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一个用“笔杆子”为“枪杆子”提供合法性的大师-《历史脱口秀:从三皇五帝到溥仪》

  这一次让我们将时光机聚焦到商汤革命的核心智囊团中!

  那位常常被伊尹的光芒所掩盖,但却在意识形态建构和政治合法性辩护上立下不朽功勋的“首席战略官”——

  殷商集团“首席品牌官”:仲虺!(huǐ)

  (终极远古温馨提示:本文将以一场“品牌战略与危机公关”的视角,解读这位“革命理论家”。

  历史为骨,戏说为肉,谋略为魂,旨在提供一场充满思辨的阅读体验。

  请备好战略蓝图,准备观看一场“如何为‘造反’正名”的顶级文案策划!)

  想象一下这个场景:

  你的老板(商汤)刚刚完成了一场“恶意收购”(鸣条之战,灭夏),取代了原来的行业霸主(夏桀)。

  虽然市场(天下百姓)苦于前霸主的残暴统治,但行业内仍然有诸多疑虑:

  ? 质疑一:你们商家世代都是夏家的供应商(诸侯),以下犯上,是不是不忠不义?

  ? 质疑二:就算夏桀有错,直接推翻他,是不是做得太绝了?

  ? 质疑三:你们商家的治理模式,真的能比夏家更好吗?

  这时,作为公司的首席战略官或品牌公关总监,你需要立刻起草一份纲领性文件,向全天下解释:

  1. 我们为什么必须这么做?(革命的必要性)

  2. 我们为什么有权利这么做?(革命的合法性)

  3. 我们未来要怎么做?(新政权的承诺)

  这位在商汤革命成功后,第一时间撰写“政治白皮书”,为商汤革命提供全套理论依据的旷世奇才,就是仲虺。

  他的职业生涯,是一部“意识形态建构”的教科书:

  《我的老板是商汤,我的KPI是“说服天下”》

  《论一个“公关大师”的自我修养:如何把“造反”说得天花乱坠》

  《仲虺之诰:中国历史上第一篇“革命合法性”论文》

  《与伊尹的完美搭档:一个主外(军事),一个主内(舆论)》。

  准备好了解这位“笔杆子”是如何为新生政权奠定思想基石的吗?

  故事开始!

  仲虺(huǐ),又作中垒。

  他的出身非同小可,是夏朝车正(掌管车辆的官)奚仲的后代,属于薛国(今山东枣庄薛城区)的君主。

  这一点至关重要!

  这意味着:

  1. 他并非商族本部人马,他的加入,代表了外部贤达对商汤事业的认可,具有强大的示范效应。

  2. 薛国是上古重要的方国,拥有制造车辆的先进技术(奚仲是车的发明者之一),仲虺的加盟可能带来了技术和资源。

  3. 他的身份是诸侯,与商汤平起平坐,他的投奔更显商汤的“仁德感召力”。

  所以,仲虺不是来“打工”的,更像是带着资源和品牌影响力来“合伙创业”的。

  他的地位非常崇高,与伊尹并列为商汤的左膀右臂。

  商汤灭夏后,内心其实有一个巨大的道德包袱。

  他毕竟推翻了一个延续数百年的王朝,这在讲究“忠”的古代,是极大的心理压力。

  他甚至感到惭愧,觉得自己的德行不够。

  《史记·殷本纪》记载:“汤既黜夏命,归至于泰卷陶,中垒作诰。”

  就在这个关键时刻,仲虺站了出来,撰写了一篇极其重要的文告——

  《仲虺之诰》(收录于《尚书》),对商汤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思想开导和战略定调。

  这篇诰词,堪称中国历史上第一篇系统阐述“革命合法性”的政治哲学论文。

  它的核心论点包括:

  1. 论证革命的正义性:“天命无常,惟德是辅”

  仲虺说:“我闻曰:‘能自得师者王,谓人莫已若者亡。’好问则裕,自用则小。呜呼!慎厥终,惟其始。”

  (我听说:能自己找到老师的人可以称王,认为别人都不如自己的人会灭亡。谦虚好问就充实,自以为是就渺小。啊!要谨慎于结局,就要从开始做起。)

  ? 核心思想:夏桀自以为是(“自用”),不听劝谏,失德于天下,所以失去了天命。

  2. 解除商汤的心理负担:“伐桀非为私利,乃为公义”

  这是最精彩的部分,仲虺彻底颠覆了“臣不可伐君”的旧观念:

  “惟王不迩声色,不殖货利。

  德懋懋官,功懋懋赏。

  用人惟己,改过不吝。

  克宽克仁,彰信兆民。

  乃葛伯仇饷,初征自葛。

  东征西夷怨,南征北狄怨,曰:‘奚独后予?’

  攸徂之民,室家相庆,曰:‘傒予后,后来其苏。’”

  (大王您不亲近声色,不聚敛财物。

  勉励品德的就用官职奖励,勉励功绩的就用赏赐回报。

  用人之言如同己出,改正过错毫不吝惜。

  能宽厚能仁爱,向万民彰显诚信。

  葛伯仇视送饭的农人,我们的征伐就从葛伯开始。

  东征西边的夷人抱怨,南征北边的狄人抱怨,都说:‘为什么唯独把我们放在后面?’

  我们所到之处的百姓,全家互相庆贺,说:‘等待我们的君王来吧,君王来了我们就能复活了!’)

  ? 核心思想:我们打仗不是为了自己,是应天下万民的请求,是去解放受苦的人民。

  这叫“吊民伐罪”(慰问百姓,讨伐有罪)。

  3. 提出未来的执政纲领:“仁政是唯一的合法性”

  仲虺告诫商汤,要以夏桀的灭亡为鉴,推行仁政:

  “王懋昭大德,建中于民,以义制事,以礼制心,垂裕后昆。”

  (大王要努力显扬大德,在百姓中建立中正之道,用义来裁断事务,用礼来制约内心,为后代留下丰厚的基业。)

  ? 核心思想:新政权必须以德治国,建立公平的秩序(“建中于民”)。

  通过这篇《仲虺之诰》,仲虺完美地完成了任务:

  ? 对内:消除了商汤和创业团队的心理负担。

  ? 对外:向全天下宣告了商王朝的立国理念和合法性依据。

  他就是商朝的开国“总设计师”和“首席宣传官”。

  在商汤的团队里,仲虺和伊尹是一对黄金搭档,分工明确:

  ? 伊尹:更像首席执行官(CEO),负责具体战略执行(军事、外交、内部管理),事迹更具故事性(厨子逆袭、五次投夏等)。

  ? 仲虺:更像首席战略官(CSO)或董事会主席,负责顶层设计、意识形态建构和政治纲领制定,地位更为尊崇。

  《左传·定公元年》记载:“薛之皇祖奚仲居薛,以为夏车正。奚仲迁于邳,仲虺居薛,以为汤左相。”

  明确说仲虺是汤的左相(商代以左为尊)。

  两人合作无间,共同辅佐商汤奠定了商朝六百年的基业。

  这种“一文一武,一内一外”的配合,成为后世贤君良臣的典范。

  仲虺的名字,或许不如伊尹那样家喻户晓,但他的贡献却极为深远。

  他撰写的《仲虺之诰》,其核心思想——

  “天命无常,惟德是辅”——

  成为了后世中国政治哲学的一块基石。

  每一次王朝更迭,新的统治者都要引用这套理论来证明自己的合法性。

  从周武王伐纣到历代开国君主,无不遵循着仲虺开创的这套 “革命话语体系”。

  他是一位思想家,一位战略家。

  他用他的笔,为武力征服披上了合法的外衣,为新生政权注入了灵魂。

  他是隐藏在伊尹光环之后,那位真正定义王朝性格的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