神力拂过,云气悄然分流,雨势暂歇,晴日微露,正好容那积水缓缓退去。堤坝上的巡防员松了口气,只道是老天爷开了眼。
【施展调和风雨(府域级),精准调控,消耗中等神力。】
【北境三县、南境河湾之地信仰程度显着提升。】
紧接着,是更深层次的地脉梳理。晋升府尊后,对此权柄的掌控更为精妙。神力不再满足于清除淤塞,更开始引导地气滋养贫瘠之地。
西边有一片广阔的盐碱滩,草木难生,百姓贫困。张润调动地脉之力,如同最精密的医师,缓缓中和地底盐碱,引导远处山林深处的肥沃水汽渗透过来。不过数日,那一片死寂的滩涂竟隐隐泛出一层微弱的绿意,虽远未到能耕种的地步,却已是千百年来未有之奇景!当地百姓几乎以为眼花,待确认无误后,纷纷携老扶幼,对着大地叩首,感念“土地爷”(他们尚不知已晋升城隍)恩德。
【持续引导地脉,改良盐碱地,消耗持续神力。】
【获取大量民生愿力,信仰根基加固。】
显圣微光之权亦被频繁使用。不再局限于托梦。府域之内,凡有虔诚信徒遇急难险重之事,或是心存极大善念义举之时,往往于危急关头或冥思苦想之际,眼前会恍惚闪过一抹温和却威严的神像轮廓,或是心有所感,福至心灵,豁然开朗。
有采药人失足坠崖,却被崖壁伸出的藤蔓莫名缠住,侥幸生还。
有孝子为母求医,身无分文,于庙前痛哭,忽觉怀中多出一块碎银。
有乡绅欲行善举,修建义学,却苦无良址,梦中得示,醒后按图索骥,果得风水宝地。
此类“巧合”越来越多,虽琐碎,却真实地惠及万千民生,将城隍爷“佑善罚恶、有求必应”的形象深深烙入民心。
【显圣微光频繁触发,加深信徒虔诚度,扩大影响力。】
【信仰愿力中,‘感激’、‘崇敬’成分大幅增加,质量提升。】
而这一切神恩的“终端”,便是那座已然成为抚平府信仰中心的青林县城隍庙(虽名县城隍,实则已享府尊香火)。
如今的庙宇,早已不是当初的破败景象。虽未大规模扩建,但终日里香火缭绕,人潮如织。来自全府各处的香客络绎不绝,许愿的、还愿的、单纯来感受灵验的,摩肩接踵。
庙前广场自发形成了偌大的市集,售卖香烛、平安符、素斋素食的摊贩井然有序。甚至有不少远道而来的行商,在此交易之余,也必会入庙上一炷香,祈求生意平安。
王婆如今成了庙里的“庙祝”,虽无正式名分,但人人敬重。她精神矍铄,每日接待香客,讲述城隍爷恩德,言语朴实却充满力量。张全福等一众最早的信徒,也自发组织起来,维持秩序,引导香客,将庙宇打理得井井有条。
庙宇上空,那信仰光晕已浓郁得如同实质,金光灿灿,日夜不熄,凡有一定灵性者皆可模糊感应,知其地有真神。
这股庞大而稳定的愿力洪流,成为张润施展种种神迹、维持阴司运转的坚实后盾。
这一日,张润的神识扫过全县,注意到一件小事。
青林镇下属的一个小村落,几名顽童在河边玩耍,不慎溺水。虽被路人救起,却皆已昏迷不醒,气息微弱。村中郎中也束手无策,家人哭天抢地,围在城隍庙外苦苦哀求。
张润心念微动。此事不大,却正可用以试验一想法。
他并未直接以神力救醒孩童,而是分出一缕细微神念,混合着纯净的生机之力,隔空注入庙前香炉中那堆积如山的香灰之中。
同时,一道清晰的神谕落入王婆心中。
王婆正安抚着痛哭的村民,忽地心有所感,她走到香炉前,抓取了一把尚带余温的香灰,用黄纸包好,递给那村民,语气笃定道:“莫慌,将此香灰带回,化入清水中,喂与孩儿们服下,诚心念诵城隍爷宝号,当有奇效。”
村民将信将疑,却也无计可施,急忙照办。
说也神奇,那香灰水灌下不久,几名孩童便相继咳出河水,悠悠转醒,除了些许虚弱,竟无大碍!
消息传开,顿时轰动!
“城隍庙的香灰能治病!”
“是神药!是城隍爷赐下的神药!”
自此,城隍庙的香灰成了信徒眼中的圣物,虽张润此后并未再轻易赋予其神效,但信仰因此愈发坚定。
【创新性运用信仰载体(香灰),成功解决小事,大幅提升信仰虔诚度与传播性。】
【‘灵验’名声远扬,吸引更多外围信徒。】
经此一系列有条不紊、惠及四方的神恩广布,抚平府,尤其是青林县的信仰根基,已被打造得坚如磐石。百姓对城隍爷的信奉,已从最初的惊奇、祈求,转变为发自内心的拥戴与依赖。
神恩如雨,润物无声,却已深深浸透这片土地。
张润感受着那几乎化为实质的信仰之力,以及府域内一片欣欣向荣的气象,知道时机已然成熟。
是时候,将目光正式投向那抚平府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府城了。
那里的水,远比青林县要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