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成刃-《征途与山河》

  顾淮久久沉默着,指间的香烟明明灭灭。

  他的身体依然记得红玫瑰的炽烈,那是烙印在青春岁月里的记忆。

  然而他的灵魂,早已选择了白月光的清辉——那是历经风雨后,对宁静港湾最深的向往。

  他深爱的,是苏婉宁低头时脖颈那一抹温柔的弧度,是她谈论航天时眼中闪烁的智慧光芒,是她文静外表下蕴藏的坚韧力量。

  他珍惜她在怀中轻吟“愿我如星君如月”时的悸动,怀念与她相拥时那份岁月静好的安宁,更难忘彼此唇齿相依时,许下的永恒承诺。

  他们之间那份无需言说的深刻默契,才是他心中最珍贵的联结。

  红玫瑰是他无法抹去的过往,是生命轨迹中深刻的一笔。

  白月光却是他心甘情愿奔赴的未来,是身心最终的归宿。

  顾淮用力摁熄烟蒂,像是终于下定决心。他拉开抽屉取出信纸,笔迹沉稳有力,带着斩断最后犹豫的决然:

  “婉宁,近日偶有风雨,但勿远念。过往如烟,皆成序章。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早已许你。

  你且安心逐星,我自稳守山河。

  纸短情长,唯有一愿——

  待你归时,你我皆已是更好的自己,共看细水长流。”

  这封信依旧无法寄往那个保密的地址。

  但这次书写,是一场彻底的告别与确认。他向那段炽热的青春作了最后的致意——

  然后义无反顾地,走向他选择的、有苏婉宁的宁静星河。

  转眼已是中秋。

  西北基地组织了简单的会餐,但节日的氛围终究冲不淡浓浓的思乡之情。

  晚会结束后,苏婉宁独自走到宿舍外的空地,望着天上那轮比江南显得更大、更清冷的圆月,思念如潮水般涌来。

  她想起姥姥慈祥的笑容,想起母亲温柔的叮咛,更想起那个远在华北、对她行踪一无所知的顾淮。

  他此刻是否也在仰望这轮明月?

  会不会因为收不到她的只言片语而担忧,甚至生气?

  想到这里,她的眼眶不禁微微发热。

  “就知道你在这儿。”

  一件带着体温的外套轻轻披在她肩上。明玉拿着两个月饼走过来,递给她一个。

  “豆沙馅的,将就着吃。”

  她在苏婉宁身边坐下,同样仰望着月亮:

  “想家了?还是想你的兵哥哥了?”

  苏婉宁轻轻点头:

  “都一样。”

  明玉咬了口月饼,声音有些含糊:

  “我也想我爸妈,想北京胡同里的炸酱面。”

  她顿了顿,用肩膀轻轻碰了碰苏婉宁。

  “别愁眉苦脸的!咱们在这儿吃苦受累,不就是为了让千千万万的人能安安稳稳地在家过节,想见谁就能见到谁吗?”

  这句朴实无华的话,瞬间击中了苏婉宁的心。

  是啊,她们的“消失”,正是为了守护这世间更多的团圆。

  “明玉姐,谢谢你。”

  “谢什么!”

  明玉豪爽地一挥手,随即俏皮地凑近。

  “不过你要是真想谢我,就跟我说说,你家那位兵哥哥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能让婉宁这么惦记的,肯定不简单!”

  在皎洁的月光下,伴着戈壁的风声,苏婉宁轻声讲述起与顾淮的点点滴滴。

  从落水相救,到书信往来,再到他风雨无阻的探望......

  明玉听得入神,时而惊叹,时而感动:

  “这简直就是现实版的英雄配才女嘛!”

  她握紧拳头,一脸认真。

  “婉宁,你放心!等他来接你,我第一个帮你考察!要是他敢对你不好,我就用实验室的燃料配方吓唬他!”

  苏婉宁被她逗得笑出声来,积压在心的乡愁仿佛都被这笑声驱散了几分。

  在这片远离繁华的戈壁滩上,她收获的不仅是事业的历练,更是一份如戈壁玫瑰般坚韧绚烂的友情。

  真正的考验,在一个深夜骤然降临。

  “星河三号”卫星定于三天后发射,所有准备工作都已就绪。

  然而,基地指挥部突然接到最高级别的紧急通报:由于太阳活动异常,原定卫星入轨轨道区域,在未来48小时内将爆发一场强度超预期的高能粒子暴!

  任何电子设备暴露其中,都面临被击穿瘫痪的风险。

  整个基地瞬间进入一级战备状态。指挥大厅灯火通明,所有专家被紧急召集。

  “重新计算轨道,避开粒子暴活跃区!”

  总指挥的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

  但是,问题极为棘手。

  传统轨道变更方案计算量巨大,至少需要48小时,而最佳的发射窗口,只剩下不到12小时!

  错过这个窗口,任务至少要推迟数月,损失巨大。

  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会议室里的气氛凝重得几乎要凝固。

  每一个被提出的备用方案,都因为计算时间、燃料不足或轨道精度不够等问题被否决。

  凌晨三点,苏婉宁盯着星图和数据,脑海中一个大胆的念头越来越清晰——像竹子遇到巨石,不是硬碰硬,而是灵活地绕行,分阶段、有节奏地调整方向。

  她猛地站起身,拿起桌上写满复杂公式和轨道路径的草稿,在众人惊愕的目光中,快步走到总指挥和严工面前。

  “总指挥,严工!我有一个方案!”

  她的声音因为紧张和激动而微微发颤,但眼神却异常明亮坚定。

  “我们可以采用‘渐进式规避变轨’!”

  她将草稿铺在桌上,手指划过一条优美的、分了三段的轨道路径:

  “不让卫星直接进入预定轨道,而是像竹节生长一样,分三步走。”

  “首先,利用火箭末级剩余动力,将卫星送入一个临时的、安全的过渡轨道;然后,在过渡轨道上,利用卫星自身携带的燃料,进行两次精准脉冲变轨,完美绕过粒子暴区域;最后,在安全空域,进行第三次变轨,切入最终任务轨道!”

  会议室里一片寂静。

  这个方案极其复杂,对卫星姿态控制、发动机点火精度要求极高,堪称刀尖上的舞蹈。

  “苏婉宁!”

  严工脸色凝重。

  “你知道这个方案的风险吗?三次变轨,任何一次误差,都可能让卫星失控!你的计算能保证万无一失吗?”

  “严工,世界上没有绝对万无一失的计算。”

  苏婉宁迎着他严厉的目光,声音清晰而沉着。

  “但我可以用我的专业和生命担保,这条路径是当前条件下,数学上的最优解,成功率超过75%!而且,我已经用模型完成了初步仿真验证!”

  她将一叠刚刚从机房打印出来的仿真结果数据递上。那上面密密麻麻的曲线和数字,是她无数个不眠之夜的结晶。

  总指挥死死盯着星图,又看了看苏婉宁那年轻却无比认真的脸庞,以及她眼中不容置疑的自信和决然。

  他沉默着,巨大的压力让会议室落针可闻。

  每一秒都像一个世纪那么漫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