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山民发难-《弱宋铁血郎》

  战局初时如秋风扫叶,党项武士占尽上风。

  赵昺身侧,尉三郎早已踏镫起身,眼中战意灼灼,跃跃欲试。

  然而形势陡变——正往复冲杀的党项骑队忽齐齐收刀回撤,列阵于前,刀锋向外,紧盯着匪群动向。

  原来在付出百余人伤亡的惨重代价后,匪寇终于在那汉人匪首的厉声指挥下稳住了阵脚。

  蓦地,一阵尖锐呼啸破空而来!

  数十支重矛自匪阵后方凌空掷出,逼得党项武士不得不回防后撤。

  “给老子冲!长矛突前,别让他们近身!”汉人匪首的吼声自阵后传来。

  原本溃乱的匪众闻令重整,长矛如林,步步紧逼。

  也儿吉尼当机立断,挥手令两名党项武士护住赵昺与马匹,余众皆翻身下马,持刀迎敌。

  山路狭窄,尸横遍地,马战已失其利;弯刀短险,更难敌长矛寒芒。

  “三郎!”赵昺厉声喝道,“前去掠阵,生擒那匪首!”

  他欲再施故技,凭少年神勇破局擒王。

  也儿吉尼心领神会,立率党项武士挥刀开道,护着尉三郎直突敌阵。

  少年长刀所向,断矛纷飞,硬生生在匪群中杀出一条血路!

  眼见这尊煞神步步逼近,马上的汉人匪首终于骇然醒悟:那蒙古头目,想必便是如此被擒!

  他急勒马后退,声嘶力竭地用汉蒙双语咆哮道:“围住那小子!向前擒杀那位公子!得手者,俺立荐为二当家!”

  重赏之下,原本踌躇不前的匪寇顿时蜂拥而起,如潮水般扑向赵昺方位。

  生力军源源不断涌入,顷刻扳回局势!

  赵昺见势不妙,急吼道:“三郎,回来!”

  吼声如雷,震醒了杀红眼的少年。

  尉三郎挥刀逼退数敌,在党项武士拼死掩护下且战且退,一行人竟被逼得渐退至赵昺阵前……

  原先藏于树干之上的山民,本已面无人色,只盼匪寇自行退去,换得一线生机。

  却见赵昺一行人去而复返、杀入重围,怎不知他们是为救众人而来?

  几名相熟山民互望一眼,眼中陡然涌起一股狠厉。

  他们悄无声息滑下树干,握紧长刀,直扑那汉人匪首!

  这突如其来的一支奇兵,令中段匪寇一时愕然,竟分不清是敌是友。

  就在此时,匪阵后方猛地炸起一声洪亮呼喊——竟以蒙汉双语交替高喝:

  “诸位兄弟听着!那蒙古二当家包藏祸心,设计陷害大当家,致使首领被擒!三当家明察秋毫,已令俺将此獠诛杀!蒙古好汉们,切莫自相残杀!”

  发声者正是方才手刃蒙古悍匪的那名汉人匪徒。

  他原本隐于后阵阴影中等候指令,忽见匪群躁动前涌,只道计策已成,当即跃出喊话,手中高擎一颗血淋淋的首级——那道鞭痕犹在脸上,更衬得他神色激亢!

  掠阵后方的蒙古匪徒闻声惊疑,纷纷回望,正见他提头而立,一时怔在当场。

  就在这电光石火的间隙,三十余名山民奋刀狂劈,竟趁乱撕开一道缺口,直逼汉人匪首马前!

  山路狭窄、人马拥挤,那匪首不及调转马头,只骂得半句“蠢货”,便被数名山民拽下马来!

  几柄冰冷长刀瞬间架上脖颈。

  这骤生之变,令首尾两端的匪寇尽皆愣住,握兵相顾,一时茫然。

  正苦战后退的尉三郎与党项武士顿觉压力一松。

  方才还喊杀震天的山道,霎时陷入一种诡异的僵持。

  荒诞之气,弥漫林间。

  那汉人匪首刚欲张口呼喝,稳定人心,话未出口,脸颊便猛地一痛。

  身旁一名山民眼疾手快,挥起刀背狠狠掴在他嘴上,登时打得他唇裂血流!

  他这才彻底认清已沦为砧上鱼肉的处境,惊恐之色瞬间取代了方才的强自镇定。

  就在这短暂的死寂中,前方陡然爆发出凶狠的喊杀声!

  高踞马上的赵昺,将山民奋起擒贼的胆色尽收眼底,岂会错失良机?当即冷声喝道:“杀过去!”

  也儿吉尼与党项武士闻令即动,尉三郎更如一柄利刃,再次凿入敌阵!

  此刻匪寇群龙无首,抵抗零散,溃不成形。

  这更激得尉三郎杀性大发,他双眼赤红,刀光卷处血肉横飞,竟不顾阵型,独自深陷敌群,一路向前猛冲猛杀!

  其神勇之状,不仅令匪寇亡魂皆冒,连并肩作战的党项武士都为之震愕。

  少年周身数丈之内,血流成渠,已有数十人被斩于刀下。

  而后方那提着蒙古悍匪首级的汉人匪徒,尚在翘首期盼汉人匪首的呼应。

  忽见一名蒙古匪徒排众而出,二话不说,抡刀便劈!寒光闪过,他当即毙命。

  那蒙古匪徒抢回头颅,高举示众,用蒙语厉声嘶吼:“汉狗狡诈,害我头领!大当家下落不明,儿郎们随我撤出这是非之地,寻回头领,不管这些汉人的死活!”

  此言一出,原本踌躇的百余名蒙古匪徒立刻应声而退,顷刻间便撤得干干净净。

  后方顿时空荡,只余百十名汉人匪徒茫然失措,望着被擒的首领,进退维谷。

  前方的残局更是混乱不堪。

  “快逃啊!这不是人!” “魔鬼!他是魔鬼!” 不知谁先骇极狂呼,蒙汉语夹杂的恐惧一下引爆了剩余匪寇的崩溃。

  他们再也顾不得首领生死,丢械弃甲,亡命奔逃,甚至慌不择路地从挟持首领的山民身旁践踏而过。

  那汉人匪首见此情景,心中一片冰凉。

  “小三郎,醒醒!” 也儿吉尼一声断喝,如雷贯耳,终于将沉溺于杀意的少年惊醒。

  尉三郎晃了晃脑袋,只见周身空出一片,也儿吉尼看他的眼神竟带着一丝未曾有过的发怵。

  他眼中赤红之意渐渐褪去,不由摸头憨笑:“咋啦,也哥?”

  此时赵昺已策马而至,声音沉凝:“三郎,收刀!”

  说罢,目光转向那群山民,驭马缓缓行去。

  也儿吉尼率党项武士紧随其后,尉三郎虽仍有些茫然,却也快步跟上。

  一众山民见赵昺前来,顿时神情一振,目光灼灼望向这位少年公子。

  赵昺利落下马,径直走向人群。

  第一件事便是郑重抱拳,朗声道:“诸位乡亲,是吾思虑不周,致使大家今日身陷险境,在此赔罪了。”

  山民们本是淳朴老实之人,何曾见过这般身份的公子向他们致歉?

  一时皆手足无措,面面相觑。

  最终,还是一位中年山民率先开口,语气诚恳:“公子这是哪里的话!今日若不是您带着好汉们杀回来,俺们是生是死都难说。真要论对错,也是俺们拖累了您,怎能让您来道歉?”

  赵昺心知当下不是细论之时,当务之急是速返石寨。

  他不再多言,当即扬声道:“此地搏杀已久,恐生变故,尔等先行撤回寨中再议不迟。”

  那山民连忙称是,却又迟疑道:“公子说得是……只是这位山匪该……”

  话音未落,也儿吉尼已然踏步上前。

  刀光乍现,只听一声闷响,那汉人匪首顷刻毙命,未及发出半点声响。

  山民们一时愕然。

  他们虽已见识过党项武士搏杀之悍、尉三郎冲阵之威,但这般果决处决,仍令众人心神俱震。

  寂静中,唯有一名山民猛啐一口,唾在那尸身脸上。

  无需多言,众人迅速整队。

  也儿吉尼迅速指挥党项武士警戒四周、查验未亡匪寇,进行补刀。

  山民们也强压惊惧,互相搀扶协助。

  片刻间,一行人收拢了十余匹散落马匹,护着赵昺,疾速朝着石寨方向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