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1章 上下一心!-《皇上,您发配边疆的废物称帝了!》

  沧州城。

  讨逆军防线前沿。

  一队队披坚执锐的讨逆军高举着盾牌,目光如炬,警惕地紧盯着禁卫军大营的方向。

  在他们的身后。

  成群结队的民夫正在尸横遍地的战场上,忙着清理战场。

  白天,禁卫军的攻势如汹涌潮水般凶猛,一波接着一波,几乎不给讨逆军丝毫喘息之机。

  所以他们只来得及将一些受伤的将士背回去,送到后方救治。

  至于大量战死的将士,则是与禁卫军的尸体混杂在一起。

  现在天黑了。

  他们这才组织了大量的民夫到战场上清理阵亡将士的尸体。

  一些民夫将讨逆军将士的尸体找到,迅速放在担架往后抬。

  还有一些民夫在战场上,弯腰捡拾着那密密麻麻、散落各处的各类箭矢,而后一捆捆地往回运。

  至于那些重达数十斤的石弹,

  他们则需要抬到独轮车上,将其运回去。

  一些民夫则负责从战死禁卫军身上扒下那些袍甲。

  这些袍甲虽有一些损坏了。

  可讨逆军有随军的工匠营。

  破损的甲胄、军械等物,只需要送到工匠营去。

  工匠营的工匠们就会想办法将其修补好。

  这些袍甲对于讨逆军而言,重要性不言而喻。

  当在战场上与禁卫军脸贴脸地激烈厮杀时,有了袍甲的防护,他们的存活率至少能提高几成。

  即便身着破损袍甲,也比普通军衣防护更佳。

  讨逆军组织的民夫在夜幕的掩护下,抓紧时间将一些用得着的东西弄回去。

  为了避免惊动禁卫军。

  他们不敢打太多火把,以免引起禁卫军的石弹攻击。

  民夫们只能借助战场上那些还在燃烧的杂物和栅栏等物散发的光亮干活儿。

  好在沧州城内的民夫数目足够多,足足地有两三万人。

  他们分区清理战场,捡拾箭矢和石弹等物,这效率也相当快。

  民夫们在战场上清理尸体,将箭矢、石弹、袍甲、军械等物往回搬运时。

  在第二道防线的军寨内,讨逆军的将士们已经熟睡了。

  可是军寨的辎重营地中,却是火把晃动,一片忙碌的景象。

  讨逆军供应总署下辖的运输队,正在给一线的将士补充粮秣等物资。

  “轻点!”

  “动作都他娘的轻一些!”

  “要是吵醒了将士们,老子回去抽你们鞭子!”

  供应总署的一名总办看到毛手毛脚的那些辅兵,压低声音提醒着他们。

  他担心这些辅兵们动静弄得太大,会吵醒熟睡的将士们。

  将士们白天与禁卫军鏖战厮杀,现在需要好好歇息,养精蓄锐。

  辅兵们尽可能地小心翼翼轻拿轻放,将物资存入军寨的仓库里。

  “老刘,这是此次补充的粮秣物资清单,你核对一番,看数目对不对。”

  供应总署的总办看货物都卸了下来,当即将一份清单拿给了这一处军寨的粮草使。

  “张总办,我方才派人已经清点了,数目都对得上。”

  粮草使对张总办很是亲近。

  “你们供应总署可真有本事!”

  “竟然给我们弄了五百斤腌肉和一千五百斤咸鱼。”

  “这可是好东西!”

  “明早上开饭的时候,定会给将士们一个大惊喜!”

  “打完仗,我们营可得好好地设宴感谢你们!”

  战场上的条件恶劣,这伙食往往都比不上平日里。

  战事激烈的时候,甚至会面临着粮草告罄的情况。

  可是这一次不一样。

  自从供应总署成立后。

  这各种物资源源不断地运到一线各营。

  除了粮草等物资外,供应总署竟然还搞了不少肉食送了过来。

  这对于提着脑袋在战场上和敌人拼杀的将士而言。

  在战场上能吃饱饭不说,还能吃上肉。

  这可是不容易的事情!

  这无形中会增强将士们抵御敌人的决心,也能提振士气。

  “你们要谢啊,那就感谢节帅吧。”

  供应总署的总办对着粮草使说:“节帅现在就盯着我们供应总署呢。”

  “节帅可说了!”

  “不仅要确保我军将士随时能吃上热腾腾的饭菜!”

  “还要保证咱们一线的将士,每天吃一顿肉!”

  “我们供应总署要是做不到的话,从上到下全部革职查办!”

  “节帅既已亲自下令,我供应总署上下,谁敢有丝毫懈怠,便是自断前程!”

  “我们方圆署长如今都亲自回辽州那边去催办粮草去了。”

  这供应总署的总办对粮草使说:“你们就安心在前边打仗。”

  “确保将士们吃饱喝足,有力气杀敌!”

  “无论饮食所需,还是冬衣被褥,但有所需,尽管直言!”

  “除了女人外,我们供应总署都会想尽办法给你们弄过来!”

  “哈哈哈哈!”

  “有了你们供应总署,我们现在的确是省心多了!”

  “节帅英明啊!”

  “行了,不和你多说了。”

  “我还得天亮前,将余下的东西运到其他各个军寨呢。”

  “打完仗,我们再一起喝酒。”

  “行!”

  “你们忙。”

  供应总署的这位总办告辞后,当即带着人返回了沧州城的仓库。

  他们又将大量的物资补充到了其他各个营守卫的防区。

  白天战场上箭矢横飞,双方厮杀激烈。

  夜里。

  讨逆军这边大量的辅兵和民夫则是高效运转,给一线补充粮草军械等物资。

  相对于大乾朝廷而言,曹风他们这边的各方面效率高得多。

  他们如今衙门精干,人员也精干。

  加之曹风作为节帅,运筹帷幄,统筹调度。

  这打仗有人负责,后勤保障也有专人负责。

  他们只需要各司其职即可。

  曹风他们这一军事集团,如今正处于上升时期。

  内部也没有那么多的矛盾,没有那么多的推诿扯皮。

  所以上下齐心协力,无论是一线将士的战力还是后方各衙门的配合,效率都很高。

  可是大乾朝廷那边则不一样了。

  经过两三百年的发展,大乾朝廷也变成了一个庞然大物。

  从高层到底层,管事的衙门众多。

  同一件事儿,一个衙门压根就办不成,需要好几个衙门配合才行。

  可是每一个衙门都有自己的小算盘,这就导致他们难以齐心。

  大乾朝廷的官吏们的关系,那更是错综复杂,利益交织。

  若是没有一个位高权重的人统筹协调,就会导致各方面的效率低下。

  可是这两年大乾皇帝赵瀚大力提拔新锐将领,大力清洗前朝老臣。

  他倒是将权力牢牢地掌握在了自己的手里。

  可是却也进一步地加剧了大乾内部的矛盾。

  那些新提拔上来的官员将领有权有势,可是根基不稳。

  以前那些出身权贵豪门的官吏,明里暗里地抵触这些新提拔上来的人。

  在大小事情上,都给这些人使绊子,拖后腿,让他们办不成事。

  这些受皇帝提拔之人若差事办砸,皇帝便会对其失去宠信。

  到时候他们这些被冷落的人,又会获得执掌权柄的机会。

  那些皇帝新提拔上来的人出身清白,与豪门大户也没什么牵扯。

  他们急于求成,想要证明自己。

  可是有人明里暗里地掣肘,导致他们许多事情都难以推进。

  大乾朝廷内部新旧两派官员将领内斗得很厉害。

  彼此互相拆台。

  这就导致他们各方面的效率不高。

  讨逆军这边上下一心的时候。

  禁卫军这边却已经有人开始给皇帝递密折,禀报沧州战事失利的事情,想要将大将军石涛给拉下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