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神目如炬察秋毫-《执掌神权之天帝的征途》

  第十七章:神目如炬察秋毫

  府城隍神威覆盖之下,抚平府全境,万事万物皆难逃神目监察。张润的神识不再满足于宏观的气运感应,而是如同最精密的蛛网,细致地渗入府城运转的每一个毛细孔洞。

  监察官吏之权被运转到极致。府衙之内,每一位官吏的气运光点,其明暗、色泽、流转动向,皆清晰呈现于张润心湖之中。

  知府李文渊,气运青紫,稳居中枢,与自身神光联系日益紧密,虽仍带官场中人的圆融,但心念多倾向于民生实务,对青林县报来的“新政”尤为关注。

  其下诸多官员,则百态纷呈。

  户房那位主事,气运之中掺杂着明显的灰黑之色,尤其在其核验各县赋税账目之时,几笔不清不楚的亏空与巧立名目的加派,其气运便波动不休,隐有畏惧之念传来。【监察到户房主事王琨,有贪墨赋税、盘剥百姓之嫌,业力缠绕。】

  刑房一位掌案书吏,气运晦暗,当其夜间密会一涉嫌纵火案的富商之子时,对方递上的银票与他的贪婪念头,如同污水中泛起的油花,清晰可辨。【监察到刑房书吏赵四,收受贿赂,意图篡改卷宗,私放人犯。】

  甚至府衙后院,一名管采买的仆役,克扣菜金、以次充好的细微念头,也未能逃过神察。【监察到仆役钱四,贪墨小额公帑。】

  这些蝇营狗苟,平日里藏在官袍与规矩之下,此刻在神目之下,却如同暗室中的尘埃,无所遁形。

  张润并未立刻发作。小虾米,动之无益,反打草惊蛇。他只将诸般罪证以神念悄然记录,如同整理卷宗,分门别类。

  他的注意力,更多地投向了那支由府衙三房联合派出的、奔赴青林县的核查队伍。

  队伍一行五人,以户房一位姓钱的老典吏为首,带着两名户房书办、一名刑房差役、一名工房匠作。离了府城,一路行来,几人神态各异。

  钱典吏老于世故,面色平静,心中却琢磨着如何应对这“奇闻”,既不得罪上官,又能捞些实地考察的油水。

  两名书办年轻,更多的是好奇与不解,私下议论着“四小时工作制”的荒谬。

  刑房差役则绷着脸,习惯性地以审视犯人的目光打量着沿途一切。

  唯有那工房老匠作,沉默寡言,一双眼睛却仔细看着道路、田亩、水利,默默做着比较。

  他们的马车刚踏入青林县地界,一股难以言喻的清新、祥和、蓬勃之气便扑面而来。

  道旁田亩,禾苗茁壮,垄沟整齐,不见半分杂草。

  村落屋舍,虽未必崭新,却皆干净整洁,不见破败萧索之象。

  更奇的是,时值午后,按常理应是田间劳作正酣之时,此刻却只见炊烟袅袅,村中广场上人影绰绰,传来阵阵锣鼓声与欢笑,竟无一人在地里忙活!

  “这…这成何体统!”户房一书办忍不住低呼。

  钱典吏也是眉头紧锁,心中疑窦丛生。

  队伍抵达青林镇,首先便直奔镇公所。接待他们的正是精神抖擞的张全福。如今的张全福,因是“新政”首倡之地村长,又得“神眷”,言行举止间自然流露出一股底气,不卑不亢。

  钱典吏板着脸,要求即刻调阅近年赋税账簿、田亩产出记录、工坊账目。

  账簿搬出,摞起来有半人高。书办们埋头核查,算盘珠响个不停。越是核对,他们脸色越是惊疑。账目清晰,条理分明,赋税数额非但未因工时缩短而减少,反而确有增长!尤其是几个村办工坊,产出效率提升惊人!

  “这…这怎么可能?”一书算喃喃道。

  钱典吏捻着胡须,默不作声,眼中精光闪烁。

  刑房差役则被张全福领着,去调阅近年治安案卷。结果更是令人咋舌:盗窃、斗殴、邻里纠纷等案件数量断崖式下跌,几乎清零。卷宗室积了厚厚一层灰。

  “莫非…是提前做了手脚?”差役私下对钱典吏低语。

  钱典吏摇头,他为吏多年,账目真假、案卷新旧,一眼便知。这些东西,不像临时伪造。

  工房老匠作则独自在镇子里外转悠,看沟渠,看堤坝,看房屋,甚至捡起一块土坯捻碎查看。他越看越是心惊。这青林镇的基础设施,维护得极好,甚至比许多府城周边的镇子还要齐整牢固!尤其是水利,沟渠畅通,不见淤塞,这绝非懒散之民所能为。

  核查数日,队伍一无所获。非但找不到弊病,所见所闻反而处处印证着周文渊奏报中的“政通人和”!

  其间,他们也被那鼎盛的城隍庙香火所吸引,怀着复杂心情进去看了看。一入庙门,那股令人心安神宁的气息便让几人躁动的心思平复了许多。看着那络绎不绝、脸上洋溢着满足与虔诚的香客,看着庙宇内外井然有序的景象,再硬的心肠,也难以将此与“邪祟”、“愚昧”直接挂钩。

  钱典吏甚至在无人处,也偷偷上了一炷香,心中默念:“若真有灵,保佑此行顺利,莫要生出事端…”

  【府衙核查队伍实地调查结束,对青林县‘新政’成效由怀疑转为震惊与初步认可。】

  【队伍成员(钱典吏)产生浅层信仰萌芽。】

  就在核查队伍准备打道回府之际,张润的神识捕捉到了一丝异动。

  是那个一直沉默的刑房差役!他夜间悄悄离了驿馆,与一个早已等候在镇外树林里的、穿着体面的陌生男子接头。那男子递过一包银子,低声道:“…务必让报告对周文渊不利…就说他搞淫祀邪神,蛊惑民心…”

  差役掂了掂银子,嘿然一笑:“放心,笔杆子动一动的事…”

  然而,他话音未落,整个人猛地一僵,如同被无形的寒冰冻住!手中的银袋子啪嗒掉在地上。他双眼圆睁,脸上瞬间失去血色,瞳孔中倒映出极度恐怖的景象——彷佛有无数双冰冷的眼睛在黑暗中注视着他,无边的威压几乎要将他的灵魂碾碎!

  那陌生男子见他忽然呆立不动,表情狰狞可怖,吓得连退几步:“你…你怎麽了?”

  差役猛地回过神,冷汗瞬间湿透後背,心脏狂跳得几乎要蹦出嗓子眼。他惊恐万状地四处张望,却什麽也看不到。但那恐怖的感觉却真实无比。他再看向地上的银子,如同看到烧红的烙铁,猛地一脚踢开,声音颤抖得变了调:“滚!拿着你的臭钱滚!这事我不干了!不干了!”

  说完,他头也不回地发疯般跑回驿馆,一夜惊魂未定,第二天起来,如同换了个人,对钱典吏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再不敢有半分隐瞒歪曲之心。

  【以神念警示,阻止刑房差役受人收买,篡改核查报告。】

  【溯源追查,指使者气运与府城‘永丰粮行’相关。】

  张润的神识锁定了府城那家名为“永丰”的大粮行。其东家的气运之中,带着明显的奸猾与对青林县新政的敌意。细查之下,原来青林县推行新政後,百姓余粮增多,对其高利贷盘剥和低价购粮的行为造成了不小影响。

  “原来是挡了财路。”张润心中明了,将此事暂且记下。

  数日後,核查队伍返回府城,将一份内容详实、数据确凿、结论惊人的报告呈递给了知府李文渊。

  报告中,虽未提及半句“神灵”,却用无可辩驳的事实,证明了“四小时工作制”在青林县取得的巨大成功:效率提升、赋税增加、民生改善、治安好转。

  李文渊看着报告,久久不语。最终,他深吸一口气,眼中闪过决断之色。

  他再次提笔,并非批复公文,而是铺开私函信笺,开始给几位在朝中任职的同年、座师写信。信中,他以极其谨慎而含蓄的笔触,提到了青林县的“新政奇效”,以及当地百姓“心有所寄、安居乐业”的现象,隐晦地请教朝中诸公对此类“地方新措”的看法。

  风,开始试探着吹向更高的庙堂。

  而张润的神识,已从府衙移开,投向了那家“永丰粮行”,以及府城内其他几处,因青林县新政触动其利益而开始蠢蠢欲动的暗流。

  神目如炬,秋毫毕现。这府城的水,再深再浑,也终将在他眼中,变得清澈见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