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远方的共鸣-《征途与山河》

  苏婉宁将信件在桌上轻轻理齐,眼底漾开温润的笑意。

  “我们组了个四人复习小组。白天要完成生产队的活计,收工后无论多累,晚上都会聚在煤油灯下学习。”

  林南燕拿了本书坐了过来,张敏和陈雪也各搬了把凳子,将苏婉宁团团围住。

  “最刻苦的是赵红梅。”

  苏婉宁的指尖无意识地在信纸上划着。

  “她总说‘知识改变命运不是空话’。为了背各种题,她把知识点抄成小纸条贴在锄头上,干活歇息时就看一眼。”

  “周明远最有意思。”

  她笑了起来。

  “用废旧轴承给我们做了个简易书架。他还说,等考上大学一定要设计出最省力的农机,让乡亲们不再这么辛苦。”

  陈雪忍不住追问:

  “你们都考上大学了?”

  “我们四个年纪小的还算顺利。”

  苏婉宁微微颔首。

  “梁斌考得最好,去了人大政治系。”

  她顿了顿,声音里带着几分感慨:

  “梁斌他母亲是大学教授,父亲在省委工作,本来该是最顺遂的。可偏偏遇上特殊时期,家里受了冲击,他被下放到我们这里,但他从不怨天尤人。”

  苏婉宁的声音在寝室里轻轻回荡:

  “他总说,越是经历过苦难,越要心怀天下。现在去了人大,想必是立志要从政,真正为老百姓做点实事。”

  林南燕原本翻着书页的手指微微一顿,抬眼看向苏婉宁。

  “周明远去了京都理工学院机械专业,赵红梅在省师范学院读师范,我来了这里。”

  苏婉宁继续说着,语气里带着由衷的敬佩。

  “还有两位老知青更是不易。”

  “张岚姐下乡多年,和村支书的儿子成了家,生了两个孩子。本来都认命了,恢复高考的消息传来后,她硬是咬牙复习。白天干活,晚上一边奶孩子一边背书,最后考上了省医学院。”

  “李萍姐嫁给了当地的猎户,夫妻恩爱。她丈夫特别支持她,包了所有农活家务,夜里抱着孩子在院子里转悠,就为了让她安心复习。她也争气,考上了省农学院农机专业。”

  暮色透过窗棂,在苏婉宁脸上投下柔和的光影,她的声音渐渐轻了下来,带着深深的怀念:

  “现在回想起来,那段日子虽然艰苦,却格外纯粹。煤油灯熏得人直流泪,蚊虫叮得满身包,可每个人眼里都闪着光。那时候谁也不知道能不能考上,就是觉得多学一点,离梦想就更近一点。”

  寝室里一时安静下来,在同一片暮色里,感受到了同样的力量——

  那是属于他们这一代人的坚持与希望。

  林南燕目光若有所思地投向窗外,那个素未谋面的梁斌,此刻在她心里留下了一个清晰的轮廓——

  一个在逆境中依然心怀天下的年轻人。

  “真好。”

  林南燕收回视线,声音里带着难得的温柔。

  “就像我们现在一样,虽然每天在实验室熬到深夜,但都是为了心中的理想在奋斗。”

  陈雪双手托腮,眼神温暖:

  “听你说起他们,让我想起我们备考的那段日子。那种一群人为了同一个目标拼命的感觉,真美好。”

  “难怪你们感情这么深。”

  张敏放下手中的图纸,语气里带着羡慕。

  “那是一起'战斗'过的情谊啊!”

  陈雪闻言轻笑,眼波流转:

  “这不就是'你若盛开,蝴蝶自来'吗?正是因为你们都那么努力,才会在最好的时光遇见彼此。我很庆幸能认识你们,成为你们的同学和室友。”

  张敏难得露出温柔的神色,伸手揽住陈雪的肩膀:

  “我也是。虽然我们来自天南海北,但现在不也成了并肩作战的战友?”

  在追寻理想的道路上,真挚的情谊,永远是最珍贵的行囊。

  张敏眼睛一亮,身子往前倾了倾:

  “婉宁,能不能把你朋友的信给我们念念?我们也想听听他们的故事。”

  林南燕合上手中的书,和陈雪交换了一个期待的眼神,两人不约而同地往苏婉宁身边凑近了些。

  “当然可以。”

  苏婉宁欣然应允,指尖在几封信上轻轻掠过,最后选定了最上面那封。

  “这是周明远从理工学院寄来的。”

  她小心翼翼地拆开信封,展开信纸的瞬间,嘴角就不自觉地扬了起来。陈雪好奇地探头看去,当看到信纸上精致的机械草图时,眼睛微微一亮。

  “周明远还是这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