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寒晨定策-《弱宋铁血郎》

  寒夜将尽,天光破晓。

  老寨主阿罗,披着一件厚重的熊皮大氅,站在村寨入口翘首以盼。

  肩上这件兽皮,是阿二在成人仪式之际,独自进山猎回的一头小黑熊,是他最骄傲的礼物。

  那日若不是太过思及两个孩子以致分心,作为老猎手的他,岂会把一条腿、差点把命都交待在最熟悉的林间。

  在他身后不远处,是他的妻子,阿月。

  这位曾让侄子阿大给两个儿子捎去温热糍粑的母亲,手臂拐着一只竹编箩筐,粗布之下,是烤了无数遍、犹带余温的糍耙。

  整个寨子,无数双窗户内的眼睛,穿透稀薄的晨雾,望向那条通往山下的小径。

  寒雾渐散,寨门前终于听见了脚步声。

  老寨主阿罗站在寨口,隐约可见山下队伍的身影,他回头与妻子对望一眼,二人悬在喉头的那颗心,终于沉沉落下。

  走在最前的是冉璞,他的身旁是数百长宁军士,以及并肩而行的僰人猎手。

  与出发时不同,他们每人手中都牵着数匹缴获的蒙古战马。

  数百匹骏马,马蹄踏在冻土上发出沉闷的声响,宣示着这场夜袭最直观的战利品。

  紧随其后的长宁军士卒,肩上扛着沉甸甸的麻袋,里面是过冬救命的米粮。

  他们手中提着、板车上载着簇新的兵刃与箭矢,甲胄相碰,叮当作响。

  队伍的中段,是一片垂头丧气、眼神木然的灰色人潮。

  五千余名元军辅兵,垂着头、眼神空洞,迷茫地走在其中。

  蒙古人严苛的连坐律法让这群人都明白,回去也是死路一条,说不定还要连累家里人。

  无处选择,他们只有跟着这位在东南大地唱响传奇的少年天子。

  无数道目光,怯生生地落在那披着玄色披风的少年背影上。

  恐惧与一种渺茫的希冀在他们心底交织,泛起无声的涟漪。

  冉琎率领的长宁军则是稳健地押阵于后,保障着这条沉默长龙的安全。

  寒雾未散的寨门前,第一个出现在入口的阿大,先是对着阿叔阿婶点了一下头。

  然后,他一边牵马带头,一边高声招呼着同族兄弟,将缴获的数百匹战马井然有序地引向后山空地。

  年轻的阿三,一见家人难抑情绪,像只归巢的雏鸟,一头扎进阿母的怀里、低声哭泣,诉说着思念。

  而他的阿母则用粗糙的手掌,一遍遍抚过儿子结实的脊背。

  箩筐里的糍粑尚温,见证着这份归家团圆的喜悦。

  阿二,站在原地,目光死死钉在阿爹那根突兀的拐杖上。

  离家时,阿爹的腿脚分明还利索。

  他的嘴唇翕动,疑问几乎脱口而出,却被老寨主阿罗一个凌厉的眼神与无言的挥手打断。

  “去,跟上你阿大哥,帮忙安顿马匹。”

  听阿爹发话,阿二立马朝着正在安慰弟弟的阿母点了下头,二话没说就朝着后山跑去。

  恰在此时,赵昺骑马而至,玄色大氅在晨风中微动。

  他未曾下马,只是经过老寨主身边时,目光微侧,淡声道:“去竹楼议事。”

  明辨轻重的老寨主一听此言,毫不犹豫地转身,拖着那条不便的腿,一深一浅地紧跟上去。

  阿月见状,轻轻拍了儿子的手臂,朝他递过一个眼神。

  阿三立刻会意,抹掉眼泪,急忙上前,稳稳搀扶住阿爹的臂膀,一同走向竹楼。

  另一边,也儿吉尼于此时也展现了老练的将才本领。

  东南沙场的磨练、积攒,让这位一贯骑射精湛的党项汉子,不再只会冲锋陷阵,学会如何统筹大军。

  他与冉琎二人迅速商议,将那五千多名惶惑的辅兵先行引至后山空旷处安置。

  随即,他便让冉琎不必留在此地,前往竹楼参与军议,由自己在此主持大局即可。

  在也儿吉尼井然有序的安排下,无数缴获的兵甲粮秣由长宁军陆续运往后山。

  随后,他又请冉璞选派年轻士卒,配合熟悉地形的僰人猎手,即刻在寨子周边布下戒备。

  天空作美,恰在此时飘下细密的雪花。

  也儿吉尼抬头,心中为之一宽。

  飞雪足以掩盖大军归来的痕迹,省去了许多麻烦。

  但他仍未放松,复又点出十余名长宁军士,由僰人猎手带领,前往十里之外设下岗哨,并定下轮替之规。

  这番思虑周详、措置得当的安排,令一旁的冉璞看在眼里,不由得对这个党项汉子竖起了大拇指。

  雪屑纷飞间,僰寨户户竹楼木屋的窗内,都透出温暖的火光。

  村寨中,都是一片近乎严苛的、井然有序的景象。

  而这,外在的秩序。

  与那竹楼木屋,那一扇扇窗后……母亲紧捂嘴唇的凝视,妻子紧攥衣角的期盼,孩童扒着窗棂寻找父亲身影的急切,形成了无声却强烈的对照。

  然而,长宁军士此刻却无一人急于踏入那扇门,与望眼欲穿的亲人团聚。

  包括那些出来帮忙的僰人青壮,也在寨中有序地流动着,步履匆匆、神色专注的忙碌。

  议事的竹楼内,松明火把噼啪作响,将三道身影投在斑驳的竹墙上。

  赵昺并未卸甲,双手扶膝而坐,眼神扫视二人一眼,开门见山。

  “明日,烦请老寨主,假托五日后的寿宴为名,广邀川南诸寨头人前来僰王山。”

  “这些人,无论亲疏,即便昔日有怨。”

  “老寨主都要一一告知,务必让各处头人,赴约而至。”

  老寨主阿罗闻言,捏着烟杆的手指一紧,浑浊的眼中满是惊疑。

  战事方歇,这位少年天子的心思竟已落得如此之快?

  他张了张嘴,一时竟不知如何接话。

  一旁的冉琎也微微蹙眉,显然未能领会其中的深意。

  赵昺将二人神色尽收眼底,嘴角发出一声轻笑。

  “呵呵……老寨主,怎么忘了?”

  “当初借道之时,朕曾许诺,要助你将川南僰人拧成一股绳。”

  “如今,正是兑现之时。何以犹豫?”

  老寨主阿罗深吸一口旱烟,浓烈的烟雾在肺里转了一圈才缓缓吐出,引得赵昺忍不住侧首轻咳。

  他这才歉然放下烟杆,斟酌道:“官家,此举是否太过急切?”

  “眼下首胜虽得,可寨子一下多了五千多张嘴,要吃要住的,老头子看着都心惊。”

  “我们是否先稳住这群本地的僰人、与汉人辅兵,更为稳妥一些。”

  这话显然说到了冉琎心坎里,他虽沉默,但望向官家的目光中也带着同样的询问。

  赵昺先是抬手,挥开眼前缭绕的余烟,末了还吹了几口,简明扼要,道:

  “山林里最不缺的就是木头,于后山空地搭建住所便是。”

  “当下缴获的粮食、缩衣节食之下也足够过冬。”

  “然,天下岂有白食白住之理?”

  “让他们参与搭建即可,有事可做也能压下这群人归顺之后的惶恐、与迷茫。”

  说到这里,他转向冉琎:“冉知军,着你派人手监工,让降卒先在后山入口处用巨石垒起一道工事,建成后以林木遮掩,不得有误。”

  冉琎一听御令,立马抱拳领命。

  赵昺这才看向那位不解的老寨主阿罗,耐心说道:“你觉得,朕若不先解决周边僰寨的隐患、及僰族之间的矛盾,如何能安心下来过此凛冬!?”

  此言一出,老寨主阿罗的垂暮眼眸一睁,当下心头雪亮。

  僰王山此地虽地势隐蔽,可是而今有上万人在此动静,当下能瞒得过元军,却绝难瞒过那些终日穿梭于山林的其他村寨的僰人猎户。

  尤其是离得僰王山最近那处,“野狼谷”中僰寨的人……

  一旦被他们发现,在山下镇上、州府有任何一点风声走漏,都将引来真正的灭顶之灾。

  思及这些,再无犹豫,他用木拐支起身体,抱拳沉声:

  “官家,您的话真说到最凶险的地方上了。”

  “这几日,老头子便派出身手矫健的一些族人,分头前往周边各寨,必将寿宴口信送达各处。”

  松明火光跳跃,一场关乎川南格局的暗涌,已在这拂晓的飞雪中,悄然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