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互联网大会的邀约-《华娱重生之完美人生》

  陈诚的日子刚落了几日平淡,便生出几分“摆烂”的惬意——不用赶早班机去片场,不用盯着项目进度熬夜,每天清晨在四合院的石桌上泡壶碧螺春,看着阳光透过槐树叶的缝隙,在青石板上洒下斑驳的光影,偶尔俯身给鱼缸里的金鱼撒点鱼食,听着胡同里传来的叫卖声,倒也自在得很。

  可这份闲适没焐热几天,搁在石桌上的手机就响了,屏幕上“马化腾”三个字格外醒目。陈诚捏着温热的茶杯接起电话,笑着调侃:“马总这大忙人,怎么有空给我打电话了?是不是《绝地求生》又赚翻了?”

  “赚翻了也得跟你分享啊!”马化腾的声音透过听筒传来,带着几分熟稔的恳切,“陈诚,9月1号有个会,你得陪我去一趟。这会不一般,你不去我心里没底。”

  陈诚挑了挑眉,手指摩挲着杯沿:“什么会这么急?没几天了,我这还没拾掇呢,连件像样的正装都没准备。”

  “中国互联网领导大会,名字听着就够分量吧?”马化腾笑着解释,语气里带着几分郑重,“参会的都是圈里叫得上号的人物——新浪的汪延、百度的李彦宏、搜狐的张朝阳,连阿里巴巴的马云都会来,算是把国内互联网的半壁江山都聚齐了。到时候大家要聊行业未来、转型方向,你眼光准,得帮我撑撑场子。”

  陈诚闻言,故意逗他:“这阵仗我可hold不住,我现在满脑子都是娱乐圈的事——哪个剧本适合梅艳芳复出,刘亦菲接下来该接什么戏,跟互联网圈八竿子打不着啊。”

  “你怎么能这么说?”马化腾连忙补了句,语气软了些,“你可是腾讯最大的个人股东,手里握着40%的股份呢,怎么能说跟互联网圈不搭边?到时候发言环节,还得靠你。我现在思路没你清晰,你站在台上说几句,给大家指条明路,让这些互联网公司找准定位,不仅对腾讯好,对整个行业转型也是好事。”

  陈诚沉吟片刻,看着鱼缸里自在游动的金鱼,松了口:“行,这忙我帮。但我有个条件,我得以腾讯顾问的身份去,股东身份千万别露。我不想太张扬,也不想被人围着问东问西。到时候上去说两句,提提方向,也算是为国内互联网出点力。”

  “有你这话我就放心了!”马化腾的语气瞬间轻快起来,像卸下了千斤重担,又忍不住聊起腾讯的近况,“你之前提议升级的《绝地求生》,现在火遍全球,不管是欧美还是东南亚,玩家都快疯了。我计划明年搞第一届全球电竞比赛,先在各个国家搞预选赛,最后把总决赛放在香港——大陆这边对电竞还没完全放开,在香港办既能打响名气,又不用担心影响不好。”

  “还知道怕啊?”陈诚调侃道,“现在国内没太盯电竞这块,你们还能悄悄赚几年钱。照这势头,腾讯游戏现在比盛大赚得多吧?”

  “那肯定!盛大跟我们根本没法比!”马化腾语气里满是得意,“他们没我们的流量基数啊!以前腾讯握着qq这么大的流量池,却不知道怎么变现,天天愁得睡不着觉。自从听了你的建议,把流量往游戏、增值服务上引,赚钱速度简直翻了好几倍,盛大现在连我们的尾灯都看不到。对了,公司还计划明年年底在香港Ipo,到时候就能募集更多资金,把业务往海外扩了。”

  陈诚点点头,语气沉了些:“公司能上市,对全球布局肯定有好处。你得知道,想做全球化业务,光靠自己的钱肯定不够,得把外部资本拉进来——人家得不到利益,凭什么帮你铺路?但你要记住,上市不是终点,是新的起点,得守住核心控制权,别让资本牵着鼻子走。”

  “这一点我比谁都清楚!”马化腾连忙说,“我本来想过要不要去美国上市,毕竟那边的资本市场更成熟,估值可能更高。但转念一想,美国上市风险太大——一方面,国家对互联网企业海外上市的监管会越来越严,到时候不好交代;另一方面,真去了美国,股价受国际形势影响太大,想抽身都难。在香港上市就不一样了,既属于国内资本市场,又能吸引海外资金,还能给国内其他互联网公司做个榜样,算是一举多得。”

  “能这样想就不错。”陈诚赞许道,“别想着去美国搞Ipo,真没必要。以腾讯现在的体量,去美国上市或许能更值钱,但你得考虑清楚——到时候美国人赚了钱,国内民众会怎么说?舆论压力就够你受的。而且真遇到政策变动,想把资金转回国内都难,得不偿失。”

  “这一点我也想到了!”马化腾的声音里带着几分认同,“我推动上市,就是想把企业往全球化做,这样抗风险能力更强,也能顶住国内一些不必要的议论。毕竟企业做大了,盯着的人就多,多一条路总比一条路走到黑好。”

  “这你倒放心。”陈诚喝了口茶,缓缓说道,“只要腾讯能稳住发展,以后我从公司拿到的每一年分红,都会全部投入到公益基金里——就叫‘腾讯公益基金’,不接受任何外部捐款,全靠咱们自己的资金运转。到时候请个专业的团队打理,把钱投到教育、扶贫、医疗这些领域,既能帮到别人,又能形成良性循环,让基金越做越大。万一哪天腾讯遇到舆论危机,这基金一披露出来,也能帮咱们挡挡风雨,让大家知道腾讯是真心实意在做实事。”

  电话那头的马化腾彻底沉默了。他跟陈诚认识这么久,一直知道陈诚眼光独到,却没料到他的格局这么大——在大多数人还在为利益争得头破血流的时候,陈诚却把钱当成了实现价值的工具,满心都是把利益留在国内,为企业、为社会铺路。过了好一会儿,马化腾才感慨道:“有你这话,我心里踏实多了,也更有方向了。这次让你去发言,真是选对了——古人说‘一枝独秀不算春,春色满园才是春’,只有整个行业好了,腾讯才能走得更远。”

  “行了,知道你格局大。”陈诚笑着打断他,免得他越说越感性,“到时候我给他们说点干货,比如互联网未来要往‘连接’和‘服务’上靠,别总盯着流量变现,多做点真正有价值的事,行了吧?”

  两人又聊了许久,从腾讯的海外布局聊到国内互联网的竞争态势,直到太阳西斜,才挂了电话。可陈诚的心情却没那么轻松——一提到马云,他心里就堵得慌。上次想入股阿里巴巴,却因为种种原因没能如愿,这一直是他的遗憾。他深知阿里的潜力,也清楚如果让阿里一家独大,对整个电商行业、甚至互联网行业都不是好事,早就想扶一个靠谱的购物网站,跟马云打打擂台。

  想着想着,他突然眼前一亮:京东的刘强东,今年不是刚起步做京东多媒体吗?虽然现在还只是个小公司,主营光磁产品,但上辈子京东可是能跟阿里分庭抗礼的电商巨头。“说不定这次互联网大会,东哥也会来。”陈诚喃喃自语,手指轻轻敲击着石桌,“到时候跟他好好聊聊,给点思路,帮他把京东做起来,正好能制衡阿里,总不能让阿里一家独大,垄断市场。”

  但他也清楚,这事没那么容易。上辈子阿里的高度摆在那里,马云的战略眼光、阿里的生态布局,都不是轻易能撼动的。这辈子要想制衡阿里,得提前布局——比如在阿里上市前狙击一把,通过资本运作让股价下跌,趁机把孙正义手里的股份挤出去。可孙正义对互联网行业的敏感度太高,软银的资本实力也不容小觑,想做到这一点,难度不小。

  好在陈诚早有准备。这些年,他一直让维特打理的“未来投资基金”,抢在孙正义和其他海外资本之前,投资那些有潜力的公司——从美国马斯克的特斯拉、Spacex,到国内的一些初创科技企业,只要他看上的项目,就让维特毫不犹豫地砸钱。短短半年多时间,基金规模就从最初的1亿美金涨到了十几亿,还投中了好几个日后能翻几十倍的潜力项目。

  连马斯克都羡慕维特有这么个“指路明灯”。每次维特拿着陈诚画的“未来发展蓝图”,跟马斯克分析特斯拉的电动车前景、Spacex的航天计划时,都能说得马斯克自己一愣一愣的——连他自己都没意识到,自己的项目能有这么大的潜力,能改变整个行业的格局。而维特也越来越信任陈诚,只要是陈诚推荐的项目,他连调研都省了,直接拍板投资。

  想到这些,陈诚端起茶杯喝了一口,温热的茶水滑过喉咙,心里踏实了不少。至于几天后的互联网大会,他倒没太紧张——以他对未来十几年互联网发展的了解,不管是行业趋势还是转型方向,都能说得头头是道,见招拆招完全没问题。

  他坐在院子里,看着夕阳把天空染成温暖的橘红色,鱼缸里的金鱼依旧自在地游动。嘴角勾起一抹笑意:不管是互联网圈的资本博弈,还是电商行业的格局重塑,都急不得。慢慢来,一步一步布局,总能等到自己想要的结果。毕竟,他手里握着的,是别人没有的“未来”。